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梁柱-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萧木对林檎的说法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对呀!我怎么没有想到?就按你说的办,明天我再把钱谦益找来,让他重新给‘名臣牌’画像。”

    萧木说着又继续分析了起来,“而且,如果说今天这几幅奸臣画像能够给钱谦益一定的警示,起到反面教材作用的话,那么明天我再让他画的忠良人物,完全可以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他心里肯定也会生出仰慕之情。将来这个纸牌要是流传开了,对整个大明的读书人应该都会有积极的作用,等到清兵真的打来的那天,俯首投降的人怎么也会比原本的历史中少上一些的吧?”

    “要我说,其实这种道德感化的作用有限,想要标本兼治,还要配合其他的方法。”林檎说道。

    “嗯,确实如此,只是还需要配合什么样的方法?”萧木谦虚地“不耻下问”。

    “你想啊,现在这个时代,大明王朝才是中原正统,关外的建州女真则是‘化外蛮夷’,钱谦益这种读书的士人在大明的地位是很高的,他们干嘛要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而去投降‘蛮夷’,向他们卑躬屈膝?”林檎反问道。

    “正常人当然不想投降了,还不是因为明朝国力衰弱,对关外女真和农民军两线同时作战,按下葫芦起了瓢,最后全都大败亏输了嘛。”萧木理所当然地答道。

    “这就对了,如果大明的国力强盛,朝廷的军队所向披靡,那么还有人会投降吗?”林檎问道。

    “那也不尽然,说不定还会有些自认怀才不遇的野心家,为了得到重用去为敌人效力的……”萧木没有控制住抬杠的冲动,说出了一种极特殊的情况,不过很快他就发现林檎的面色不悦,立刻就认识了错误,转而说道,“当然了,那只是极其罕见的个例,大明要真是国力强盛,那些读书的士人日子过得好好的,心中自然都是对大明引以为傲,又怎么会有投降的念头。”

    “所以说,改进纸牌充其量也就只是在软件上做文章,真的想要彻底解决问题,还是要在提高国力这种硬件上下功夫。”林檎又总结了一句,“国力增强了,就算没有纸牌这种东西,士人们也不会去投降的,毕竟大明国力强盛,就算暂时出现了敌人也肯定会将其击败。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是智力正常的士人,就算被敌人俘虏了也肯定不会投降,哪怕做不到宁死不屈,至少也不会奴颜婢膝地投降,因为一旦投降了就会落下很坏的名声,为世人所不齿,而且投降的势力也成不了气候,没有任何洗白身份的机会。”林檎说道。

    “嗯,你的意思我听懂了。就像原本的明末的历史,跟你描述的情况就正好完全相反。大明的国力日渐衰弱,后金还有之后的大清的势力越来越强盛,此消彼长之下,投降清军虽然不太光彩,但也很有可能成为开国功臣,完全可以赌上一把,要是成功了之后,身份就完全可以洗白……”萧木接过林檎的话茬说道。

    “可惜这洗白也是暂时的,像钱谦益、洪承畴这些人物最后还是被乾隆皇帝列入到了‘贰臣传’里面。”林檎说道。

    “是啊,但是没人会相信啊,如果大明国力持续衰弱下去,真到了满清入关的那天,就算是提着那人想要投降之人的耳朵,把‘投降没有好下场’、‘狡兔死、走狗烹’这样的道理给他们重复一百遍,肯定也还是挡不住他们投降的脚步……”萧木感慨着说道。

    “到时候他们会说这叫‘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没等萧木说话,林檎便开口替她补充道。

    “是啊,所以你说的很有道理,一切问题的前提,就是建立在大明国力强盛的基础上的。那么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该怎么提升大明的国力呢?你有什么好的想法?”萧木问出了一个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

    “那自然是你这个皇上和那些大臣们的事情了,我们后宫向来是不得干政的……”林檎又是两手一摊,脸上露出一副“你问我,我问谁?”的表情。

    “所以,说了这么半天,最后还不是没有办法?”萧木无奈地问道。

    “要是那么轻松就找到办法,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原本那么努力,怎么就没有想到好办法中兴大明,反而成了亡国之君呢?”林檎理所当然地反问道。

    “所以说现在我还是只能做到把纸牌的这个事情弄好,至少先从软件方面提升一下吧……”

    一脸失望地从林檎那里离开,萧木把几幅画像交给王承恩,让他去安排增印“奸佞牌”的事情。心中不放心的萧木又再一次跟王承恩强调了一下:“一定要控制成本,要是让朕知道印制这些东西的花费超过了一百两银子,朕唯你是问!”

