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昊武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昊武大帝-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极好的。”房中一个人用细细的嗓音笑道。

    对面的人也狠狠的回道“大人这些士人们如今思想消极,意志薄弱,正是一举击溃的好机会,那些狱中的老家伙要是看见这些他们认为的希望如此消沉,会不会气的死过去?”

    “如今朝中局势有些复杂,何屠夫还在盯着我们,要是再发动党锢让何屠夫和大臣联合了,却也是麻烦。再说这些人现在对我们已经没有多少威胁了,还不如从内部击破,让他们内部慢慢的斗争。”另一人却是插嘴到。

    而此时在门外偷听的孙策和周瑜第一反应却是深深的震惊,虽说之前有些怀疑,可是身在局中却丝毫感觉不到有此等阴谋,现在细细一想后背全是冷汗,一场洛阳诗文会几乎把这些后起之秀扼杀在襁褓里。这一招实在是隐蔽,阴狠,让人难以察觉。

    周瑜想想都有些后怕,刚才大势所趋下自己也都有那种消极的思想,还好自己还小并没有经历仕途上的失意和不顺,否则定和那些人一样叹息命运不公,报国无门。

    房中还在说着什么,可是对于已经明白前因后果孙策和周瑜却是没了听下去的必要了,两人悄悄的向园里走去,想要离开这是非之地,而此时却有一双手却是轻轻的搭在孙策肩上。

第9章 再遇何蔓 光阴似箭() 
孙策感觉有一双手轻轻搭在肩上,便立刻警觉的摸向腰间的小戟,做好了反击的准备。

    “公子怎么跑到这里了,害我找了好久。”那双手的主人有些埋怨的说道。孙策听到这声音才算是放松了警惕,转过头来看着这吓了自己一跳的女子,正是那日在贾谊祠中遇见的何蔓。

    还不等孙策回答,何蔓又抢着讲道:“刚才我在大会就隐约看到公子了,但是却不敢确认,而后听到公子那首诗我就知道一定是公子,可那时你又匆匆离去,我可是找了好久呢。”

    何蔓把我找了很久这句话说得特别重,不过孙策却没听出来这其中的埋怨,只是小心翼翼的看向那茅屋,害怕何蔓惊动了茅屋里的人,而周瑜这时有些疑惑的看着何蔓,同时也担忧的瞟向茅屋。

    何蔓还是一直倒苦水,本想寻求一下安慰,却发现面前两个帅到无法直视的人根本不搭理自己,这下却让家教修养都十分好的何蔓都有些愤怒了,于是向两人喊道:“有没有在听我说,我找了你这么久,就不能和我说一下。”

    这一句的确有效,孙策和周瑜一下子便从刚才那种状态出来了,不过不是因为何蔓的话,而是这句话惊动了茅屋里正秘密计划的人。孙策当机立断,拉起何蔓就往通向院子的反方向跑去,周瑜却是直接往院子的方向跑去。这弹指一挥间,两人便把刚刚计划好的方案快速的实施了。

    何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有些茫然,也有些恐惧。不过孙策却是实在没有时间来解释,只有拉起何蔓的手往前方跑去,何蔓不知所措,只得任凭孙策拉着自己。

    那从茅屋出来的两个人看见前方的周瑜,便大步追去。跑了一段路程,孙策感觉后面没有人追来便停了下来,再看那何蔓气喘吁吁的低着头,想要说什么却是开不了口。孙策正想解释却发现自己正抓着何蔓的手,不由有些尴尬,便不露声色的把手松开。

    孙策这一松手直接导致本来受力平衡的何蔓向前栽去,还好孙策手疾,伸手搂住何蔓的腰才不至于让何蔓和大地来个亲密接触。此时的何蔓却也顾不得什么了,直接靠在孙策肩上娇喘着。孙策姿势却是有些僵硬,对于儿女之事无论前生还是今世,孙策都还是一窍不通的人。

    还好这种姿势并没有持续多久,何蔓不留痕迹的退了回去,脸上虽然有些泛红不过看起来还是轻松有余。这到是让孙策心里松了口气,气氛也不是那么尴尬了,孙策连忙作揖道“何佳人,刚才小生冒犯了,实在是事出有因才不得已而为之。”随即孙策便把刚才在茅屋中听到的对话讲给何蔓。这一番对话却是让何蔓一惊,呆在一旁深思,孙策看在眼里也不好打扰。

