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梁柱- 第2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嗯,确实不应该放他们到处乱走。”林檎点了点头,但立刻又继续补充道,“但是这样也不能避免所有的问题。”

    “还有什么问题?”萧木继续问道,“小问题就算了,只要不是那种最局势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都可以克服,毕竟现在守城才是第一位的。”

    “还真的有可能会有大问题。”林檎继续答道,“比方说把城外好几万的军队安置到了城里的军营当中,这三股来自不同地方的军队的士卒之间,说不定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口角,毕竟军队里都是一群血气方刚的军人,又是多年作战,心里或多或少有些扭曲,脾气乖戾的那种人,这样的人聚到一起,难免会发生一些聚众斗殴的事情,最后甚至可能发展成为不同军事势力之间的大范围械斗,那样的话,就相当于是皇太极还没有攻城,大明最为主力的守军便自相残杀了起来。”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萧木也点点头表示赞同,不过随后又继续反问道,“不过这个问题应该也是可以避免的吧?我只需要把来自辽东、宣府、大同的三路不同人马的营地分开,不让他们又相互接触的机会不就可以了吗?”

    “嗯,这确实是一个办法……”林檎这几天发现自己的头脑反应速度明显不如从前,尤其是今天开始的时候给萧木分析朝中大臣可能会怀疑袁崇焕他们几个带兵的将领的问题的时候可能是消耗了太多的精力,导致现在自己提出的观点反而可以频频地被萧木所驳倒。

    不过林檎很快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就算是分营安置,也不见得就是万无一失的,放几万人的军队进入到了大明的京城,一旦这些军队发生了营啸,那最后的结果就会是灾难性的,京城当中原本的京营不对肯定是没有能够制服这些精锐边军的能力的。”

    “他们好好的为什么要发生营啸呢?”萧木很快又提出一个问题。

    “发生营啸的诱因有很多的。”林檎答道,“还记得前一阵的宁远兵变吗?那不就是一个典型的因为欠饷而引发的事件吗?”

    “可是这次来到京城的都是精锐边军,他们应该不存在欠饷的情况吧?”萧木继续问道。

    “欠饷只是引起营啸的诱因中的一个,他们完全可以因为其他的原因发生营啸,比方说他们认为自己在危难之际赶到京城勤王,理应得到除了军饷之外的丰厚赏赐,但最后却什么都没得到,这样的话,他们可能就会认为原本属于他们的赏赐被某些官员给中饱私囊了,于是这些兵卒们就会不满,再有人煽动一番,很容易就会形成一次新的营啸事件。”

    林檎答道,“或者还有其他的诱因,比方说你刚刚的不让他们到京城的街市上行走的规定,也可能引起他们的不满,进而诱发营啸……”

第四五七章 关键() 
“营啸……”萧木嘴里低声念叨着林檎提出的这个问题,“以大明现在国库的情况来看,十有八九是不会有什么军饷之外的额外赏赐给他们了,而且也不可能允许他们到京城的街市上乱走……”

    最后萧木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有多大的可能性会发生营啸?”

    “这个我当然估计不出来。”林檎两手一摊,表示无能为力,“是否发生营啸要看军队的具体情况,我这种常年处在深宫之中的人,怎么可能了解大明的这三路边军的具体情况?而且除了军队士卒的情绪之外,还要看统帅将军的驾驭能力,这三个统帅,除了袁崇焕有过一面之缘之外,其他侯世禄还有满桂我连见都没见过,自然也不可能清楚他们的能力如何了。”

    “总而言之,就是放他们入城修整,就会有发生营啸的可能性,但这可能到底有多大,我们现在无法估计出来。”萧木最后进行了一番总结,“但是不放他们进城修整,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就要大打折扣,这一点是完全可以预估得出来的。”

    “所以就要看,不确定能否发生的营啸,和完全可以确定的战斗力受损,这两者之间的取舍了。”林檎紧接着也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总结,“而这个最后的取舍和决定,自然是由你这个大明皇帝来做出。”

    “做出取舍吗?”萧木皱着眉头思考道,“这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啊。”

    “还有更艰难的呢!”林檎继续开口提醒道,“不要忘了你虽然是大明的最高统治者,但要是没有下面臣子的支持,你这个皇帝恐怕就成了一个光杆司令了。”

    “所以说?”