    “奴婢不敢。”王承恩当然小心地答应着。

    “嗯,你做事我还是放心的。”萧木安慰地说道,“去吧。”

    “奴婢遵旨。”王承恩接过了画像,就要下去安排这件事情,只是还没迈出步子,马上又被萧木叫住了,

    “等等!”

    “皇上有何吩咐?”王承恩仍然是恭敬地问道。

    “朕下午还想继续找人前来讲书,只是钱谦益上午画了将近两个时辰的画,想必也很是疲劳,朕也不忍让他过于操劳,不知大伴还有什么好的人选?”

    “原来是这个事情啊。”听了萧木的话,王承恩的心总算又是平稳了下来,此时的他生怕皇上又搞出点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让自己这个当奴婢的为难。

    “回皇上,奴婢推荐周延儒。”王承恩思索了一下之后回答道。

    “哦?周延儒?”萧木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

    “不错,周延儒,字玉绳,宜兴人。年少成才,万历四十一年,年仅二十一岁便连中两元,其才学可见一斑,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大才。”王承恩十分识相地简单介绍了一番周延儒的生平。

    萧木此时还没太弄明白“连中两元”指的是什么意思,“状元”自己当然知道,但是另一个“元”代表的是什么意思?萧木就完全搞不清楚了。

    但是萧木心里知道这肯定是十分简单的常识,自己要是开口询问王承恩“连中两元”的意思,那穿越的身份肯定会被怀疑,所以萧木只好不懂装懂地说道:

    “哦?连中两元?此人如此厉害?”

    “正是,一年之内连中会元和状元,放眼我大明历史,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王承恩答道。

    “哦,原来另一个‘元’是会元的意思。”听了王承恩的话之后,萧木恍然大悟。虽然还不知道会元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不过萧木也能想到获得这个会元的称号,肯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状元之才,自然不会差,就决定是他了,你先去把这个周延儒请来,然后再去安排增印纸牌的事情。”萧木吩咐道。

    “奴婢遵旨。”王承恩终于松了口气,便要退出大殿,心里想着,“这下总算没有别的事情了吧?”

    可惜天不遂人愿,萧木马上又把他叫住了,又嘱咐了一遍:“记住,画像和纸牌的事情不要让他知道!”

    “奴婢遵旨。”王承恩自然又是连连答应。

    “嗯,你去吧……”

    很快王承恩便把周延儒请来了。

    “臣周延儒,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又是一段萧木已经十分熟悉同时又不胜其烦的繁文缛节。

    对周延儒说着免礼平身,让王承恩给他设了座之后,萧木开口道出了这次让他来的目的,就跟昨天和钱谦益说的时候一样。

    周延儒听了萧木的话,心里自然十分激动,毕竟能给皇上讲书那可是十分荣耀的事情,要是给皇上留下了好印象,将来官升一级、入阁拜相也不是难事了。

    于是周延儒十分光荣地接过了讲书的任务,萧木见周延儒完全没有搞扭扭捏捏地自谦那一套,心里也十分高兴,便表示事不宜迟,这就开始讲书吧。

    连中两元的才学自然不是盖的,虽然周延儒的讲解风格听起来跟钱谦益的完全不同,但萧木同样受益匪浅——事实上,作为一个毫无几乎毫无知识储备的小白,就算随便找一个私塾先生来给萧木讲解,萧木同样也会觉得十分厉害。

    一个下午过去,萧木仔细地回忆了一下周延儒讲解过的内容,自己果然全都记住了,“虽然不算什么‘金手指’,但这也还是挺好用的。”萧木心里想道。

第六十三章 同情与能人() 
时间已经是傍晚了,萧木宣布今天就讲倒这里,随后便打发王承恩送周延儒出宫,周延儒行了礼,就跟着王承恩退出去了。

    “按照现在的速度,想要把《资治通鉴》读完,就算只是走马观花地大致了解一遍,怎么也要一两个月吧?这本史书那么厚,那么长,也不知道原本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是不是全都读完了。不过这么多的内容,恐怕怎么也有几百万字了吧?这还是文言文,要是翻译成白话文,估计相当于后世上千万字的书籍了。这么多的内容,崇祯皇帝就算再怎么好学也不可能全都背下来的吧?这两天读过的内容自己能够熟练背诵,想必因为是书的开头,原本历史上的崇祯皇帝自然读得十分认真,至于后面的内容,崇祯皇帝很可能就没有那么仔细地去看,那么自己读起来恐怕也不会那么轻松了……”

