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小郎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如意小郎君-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如长舒了口气,微笑说道:“这一场考完,州试就结束了,小宁哥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唐夭夭想了想,问道:“他这一场要是还能得第一,就是什么元来着?”

    “解元。”钟意轻声说了一句,脸上却是浮现出一丝担忧。

    第一场他能够名列榜首,是因为他博闻强记,第二场则是因为他本就极擅诗词,可这第三场策论……,钟意心中十分清楚,策论文章,并不是他的长处。

    策论乃是三场考试的重中之重,想要成为解元,又谈何容易?

    唐宁坐在号房之中,心情很是平静。

    解元不解元的,他其实并不在意,如果不是为了不让小如伤心,不让钟意失望,不让老丈人和丈母娘发现他是一条咸鱼,他现在应该在考虑怎么发财,而不是坐在这里考试。

    锣响之后,很快便有差役发下试卷和稿纸。

    策论共三题,题目一般在五个字以内,考生围绕题目,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对策。

    其实也就是一天写三篇议论文,每篇一千字左右,一千字的作文对唐宁来说是小意思,但如果让他用古文写,还要写的文采飞扬,满篇之乎者也,他三天也写不出来。

    这一场策论,对他来说,较为艰难。

    他翻开试卷,第一道题只有四个字。

    治水方略。

    第一道题问的是如何治水。

    策论的题目一般都很简单,上一次州试的题目是“痛革官弊””“筹备饷银”“整饬营伍”,每一年的考题都不一样,一般都会和时事挂钩。

    水患的治理,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大禹治水。

    治水要考虑到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唐宁没有详细的了解过这个时代的治水方略,但大概的思想就是改堵为疏,限于见识,他们还没有关于现代综合治水的理念。

    唐宁不是水利专业的,对此有所了解,但却并不精深。

    他不能直接落笔,先在草稿纸上写下了“疏浚”,“裁弯取直”,“河道整治”,“植树造林”等,具体的罗列了利弊之后,才想着怎么组织语言,将之串成文章……

    这一道题写完,锣声响了一次,说明时间至少过去了两个小时以上。

    他随便吃了几口,填了填肚子,便又看向下一题。

    看到这一题的时候,他稍稍松了口气,这一题是让考生阐述如何控制疫情的。

    这不是一道医学题,作为一位地方官员,就算是不懂医道,也要懂得如何应对这种突发情况。

    这道题大概的意思是,如果你是一名县令,在辖区发生疫情的时候,应该如何控制,才能将伤亡降至最小……

    这道题问的不是治,而是防,关于这道题,他和孙神医有过深入的交流。

    重视水源,多喝热水,平日里多多普及医学常识,防止疫情的发生,一旦发生疫情,及时隔离,注意消毒,妥善安葬亡者……

    两道题大概用了两个时辰以上,时间还来得及,唐宁看了第三题的题目,一边揉着手腕,一边思考。

    最后一道题是有关刑罚和教化孰轻孰重的。

    本质上问的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重要。

    这个要结合实际情况回答,乱世用重典,太平盛世则提倡“德主刑辅”,陈国这几年国家较为稳定,清查酷吏,减轻刑罚,严禁动用私刑……,从这一系列的举措来看,应该是偏向于后者,迎合这一点,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错。

    唐宁大概答的是德治与法治应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写完之后,发现字数太少,毕竟他既没有提到先贤,又没有歌颂君王,字数远远不够……

    无奈之下,他只好又列出了两者的优点和弊端,应该如何把握尺度,如何改进,又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

    提示交卷的锣声已经响起很久了,唐宁将草稿誊写完毕,收拾好东西的时候,已经有差役前来清场。

    他走出考场,身边的考生寥寥无几,只不过这一次,并不是他出来的早,而是大部分考生都已经答完离场……

    走出贡院,远远的看到了四道身影在远处等待。

第六十八章 狗屁不通!() 
贡院之内不允许考生逗留,贡院之外的人影倒是不少。

    考生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面带笑容,小声交谈。

    “这次的策论题目较之前几年,要容易多了……”

    “我告诉你啊,今年策论的三道题目中,有两道我曾经都做过……”

    “我只押中了一道,去年水患,灵州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今年竟是真的考到了治水方略……”

    “那可真是恭喜二位了……”

    ……

    唐夭夭快步走上前,脸上的表情有些忐忑,唐宁前两场都是锣响之后就出来了,这一次要晚了整整一个时辰,她心中有些没底,小声问道:“怎么样?”

