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昊武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昊武大帝-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了冲击的波才实力纵然不俗,可是在经历了这长途奔波后,却是敌不过已经准备好埋伏好的张一。更何况用不了多长时间,于禁也会赶来夹击。只要波才走进张一布好的这个杀局,那么结果就已经注定了。

    就在波才即将到达包围圈的时候,黄巾军停了下来,此时的黄巾军消耗了太多体力,一个个疲惫不堪的趴在地上,黄巾军一点士气都没有。真没想到孙策会把自己耍的团团转,临颍城是自己最大的软肋,丢了临颍自己就再也没有希望了,波才焦急的看向远方。

    于禁驻守,临颍势必是由孙策和张一共同攻打,临颍城还能撑到自己回去吗,波才满脸都是担忧。

    可是下一刻,波才下了一个命令,“全军起立,后队改前队,急速向颍阴城进攻。”有时候,我们处在迷宫里,各种各样路线让我们眼花缭乱,可是没有人非要你去走迷宫,一个入口,一个出口,你完全可以在迷宫外。

    前一刻,波才想的是自己已经落在孙策的算计中,自己不得不放弃于禁,不得不奔袭临颍援助。可这绝不是最后一个不得不,孙策已经占了上风,自己如果这样不得不只会越来越被动,总有一次是不得不无奈的死去。

    波才并不知道前方有张一精心设计的埋伏,一个足矣全歼黄巾军的埋伏。可是波才不想再这样被孙策牵着鼻子走,没有什么不得不,波才终于走出了孙策的阴影。既然于禁负责引诱,张一孙策负责攻城,那么此时最薄弱的地方只有一个――颍阴城。

    以其所长,攻其所短所重,这是战斗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点。张一将这一点发挥到极致,临颍城是黄巾军的重要据点,其防守也是那样薄弱,所以张一选择了这里以此牵制波才。可是波才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去援救临颍城,反而向颍阴城袭去。

    这一下可真是算计到孙策的痛处了,孙策要的不是无路可走的波才,更不是狗急跳墙的波才,孙策要波才死。所以引诱不是目的,临颍城不是目的,埋伏才是目的,如果埋伏不到波才,临颍城就是攻下了,波才隐藏起来反而是更大的麻烦。

    更何况此时波才发疯似的向颍阴城奔去,那里是孙策最薄弱的地方,还有孙策军最重要的人,程昱和青争。临颍城波才是丢不起的,可颍阴城对于孙策来说又何尝不是。

    然而情报还是慢了许多,当张一知道波才掉头的时,再去追已经差了太多。张一什么都没想便将士兵集合起来向颍阴城奔去。波才只用一招便反败为胜,将张一所有的计划打乱,并且还牵制了孙策军的行动。

    这是一场赛跑,比的就是谁先到达颍阴,波才提前出发,可是体力已经消耗了太多,而张一晚了许多却是精力充沛。然而颍阴城的防守太弱了,哪怕慢那么一点,结果也难以预测。

    这一切都是源于程昱的自信,程昱认为波才只会乖乖的按照计划受死,即使有所变化,也不会危及到颍阴城。所以颍阴城几乎是一座空城,波才只要先张一到达便可不费吹灰之力拿下颍阴城。

    赵弘精兵化的黄巾军终于露出了真正的面目,在这场长途奔袭中,黄巾军中只有精兵化的队伍支撑了下来。而那些黄巾军波才也没有随意放弃,波才交给这些人一个伟大的任务,誓死阻击孙策军,这些人俗称炮灰。

    不过这些炮灰确实给张一带来很多困扰,两军的差距越来越大,张一追击时都有些力不从心了。

    前方就是颍阴城,波才似乎看到了希望,的确,波才看到了希望,豫州的希望。

第八十四章 薛冰归来 再次交战() 
波才看到的希望并不是黄巾军的希望,而是汉军的希望。是的,出现在颍阴城下的不是别人,正是被孙策誉为汉军的希望薛冰。

    薛冰以鄢县为根据地,在灭掉陈留郡的黄巾军后,便又攻到了梁国郡城睢阳。平汉集全国之力去抵挡薛冰,可是势如破竹的薛冰根本不是平汉所能抵挡的。就这样僵持了几日后,平汉决定弃城而逃,但是没了城池据守的平汉,根本已经成为薛冰案板上的一块肥肉,仅仅三日黄巾军便被薛冰冲击的支离破碎。

    平汉找到一处山头固守,可是黄巾军毫无士气可言,最后平汉竟然被手下秘密杀掉投降汉军。随后薛冰在五日之内将梁国残余的黄巾势力通通拔掉,梁国就这样平定了。这以后薛冰并没有再去平定陈国和汝南郡,反而将陈国交给自己的父亲,自己率军快马加鞭的向颍川赶来。

