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梁柱-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林檎接过了萧木的话茬:“我想想,‘人心不古’这个成语似乎在大明朝之前肯定就有……所以说,虽然你穿越到了大明,确实属于古代,但是还远远不够‘古’,至少这个时候,人心已经不古了。”

    萧木听了林檎的话,也知道想要全天下所有人都是道德模范也是不可能的,毕竟举国上下上下都是正直的官员的话,大明也不会灭亡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萧木做了最后的总结,“为了把杜老六的案子审明白,查出他背后人物的阴谋,还是要先同意了骆养性想要许显纯协同审案的请求。至于到底是不是要免去许显纯的死罪,以什么样的方式免去他的死罪,那都是后面的事情了,现在研究这些问题都还早,也不是非要一下子就决定好的。而且,许显纯能不能审出有价值的东西,现在也还是个未知数。”

    正好这个时候,王承恩亲自端着煎好的药进来了,这样两个人的讨论也算是告一段落。亲眼看着林檎把王承恩端来的药喝光,萧木这才放心地离开了林檎的寝宫。

第七十三章 课堂与烧肉() 
萧木监视着林檎把药喝光,也就大概是将近酉时事情,如果萧木和林檎的任何一个个听到了“酉时”这个字眼,肯定都会克制不住心中的冲动,条件反射一般地把它换算成后世的时间——也就是大概下午五点钟左右。

    就在这个时候,京城的王静远家,几个孩子正在上课,王静远本人自然充当的教书先生的角色,他每念一句,下面的几个孩子就跟着重复一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王静远示范念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李师药和谢连惠跟着念的。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存在:“子曰,学而吃席之,不亦乐乎?”毫无疑问,这是赵弃病念的。

    “弃病,伸出手来!”王静远敏锐地发现了赵弃病所念的“吃”和“时”的不同,一张脸顿时变得冷若冰霜,十分严厉地说道,一改平时对孩子们慈眉善目的形象。

    赵弃病也知道自己又惹先生不高兴了——在念书的时候,应该叫王静远先生而不是王伯伯,这也是王静远反复纠正过的,现在即便是赵弃病这样顽皮的孩子,在心里也下意识地称王静远为先生了。

    赵弃病老老实实地伸出了手,王静远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重重地在他的手下打了一下,“你可知错了?”

    “学生知错。”赵弃病老老实实地答道——既然要称呼王静远为先生,那赵弃病他们当然也要自称学生。

    “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王静远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讲起了下面的内容;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曾子曰……”下面的孩子们又跟着念了起来。

    要说赵弃病为什么会这么老实?答案当然也是显而易见的,王静远的夫人冯氏早就放出话来,要是赵弃病在课堂上又调皮捣蛋了,今天晚上新做的烧肉就没有他的份!

    这一顿烧肉是赵弃病每天跟在冯氏屁股后面转悠,一连磨了好几天,冯氏的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之后,才终于答应在今天晚上做的。眼看好吃的马上就要吃到嘴,赵弃病当然不敢继续捣蛋,弄得不好,丢了一顿大餐不说,还让李师药和谢连惠白白捡了便宜。用先生之前教的成语来说,这就叫“功败垂成”、“功亏一篑”。

    这样的话,赵弃病为什么还要故意挑战课堂上的权威,故意把背得书念错?那自然是天性使然,没有控制住作怪的欲望罢了。不过好在赵弃病马上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果断认错,如果他将来能读到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定会感觉到现在的场景完全就是文章里面写的:“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的情况

    总而言之,由于自己能够立刻认识到错误,并且认错态度良好,先生对自己还算满意,没有表现出想要把这个事情告诉冯婶的意思。

    赵弃病的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看来今天晚上的烧肉总算是保住了……

    人类总是有一种不知足的心理,以至于有“得陇望蜀”、“吃着碗里瞧着锅里”这些层不不穷的典故出现,作为自控能力跟成人相比还很差的孩子当然更是如此,此时的赵弃病就是这个状态。

    惊险保住了吃烧肉的资格之后,赵弃病就开始琢磨如何才能多吃到一点,毕竟冯婶能做出来的烧肉就那么多,别人多吃了一块,自己自然就要少吃一块,更不用说再增加一个人一起吃了,尤其是增加一个膀大腰圆、正值青年,一看就很能吃的锦衣卫胡云。

    即便是一向跟孩子们玩得很好的胡云,一旦成为了吃好吃的阻碍,赵弃病也免不了对他产生了不太欢迎的想法,目光似乎也不是那么友善了。

    事实上,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王静远此时是在给四个学生上课,除了李师药、赵弃病还有谢连惠之外,另外一个学生自然就是还在养伤,而且之前在王静远面前说出过“将来要考状元”的豪言壮语的胡云。