    “一般吧……”唐宁如实回答。

    写这种文章本来就不是他的强项,至少也要经过一两年的训练,写出来的东西才能拿得出手,更何况是达到和这个世界读书人差不多的程度……

    接下来,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都考过了,就不要再想这些了。”钟意走上前,说道:“小宁哥,快点回家吧,娘今天准备了许多你喜欢吃的饭菜……”

    苏如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接过了唐宁肩上的包袱。

    至于方小胖,只顾将手上的东西填进嘴里。

    考场之外,自然也有学子注意到他,有不少人的脸上露出了诧异和不解之色,远远的对他指指点点,小声议论。

    “那不是双榜第一的那位吗?”

    “原来他就是两次力压徐清扬和张炎生的唐宁,他怎么现在才出来?”

    “是啊,今年的策论并不难,徐清扬和张炎生两人,锣声响起就出来了,他怎么……”

    “莫非,他其实不善策论?”

    “你们说,若是两榜第一,折在了这策论上……”

    “这不太可能吧……”

    ……

    这些议论的声音,唐宁能够听到一些,苏如抓着包袱的手微微用力,钟意有些担忧的看了他一眼,唐夭夭面露愠色,却也无可奈何,恨恨道:“我们走!”

    “咦,这不是双榜第一的钟家姑爷吗,怎么到现在才出来,莫不是被策论难住了……”

    唐宁转过头,循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看到那位刺史公子背着手向这边走来。

    他身旁跟着几人,看着唐宁,一脸戏谑。

    唐夭夭瞥了瞥嘴,说道:“出来的晚,总比某些人连进都进不去要好吧?”

    董明俊知道她是在嘲笑他在第一场的时候就落榜了,脸色变了变,眯起眼睛说道:“姓唐的,你最好告诉你的那位表姐,以后别让本公子看到她!”

    “看到她又怎么样?”唐夭夭不屑道:“你能认得出来吗?”

    只是想到那个女子,董明俊就觉得某个部位隐隐作痛,心中更是抑制不住的恼怒,咬牙道:“她就是化成灰,本公子也能认出来……”

    唐夭夭撇了撇嘴,“不用化成灰,她换件衣服你就认不出来了……”

    唐宁看着她一眼,说道:“我们走吧。”

    董明俊本来还想张嘴再嘲讽两句,唐宁目光淡淡的瞥了他身体的某个部位一眼。

    这一眼,董明俊只觉得裆下发凉,浑身寒毛直竖,似乎就连那个部位都抽痛了几下,话到喉咙,再也说不出来了……

    直到唐宁等人走远,他身旁才有人轻轻推了推他,诧异道:“董公子,你没事吧?”

    董明俊身上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这才消失,只觉得那家伙刚才那一眼有些熟悉,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让他想想就觉得下体又开始作痛……

    他有些愤愤的看了某个方向一眼,挥手道:“我们走!”

    ……

    回去的路上,唐夭夭诧异道:“居然就这么走了,姓董的改性子了?”

    唐宁只顾走路,刚才耗费了太多的精力,他有些饿,极其想念家里的那一顿丰盛饭菜。

    钟意和苏如看了看一言不发的他,面露担忧。

    唐夭夭却是没有停下,自顾自的说道:“我听人说啊,姓董的前两天逛青楼的时候,那个,那个……,总之,我表姐那天晚上那一脚,踢得真狠……”

    听到她的话,唐宁顿时来了兴趣,看着她,好奇的问道:“他逛青楼的时候怎么了?”

    “就是,就是……”唐夭夭组织着语言,有些为难,目光望向唐宁的时候,眼前忽然一亮,说道:“就和你早上一样!”

    唐宁心道不会吧,他那一脚,居然踢的刺史公子硬不起来了,难怪他那么恨唐夭夭的表姐……

    等等……,他早上怎么了!

    什么叫和他早上一样!

    唐宁用杀人的目光望向唐夭夭,今日之仇,来日必报!

    方小胖咬着手指头,扯着唐宁的袖子问道:“青楼是哪座酒楼,我怎么没有去过,那里面有什么好吃的?”

    唐宁捏了捏她的圆脸,说道:“小孩子不要问那么多!”

    “哦……”方新月点了点头,想了想,又抬头问道:“那唐宁哥哥,你早上怎么了?”

