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梁柱- 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皇上发问,杨景辰赶紧答道,“回皇上,宁远驻守的湖广、四川士卒因多月未曾领到军饷,于是便谋划聚众作乱,后在其两名姓张的首领的鼓动下,终于引发了兵变,后来宁远其他十三个营的士卒全都一同作乱……”

    “什么?我大明边关的士卒都已经好几个月没有领到军饷了?”很显然萧木对这次兵变的起因更加震惊,有了这个前提,后面出现兵变的结果就不难理解了。萧木自问若是自己没有穿越,大学成功毕业之后出去给人工作的时候,如果公司连续好几个月不给自己发工资,那自己肯定也是忍无可忍,或者说,自己根本就忍不到“好几个月”的程度,若是工资一个月不发,自己说不定就走人不干了,而且还要到劳动局举报这家无良公司。

    所以萧木知道了欠饷这个前提之后,对于那些欠饷士卒会发起兵变的事情一点也不感到意外,毕竟换做是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再有人煽动一番,肯定也会愤怒地加入到兵变索饷的行列之中。

    于是萧木顿时十分生气,大声地斥责怒道,“辽东重镇,驻守士卒数月没有军饷,让将士们拿什么抵御建奴?你们整天都在忙些什么?还有户部尚书毕自严,他是干什么吃的?辽东缺饷的事情他难道不知道吗?速速把他给我,给朕叫过来!”

    萧木最后又是连“我”和“朕”的用法都给搞混了,可见此时的他确实十分愤怒,毕竟自己刚刚来到内阁值房的时候,见整间值房当中的阁老们工作起来有条不紊,让自己这个甩手掌柜很是放心,但结果到头来,这一切不过是一个虚假的表象,边关将士欠饷好几个月,这几个阁老们却不闻不问,还有之前的那个,在众人心中是理财专家形象的户部尚书毕自严,竟然也能坐视不管,这前后的巨大反差,让萧木这个甩手掌柜一时也难以接受。

    “臣等无能,请皇上责罚……”皇上盛怒之下,值房之内来宗道这些阁老门自然变得像是犯了错的小学生,除了齐刷刷地跪地认错之外,再也不敢为他们自己辩解什么——除了杨景辰之外。

    “皇上,毕大人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事实上杨景辰也并不是为他自己辩解,只见他抬起了头,鼓起了勇气对萧木说着,“这次宁远兵变,被乱兵犯上捕缚的,正是户部毕大人的亲弟弟,巡抚毕自肃。”

第三八七章 艰难() 
户部尚书毕自严被急匆匆地召来了内阁值房,但此时的萧木却已经说不出斥责他的话了。

    穿越到大明之后,萧木觉得自己对以前知道的好多成语、老话都有了更加直接和深刻的认识,就比方说这一次,对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的意思,萧木的理解就远远超过了以往——如果把现在的大明王朝比作一个大家庭的话,那萧木无疑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而户部尚书毕自严就是家里管钱的媳妇,但家里每年的收入都在一点点减少,又到处需要花钱,最后也就没有米下锅了,甚至连这个媳妇自己的孩子都饿得没有奶吃,造成这样的后果,萧木这个大家长很显然是没有理由去责怪这个媳妇的,或者说,要是把这么好的媳妇给休了,再换一个其他的来,做的恐怕还不如这个媳妇好,甚至很有可能没有其他人愿意嫁到这个家里来了。

    “臣毕自严叩见皇上,吾皇……”毕自严来到内阁值房,见到了在这里,神情凝重的皇上,自然是赶紧跪地行礼。

    “当着户部的这个差事,还真是难为毕爱卿了。”萧木当然没有让毕自严把全套的大礼做完。本来他是觉得这个毕自严要么就是贪墨了国库的银子,要么就是一个无能之辈,让大明跟后金边境的将士们断了好几个月的军饷,打算把他叫来狠狠地斥责一番,然后把他革职问罪的,但在杨景辰终于说出了实情,萧木知道了这次兵变的受害者中就有毕自严的亲弟弟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原本的两个猜想全都是大错特错,所以萧木也只能对毕自严安抚一番,然后便再也说不出其他什么了。

    “回皇上,是臣无能,有负皇上重托,上不能为君父分忧,下不能为百姓解难,臣实在是有负皇恩,还请皇上治罪。”毕自严跪在地上没有起来,也是红着眼睛说道。

    此时的萧木生怕毕自严会说出什么“臣能力平平,皇上另请高才”这样撂挑子不干的话来,事实已经证明了,毕自严绝对是现在大明户部尚书的最佳人选,出他之外,根本找不出第二个可以达到他能力的人物了,就算是有他八成本事的人,估计也是难找。

