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梁柱- 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有备攻无备,再加上攻击的对象大多都是没来得及反应,甚至手无寸铁,更不用说披甲上马的建奴,骆振兴和巴图他们很快就对建奴造成了了不错的杀伤,由于骆振兴他们像是从天而降一般地出现,又在大营当中左冲右突,根本看不出来到底有多少人,这一片的大营很快就被搅了一个天翻地覆。

    不过事情当然不可能这么简单,就在罗真心和巴图他们大杀特杀,正觉过瘾的时候,他们发现周围的建奴人数逐渐变多了起来,而且有越来越多已经批好了甲,骑着马的建奴闻风从四处赶来,虽然他们现在形势占优,但毕竟人数太少,估计很快场面的局势就会出现反转。

第二八三章 击西() 
当然骆振兴和巴图都清晰地知道他们此次的目的,既然已经达到了原有的目标,建奴的注意力全都被他们这些不速之客给吸引了过来,那么现在就已经到了可以考虑脱身撤退的时机了!

    巴图手中的马刀刚刚斩下一个建奴的头颅,同时在马上大声地吆喝着,用蒙语喊着“撤退”,骆振兴他们自然没有恋战,在建奴的主力人马感到之前且战且退。

    几十个蒙古汉子骑着马在建奴的大营之中高速疾驰,根本就没有要减缓马速的意思,因为他们都十分清楚,他们之所以能在这大营之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靠的就是这奔驰的马速,以骑兵对毫无防备的步兵自然是一边倒的屠杀,若是把速度放缓,或者被建奴给拖住了脚步,那样原本一边倒的屠杀的优势就彻底消失,说不定还会受到骑着马不便于行动的劣势。

    现在听到了巴图撤退的命令,几十个蒙古汉子便调转马头,一溜烟地又纷纷从大营的鹿角之上跃了出去,留下了听见动静之后披甲上马赶来增援的建奴,只能看着他们望洋兴叹。

    “大胆蒙狗,难道把握大金的大营当成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了吗?”率先带人来救援的是皇太极的弟弟,年方十五岁的贝勒多铎,少年人年轻气盛,见巴图和骆振兴带着那些蒙古汉子在他们大营之中放肆,心中自然大怒,甚至用出了“蒙狗”这样极具侮辱性质的称呼,要知道在皇太极征讨察哈尔部之前,已经有不少其他的蒙古部落选择了“归顺”大金,得到了皇太极的礼遇和优待,至少从表面上看起来就像是一家人一样。

    只见多铎把手一挥,怒道,“随我去追!”说着就要打开营门,带人去追击已经扬长而去的巴图和骆振兴等人。

    旁边一个建奴军官赶忙制止道,“贝勒爷,大汗有令,为防敌人劫营,不许擅自出营门!”

    年轻气盛的多铎此时怒火中烧,当然不可能听从那人的建议,反而扬手就是一鞭子,狠狠地抽了那苦苦规劝的军官一下,“狗奴才,什么时候轮到你来对我发号施令了?放着那么蒙古狗杀了那么多兄弟,此仇不报还要我如何在军中立足?”

    “可是大汗有令……”

    多铎反手又是一鞭子下去,“混账奴才,连你也学会拿大汗来压我!还说什么防止敌人劫营,现在劫营的分明都已经跑了!待我去把敌人杀上一个片甲不留,回来再收拾你!”

    多铎贵为努尔哈赤的儿子,“四小贝勒”之一,在建奴军中自然是地位超然,平日里即便是在已经即了汗位的皇太极面前也并不十分规矩,甚至还经常口无遮拦地顶撞皇太极——毕竟此人是逼死他母亲,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的直接凶手,原本应该属于他哥哥多尔衮的汗位也被此人给夺走了。

    能让多铎真正心服口服的也就只有他同母的哥哥多尔衮了,现在亲哥哥多尔衮并不在场,多铎的地位又是最高,自然就没有人能够消除得了这个严重充满了仇恨的年轻人要报仇的念头,还有他那明知道皇太极的命令却有故意想要去违逆的叛逆心理。

    说着多铎就命人打开了营门,带着两百来个刚刚动员起来,已经穿戴整齐,披甲上马的建奴骑兵,杀气腾腾地直追巴图和骆振兴他们那一队蒙古汉子而去。

    特木尔、韩二梅和张超这边早已带着剩下的人马悄悄地绕到了建奴大营的另一侧,清楚地听到巴图和骆振兴他们闹出了不小的动静、制造了不小的混乱之后,他们也早就按捺不住心头的冲动,所有的人都在摩拳擦掌,就等着少族长下令,就要冲进建奴的大营,肆意地杀上一阵。

    张超虽然不是特木尔部族之人,也不用去听特木尔的命令,但这毕竟都是理论上的,毕竟他不可能自己一人就冒冒失失地往前冲,当然还是要跟着特木尔他们的大部队一同行动,所以此时立功心切的张超也同样期望着特木尔赶快把他那只大手一挥,命令众人行动。