    萧木在心里想着,同时还是觉得现有的读书速度有些慢了,毕竟自己好歹也是大明的皇上,根本不可能一直把政务全都交给臣子们去做而去专心读书,要是局势按照历史的轨迹发展下去,早晚有一天,会有数不清的麻烦事等着自己去处理的,而且这一天用不了多久就会到来。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多背一点,我就能早一点把这部书读完。”萧木想到了问题的关键,便立刻把《资治通鉴》翻到后面的部分,打算随机找一些段落读一读,看看原本的崇祯皇帝是不是仔细地研究过。

    胡乱翻看了一些不同朝代的历史内容,萧木发现果然如自己所想,有很多内容自己读过之后完全没有任何效果,不要说完全背下来,就连回想内容梗概都有些困难,如果按照林檎提出的“林氏假说”的解释,想必是因为这些都是崇祯皇帝原本就没有读过或者是没有仔细读过的内容;相反,还有一些内容,自己的“金手指”完全能够发挥作用,读过之后可以轻松地牢牢记住,萧木发现这样的内容往往是一些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比方说“光武中兴”、“安史之乱”、“靖康之难”等,这其中,萧木可以明显感觉到光武帝中兴汉室的内容自己记得最快、最牢固——很显然崇祯皇帝早就意识到了大明形势的严峻,同时希望他自己能够像光武帝刘秀中兴汉朝一样中兴大明,并且一直在努力寻找中兴大明的方法。

    “可惜崇祯皇帝如此努力,最后却没有得到任何好的回报。”最一开始萧木只是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这段历史。即便是穿越之后站在大明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自己是本身就是大明这一方的皇帝,所以才要想办法去延续大明的气数。但是现在萧木发现自己似乎能够体会到崇祯皇帝的执着与努力,开始对他的遭遇感到同情和惋惜,同时也为原本历史上那样遗憾的结局感到有些难过。

    带着这份遗憾的心情,萧木也没有什么胃口,晚膳只是胡乱用了一点便放下了筷子。王承恩在一旁看着,也发现皇上心情似乎不是很好,但苦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不好开口劝解,只好在心里默默地为皇上的龙体担心。

    好在这时候又一个小太监来传话,说是皇后娘娘有事请皇上前去相叙,这让王承恩稍微放了一下心,跟皇后娘娘两个人好好聊一聊,想来皇上的心情也能恢复一些。

    萧木本来也没什么别的事情想做,便欣然摆驾,前往了林檎的寝宫。

    “找我有什么事情?”同样把周围伺候的人都打发出去之后,萧木开口问道。

    “下午你是不是又找人给你讲书了?”林檎开口问道。

    “不错,《资治通鉴》实在太长,这样读下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读完,而且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内容全都能够背下来,按照你的说法,又很多的内容都是原本的崇祯皇帝没有仔细研读的。”萧木把自己的发现给林檎说了一番。

    “上午让钱谦益画画,下午又找他来讲书,你就不怕把人家给累着?”林檎玩味地问道。

    “没有没有,我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这次找的是周延儒,周延儒你听过吗?这可是一个连中两元的牛人。”萧木把新学会的“连中两元”也拿出来卖弄了一下。

    上次林檎对钱谦益的事情十分了解,萧木觉得周延儒这个人林檎肯定也听过。

    ……

    此时大兴的大牢,气氛十分压抑。

    两天之前,骆振兴和张超把梁艳阳的供词,还有杜老六那些胡诌的鬼话全都让人送到京里之后,就开始琢磨骆养性大人和皇上会有什么安排。

    虽然也有担心会受到上面的申斥,但他们两个人还是更倾向于去认为事情并没有那么坏——就算是没有撬开杜老六的嘴,面子上有些不好看,毕竟也审出了梁艳阳的巨额家产,好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么想也不会受到过于严厉的苛责。

    而且,他们还想到了更深的层次:既然二人没有能够让杜老六招供,那么京里势必要派遣能人前来帮助他们,或者说派遣能人来领导他们,一同审讯杜老六。这样一来,无论最后审问的结果怎么样,对他们两个人都有好处。

    如果上面派来的人手段高超,让那个杜老六老老实实地招供,那么这个人当然是头功,这样的话,骆振兴和张超作为一同办案的人员,也肯定不至于什么都捞不到,怎么都能分到一点功劳。

    相反,如果上面派来的“能人”也奈何不了杜老六,那就说明不是我们两个人无能,而是贼人太过狡猾,上面派来的人来头越大,就把杜老六衬托得越厉害,这样的话,人们都会记住是那个“能人”其实是无能之辈,所以这种“能人”自然是越多越好,这样就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