    好在毕自严并没有跟之前的来宗道一样那么喜欢辞官不干,这也终于让萧木松了口气。

    “据袁崇焕的奏报,宁远十三营的兵变已经被他平定。”萧木继续说道,“但你的弟弟毕自肃却自认治军无方,一脸多日不肯用饭,朕方才已经下旨赦他无罪,只是……”

    萧木实在有些说不下去了,因为他也知道,以大明的交通情况来看,从京城到宁远不是说到就到,就算是日行千里的快马,怎么也要一整天的时间,更何况这种快马也只是存在于传说之中,所以等他的赦免毕自肃无罪的消息送到宁远的时候,毕自肃的情况会怎么样他也无法确定,或者说,萧木也无法保证,他的赦免消息能保住毕自肃的性命,毕竟毕自肃已经绝食好多天。

    萧木心中十分清楚,引起这次兵变的最根本原因自然不是毕自肃“治军无方”。而是朝廷的欠饷,从这个方面来看,毕自肃跟他的兄长毕自严一样,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典型,虽说萧木用的是“赦其无罪”的话,但他的心里却十分清楚,毕自肃根本就是无罪,用不着自己这般“宽宏大量”地“赦免”。

    毕自严自然不可能会有什么埋怨的话语对皇上去说,反而还要代他的弟弟请罪,说些弟弟“治军无方”、“御下不严”的话,但萧木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毕自严的这些话完全是为了保全自己这个皇上的面子。事实上在毕自严被召来之前,萧木才了解到,毕自肃已经连续九次上疏,请求朝廷拨银给士卒发饷,但毕自严虽然是他的亲哥哥,却没有银两可发,最终才引发了这次的兵变。所以,这件事上,毕自严根本不需要代他的弟弟向萧木请罪。

    “前日在张家口抄没的通虏商人的家财,除去之前商定用于浙江救灾的之外,还剩余一百余万两,朕决定拨六十万两,运往辽东,作为军饷发给当地士卒。”萧木终于艰难地决定道,当然,这决定的艰难并不是说萧木不愿意从自己的内库往外掏钱,而是他也深深感到了一种无力感,毕竟他内库里的银子也是之前抄没范永斗、王登库他们那些商人得来的,其实就是一锤子买卖,以大明现在的状况来看,用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花光,到了那个时候,萧木可真不知道再有类似的事件,自己该怎么办了。

    同时萧木又想到了历史上的崇祯皇帝,至少从他了解的情况来看,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应该并没有得到范永斗、王登库的家财——毕竟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不可能跑出皇宫,接触到什么梁艳阳、杜老六这些人,也就没有顺藤摸瓜,一直查到范永斗他们私通后金的事情上了。

    想到了这里,萧木又对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充满了敬意——很显然自己在发了一笔横财之后,现在面临的情况都已经是相当糟糕的程度,让自己焦头烂额了,而原本的崇祯皇帝,无疑比自己更加缺少银两,萧木实在是无法想象,原本的崇祯皇帝是怎样坚持处理这么大的一个烂摊子,而且连续努力坚持了十六七年的。

    不管怎么说,皇上又一次从自己的内库里面拨银子来补国库的亏空,这对在场的所有大臣们来说,无疑都是一个好消息,萧木的这个举动也自然相当于是一种“高风亮节”的表现,至少可以为他赢来“宽行节俭”的名声——毕竟历史上那么多的皇帝都喜欢花钱给自己修宫殿、选美女之类的,萧木非但没有这些情况,反而还自掏腰包,显然跟那些无道昏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八八章 对错() 
于是萧木顿时又听到了来宗道等人一致的“皇上英明”的回答,不过萧木对手下臣子们的奉承并没有感到十分高兴,因为这声“皇上英明”实在是贵得很,他这内库就算是金山银山,也承受不了几次这种“皇上英明”的场合。

    解决了这次宁远兵变的遗留问题,萧木终于在内阁值房待不下去了,仅仅是今天一天,自己就得知了田妃怀孕、宁远兵变这两件大事,萧木实在不敢确定,自己继续在内阁值房坐上一阵,是不是又会有什么地方地震了,什么地方水灾了,什么地方又有谁谋反了之类的事情发生,总之,萧木可以确定的是,一直留在内阁值房里面,自己早晚要被全国上下那么多糟心的坏消息给逼疯。

    但是离开了内阁值房,逃避掉了去了解全国到处的糟糕态势,萧木又想起了他原本来这里的本意,就是为了避免去想那些永远也想不通的伦理问题,总而言之,不管在不在内阁值房,都有烦心的事情,对萧木似乎都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而且,萧木遗憾地发现,现在自己不光要为田妃的事情发愁,还被刚刚知晓的宁远兵变的事而感到心情沉重。

