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梁柱- 第2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实上关于殿试出题的问题,虽然已经知道了只考一道策问,出题的自由度和灵活度比会试要大上不少,但萧木和林檎后来还有过几次讨论,最后得到的结论就是——还是尽量不要出那种太过于超前,超出了这个时代认知方面的题目。

    毕竟科举考试是以大明这个时代的评定标准来进行选拔人才的方式,若是在殿试之中出了一道太过于标新立异的题目,不但超出了考生的认知范围,同样也会超出阅卷考官的认知水平,到时候就是考生也不知道怎么作答,考官也不知道怎么评定的境地,而出了这样题目的萧木本人,也同样没有阅卷评定的能力,这场殿试就会以失败而收场,甚至连传统意义标准的选拔作用都发挥不出来。

    而什么样的考题才算是符合大明这个时代的考生和考官们的认知,这样的问题萧木和林檎自然还是无法判断。所以到了最后,萧木亲自出题的这样一个愿望终究还是没有达到,最后此番来参加殿试的贡士们看到的考题,实际是由来宗道拟定的——由于此前已经让钱谦益和周延儒出过会试的考题,这次殿试的考题自然便不能再用他们两个人。

    虽说是由来宗道拟定的殿试考题,但却跟会试并不完全一样,这考题之中还是有着萧木的影子,或者说,今天的殿试考题,基本上就是由萧木把主要中心思想交代给来宗道,然后再由来宗道拟出一道成型的考题——由于要符合大明这个时空的认知,所以萧木交代的中心思想自然十分简单而明白,同时也十分笼统,那就是当今大明内忧外患,朕该如何施政,才能中兴大明?可以说,这样的考题对于参加殿试的贡士们来讲,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

第四二三章 监考() 
公布了考题之后,三百余名参加殿试的贡士们便开始了他们人生当中的最后一场科举考试,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场考试——这场考试由皇上来亲自出题、监考、决定排名,然后他们在这场考试之后就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子门生,单从这一点就已经是他们一生之中莫大的荣幸了。

    而且除此之外,这场考试也是决定每个人最后的排名的关键,是考中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被赐为进士及第,还是考中二甲,被赐进士出身,还是落在三甲,最后被赐同进士出身,很显然,在场的每一个考生自然都想成为一甲的三人之一,或者干脆一点说,每个人都想当状元,毕竟从理论上来讲,他们每个人的文章都会由皇上亲自过目,每个人都可能用自己的文章打动皇上,从而被钦点为状元。

    当然这也是理论上的可能,即便是由皇上亲自主持,亲自阅卷的殿试,在实际上也并没有哪个皇上回去亲自把所有考生的试卷全都拿来评定一遍,大多数的皇上会把阅卷的工作交给手下的大臣,由大臣们挑选出他们认为最好的前十名,或者前二十名的考卷,然后在送呈皇上御览,由皇上决定他们最终的排名。

    遇到某些不负责的皇帝,估计恐怕只会看最好的前三名的考卷,然后决定出状元、榜眼、探花,剩下的就全都交给大臣们代劳了。

    萧木虽说不会那么不负责任,甚至想把每个考生的试卷全都亲自看上一遍,从而最精准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才,但对于这件事来说,萧木同样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大学时念经济系的,凭借他只有中学语文的水平,肯定是没有办法流畅地读懂这些优秀考生们的试卷的,更不用说评定他们文章的优劣了——就好比是小学生水准的学生去给高考试卷阅卷打分一样。

    林檎虽说是研究古代文学,对这些试卷肯定是可以读懂的,但毕竟是格式千篇一律的八股文,又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三百多份的数量对于目前处于怀孕状态的林檎来讲已经可以算作是一个“天文数字”,萧木估计把这所有的试卷全都认真地看完,并且给出合理的评价之后,林檎的身体估计也就该彻底垮了。

    所以萧木虽然空有励精图治之心,但却无驾驭文章之力,只能把阅卷的工作下放给来宗道、杨景辰他们这些主、副考官,最后由他们选出最好的前二十份考卷,送到自己这里,由自己——在林檎的帮助之下,决定出最后的排名成绩,至于剩下的那二百多名考生的成绩排名,就只能由来宗道他们这些考官来决定了。

    这已经是对萧木而言能采取的唯一办法,而且最后由他亲自决定的二十份考卷的数量,跟以往的历代皇帝相比,也绝对可以算作是比较多的了,总而言之一句话,萧木对于殿试无疑是极其重视,对于最后的考试结果也是极其负责的。

