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梁柱-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除了内阁值房之外,相同的场景也同样在各部衙门上演,只要是有三品京官的衙门便全都接到了前往观看内书堂开课的通知,接到通知的官员们也都是迷惑不解,然后就是议论纷纷,猜测皇上这道旨意的用意。更有甚至,个别衙门所在距离比较远的官员,甚至连疑惑和猜测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被前来通知的人提醒着赶快出发——要是走得晚了,恐怕时间就赶不上了,难道还要让皇上等您不成?

    这么多的衙门和官员,紧靠王承恩一个人肯定是通知不过来的,事实上能够让王承恩亲自告知的也就是内阁阁老还有各部尚书这样的当朝要员。至于其他的官员,则恐怕还不太够格,王承恩自然派了其他人手前往通知。

    由于之前发生过萧木杨韬胡云等人去询问耶稣基督诞辰,结果却闹得满城风雨,人人都在私底下猜测厂卫又要大肆拿人,弄得整个京城人心惶惶的事情。所以这回王承恩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对派出的手下们不厌其烦地耐心嘱咐,让他们低调行事,不要到处招摇,毕竟他们要去找的人都是朝廷高官,而且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全都在内,要是让别有用心的人看到了,再传出什么“厂卫肆虐,大肆抓捕朝廷命官”,甚至什么“皇上被软禁,权阉乱政,勾结奸臣,意欲谋反”这样的的流言,那事情可就严重了。

    而且王承恩本人最近似乎已经背了几口黑锅在身,像是之前皇上“出巡”、最近几次早朝全都告病、还有这次对内书堂的改制。虽然都是皇上自己的主意,王承恩本人甚至还耐心地进行过劝阻,但在不明真相的其他人眼里,皇上是肯定不会做出这样荒诞不经的事情的,结果现在这种事情发生了,那么原因很明显,那就是皇上的身边出了奸佞,皇上在其蛊惑之下,才做出了上述种种不合常理的决定。

    而王承恩本人恰恰就是接触皇上机会最多的宦官,所以在他身上承受了多少压力也是可想而知。

    在前往各部衙门的路上,王承恩也在心里感到庆幸:还好刚刚在内阁值房的之中,几位阁老也仅仅对今天观看内书堂这个事情的本身表现出了一些疑惑,而并没有往其他地方去猜测。事实上,在走进内阁值房之前,王承恩甚至考虑过,假如几位阁老当中有一个政治嗅觉异常灵敏的存在,产生了“皇上已经被控制,有人意欲谋反,诓骗京中所有官员入宫杀害”的怀疑,自己应该如何应对。

    不过好在大明的三品以上官员当中,并没有那种脑洞奇大无比的家伙。在王承恩和手下们小心翼翼,生怕产生一点点误会地谨慎通知之后,京城当中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都收到了立即前往内书堂的旨意,并且全都在一个时辰之内准时赶到了现场。

第八十一章 预习与表演() 
内书堂本是教授宫中小太监读书识字的地方,太监读书识字当然不是为了吟诗作对写文章,也不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这一点是十分明确的。实际上就算他们想,也不会有人同意,即便是来自后世,从小接受“人人平等”教育理念、穿越到大明之后干出过不少“怪事”的萧木,恐怕也不会赞同让太监们去考取功名的想法,甚至会有一些排斥,毕竟萧木在后世从来没有接触过、甚至是从未听说过还有太监这个群体。

    当然,那些因文学作品烂尾而被戏称为“太监”的作者们并不被算在内,事实上这种新时代的“新太监”萧木也同样没有接触过。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太监的地位比妇女还要低——虽然在大明朝,妇女的地位本就不高,但至少萧木对于让女人考取功名的想法并不排斥,反而还十分赞同,之前让王静远教谢连惠读书就是很好的例子。而且如果不是由于历史环境的限制,萧木肯定会出台一些鼓励妇女读书、安排女人参加科举考试的政策,并且真正地选出一批能力出众的女人出任官员——这些在后世本就都是司空见惯的,萧木的心里当然也没有任何的障碍。

    但不管怎么说,内书堂新一期的“小太监“学员”们都可以说是三生有幸了:京城当中所有能数的上号的高官们全都陪着他们一起上课,就连皇上万岁爷本人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过来现场观摩,既然这样,小太监们在之前为此付出的那么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小代价也就不算什么了。

    这里说的代价指的当然不是刚刚在在萧木的命令之下,让他们多等了一个时辰的事情。对这批小太监们来说,能够在内书堂当中多坐上一个时辰,就意味着少干一个时辰的活,这显然是一个不错的福利而不是代价,更何况这一个时辰的等待更是换来了所有京中三品以上官员前来作陪,不管怎么算都是小太监们赚了。