    “该轮到咱们上场了!”特木尔并没有让让张超失望,他大手一挥——这次那个总是想要阻止他的骆振兴不在这里,特木尔也终于体会到了豪迈地挥手发号施令的快感,驱马率先冲向了建奴的营帐,同时抽出了马刀,把刀高高地扬在空中,好像要把这烧得火红的黑夜给切成两半一样。

    韩二梅、张超,还有其他早就跃跃欲试的蒙古汉子们也纷纷抽出马刀、亮出兵器,驱马跟着特木尔冲向了建奴的大营,每个汉子此时都在想着多杀几个建奴,顺便把皇太极的脑袋收入囊中,再不济也要砍下一两个建奴大贝勒的头颅来,这样才有面子回去见家中的婆娘,或者是邻家的姑娘。

    一百多个蒙古汉子一齐喊着“杀”,奔腾地马蹄纷纷涌进建奴的大营——率先杀到的特木尔早就把营门前那几个象征性地守卫着的建奴杀了个干净,跟韩二梅、张超等人移开了碍事的鹿角,打开了营门,这样一来,后续的人马全都畅通无阻地杀进了大营之中,他们手中的马刀也纷纷砍向了正忙着灭火,还有些不知所措的建奴身上。

    与此同时,建奴的中军帐中,皇太极正在焦头烂额地跟其他几个贝勒一起研究如何灭火、抢救粮食物资的问题,突然有人来报,“报大汗,有人袭营!”

    “哦?果然有人袭营,来人有多少?现在战况如何?”皇太极听闻有人劫营,非但没有慌张,反而一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架势,抚掌问道。

    前来报信的不是别人,正是刚刚劝阻多铎,反而被多铎抽了一鞭子的那建奴军官,他的脸上很明显还有两道被鞭子抽打过的血痕,“报大汗,场面混乱判断不清到底有多少敌人,但人数不会太多,我等赶往救援时,已经逃出了大营。”

第二八四章 挑拨() 
“嗯,果然不出本汗所料,看来此番粮库起火定是敌人故意为之。”皇太极充满自信地说道,“吩咐下去,这肯定是敌人要声东击西,切勿追击,留在营中坚守!”

    “是!大汗!”那建奴军官应声答道,随即又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可,可是……”

    “可是什么?”皇太极问道,很显然他对这犹犹豫豫的军官感到十分不满。

    “报大汗,多铎贝勒他违抗大汗命令,执意要出营追击,奴才苦劝不听,反而还挨了多铎贝勒两鞭子,现在多铎贝勒已经带着他本旗的几百人马追出去了。”

    皇太极一听,脸立刻就黑了下来,阴沉的脸色之下不知道在酝酿着什么狂风暴雨。

    同样在一旁参与议事的多尔衮闻言,立刻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见皇太极面色不豫,赶紧开口请罪道,“大汗,多铎他年幼无知,胆敢公然违抗大汗军令,其罪难赦,待他回来之后,小弟定会好好管教于他!”

    毕竟比年幼的多铎年长几岁,而且在生母死后也有了一些城府,多尔衮很清楚以目前他们兄弟两个的能量肯定无法跟皇太极对抗,反而要依附于皇太极才能生存下去,从而保住父汗给他们留下来的正白、镶白两旗不被其他的几个大贝勒吞并瓜分——毕竟皇太极要想跟其他几个大贝格对抗,就要拉拢多尔衮、多铎兄弟两个,至少从表面上来看皇太极对他们两兄弟已经达到了呵护备至的程度。

    多尔衮心里十分明白,在他和多铎完全长大,拥有了足够的威信和实力之前,只能依附于皇太极来生存,伪善总归比赤裸裸地明抢要强不少。至于给母亲报仇的事情,则是难上加难,短时间之内只能先努力忘记这刻骨铭心的仇恨。

    现在弟弟多铎公然违抗了皇太极的军令,若是皇太极趁机发难,夺了多铎正白旗主的地位,那就真的是万事皆休了,所以多尔衮连想都没有想,便赶在其他贝勒面前开口表示要教训多铎一顿,实则是在替他这个鲁莽的弟弟求情,把违抗军令的过错归结于“年幼无知”,而且提出要“亲自”教训,既然是多尔衮亲自教训,那多铎肯定不会受到什么伤害。

    但皇太极对多尔衮的这个提议却不置可否,反而直接抽出了腰上的宝剑,不由分说,直接刺斤那前来报告的建奴军官心口,并对惊诧不已的那军官大骂道,“大胆奴才,竟敢公然挑拨本汗与胞弟骨肉亲情,罪不可赦!”

    说罢皇太极直接拔出了那军官胸口的剑,殷红的鲜血从哪军官胸口不断地渗到了地上,很快那军官就没有了呼吸,或许一直到死他都行不通,大汗为什么突然就要杀他。

    一剑刺死了这个妄图“挑拨离间”的军官之后,皇太极脸上的怒色不减,指着地上的尸体,斩钉截铁地对营帐中所有的军官说道,“再有胆敢挑拨本汗与兄弟亲情者,他就是榜样!”