    薛冰心里明白在豫州平定了再多的地盘都不及和波才再战一次。波才去了颍川,薛冰相信孙策能够将其打败,可是薛冰更希望那个打败黄巾军希望的是自己。波才对于薛冰来说很重要,甚至远超皇甫嵩和薛泰,因为薛冰的统帅风格完全是模仿的波才。

    可以说薛冰之所以如此快的平定陈留郡和梁国靠的就是那秒杀一切的冲击。可是这种冲击依旧比不上波才,薛冰想要成长不应是继续在陈国平定,而是再会一会波才。薛冰来了,就出现在颍阴城外,就出现在黄巾军即将攻下颍阴的时候,就出现在黄巾军最后的希望面前。

    我的希望便是要你绝望,薛冰和波才分别是汉军与黄巾军希望,他们是对手,是师徒,是仇敌。波才是薛冰面前的一座山,要想前进就只有翻越过这座大山。而薛冰又何尝不是波才的噩梦,这个越战越勇,永不气馁的男子无论是统帅风格,还是性格,乃至名号都和自己一模一样。

    波才一直认为自己的对手是孙策,是于禁,直到此刻才发现原来那不起眼的小角色已经将自己慢慢逼到绝境了。毫无疑问,从前的薛冰不配是波才的对手,可薛冰一直在努力,波才就像是薛冰的偶像一样,薛冰的研究和学习只是为了让其正眼看自己一次。

    如今两军再次相遇,波才别无选择,只有将薛冰的黄巾军打败,才有可能进入颍阴。而薛冰更不用说了,在鄢县的日日夜夜里,每每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不是所谓的大汉希望,而是那个轻蔑的眼神,那个傲视一切的冲击。

    薛冰想要证明自己,想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波才,这豫州的希望只有一个,这冲击风格的统帅谁才最强。

    下一刻波才的黄巾军先动了,说再多都没有用,波才要用胜利来捍卫自己的荣誉。黄巾军的冲击如狂涛一般向薛冰涌来,水的力量是无边的,什么都能攻破唯独水是不死不灭,不增不减。

    可是波才好像疏忽了什么,薛冰此时已然不再是那一叶孤舟,薛冰是波才的影子,即使现在达不到波才那可怕的攻势但也算得上狂浪。一样的冲击风格,不一样的是士兵,是信仰,是统帅。

    如果一方是于禁,一方是薛冰或者波才,那这样的战斗无疑是赏心悦目的。一攻一守,两方互相尽全力的去破对方的招数,这样的战斗才是精彩的。薛冰和波才,两个都以冲击为主的进攻,看起来就没有那么多样化了。

    当两个人的进攻方式一样,所能比的就是将领的强弱和士兵的素质。波才的统帅还是不是薛冰能够比拟的,精兵化的黄巾军也不比汉军的正规军差多少。然而薛冰并没有因为这些不利而而居下风,因为冲击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那便是破绽。

    波才的黄巾军在薛冰眼中全是破绽,是的,慌忙奔袭到颍阴城外,黄巾军的士气和体力已经消耗了太多。而薛冰的汉军却是全盛状态下,所以薛冰的破绽波才即使能够看出来,但也没有机会冲击。

    相反,波才的阵型本来没有那么多破绽,可是因为体力士气的消耗,那些并不薄弱算不上破绽的地方,也可以试图去冲击开。薛冰是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全军冲击。”就这样各方面占优的波才在薛冰的冲击下已经显露败绩。

    然而黄巾军的头领可是波才,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优秀统帅的优势发挥出来。“兄弟们,颍阴城就在我们眼前,薛冰的汉军被我们打败了好多次,加把劲将敌军的阵型冲散,我就能在颍阴城喝酒吃肉了,否则身后的孙策军赶来,我们就要面临前后夹击,那时我们可就凶多吉少了。”

    别看波才只是这一句话,这里面所蕴含的学问可是大了去了,前面几句先让士兵看到希望,鼓励士兵眼前的敌人不可怕,只要再加把劲就有好酒好肉吃,最后再用孙策军让军队有一种紧迫感。

    果然在波才说完几句话后,黄巾军士气高涨,一个个拼了命的向汉军攻去,一时之间薛冰却被这种攻击打了个措手不及。任是谁也不会想到,已经强弩之末的黄巾军竟然还能爆发出如此强力的攻击。

    这一切的动力都来源于一个人那就是豫州希望波才。“后退,冲击。”波才趁热打铁试图以这一击冲破薛冰的阵型。黄巾军变得无比团结,一个个都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这是薛冰难以抵挡的冲击,这是包含了豫州希望的一击。

    状态饱满的黄巾军出现在汉军面前,此时的黄巾军有如天神一般,一人一刀拼死一战。这一次没有多少兵器碰撞的声音,因为黄巾军面对汉军的挥砍过来的环首刀时根本不去阻挡,黄巾军选择的是以命搏命的打法。