    此时的胡云根本没有察觉赵弃病不友好的眼神,因为他正趴在桌子上睡觉——王静远讲的东西对他有很好的催眠作用,以至于刚刚跟着听了一会,双眼就朦胧起来,再过了一会,就彻底抵抗不住周公的召唤,不觉得就元神出窍,跟他一起下棋去了。

    不过要是换一个角度再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胡云也算不上是王静远的学生,不过是养伤期间无聊得很,跑到王静远这里做客,正好赶上了王静远给孩子们上课的时间,就坐在一边跟着旁听罢了。

    不得不说,虽然王静远所讲的内容胡云基本没听进去多少,但他仍然感觉受益匪浅,至少这几天自己的睡眠质量提高了不少,身上的伤口也甚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康复——这都是坚持听讲带来的好处,于是胡云便每天都来王静远这里“听课”,上午听完下午继续听,直到在这里蹭了晚饭之后,才心满意足地回去睡觉,第二天一早继续准时来上课。。

    至于会不会出现上课打呼噜影响教学这样的事情?胡云则是从来没担心过,反而十分自信,因为从小胡云就听他娘说他没有过打呼噜的坏毛病!

    “师药,你来把方才讲过的这一段背一遍。”王静远对胡云这个“学生”也是放任自由,只要不影响正常的讲课就行。再从严格意义上看一次的话,其实王静远根本就没有把胡云当成是李师药他们那样的学生。

    “是,先生。”李师药答应了一声,便起身开口背道:“子曰:学而时习之……”

    李师药的学习态度跟赵弃病相比,简直不知道要好到哪里去了。一段《论语》背诵的丝毫不差,而且可以看得出来,李师药并不是在死记硬背,而是建立在理解的前提之下的。王静远看到李师药这样的表现,心里也是十分欣慰,逐渐产生了努力培养,让他将来去考进士的想法。

    “背得不错,弃病你也要多跟你大哥学,不要把心思全都用在玩闹上面。”王静远表扬了李师药一句,同时也对赵弃病勉励了一番。

    “其实谢连惠的书念得也很好,跟李师药的表现都很不错,只可惜是一个女娃……”王静远的心里又“遗憾”地想着。

    “天也快黑了,今天就先讲到这里吧。”王静远看了一下天色,发现已经是傍晚,为了孩子们的眼睛着想,便宣布下课。

    “是,先生。”三个孩子一板一眼地又跟王静远行了礼,整堂课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结束。

    胡云也“准时”地醒了,同时嘴里念叨着:“今天散学的时间比前两天要早啊。”似乎对这么早就结束上课还有些不满,影响了他的“伤后恢复”。

    “哈哈,胡老弟明明睡了一下午,我刚一宣布下课,你就醒了。”王静远此时也恢复了原本的真是面目,不再一板一眼,跟胡云开着玩笑地说道。

    “干咱们这一行的,什么时候敢踏踏实实地睡觉?我这个人向来都是眼睛睡着了,耳朵却清醒得很,方才王兄刚说‘讲到这里’,兄弟我就立马醒了。”胡云半开玩笑地跟王静远说道,“要是哪天真的睡踏实了,危险也就快找上门来了,张飞张翼德够厉害的吧?还不是让两个无名小将趁着他睡觉的时候给杀害了。”

    “胡老弟着实辛苦。”王静远听了胡云的话,也知道他的说法并不完全是夸张,也替胡云感慨了一句。

    “不满您说,也就这几天,兄弟我才算是好好地睡了几个好觉!”胡云继续说着。

    像赵弃病这样每天都精力十足,仿佛多动症一般的孩子自然体会不到睡觉的可贵,对胡云和王静远关于睡觉的谈话也没什么兴趣,反倒是与胡云方才说的张飞被人趁睡觉的时候杀了的故事十分好奇,便跟在胡云的屁股后面没有走,想要让他一会讲给自己听。

    然而赵弃病的愿望没能实现,因为门外传来了一阵笑声:“哈哈哈,胡老弟看来这几天的日子过得不错啊!”

    王静远和胡云向门口处一看,原来是杨韬来了,于是赶紧出门相迎。

    “杨兄这是长得什么鼻子,怎么就知道了嫂子今天要做烧肉吃?”胡云冲着刚走到院子里面的杨韬开玩笑地说道。

    “哈哈,瞧你这话问的,咱们是什么身份?只要是这京城里面发生的事情,还能有咱们锦衣卫不知道的?”杨韬也是哈哈一笑,接过了胡云的话茬,同样开玩笑地说道,言语中充满了对锦衣卫搜集情报能力的自豪。

    “这叫赶得早不如赶得巧,杨韬兄弟既然赶在这个时候来了,不妨一起用饭?”王静远自然十分好客地邀请杨韬一起用晚饭。

    “嘿嘿,那我可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杨韬本来就知道冯氏做的饭十分可口,现在这么一个好机会摆在眼前,哪里能够轻易放过?

