《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说,你从苏州过了两回了,都没想看看我!?”

    “你也不在州府好好呆着,下到乡间瞎跑,还能怪我?”

    “你就不能等两天!?”

    “怕你跟我絮叨!”说着,唐奕为其引见众人。

    “章相公的族亲,章惇、章衡。”

    “德安王韶,王子纯。”

    “你们苏州的坐地户,沈括,沈存中。”

    范纯仁一一见礼。

    “你们都是要入观澜书院的学子吧?做为过来人,给你们一点忠告”

    “兄长且直言!”

    这位可是上一科的状元,大伙儿都竖着耳朵听。

    “切记,离唐子浩远点,容易学坏!”

    “哈哈哈!”

    众人大笑,原来这位看起来很严肃的范状元,也有调侃唐子浩的时候。

    唐奕摇头苦笑,看来,范老二也学会圆滑了。

    “你们知州呢?”

    范纯仁一翻白眼,“你把人家给弄下来了,还指望他来接你!?”

    “唉”唐奕一叹。“他不来,就只能是我去找他了。”

    文彦博今天连府衙都没去,专门在家里四平八稳的坐着。

    仆役来报,观察判官范纯仁引着客人到了。

    文彦博不咸不淡地嗯了一声,“请进来吧”

    唐奕一进厅,见文扒皮连起身的意思都没有,把手里的一盒醉仙金尊往旁边小几上一放。

    “呦脾气不小啊?见了师叔也不来迎?”

    文彦博横了他一眼,也不作答。

    “拿走!老夫清廉为官,不要你的臭酒!”

    唐奕大喇喇地坐下,“才四十多岁,就算称老夫,也不显老。”

    “”

    “行啦,收收脾气,是我把你弄下去的没错!”

    文彦博一滞,没想到,他没提,唐奕自己却先说了。

    “承认就好!那我也只问你一句,你使的什么手段!?”

    这才是文彦博最想不通的。

    一个白身庶民,凭什么他一句话就把当朝副相给换了!?

    “就因为我要动你的观澜商合?连直臣唐介、包拯都倒向你了?”

    “错!”唐奕一挑眉毛。“他们可不是倒向我唐奕,我也没那么大的本事动你一个宰相。”

    “他们倒向谁?谁能让你下来?还用我明说吗?”!!!

    文彦博瞬间脊背生寒。

    “原来如此是官家!!”

    想到此处,文彦博一直堵在胸口的那股闷气一下就通了。

    难怪这点子虚乌有的小事就逼得他辞相,难怪一提观澜之事没几天,唐介和包拯两门重炮就都跳出来了。

    “我今天来,不是特意来看你的。说心里话,我现在最不想见的人,就是你这催命鬼。”

    唐奕往那一歪。

    “我来是和你摊牌的!”

    (。)

第270章 邓州效应() 
“摊牌?”

    “摊什么牌?”

    唐奕把一本小册子甩到桌上,文彦博隐隐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下意识伸手去拿。

    却不想,唐奕一把拍在册子上,倾着身子,凝视文宽夫道:“看之前,有几句话要说明白。”

    “什么话?”

    “翻开这个册子,你就算上船了,没有退路,不能背叛!干的好,你会超越我的老师成为大宋第一的功臣,名留千古!干不好你也会成为大宋第一”

    “大宋第一个被灭族的士大夫!”

    文彦博一哆嗦,心说,你特么要干啥?造反啊?

    “我还是不看了”

    唐奕笑道:“没事儿,官家允许你看。”

    “哦官家允许,那就不是造反”

    伸手就从唐奕手下把小册子扯了出来。

    “你想好了?”

    文彦博白了他一眼,“没什么想不想好!?不就是观澜商合的底细吗?”

    唐奕暗自点头,要是他连这都猜不出来,那也就不配担起这个担子了

    那里面确实是观澜商合的底细,连官家在其中的作用都没有隐瞒。

    这也是官家通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很简单,文彦博那一本参奏,要朝廷监管观澜商合,一下子打醒了唐奕和赵祯,随着商合的财力越来越庞大,就越来越难以隐藏。

    像文彦博这种拿观澜商合出来说事的情况,以后也绝对还有可能发生。

    怎么办呢?