    事实上在今天之前,小太监们对内书堂就已经非常熟悉了,对于今天可能要讲授的内容,他们也同样十分熟悉,因为他们在此之前已经进行过不下十次的演练,甚至不用先生来教,小太监们也都能背上几句“人之初,性本善”这种启蒙性的句子。

    这一切的原因自然是因为萧木,这个大明的皇上之前说过要亲自前来观看,虽然萧木自己当时只不过是顺便一说,而且今天若不是有王承恩的提醒,萧木根本就想不起来自己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但既然是皇上说的话,那便都是金口玉言,就算皇上本人根本没有当回事,事后也完全不记得了,对于下面的人来说,也要一丝不苟地严格执行,谁知道万一哪天主子万岁爷不会又突然想起来了呢?

    因此,虽然萧木本人对这个事情并没有放在心上,但负责内书堂教学筹备工作的太监当然不会这么想,既然皇上万岁爷说过会亲自前来观看,那咱们就要拿出十二分的劲头,燃起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十二分的精力来把这份差事安排好,这才是身为做奴婢的该做的事情。并且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让皇上看到内书堂的良好精神面貌以及宫中新一代小太监们的蓬勃朝气,最终的目的当然就是让主子万岁爷高兴,至于什么“在皇上面前好好表现、争取在宫中官升一级、获得皇上万岁爷的宠幸”这种自私的想法,大家肯定都不会有的。

    于是,被选中可以来参加今天上午内书堂课程的小太监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负责内书堂教学准备事宜的太监从每个小太监的高矮胖瘦、行为举止开始抓起,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筛选——长得太高或者太矮的不要,太胖或者太瘦的也不要,坐没坐相、站没长相的,性格跳脱的,性格孤僻的,胆小容易紧张的,自然也是通通不要。

    经过了仔细的比较和残酷的淘汰,最后才确定下来有三十名小太监,可以“有幸”让皇上看到他们在内书堂学习时候的样子。

    对于获得资格的三十名小太监当然不能放任不管,内书堂为了让他们能给皇上留下不错的印象,对他们也是进行了细致地安排,从上课时的座位开始,一直到第一堂课可能会讲倒的内容,全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尽管实际上来讲课的是顾秉谦、冯铨、魏广微等人,但内书堂这边也还有几个略通文墨的太监,论起诗词歌赋虽说不想像曹化淳那样有口皆碑,但也还算拿得出手,给没读过书的小太监们开蒙那还是绰绰有余的。于是内书堂这边又把对被选中的小太监们召集起来,帮助他们将可能会在今天讲倒的课程“预习”了好几遍,确保每一个小太监都能够在先生提问的时候不至于答不上来,闹出笑话,让皇上看到之后龙颜不悦。

    不过这种“预习”也着实又不小的难度,因为最后实际给小太监们讲课的是顾秉谦等阉党罪官,对于他们要讲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来进行教学,内书堂这边负责的太监心里也是有些没谱。加入要是由内书堂这边的太监亲自下场授课,那他们可以百分之百地保证皇上看了一定会龙颜大悦——毕竟都已经演练过那么多次,就算是没有被选上的其他小太监,偶尔过来在一边看热闹的,看着他们预演了这么多遍,估计也都能跟着背诵几句。

    内书堂这边的准备确实没有白费,虽然主子万岁爷一度忘记了今天要来观看的事情,但经过王承恩的提醒之后,皇上还是成功地回忆起了这件事,并且兴致勃勃地表示回来观看。而且非但如此,皇上今天似乎心情极佳,不但要自己前来观看,而且还下了旨意,要京中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全都来现场观摩,让本来早就应该开始的课程愣是给延后了一个时辰。

    不过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对负责内书堂工作的太监们来说却是一件喜闻乐见的好事,这么多官员们都来观看,咱们这边好好表现,把之前预演的水平全都发挥出来,让大臣们也领教一下咱们内书堂的高质量教学水平,皇上那边也有面子,皇上有了面子,咱们这些做奴婢的心里自然也跟着舒坦。

    当然了,内书堂所做的这一切复杂、细致而又充分地预演工作,对于整件事情的始作俑者——萧木来说,却是毫不知情。

    萧木和林檎带着钱谦益来到现场的时候,京城里所有的三品以上官员也是全都到齐。于是,在经过了这么多次带妆彩排之后,小太监们终于要真正地登台表演了——很明显,今天这个场景,与其说是学习,倒不如说是表演来得恰当。