    ……

    唐宁早上在院子里进行深蹲跳,他的这具身体还是很文弱的,需要多加锻炼。

    州试已经过去,他也就彻底的不再去想这件事情了。

    考完策论之后,岳父岳母都没有问他考的怎么样,似乎是所有人都选择性的忘记了这件事情。

    纵然前两场他都能够用开挂的方式安然度过,但这最后一场,极具这个时代的特色,他短时间内,还是无法适应。

    灵州贡院。

    阅卷的考官们起了一个大早,用过早膳之后,才不急不缓的向批阅试卷的小阁走去。

    州试已经结束,经过了两场的筛选,考生已经不足一千,平均分到一位考官手中的试卷,不过数十,他们有着充足的时间慢慢批阅。

    梁栋来的很早,他先是将自己手中的试卷翻阅了一遍,没有看到熟悉的字迹,心中有些失望。

    他非常想看看,那个妖孽的策论答得如何,但看来这一次,他的试卷,是分到别的考官那里了。

    失望归失望,他调整调整心情之后,便坐下来开始批阅。

    经过两次筛选,留下的学子,素质显然更高,他翻开第一份的时候,看了一会儿,脸上就露出了满意之色……

    与此同时,此处堂内的另一处,一位考官看着面前的一份试卷,眉头却是皱了起来。

    “毫无章法,狗屁不通,简直是狗屁不通!”他不仅皱起了眉头,脸上甚至露出了愠怒之色:“此人到底是不是读书之人,写的是什么狗屁文章,便是八岁幼童也要胜他一筹,这样的人也能通过前两场,莫不是做了弊!”

    王硕心中十分愠怒,就拿这第一道策论来说,谈治理水患,他既不歌颂圣人的功绩,也不引经据典,简直是乱写一气,文笔幼稚,没有任何章法可言……

    “裁弯取直”是什么东西,“植树造林”和治理水患又有何关系,这一道策论,哪怕是寻常学子,闭着眼睛也能写出来胜过这一篇千倍百倍的文章,他阅卷多年,从未见过这样拙劣的策论。

    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他又看向了第二题。

    防治瘟疫,多喝热水?

    他已经不用再看下去了,顺手将这张考卷放在右手边……他放在右手边的,都是劣等不中的试卷。

    他重新取过一张试卷,此考生第一题先歌颂了大禹的功德,引经据典,又肯定了当代治水的举措,提出几点看法,文章写得花团锦簇,当取!

    看完了这一张试卷,他的心情才好了一些,在试卷上画了一个圈之后,将之放在左手边,代表这是他向主考强烈推荐的考卷。

    有几人从门外进来,堂内的考官抬头看了看,纷纷起身,抱拳行礼。

    为首的两人,是本次州试的主考,方王两位大人。

    他们身旁,还有三人,所有的考官已经认识过了。

    这三位并不算是考官,不过,自数年前科举改制之后,但凡策论试卷,除考官外,还会设有三位协考。

    这三位协考,必定是精于某道,他们的意见,对于主考至关重要。

    这三道策论涉及治水,律法,防疫,所请协考,也是各有来头。

    水部郎中,张昊。

    京东路提刑,宋千。

    太医丞,凌一鸿……

第六十九章 策论激辩!() 
【ps:水部是工部的内部部门,掌航政和水利。】

    从门外走进来之后,方鸿对三人拱了拱手,说道:“劳烦三位同僚了。”

    此次州试的考官,大都是从礼部和吏部抽调的,他们或许能分辨的出来考生的文采如何,但要分别出策论的优劣,定出先后,还是要靠这三位协考。

    凌一鸿负责审阅有关疫情控制的第二道,拱了拱手,说道:“分内之事,方大人客气了。”

    京东路提刑宋千与方鸿是多年的至交好友,和他则没有那么客气,微微点头,拿起了一叠考卷。

    方鸿看向水部郎中张昊,说道:“有关治理水患的这道策论,就麻烦张郎中了。”

    张昊面无表情的摆了摆手,说道:“不用了,不过就是些马屁文章,有什么好看的,难道还能真指望他们去治水不成?”

    方鸿有些无奈,水部此次将张昊派过来,他就知道会出一些事情。

    这位张郎中,虽然官职不高,但在兴修水利,治理水患上,却是有真本事的,只不过他平日里为人太过清高自傲,脾气又倔又硬,对于近些年朝廷策论取仕的现状,极为不满。

    张昊认为,近些年来,科举的策论早已失去了策论的本意,太过注重于文章本身,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策”,仕子们文章写得花团锦簇,但通篇下来,都是些空话套话,最后取的,都是些只懂怎样写文章,不懂如何治国的庸才。

    科考中的这些问题虽然存在,但方鸿却认为,没有张昊说的那么严重,摇头道:“张郎中此言差矣,考生之见识与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