    曹佾、王德用这种将门出身,是绝对不可能跳出来为观澜摇旗呐喊的,他们浮出水面只会让问题更加的复杂。

    所以,无论赵祯,还是唐奕,都希望在朝堂之上有一个了解观澜,为观澜说话代理人。

    而这个人选,无疑就只有富弼、文彦博、陈执中和宋庠。

    但陈执中太直,而且从现在来看,能力也不及富弼,一个直臣不适合干这种表里不一的事情。

    宋庠更不用说,干正事儿,他还不如陈执中。

    是以富弼是最好的人选,老成持重,能力过人,且人缘极好。朝中主持大局最为合适。

    唐奕的偏向是富弼,但是有一点唐奕想的没有赵祯深远,那就是富弼有个弱点

    太老实!

    观澜那么大的财力,已经到了“不讲理”的地步,甚至越到后来,越不讲理,朝中策应之人太老实,肯定是不行的。

    那就只有文彦博,既有文人的风骨,又有政客的奸猾。最主要的是,他关键时刻可以不讲理,还够无耻!

    赵祯觉得,最好的情况就是,让富弼主持大局,让文彦博这个“恶人”冲在前面

    赵祯的这些想法要是让文彦博知道,估计这货能哭出来。

    我愿意当这个恶人啊!这代表什么?代表皇帝用得着你,长期的宰相饭票有保证啊

    不过,文扒皮看了小册子之后,也哭了。

    吓哭了。

    观澜商合现在账面上有七百万贯。

    七百万贯啊!!!

    这其中有全国官粮运转的两年红利近五百万,有杨家、王家入股的股金一百万,还有唐奕华联铺的六成利润。

    哦操!七百多万抵得上朝廷十分之一还多的财税,唐子浩这是在抢钱!

    而再一看观澜商合的股份构成,文彦博眼前就是一黑

    官家占了六成?

    他想把观澜充公,赵祯没把他直接发到雷州去,算他命好了

    看完册子,文彦博明白了,观澜他是动不得的,谁动谁滚蛋。

    可是,他没看明白的是,官家和唐奕弄这么大一个摊子,要干什么?

    “大郎,这是要干什么?”

    唐奕沉声回道:“为了还我老师一个心愿!”

    “”

    范公的心愿,当然就是革新,是强宋!

    “怒我直言,范公拳拳之心是好的,但现在大宋固疾已成,不是大郎凭一个观澜商合就能扭转的。”

    这也是为什么庆历新政之时,文彦博独善其身,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原因。

    他相信范、富等人的操守,却不看好他们能成事。

    “我知道!”唐奕道。“既然你看了册子,我也没必要瞒你,观澜的作用不是敛财”

    “而在聚势!”

    “聚势?”

    文彦博沉吟起来。现在来看,唐奕基本掌控了将门势力,而当年范公改革的阻力却不是将门最大啊。

    事实上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初步形成了一种南北对峙的态势,就是北方以大地主、大士族为首的勋贵极力反对,因为他们的利益主要在土地,范仲淹的新政对他们冲击最大。

    而南方经济发达,以商业和民间小手工业为代表的南臣并不十分反对新政,他们的家族利益相对分散,范的政策没有影响其根本,甚至多有助力。

    赵祯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恐南北对立的问题加重,所以才及时叫停。

    而唐奕所弄的观澜商合,虽团结了将门,却并没有给大地主阶级什么好处。而且现在来看,还属于对立的。

    “难倒?!”

    文彦博猛的看向唐奕,“你要把北方士族和地主也拉进来?”

    唐奕暗叹,文彦博不愧是经世之才。“没错!”

    “可是,你拉进来也没用啊!他们的根本利益还是土地,你只要敢动,就必遭反噬。”

    唐奕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你看看现在的邓州如何?”

    “!!”

    “邓州!?”

    “邓州现在物价不输苏扬二州,直追开封的水平,但偏偏土地最不值钱了,只是邻州的六到八成。”

    “”

    “原本的地主大户经营田地已经不是最赚钱的了,已开始从经营土地,转投其它行业。别看这几年年年往邓州运流民充佃农,可是,邓州无产佃农的数量还是在逐年减少。”

    “你要把邓州的模式推行北方?让地主由农转商?”

    文彦博有点懵,北方上百州县,那可不是一个邓州那么的地方。

    “可你只有一个醉仙,北方那么大的地方,你哪来那么大的产业规模,可以改”

    文彦博说到一半,猛然顿住。

    他想到了唐奕使辽之前说过的

    羊毛纺织!!!

    那个产业的规模几百倍于果酒,要是唐奕把大辽变成了羊毛产地,变成大宋的收毛场那临近大辽的北方诸州是最适宜铺开这个行业的。

    文彦博很清楚毛纺中的利润有多厚,能形成的规模有多大,这足以使整个北方形成“邓州效应”。

    “你你你!!”