    所以对于在场绝大多数的考生来讲,他们的考卷基本上都是没有机会被皇上看到的,自然也就没有机会打动皇上,从而被点为状元了,对于他们来说,想要打动皇上,首先则是要打动代皇上阅卷的主考官大臣。

    殿试开始之后,整个建极殿内极其安静,每个考生都在紧张地构思或者动笔写着自己的文章,但却没有人发出一点声音,更不要说什么东张西望,交头接耳了。毕竟十年寒窗苦读,谁也不想就因为这样的事情而被误以为是要作弊,从而被革去功名,那样就实在是太过于得不偿失了,尤其是在他们全都已经通过了会试,只要不出大的差错,随便写上一篇过得去的文章就基本可以锁定进士功名的情况下。

    每个考生都在安静地、同时也是聚精会神地写着他们的文章,这样萧木仿佛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整个建极殿之内,似乎只有自己一个闲人。

    如果是其他懒惰怠政的无道昏君,自然是不可能一直都在殿试的现场守着,估计在考试开始的时候露一个面就已经是很够意思的了。但毕竟萧木对于维护崇祯皇帝的名声极其看重,自然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所以他决定在殿试的现场待上整整一天,直到殿试结束再离开,也让他将来的这些“天子门生”们感受一下自己这个皇帝对他们的重视程度。

    但毕竟一天的时间没那么容易打发,在龙椅之上坐了大半个时辰,几乎把每一个考生都给扫了一遍之后,萧木终于坐不住了,他决定站起身来,到下面去走上一走——总而言之,现在的萧木把自己比作成了后世现代社会监考老师一般的人物,既然是监考老师,在考场当中走一走,转一转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了。而且不得不说,萧木的这个类比从某种意义上确实也是十分形象和恰当。

    站起身的萧木打算到考生当中走上一走,看看他们写文章的情况,如果有哪个考生身体不适,自己可以关心一番,找个太医来给他诊治,哪个考生的位置光线不好,自己也可以安排人给他拿一个蜡烛之类的,总之萧木觉得自己有必要表现出对参加考试的考生们的关心,同时也能给自己找点事做,让这一天的时间尽快地过去。

    但萧木并没有找到什么身体不舒服的考生,也同样没有发现哪个角落光线不好需要蜡烛,毕竟是大白天,即便是大殿之中最阴暗的角落,它的光线跟蜡烛比起来还是要亮得多的。

    萧木只好装模作样地在一些考生的身边站立一会,假装浏览一下他们写的文章,但即便是这样,萧木也不敢再某个考生的身边站上太久,一来是这样做会让这个考生白白地增加紧张感,反而不利于他的答题,这二来嘛,萧木也同样担心,自己本来是随便看看的举动,会被某些有心人记在心里,出于讨好自己这个皇帝的喜好的目的,故意把自己曾经驻足看过的考生的试卷评为优秀。

第四二四章 放风() 
所以萧木只不过是走马观花地在每个考生的跟前站上一小会,然后便又去其他考生的旁边看上两眼,这样的话,就算真的有那种“有心人”,估计也记不过来自己到底看过哪些人的试卷了。

    看过了很多考生的试卷之后,萧木很轻易地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让这些人来当自己这个皇帝的“天子门生”,实在是难为了他们,由于萧木只是随便扫过几眼,没有看他们文章的内容(实际就算看了萧木也看不懂),但即便是这样,单纯地看这些考生们写字,就足以让萧木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这真的是人写出来的吗?分明应该就是印上去的才对。”这是萧木看过了每一个考生的书法之后的第一反应,其实在这种科举考试的正是场合,每个考生用的字体基本都是所谓的“台阁体”,也就是一种比较通用的字体,比较规范整洁,跟萧木后世印刷体之中的“宋体”的地位差不多。

    实际上这样的“台阁体”同样也是以规范为主,并不追求个性和特点这些艺术价值,跟科举文章的八股格式一样。不过由于萧木以前并没有见过其他什么更加有艺术造诣的字体,所以在他的眼中,每个考生都是功夫精深,写出来的字都跟印出来的一样——就好像让不懂艺术的人来评价一幅画的好坏,他们自然会觉得画得越像,越真实,甚至可以跟照片相媲美的画作才是最好的,而那些朦朦胧胧的,或者十分抽象的画,反而看不出有什么好来。

    除了书法的角度之外,还有一点萧木也没有办法忽视,那就是自己这个天子的“门生”们,几乎所有的人全都比自己的年龄还要大,毕竟崇祯皇帝这具身体的年龄不过才十七八岁,而对于大明的读书人来说,十七八岁就能够通过会试,有资格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无疑是一个奇迹般的事情,或者换句话说是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是之前连中两元,少年得意的周延儒,在考中状元的时候也已经达到了二十岁。