    “所以说,眼下大多数大臣都不支持让袁崇焕他们三路军队入城修整,你如果要强力推行的话,势必会失去一部分大臣的支持,这一点肯定也要计算在你的权衡取舍之内。”林檎最后解释道。

    “所以说,也就是我允许袁崇焕他们的军队入城修整,就有导致营啸的可能,同时会失去一部分大臣的支持;如果我不允许他们的军队入城,那就会损失军队的战斗力。”萧木最后总结了一番,完全掌握了自己做出了决定之后会带来的结果。

    “是的,最后的取舍决定自然由你来做,毕竟你才是大明的皇帝。”林檎答道,“如果你的选择最后被证明是正确的,那后世的历史就会记录‘崇祯皇帝做出了极其英明的决定’,如果选错了,那后世的历史就会记录道,‘崇祯皇帝没能正确认识眼下的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决断,为大明王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照你这么一说,似乎当那个记录历史的人比当我这个皇帝感觉还要好,我这个皇帝到底是英明还是昏聩完全就是他一句话的事情嘛。”萧木很显然对于刚刚林檎描述的那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完全“事后诸葛亮”的,根本不去理解取舍的难度和矛盾的这种记录历史和评价皇帝的方式十分不满。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历史都是成功者书写的嘛。”林檎答道,“你要是选对了,那你就是胜利者,最后历史上自然留下的就是英明形象,你要是选错了,那你的敌人就是胜利者,那你最后在历史上留下的无疑就是昏庸的形象了。”

    “为什么我要承受这样大的代价?”萧木无奈地答道,“我从穿越以来每天都小心翼翼,生怕做了哪件事最后会影响到崇祯皇帝的名声,结果现在我的一个决定,就有可能决定今后历史上的评价到底是英明还是昏聩。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从眼下的情况来看,我根本就没有办法判断,到底哪个选择才是对的,最后历史的评价也完全就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

    “所以这一次你没有办法能够万无一失地保证崇祯皇帝的名声不受损害了。”林檎替他总结道,“既然处在了这样的高位,有了能够万世留名,成为一代贤君的机会,那自然就要承受这样的高位带来的风险与代价,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历史的关键节点时期,你要是成功了就是明君英主,失败了就是昏聩不智,综合言之就是大起大落的类型,基本上不可能会有那种中庸的,不好不坏的评价了。”

    “我发现这个跟我之前说的后世的财经新闻播报每天股市情况的报道完全就是一个道理。”萧木无奈地答道,“如果我让袁崇焕他们军队进城修整,最后作战失利,那么原因就是入城的军队发生了营啸,或者我让军队入城的决定导致我失去了大臣的支持;而如果我拒绝让军队入城修整,最后作战失利,那原因就是因为我做出的这个决定,导致了军队战斗力的下降——总而言之,其实不管我做什么决定,如果战事失利的话,最后的账都能算到我的头上对吧?”

    “没错。”林檎点点头肯定地答道,“反过来说,就是不管你做了什么决定,如果战事胜利了的话,那么最后的账也同样能算到你的头上,那就是‘多亏了皇帝当时果断而英明的决定’,大明才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所以说,最后我,或者说是崇祯皇帝能得到一个怎样的历史评价和名声,其实跟我这次的决定其实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对吧?”萧木最后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不管我这次怎么决定,只要这次的战争胜利,那就能得到英明贤主的赞誉,否则就是昏聩无道。”

    “嗯,大概就是这样子的……”林檎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但她总觉得似乎有哪里不太对劲。

    “所以说我完全不用为了到底让不让袁崇焕他们的军队入城修整而发愁,因为这件事情本身跟我和崇祯皇帝最后的历史评价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战争的胜利与否才是决定问题的关键!”

第四五八章 概率() 
“虽然最后的胜负才是决定你和崇祯皇帝名声的关键,但是你的这个决定本身,就是对战胜的胜负有影响,进而对你和崇祯皇帝的名声也能产生间接的影响的啊。”林檎对萧木最终得到的结论有些不太能够认同,“怎么可以说是没有关系呢?”