    文扒皮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他现在终于知道,赵祯和范仲淹为什么把唐子浩当亲儿子一样供着了。

    终于知道这小子横行无忌的资本何在了。

    对于现在的大宋来说,他特么就是个无解的妖孽!

    “还有一个问题”文彦博要是不趁这个机会把心中疑问都问出来,晚上肯定是睡不着睡的。

    “既然你已经策划好了一切,为何此次入辽不把毛纺之事敲定?”

    唐奕笑了。

    “不用考我,你我都知道时机未到,现在还不能铺毛纺的事情。”

    “不是!”文彦博一摆手。“绝非考教,财商一途彦博自知不如,甘愿拜师,只想听听小师叔有何顾虑!”

    好吧

    “第一,大宋现在可以给大辽套上项圈,却没有驯服这头北方狼的能力。”

    “第二,大宋自身的诸多问题还未解决,流通环境也不成熟,这时候开毛纺这条路,必自受其害!”

    (。)

第271章 攘外先安内() 
文彦博有一个错觉,一个让他浑身颤抖的错觉。

    看着唐子浩坚定的眼神,他觉得,范仲淹没干成的事情,也许唐子浩能干成!

    而此时此地,他文彦博的手里握着一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让他真真实实地感觉到他已经身处其中了。

    这让文彦博莫名地生出一种澎湃之情,一种难以抑制的亢奋。

    不论成败,我文彦博注定要留史千古,任世人评说的!

    这还不够吗?

    哪怕最后真的如范公一样败了,即使落得个尸骨无存

    也值得他去赌一把!

    “所以你先拉将门入伙,就是要借此来整顿军制!?”

    以文彦博的智慧,一通则百通。唐奕一点,他就什么都想不明白了,也难怪官家会任由曹潘王杨几大将门插足观澜商合。

    这不但把军队中的大势力牢牢地拢在了皇帝身边,而且将来要改革军制,会少掉颇多阻力。

    “最后一个问题!”

    唐奕一翻白眼,“要干就干,不干拉倒,哪儿来那么多问题?你干不干?不****特么找别人了!”

    “干!干!”文彦博笃定道。“但是,这里面你有一个大问题解决不了。”

    “你是说经济总量?”

    “什么总量?”

    “就是大宋现在的土地产出是有限的,周边又没有产粮大国。所以,一旦在北方铺开毛纺,定会对粮食产量形成冲击对吧?”

    好吧,文彦博还没唐奕想的远。他其实就是想说,毛纺用工量大,与土地抢夺劳动力怎么办?

    “这也是现在不用毛纺的一大原因,在粮食产量没上去之前,毛纺就不能动。”

    这是唐奕最大的顾虑。大宋的生产力有限,不能像后世一样可以毫无顾忌地发展手工业。要是劳力都去做工了,没人种地,那不用外敌,也不用改革,自己就把自己玩死了。

    “粮产怎么上去?”

    “一是人口,朝廷必须大力鼓励人口增长。人多不但能填补劳力缺口,而且能提高土地开发率,但这是一个长期过程,没个二三十年见不到成效。”

    “二是增产,辽朝每年供应十万牛肠,沼气池的技术也趋于成熟,官家已经拟定,每年从观澜进项之中拿出一成补贴农户建池积肥,几年内就能见到成效。”

    “再有”再说,唐奕就没法说了。

    他总不能说,老子知道哪有高产作物吧?

    文彦博已经无话可说了。以前赵祯说让唐子浩执掌三司,现在在他看来,让这货当宰相好像

    好吧,他那个脾气真当不了宰相,两月就能把人得罪光了。

    “那官家什么时候调我回朝?”

    文扒皮终究还是忘不了升官儿的事儿。

    唐奕横了他一眼,“等着吧,怎么也得让你在下面呆两年,长长记性。”

    “!”

    文彦博还是太年轻!

    赵祯的意思很明显,现在朝中没什么大事儿,让小文同志在下面磨磨性子,毕竟再回朝中,那就是轻易不会再让他下来了。

    这是好事儿,大宋朝换相太过频繁,终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能因观澜商合把富弼和文彦博绑在相位之上,在唐奕看来,绝对是功德一件

    在苏州呆了三天,因为之前来过,唐奕也就不打算多呆了。文扒皮也一改之前接都不去接的臭架子,亲自送唐奕上船。

    范纯仁则是一再嘱咐唐奕,回去之后,代他好好照顾老父亲。范仲淹已经六十有余的高龄了,就算每日精于调养,也已大不如前了。

    而唐奕也终于不再游山逛水,准备回京了!

    虽只是两年未归。但是,如今的回山已经不是两年前的回山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