    汉军的前锋部队瞬间崩溃,就在黄巾军后续队伍猛攻而来的时候,汉军的前锋士兵相继退下换上了新的士兵。这不是一般的汉军士兵,他们曾经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血龙营。

    这是薛冰一手打造出来的精锐部队,可是在鄢县的初次征战便让觉醒后的波才打的支离破碎。在攻打梁国的时候,薛冰又将其缓缓恢复,如今的血龙营无论是和薛冰的配合还是其战斗经验都要比先前好的多。

    前方是死敌波才,薛冰不再去留这么一手,血龙营的仇就应该由血龙营报,打败波才,为自己的荣誉而战。血龙营迎上了黄巾军,一方是汉军的精锐部队,一方是赵弘精兵化的黄巾军。

    这是一场决定命运的战斗,是波才,还是薛冰,无论胜负,他们都已经是这个年代最耀眼的明星,不过留下来的那个人才是当之无愧的冲击之王。

第八十五章 波才之死 平定豫州() 
就在薛冰和波才战在白热化的时候,张一已经率军赶来。看到两军对战的情景张一不免呆了起来,先前波才如何如何强大不过是听了孙策和于禁的描述。然而描述毕竟是描述,张一虽然有所小心,但还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忌惮乃至恐惧。

    的确,波才的冲击太有威力了,张一的计划虽然几近完美,但是若波才全盛时走到自己的包围圈,张一的埋伏反而会成全了波才。要不是程昱那轻描淡写的一指,或许此时众人都已经败在波才的冲击下。

    不过更让张一吃惊的还是薛冰,这个长社之战时的汉军小先锋,不知何时已经成长到这样强大的地步。薛冰的成长可不仅仅是量变,从战将到主将可是一个等级上的提升,这世上虽然有那么猛将,可是有些人毕生都无法跨越这个界限,然而薛冰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成为可以和波才抗衡的存在。

    张一愣了许久,可是却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波才越是危险就越不能留下来。薛冰似乎吸引了波才的所有注意力,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现在只要夹击波才,就是自己无法攻破黄巾军,薛冰也能找到机会给予致命冲击。

    然而就在张一决定出击的时候,一双手出现在张一的肩膀上,这是闻信赶来的孙策。孙策拦住了张一,“这场战斗对于子寒来说很重要,交给他吧,我相信他可以的,再说我们守在这里波才是逃不掉的。”

    孙策选择了成全薛冰,而汉军显然没有让孙策失望,如果说波才激励后的黄巾军战斗力可以超过汉军,那血龙营便是黄巾军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血龙营在陈留郡和梁国的战斗中获得了巨大提升,此时在薛冰的指挥下已经远远超过了精兵化的黄巾军。

    两个涛浪相互冲击在一起,很明显薛冰的气势更足,两军交锋,黄巾军全线崩溃。波才终于看到了薛冰的真正实力,个人统帅是一部分,士兵也是一部分。薛冰知道自己在个人指挥上难以比过波才,便决定曲线救国,选择培养黄巾军无法比拟的血龙营。

    血龙营此时已经接近疯狂,除了死亡没有人能阻止他们前进,薛冰将他们的战斗力提升到极致。“后退,冲击。”薛冰和波才喊着同样的口号,可是波才已经敌不住薛冰的冲击了。

    黄巾军的士气和体力已经消耗的太多,即使自己一再激励,可是黄巾军只是人,而且不是经过特殊训练,特殊培养的士兵。黄巾军已经足够努力,波才也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限,可是冲击于禁,回援临颍,奇袭颍阴,这一步一步的已经将波才的力量消耗了太多。

    成也冲击,败也冲击,波才一点也不悲伤,有的只是无奈。自己想过所有的结果,却没想到自己会败在这个一次次被自己大败的薛冰手中。而败在薛冰手中也就算了,可是却偏偏败在那最熟悉的冲击手中。

    波才不甘心,可是必须要接受事实,自己在颍川失败了,自己在豫州已经失败了。“我还会在回来的。”波才轻轻说道,即使薛冰依靠血龙营能够冲散自己的阵型,可是薛冰却不能阻挡自己撤退,这个阵型最大的弱点就是无法阻挡敌军撤退。

    只有活着就有希望,这是波才的至理名言,曾经被自己打的犹如丧家之犬的薛冰都能卷土重来,更何况自己呢。撤退,哪怕退出颍川,退出豫州,用不了多久,我还能东山再起。

    波才无愧他的称号,无愧黄巾军的希望,在这最后一刻,他的心都不屈服,他的梦还依然存在。然而波才错了,薛冰是无法阻挡波才撤退的,可是还一个人可以,孙策和张一都骄傲在波才身后,而波才此时已经忘记这回事,开始向后退去。

    “轮到我们了,波才一定要死在这里。”孙策坚定的看向张一。

    “一定会死在这里。”张一重复了孙策的话。

    在张一的统帅下,孙策军封锁了波才可以退后的路线。波才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