    由于前来现场观看的人数过多,一般的房间似乎装不下连同“演员”和“观众”在内的这么多人,所以今天上午的第一次课,被临时安排在室外进行,这多少也有些改变了原本的“彩排计划”。虽然内书堂这边负责的太监们在过去的一个多时辰之内对“小演员”们又突击交代了不少的注意事项,不过对于最后的演出效果,他们的心里也全都是没有把握。

    今天来给小太监们上第一堂课的先生是冯铨,本来照理说在他们三人之中,顾秉谦的名头最响,理应让他来上这第一堂课,但顾秉谦此前由于受到冯铨的打压和排斥,已经辞官回乡了,虽然萧木已经下了圣旨要他来内书堂教学,但顾秉谦的家乡昆山距离京城着实很远,估计此刻顾秉谦最快也就是刚刚接到旨意,就算他接到旨意之后便立刻动身(事实上顾秉谦肯定不会那么有效率,毕竟这又不是什么好事,如果萧木的旨意是重新请他回来当首辅的话那自然是另当别论了),此时想必也走不了多远,肯定是来不及来上这第一堂课了。

    既然顾秉谦还没有到,那么就只能“委屈”冯铨暂时来充当他们三人教学团队的leader,率先给小太监们讲课了。从前魏忠贤还活着,阉党得势的时候冯铨就跟顾秉谦两个人不对付,常常相互攻击;现在魏忠贤死了,阉党也垮台了,两人在同样都被安排到了内书堂给太监们讲课的情况下,似乎又是冯铨占得了先机。至于魏广微,跟他们两个人相比,在阉党得势的时候的存在感就没有那么强,现在到了这里,自然还是一个打酱油的存在——果然还是那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虽然还没有给小太监们讲过课,不过冯铨本人似乎已经适应了专门叫太监念书识字的新身份,穿着一件代表读书人身份的青布长衫,不疾不徐地走上了讲台,只不过由于脚上还戴着脚镣的缘故,走起路来还发出金属碰撞的声音。

    这其实让萧木感到十分满意,这个脚镣的象征意义绝对大于实际意义,因为正是这个脚镣,还有它所发出的声音,才是给前来现场观看的其他官员最好的警醒!

第八十二章 拜孔与对峙() 
萧木让这么多大明高官前来观看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用顾秉谦、冯铨等人的“现身说法”,给其余的官员们一个警醒。不然的话,即便是作为穿越者的萧木,也不会莫名其妙地把大臣们召集到一起,就是单纯地为了折腾他们玩。

    萧木的这个目的也的确达到了,在场的大臣们看到了冯铨这个昔日阉党骨干现在的样子,心里也都是感触颇深,有的官员甚至生出了兔死狐悲的奇怪心情。

    不过略微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在这样一个对于整个大明的教育界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活动当中,却没有大明王朝主管教育方面的官员参加——翰林院和国子监全都不是正三品的单位(翰林院学士正五品、国子监祭酒从四品),萧木随口的一句“三品以上官员”划定的范围,成功地也同样遗憾地把他们给排除在外了。现在在场的官员当中,能够勉强和“教育事业”稍微搭上一点边的,也就是礼部尚书、侍郎这几个官员了——比方说钱谦益。

    不过这样“遗憾”的安排,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于在心里感到惋惜的萧木也是一件阴差阳错的好事,今天的活动结束之后,萧木一定会这样认为。

    事实上大明的文官大臣们还是有很大的能量的,尤其是这么多大臣们全都聚集到了一起之后,他们爆发出来的能量之大,跟萧木这个皇上相比较起来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整个明朝,出了太祖、成祖在位的时候可以做到真正的说一不二之外,文官集团跟其他所有的皇帝都可以分庭抗礼,只是萧木现在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他对于大臣们的能量还是有所低估了的。

    不过现实很快就给萧木上了生动的一课,帮助萧木很快地体会到了这一点。要说这里的很快是多快,答案就是,在冯铨出场,小小地震慑了其他官员的心灵之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马上就让萧木充分认识到了这个道理。

    冯铨在讲课之前,仍是按照惯例,打算引领小太监学生们拜孔夫子。这个做法在大明简直就是理所当然的,毕竟孔子乃是“大成至圣先师”,天底下所有读书人的祖师爷,现在小太监们既然要念书识字,自然要祭拜孔子,这个事情在大明所有人的眼中,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就像后世数学理论之中的“公理”,根本无需证明。

    自然,在内书堂管事的太监们事先安排的“演练”当中,这个也是作为重点的环节反复练习过的,所以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始学习,小太监们早就已经拜过好多次的孔夫子,孔圣人也同样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