    萧木漫无目的地到处走着,等到他恢复了意识的时候,他才发现,原来自己又习惯性地走到了林檎的寝宫这里——“总归早晚要相见的,一直躲着不见也不是一个办法,既然都已经到这里了,就进去看看吧”萧木自己对自己说道。

    其实这并不是因为萧木有多么勇敢,怎样鼓起了勇气额结果,而是因为他已经几乎都走到了林檎寝宫的门口,甚至林檎的贴身宫女钏儿都已经看到了他,并且进到林檎的里屋去通报去了,所以说,萧木就算想离开,其实也是不可能的了——这才是他产生刚刚那样“积极豁达”想法的最关键原因。

    然后又是遵循以往的惯例,在林檎寝宫当中伺候着的宫女、太监们全都被打发了出去,包括林檎的贴身宫女钏儿。

    不过让萧木略感意外的则是,林檎见到了他之后,对于田妃怀孕的事情只字未提,反而直接问了一句,“说说看吧,你的江山社稷,又哪里出了问题?”

    林檎的话就像是未卜先知一样,萧木可以确定,就算林檎真的在后宫之中形成了一道她自己的消息网,也不可能这么快就知道内阁刚刚处理好的宁远兵变的事情,所以说,很显然,林檎的这句问话无疑是她自己的推测,而且推测得还很准。

    “你怎么知道出事了?”萧木下意识地问了一句,当然这句话的重点不在于这个问题本身,而是萧木表达自己惊讶的一种无意的行为。

    “这还用猜吗?”林檎则是理所当然地答道,“如果不是你这个皇帝的江山社稷出了问题,你怎么可能会到我这里来呢?”

    事实上萧木觉得林檎的这个说法并不准确,自己到她这里来完全是因为漫无目的地习惯性行走的结果,并不是因为宁远兵变的事而专门来找她商量的。但转过头来一想,林檎说得也的确可以算对,毕竟如果没有出现宁远兵变的这件事的话,那么自己就肯定继续在内阁值房坐着,也就不会到她这里来了。

    于是萧木便默认了林檎的这个说法,“还真除了一件事,而且这事虽然已经解决了,但还是让我感到十分压抑。”

    “既然压抑,那就说出来听听,到底是哪里让你想不通了呢?”林檎问道。

    “是这样的……”于是萧木便把袁崇焕的奏章内容,也就是关于宁远兵变的前因后果,最后的处置方式,大概地给林檎讲了一遍,然后总结性地说道,“袁崇焕已经平定了这次的兵变,我也从内库中拨了六十万两来补发宁远将士的军饷。”

    “所以说,至少跟浙江赈灾和福建诏安的事情相比,这件事情已经得到了解决,那么究竟是哪里让你感到压抑了呢?”林檎继续问道,毕竟萧木刚刚只是把整个事件描述了一番,却没有说他到底哪里感到压抑。

    萧木于是开口问道,“这件事情让我最为压抑的一点就是,你不觉得整件事情当中,似乎并没有哪个人是真正的过错方吗?或者说,这件事情当中,似乎每个人所做的,都有他自己的道理,似乎每个人做的都对,至少并没有什么十恶不赦,丧心病狂的人物,然而最后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那些聚众作乱的士卒兵将,难道不是这次事件的过错方吗?”林檎反问道,“他们要是不作乱,又怎么会有后面那些严重的后果呢?”

    “但是他们已经好几个月没有领导军饷了,你能想象上班的公司几个月都不发工资,还要让你每天辛苦地工作吗?”萧木也同样反问道,然后继续说出了他的无奈,“所以,我不觉得这些作乱的兵将真的有什么过错;同样,毕自肃也没有什么过错,他已经连续九次上疏到朝廷要求拨银发饷,但朝廷都没有给予回应,作乱的士兵这才会把他绑起来问他索要军饷,这已经不是什么‘御下不严’的范畴了;最后,朝廷管理钱粮的户部尚书毕自肃,也没有什么过错,毕竟毕自严是他的亲弟弟,他给宁远拨银发饷也是合情合理,但他却只能坐视不管,最后还不是因为国库根本没有钱的原因吗?”

    “所以说?”林檎问道。

    “所以说,整件事情,在我看起来,谁都没有错,但为什么每个人都做得是正确的事,最后却酿成了这样的苦果呢?”萧木看起来确实十分压抑,这件事情,还有那个一直困扰他的伦理问题,似乎随时都能把他压垮。

    林檎接下来的一番话,直接为萧木道出了他这个问题的本质:“你是大明的皇帝,所以,你的身份就已经决定了,你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能关心‘对与错’,而只能关心‘治与乱’,不然的话,今后总是会有大把类似的问题来困扰你的。”

第三八九章 治乱() 
“错与对,治于乱……”萧木低声念叨着林檎刚刚说给自己的这两组词语。

    “不错,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