    “此事我却是没有想到,是我打草惊蛇了,我们这边没人追来,却不知周公子怎样?”何蔓明显也认识周瑜,不禁担忧的看着孙策。

    孙策此时也在担心周瑜的情况,不过也只好安慰道:“周公子反应机智,而且茅屋到院子不远,我想不必担心。”何蔓点点头算是放下心来,聊起刚才孙策做的诗。两人趁着月光在这荒芜的后花园边走边聊,说说笑笑,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尴尬,忘记了两人还身在一个陌生而危险的地方。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两人依着一颗树就那么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孙策就被噪杂的声音吵醒,隐隐约约看到远处有很多人在寻找着什么。孙策暗道不好,一下子便将此间缘由猜的差不多,孙策轻声唤醒还在沉睡中的何蔓。何蔓看着面前的孙策却还是被惊了一下,随后想起昨晚和孙策的聊天,才卸下防备。孙策用手指向那远处的人,何蔓连忙用手捂住自己的嘴,才没有发出声音。

    孙策轻声的和何蔓商量着自己的想法,何蔓皱着眉头的在一边点着头。孙策和何蔓轻轻的向前方走去,没多久便到了尽头。这府中的后墙并不是多么的高大,这正和孙策之意。没错,孙策正是要翻墙逃走,孙策刚才和何蔓也争议了很久,不过最后还是把何蔓说服了。

    孙策慢慢的将踩在自己背上的何蔓托起,何蔓小心的掌握着平衡,虽然手一直在发抖但还是按照孙策的指示做着。不过孙策发现由于两人的身高太矮,即使何蔓完全站在孙策肩上,也还是够不到墙顶。

    不过此时孙策已经想到办法,孙策腾出的手拿出腰间的小戟向墙壁用力捅进去,整个小戟竟然进去大半,而这时的孙策虽然已经满头大汗,但却来不及擦拭一下,孙策一只脚支撑在小戟上,小戟受力便有向下弯曲的趋势,不过这一下何蔓却是双手搭在墙上,孙策从下面猛的一托何蔓,何蔓终于翻上墙头,再看那小戟早已弯曲变形了。

    孙策双手支着墙壁大口的喘着气,而墙上的何蔓此时还在发抖的看着孙策。孙策手脚并用,一下子便翻过墙头,又接下了从墙头跳下的何蔓,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

    “何佳人,你还好吗?”孙策看着脸色有些惨白的何蔓关心道。

    何蔓点点头算是回应了孙策,不过很明显何蔓的情绪还没有稳定,双手也在不停的发抖,这也难怪,任是哪种女子在这种情况下也难以保持镇定,何蔓如此的样子还真算不上狼狈。

    “孙公子,我昨夜没有回家,想必家人着急坏了,今日还要感谢公子,否则被那些人抓住,却是让父亲难堪了”惊魂未定的何蔓想起自己一夜未回家,于是有些担忧看着孙策。

    孙策看着何蔓的样子心中也有些愧疚,便连忙回道:“何佳人,此事因我而起,应是我道歉才对,我要不要把你送回家和令尊说明这一切。”

    何蔓摇着头连忙拒绝着孙策,“就不用劳烦公子了,我自己可以回去,改日有时间我定去太学找你。”

    孙策点点头也不再说什么,只是目送何蔓出了小道。看着那远去的背影孙策笑了笑,又想起那茅屋里的对话却是叹了口气朝太学去了。

    轰动京城的洛阳诗文会结束了,大会后钟繇和董昭二人的诗虽然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可是在洛阳城内并没有流传起来。反而一开始的两首诗不知道在谁的操控下在京城争相传诵。

    如此一来,许许多多的才子书生纷纷效仿,整个文学气息都变得消极,低沉,伤感。这种形式迅速的在洛阳周围流传,而当有人感觉不对想出来拯救的时候,却发现这风气已经渐渐的渗透到全国中了。

    这仅仅是暴风雨的前奏而已。孙策看着这一切,虽心知肚明却也无能为力。不过这件事再次提醒了孙策,和平稳定的时间将会越来越少,自己只有勤加学习还有就是更拼命的练武,才有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保全自己。

    周瑜曾以为孙策才华横溢不过是天赋异人罢了,可是真正了解孙策的生活之后,才知道孙策是多么勤奋,孙策的每一个成就都是付出了时间和汗水。是的,孙策这一生从未停止脚步,因为孙策懂得自己作为一个穿越者所拥有的东西,在这个即将到来的乱世中太微不足道了。

    汉朝的语言、文字、礼仪乃至说话都有很多要学的,自己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只是一个小角色而已。无论是历史上的孙策,还是今日的孙策都不是轻易就可以成功的,但是他们会成功。因为他们会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周瑜在孙策的影响和激励下也更加勤奋,就这样两个旷世奇才此时在争分夺秒的学习着。其实何止孙策周瑜,在颍川,在下邳,在河北,在襄阳又有多少人废寝忘食、悬梁刺股呢?毫无疑问,这些人将会成为这个时代的英豪。

    孙策拿着手中的书信兴奋的向周瑜喊道:“我有弟弟了!我有弟弟了!”这还是孙策来到这个世界第一次这么开心,虽然自己认可了父母,但是对于拥有前世记忆的孙策而言,这个家庭多少还是有些不习惯。孙策一直在强迫自己适应那个温暖的家,今日听闻自己有了弟弟,心中倒是发生了一些变化,孙策开始对这个世界有了那么一点点归属感。