    账内的众人立刻异口同声地应道,“是,大汗!”

    此时皇太极一脸的怒容才稍微缓和了下来,安慰着多尔衮说道,“多铎尚且年幼,见旗中部众被杀心中义愤,一时冲动便去追击敌人,这也不是什么大错,本汗也能够理解,贤弟不必过于责备于他。”

    “大汗……”多尔衮十分感动地叫了皇太极一句,想要说些什么,却一时有些无从开口。

    “贤弟无需多言,方才那股必然是敌人所布的疑兵,多铎此去追击,即便没有斩获,也断然不会有什么危险。”皇太极拍拍多尔衮的肩膀,继续安慰道,“不过这会敌人真正的劫营估计已经来了,贤弟赶快收拾一下,随我前去灭敌!”

    “是,大汗!”既然皇太极的话都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多尔衮也就没什么话好说,就算心里明知道他的这个兄长这么做是赤裸裸地想要收买他和多铎的人心,但也没有什么办法,也只能装作深受感动,暂时供皇太极驱使了。

    多尔衮跟着皇太极走出了营帐,整个大营之中到处都是火光,还有阵阵的喊杀声不断地传来,在火光的映衬之下,多尔衮几乎都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不断地有大金的士兵被骑着马告诉驰骋的蒙古人杀掉。这其中有好多被杀的士兵一看就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明明有着相当不俗的战力,但却由于之前忙着灭火而没有做好战斗的准备,结果以一种十分不符合双方真实武艺的方式被杀掉了。

    看着眼前的景象,多尔衮终于理解了他的弟弟多铎为什么要不顾一切地追击报仇了,多尔衮自问换作是他,眼看着那么多的精锐被以一种极其冤枉的方式杀掉,也不见得能够抑制住出击报仇的冲动。

    “贤弟将来若要成为百战百胜的猛将,就要学会狠下心来。”多尔衮的心中正在天人交战,皇太极却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在他耳边适时地说道,“他们都是我大金真正的勇士,本汗一定不会让他们的血白流,定要把这些贼人的头全都砍下来,为大金的勇士们报仇。”

    随即多尔衮便发现,尽管不断地有大金的勇士被杀掉,但整个大营之中却并没有出现溃败的迹象,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逐渐从突如其来的袭击中反应过来的大金勇士也找回了战斗的感觉,越来越多的大金勇士已经穿戴整齐,披甲上阵,不知不觉地把来袭的敌人包围了起来。

    尽管此时仍然占据着很大的优势,大营之中死的大多都是建奴的人,但实际上,此时的特木尔、韩二梅还有张超等人则是已经感觉有些支撑不住了,越来越多的建奴逐渐围了上来,特木尔和众多蒙古汉子们施展的空间也越来越小——甘宁百骑劫曹营毕竟已经是上千年前的故事传说了,而这个故事之所以那么精彩,就在于故事的本身并不容易,或者说基本不可能被轻易地再现。

第二八五章 托付() 
特木尔还有他带来的蒙古汉子们每个人都爆发出了以一当十的战斗力,由于他们已经冲入了建奴大营的内部,双方早已是混战成了一团,无论是建奴还是蒙古人,他们引以为傲的箭术全都已经基本没有了用武之地,双方展开的是一场惨烈的白刃战。

    混乱的厮杀之中,随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骑着战马告诉驰骋的蒙古汉子挥舞着马刀,随时收割着没有骑马,甚至还没有来得及拔出武器的建奴的性命,但尽管如此,建奴就像是天上的繁星一般,不管特木尔他们杀了多少,却总是杀不完,而且越杀越多。

    随着时间的的推移,特木尔手中的马刀已经有些卷刃,作为他们部落的少族长,特木尔的刀质量肯定是没有话说,很显然其他蒙古汉子的情况肯定也好不到哪去,而且除了武器已经不趁手了之外,还有更加严峻的情况摆在他们的面前,那就是——体力。

    毕竟特木尔这边的人数太少,建奴的人数太多,即便是所有的建奴一动不动地排成队,伸着脖子等着让特木尔他们来杀,恐怕他们还没有杀完就已经没有力气了,事实上,像他们这样百余人劫营的情况要想成功,一定是要建立在敌人大营陷入混乱,指挥失灵,而且不知道自己这边到底有多少人,随即士气崩塌的前提下的。更何况现在的建奴已经有所准备,无数的建奴已经杀了上来,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从现在来看,特木尔他们还仍然占优,但随着他们体力的下降,形势随时都会反转。

    除了人的体力之外,马的体力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毕竟特木尔他们此前之所以能够爆发出那种惊人的战斗力,靠的就是胯下战马的来回飞驰,凭着马速的惯性,他们才可以轻松地收割建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