    如果换做事萧木实际上的心里年龄,或者说他穿越之前时候的年龄来比较的话,在场的考生也几乎没有看起来比他年轻的,最多有几个看起来像是二十多岁,跟穿越之前的他差不多的,但也是比较少见。事实上,萧木发现来参加这次殿试的贡士们当中,最多的事那种看起来已经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当然五六十岁,甚至白发苍苍的贡士也是存在的。

    这样的事实自然让萧木觉得极其异样,毕竟在他穿越之前的上学经历当中,还从来没有经历过学生的年纪比老师还要大的情况。

    总而言之,对于萧木来说,他跟自己这些“天子门生”比起来,似乎没有一点可以强过他们——无论是学识、书法还是年龄,但他们却都是自己毫无疑问的“学生”,而且对于成为自己门生的事情还相当的乐意和荣幸,仅仅是因为萧木有着一个皇帝的身份。

    在众多考中当中转了一圈之后,萧木又重新回到了他的座位上坐了下来,毕竟参考他自己以前参加各种考试的经验,一般情况下监考老师在考场当中转上一圈便会回到前面的讲台上,而不是一直在考场当中转悠,影响考生答题的心态。

    于是萧木同样出于为了不让专心写文章的贡士们过于紧张的考虑,在下面转了一会之后又重新回到了座位上,毕竟他对于古代的科举考试也是有过那么一点点的了解,知道哪怕是写错一个字,或者墨汁稍微弄脏了考卷,对于参加考试的贡士来讲都是灾难性的事件。

    然后就在坐了一会之后,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建极殿内的每个人都有事做,全都聚精会神,神情专注,唯独萧木一个人闲得发慌,只能再次居高临下地,把每一个考生都仔细端详一遍,而且由于考生们都在低头作答,所以萧木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个个的头顶,最多也只不过是额头。

    看过了三百多名贡士的头顶和额头之后,萧木觉得如果世上真的存在类似于“看相”那样的技能的话,自己已经可以说是“身经百战”,经过了高强度的训练,估计已经能够找到要领,给这三百多名贡士简单地算上一卦——那就是他们全都有大喜之兆,几乎都能金榜题名,成为大明每个读书人向往的目标。

    终于萧木一个人枯燥地又坐了大半个时辰之后,他觉得时机比较成熟,又可以起身来“放放风”,到正在认真书写的贡士们中间走上两圈,给自己枯燥的监考过程稍微找一点可以消磨时间的事情可做。现在的萧木觉得这种仅仅是一篇策问就要考上一整天的考试形式实在是效率太低,如果不是要考虑到入乡随俗,照顾大明本土读书人的感受,自己说不定早就进行一番改革了。

    当然这也只不过是萧木随便想想,毕竟他不可能有勇气真的去改,而且这也不过是他因为枯燥而发的牢骚而已,毕竟之前的会试整整考了九天,但萧木并没有需要到现场去枯燥地监考,他也就没有产生过什么改革会试流程的想法。

    总而言之,对于萧木来说,这殿试的一天简直就是名副其实的“度日如年”,每次短暂的“放风”之后,他就只能回到自己的龙椅之上坐着,一言不发地看着下面每个考生的头顶和额头,练习他“看相”的能力,焦躁地等着下一次“放风”时机的到来。

    终于,在经过了大概六七次的“放风”,一次次地见证着参加考试的贡士们的文章由短变长,又一次次地给每个贡士都看了相,太阳也从东方升到天空中央,然后又逐渐偏西,大明崇祯元年戊辰科的殿试总算是接近了尾声,萧木发现,已经有一些参考的贡士已经写完了试卷。

第四二五章 蜡烛() 
终于一直等到日头偏西的掌灯时分,整个建极殿也都昏暗了下来,此时大多数前来参考的贡士们都已经完成了考试陆续离场了,剩下还在奋笔疾书的考生们也纷纷写到了各自文章的结尾,眼看就要大功告成。萧木也是欣喜不已,既因为自己穿越以来主持的最重要的一场仪式终于要圆满结束,也因为自己这枯燥的一天也总算可以过去了。

    果不其然,萧木大概又等了大概两刻钟的时间,几乎所有的贡士们全都已经完成了他们的文章,交卷离场了,而建极殿之内只剩下了两名考生还没有完成他们的文章。

    只要还有一个考生没有写完,萧木这个主考官就不能离开,毕竟都已经按照“枯坐——相面——放风”这样的节奏整整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