    周瑜看着喜怒不形于色的孙策竟会如此激动,不禁也被这笑容所感染,“阁下如此出类拔萃,想必令弟也今后也不是等闲之辈,这实在是可喜可贺。”

    生子当如孙仲谋,孙策相信这个弟弟一点也不比自己差。孙策现在越发的想回家见见自己的弟弟,然而却想到自己远在洛阳,身不由己,也只好作罢。

    平淡的学习中,总有那么一丝丝的惊喜。有的是来自于家里一封小小的家书,有的是来自于自己对于学习的领悟,有的是来自于和周围人的交流,还有那便是何蔓了。

    自从那日一别,两人很久没有见面,孙策也有些思念,不过后来听周瑜说那女子竟是当朝外戚何进的女儿,孙策便悄悄地打听地址,夜晚偷偷去找何蔓。一开始何蔓还有些警戒和拘束,时间长了便对孙策越来越有好感,不过两人一直还是保持着淡淡的欣赏,所做之事也不过是讨论古籍,吟诗作对。

    时光飞逝,寒来暑往,孙策来洛阳已有两年,这两年里孙策没有一天不勤奋的学习,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孙策的剑也终将出鞘了。

第10章 幼时蔡琰 终离洛阳() 
后二年,太祖觉太学渐衰,遂去洛阳

    ――华夏春秋?武帝纪

    一年一度的太学考试即将开始了,如今整个太学都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孙策周瑜自然也不例外,这太学考试可不仅仅比诗词歌赋,主要的还是儒家五经。对于儒家五经孙策还真不是特别擅长,幸而孙策早早的发现后去恶补了一年多,不过即便如此才算得上初窥门径。虽然对于五经的理解还不深,但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孙策还是能从中看出儒家学说的很多的不足以及局限性。

    这也难怪,汉朝虽然儒学大盛,但是却也只是承前人之功,更何况在党锢之祸下大批士大夫被抓捕,冤杀。虽然有马融和郑玄的经学之争,但却远远比不上后世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儒家体系。所以孙策在研习这些的时候总是感觉还差些什么,不过自己却也找不出来,更多的还是一知半解。所以孙策对于接下来的太学考试很是担忧,反观周瑜看起来神清气爽,对于接下来的考试信心满满。

    “元常,此次考试后不论结果如何,我便要返回乡里。”董昭依靠在柱子上盯着钟繇。

    钟繇并没有太过惊讶,只是将书放下看向董昭那坚定的眼神,“也罢,在这太学中,却是没有你我发展之处,倒真不如回乡里做些实事。”钟繇赞同了董昭的想法。

    “我独自一人在这京中受你关照甚多,这次离去也是感觉自己的仕途难进,不如回乡里做些事好,而元常你在这京中早有盛誉,将来仕途必定大顺,成就一身功名。此时怎么可以半途而废呢?”当董昭知道了钟繇的想法后连连否定着。

    钟繇没有回答只是笑了笑,随后轻轻的抬起额头看向远方。董昭也沿着钟繇的目光看向远处的两个青年才俊――孙策和周瑜。

    “那日元常称赞孙策时,我还有些质疑,想不到此子才华横溢倒是远超那周瑜了。”董昭看着两人不住的叹道。

    “不过生错了时代,在这宦官干政的时代,就是有通天之才还不是如你我一般在此叹息。”钟繇无奈的叹气,然而又何止是为孙策叹气呢?

    钟繇是对的,在这宦官干政,君主昏庸的时代,这些人又能做些什么呢?历朝历代从不缺少旷世奇才,可是哪一个能遇见圣君,明主?说到底还是千里马常有,伯乐难有。可是钟繇只知道时势造英雄,却不知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正是因为他改变了世界,没有伯乐,千里马也是千里马。更何况即将到来的是几百年不遇的大乱世呢,他们注定成为这个时代最闪耀的明星,流芳千古,永载史册。

    钟繇没有在这种低沉的状态中沉迷太久,随后转过身体缓缓念道:“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孙策竟能写出如此超脱世俗之句,实在是让我等汗颜呀。公仁,我意已决,其实我早想一走了之了,可是却一直没有这种魄力,我想孙策也不会在这里久居,或许外面更适合我们。”

    董昭看着钟繇,便也不加劝阻了,真正的知己,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更不需要什么理由。

    “公子,这是我妹妹蔡琰,她一直崇拜你的诗文。这次却是怎么都要跟我来见你。”何蔓看着身旁的蔡琰无奈的向孙策介绍道。

    孙策听到何蔓的介绍显然有些吃惊,孙策两眼看着眼前这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小女生,实在不敢相信这就是史上著名的才女蔡文姬。

    那蔡琰一脸兴奋的看着孙策道:“孙公子不过比我年长两岁,竟能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