    “但是问题的关键就是,关于是否应该允许袁崇焕他们的军队进城这个问题的决定,跟这场战争的胜负之间并没有那么显著的联系——我允许了军队进城,可能因为军队得到了修整,战斗力得到了提升,导致战争胜利,也可能因为发生了营啸而导致战争失败;我不允许他们进城也是相同的道理,同样可以导致战争胜利,也同样可以导致战争失败。”萧木继续分析道,“所以不管我做出什么决定,都不能保证战争一定能够胜利或者失败,既然这个决定不能决定战胜的胜利或者失败,自然也就决定不了我和崇祯皇帝在后世历史上的名声了。”

    萧木和林檎之间关于决定、战争和名声之间关系的话题进行的这样一场讨论,到了这里也终于可以告一段落,而且这次的讨论进行到了一个十分深入的程度——萧木可以肯定的是,就算这个时候有除了他们这两个穿越者之外的其他人听到了他们之间这次的谈话,恐怕也根本听不明白他们之间讨论的究竟是什么。

    讨论的结果是林檎最终理解并接受了萧木的观点——也就是这次是否允许军队入城修整的决定并不能直接推导出好结果或者是坏结果。

    “所以,既然这样,你打算怎么办?”林檎问道,很显然虽然两个人对于这个问题达成了共识,但萧木最后还是要做出这个决定的,林檎现在想要知道的,就是萧木最后的决定。

    “既然我的决定跟战争的胜负之间没有明显的直接联系,那我自然就不需要考虑那么多的问题了。”萧木答道,“反正不管我怎么决定,最后都可能导致战争的胜利或者失败,那我为什么不按照我自己原本的想法去做呢?这样的话就算最后战争真的输了,我也能心服口服,而不会有其他的遗憾,或者后悔、不甘心之类的情绪。”

    “所以你的意思就是说,你打算同意袁崇焕他们的请求,让他们带领军队进城修整了?”林檎已经可以从萧木的话中听出了他表达的意思,但还是最后确认了一遍。

    “不错,我打算按照我自己的想法来做这个决定,而我最开始的想法,就是要让大明的军队在大明的城中修整,在大明自己的军营里面休息,吃饭。而不是跟敌人的军队享受同样风餐露宿、睡在帐篷里面的待遇。”萧木点了点头给了林檎一个肯定的答复,而且林檎可以听出来,萧木的语气十分坚定,他的这个决定基本上已经是不容更改了。

    但即便是这样,林檎还是最后提醒了一句,“现在已经是半夜,估计都已经过了子时了,今天晚上袁崇焕他们率领的军队肯定是没有办法进城修整了。而距离明天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有一整个晚上和一个白天的时间,你完全可以再仔细考虑一下再做出最后的决定的。”

    “不必了。”萧木摆了摆手,说道,“关于这个事情咱们两个刚刚用了那么长的时间才终于弄清楚了问题的本质,所以就算再考虑一天,问题的本质也不会有任何改变,所以,我肯定不会改变主意了。”

    “而且。”萧木又继续补充道,“军队进城修整又不仅仅是在城里的兵营当中睡觉那么简单。我现在越早做出了决定,大明的士兵就可以越早地进到城中,这样一来,他们明天的午饭和晚饭也就都可以在城里的兵营当中吃,也可以在兵营当中找一口水井洗一洗身体和衣服,而不是在城外的露天野地吃东西,继续穿着脏衣服。这样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修整,肯定是要比临近夜里了再让他们进城直接睡觉要强得多。”

    “好吧,确实修整不仅仅代表睡觉。明天让他们进城跟明天晚上在让他们进城确实也有着很大的区别。”林檎也是点了点头,对萧木刚刚的说法表示了赞同,“既然你已经做出了最终的决定,那现在需要做的就只有一件事请了,那就是想好说辞,明天能够把不赞成让袁崇焕他们带兵进城的大臣们给说服。”

    “这个问题不难,要知道我才是大明说了算的人。”萧木答道,“刚刚我们也分析过了,他们反对的原因也不过是出自他们对袁崇焕倒戈投敌,或者袁崇焕、侯世禄、满桂作战不力的猜测,并没有真凭实据,所以这样的话,他们即便是反对,也提不出什么有说服力的论据,就像今天白天的时候一样——既然他们连反对的真实理由都说不出来,那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退一万步说。”萧木继续说道,“就算他们担心的袁崇焕私通皇太极的事情是真的,那么首当其冲受到最大伤害的无疑是我这个大明的皇帝,连我这个皇帝都敢于承担这个风险,他们还有什么不同意的?”

    “所以就算袁崇焕真的私通了皇太极,你也要让他带兵进城修整?”林檎似乎从萧木的话里听到了一句很要紧的内容,于是赶紧问道。

    “我刚刚说的是‘退一万步说’,所以那只不过是一个比方而已。”萧木答道,“无论是从你我刚刚的分析也好,还是从我们原本就了解的历史情况也好,袁崇焕都不可能会有谋反之心——要知道,他如果真的有谋反之心的话,在原本的历史上怎么可能就那么轻易地被崇祯皇帝给杀掉了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