    “原来是又来了一个抢烧肉吃的家伙!”几个人的玩笑话被赵弃病完全当了真,在心里恨恨地想道。

第七十四章 晚饭与故事() 
王静远和胡云笑着把杨韬迎到屋里,几人坐好之后,便天南海北地聊了起来,屋子里不时传出几个人的笑声。

    赵弃病也知道今天想要让胡云给自己讲张飞睡觉的故事是没戏了,于是对于跑来跟自己抢肉吃、而且还耽误自己听故事的杨韬越也就没那么友好,招呼也没打一声就跑到院子里,打算跟李师药“比武”。

    不过赵弃病马上又放弃了这个念头,而是想起了一个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于是又来了一个急转弯,一个人悄悄地往厨房跑。

    “家里来了两个能吃的叔叔,冯婶做的烧肉一会肯定不够吃,不如我现在先去偷偷地吃上一块!”

    进了厨房,赵弃病看到冯氏正在忙活着,便挽起袖子,装作一副想要卖力干活的样子,开口说道:“冯婶做饭辛苦,我来帮忙了,有什么活尽管交给我来干就行!。”

    “去去!你这小子,明明是个男孩子却整天往厨房跑,像什么话,?你王伯伯不是教过你‘君子远庖厨’?还不赶快出去?”

    “嘿嘿,我这不是看冯婶一个人干活太累了嘛,刚才杨韬叔叔也来了,王伯伯让我特意来告诉您一声,晚饭要多做点,免得到时候不够客人吃。”

    “知道了,你去吧。”冯氏答应了一声,便又对赵弃病下了逐客令。

    “冯婶你就让我帮你干点活吧,我现在力气可大了,就连大哥都不是我的对手。”赵弃病还是没有放弃,继续在冯氏的屁股后面磨蹭着。

    “臭小子,你心里想的什么我还不知道?”冯氏见赵弃病还是死皮赖脸,不免露出怒容,成功地震慑住了小孩子幼小的心灵,“要不是你杨叔叔和胡叔叔都在,看我不好好收拾你!”

    “冯婶饶命,我再也不敢了。”赵弃病一看冯氏要发作,赶紧认错,然后就像风一样地想要跑出厨房,要是接着在这里磨蹭,非但找不到偷吃的机会,而且要是真的把冯婶惹生气了,晚上不给自己肉吃,那岂不是“因小失大”?

    “回来!”冯氏又开口叫住了赵弃病,“张嘴!”

    “阿!”赵弃病老老实实地张开小嘴,同时闭上了眼睛,等着冯氏往嘴里放点什么东西。

    冯氏从锅里挑出一块看起来已经熟了的肉,直接放到了赵弃病张开的嘴里,然后没有好气地说道:“肉也吃了,还赖在这等着过年?”

    “冯婶真好!”赵弃病满足地嚼着嘴里美味的烧肉,发自肺腑地赞美了冯氏一句之后就一溜烟地跑出了厨房。

    “这孩子……”冯氏笑着摇了摇头,继续准备起晚饭来。

    天色很快暗了下来,晚饭也准备好了,王静远便准备招呼杨韬和胡云一起吃饭。

    本来王静远和冯氏都认为,杨韬和胡云是客人,应该由王静远本人陪着在桌上吃,冯氏带着孩子们去厨房吃,省得打扰男人们谈正事——这也是大明朝最常见的待客之道。

    但这个提议马上就被杨韬和胡云否决了,明明我们两个才是来蹭饭的,结果反而喧宾夺主,害得冯嫂和几个孩子不能好好吃饭,那以后咱们哪还有脸再来蹭饭啊?

    于是杨韬和胡云十分坚定地推辞了王静远和冯氏的“好意”,坚持要大家一起吃,这样才有吃饭的氛围。

    王静远和冯氏作为讲究待客之道的主人,自然是不肯这样怠慢客人的,仍然坚持己见,双方就围绕着该怎么就坐的问题僵持不下,直到赵弃病的肚子咕咕地叫出了声来,才算是打破了僵局。

    眼看着孩子们都已经饿了,杨韬只好拿出最后的“法宝”,开口表示我们两个又不是什么贵人,哪里用得着王兄这样招待?要说身份尊贵,谁能有咱大明的皇上尊贵?上次皇上亲自前来的时候,大家不也一样是坐在同一桌上吃饭的嘛?

    不得不说还是皇上的杀伤力最大,王静远和冯氏听了杨韬的说法,只好放弃了原本的打算,最后还是大家全都在一个桌上吃了晚饭。

    赵弃病看到了烧肉,眼神就像饿狼一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