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小郎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如意小郎君- 第3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姓郑的以前如果没有上过战场,没有见过重骑兵,唐宁可以把脑袋砍下来给他当球踢。

    唐宁虽然对老郑的过往很好奇,却也没有多嘴。

    每个人都有秘密,老郑不是公孙影,他不说自然有不说的原因,唐宁也不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威胁不说就弄死他云云……

    关键是他也弄不死。

    这些装备图纸,唐宁需要交给工部的匠人去打造。

    陈皇之所以将这个计划重新启动,是因为草原骑兵的强悍,陈**队遇上他们,天然的处在弱势。

    只有拥有比他们更加厉害的骑兵,才能对草原上的肃慎骑兵形成有效的牵制。

    条件所限,即便是草原第一大部完颜部,也没有多少重骑兵。

    因为他们穷。

    不仅没钱,还缺铁,更缺乏成熟的锻造工艺,而这些陈国都不缺,陈皇要的,就是打造出一支比草原人还厉害的骑兵出来。

    即便重骑兵自身也有不够灵活,机动性差的缺点,但在草原上,他们的优点,足以掩盖这些缺点。

    唐宁看着老郑,随口问道:“以前见过重骑兵?”

    老郑摇了摇头:“没见过。”

    唐宁奇道:“没见过你画的是什么?”

    老郑道:“研究过。”

    老郑说起不合时宜的废话来一套一套的,每当唐宁问到正事的时候,他就恢复了三棒子打不出一个屁的本性,问到这里,唐宁也就不打算再问下去了。

    工部的事情多且繁杂,唐宁将那些图纸给了工部的工匠,让他们先做出一套来看看效果。

    之后便是一些修桥铺路的杂事,陈皇对于修建宫殿不是很热衷,最近在西北的交通驿路上,投入了大量的银子,可谓是真正的进入了战时准备。

    几个州的水患,工部也要出些方略。

    另外,工部除了自己的事情之外,还要配合别的部门,几位大学士向陛下申请建造一处大型官舍,供贫寒官员居住,以方便他们每日上朝上衙,这些事情要工部落实。

    兵部要生产一批新的军械,运往西北,也要工部督造。

    户部送来了一些报废的衡器,要工部造出一些新的来,还要人手,工部尚书休了病假,侍郎出差在外,这些事情,桩桩件件,都要唐宁亲自经手。

    偏偏这些事情,件件都是要紧事,西北的驿路修建不能耽搁,兵部的军械更不能延误,户部送来的衡器,是官用砝码,每两年一换,倒是可以稍稍推后,至于大学士建议的官舍,需要的是木匠,和其他几件事情并不冲突,可以马上安排……

    在这之前,唐宁还要将重骑兵的预算算出来,给陈皇报备上去。

    整整一天,唐宁连饭都没有吃几口,到了下午的时候,已经忙得有些头晕脑胀,靠在椅子上,觉得闭上眼睛就能睡过去。

    他其实是一条咸鱼,最讨厌的就是这种一刻都不得闲的生活,这么辛苦的为陈皇做事,他不嫁个女儿都有点说不过去……

    工部放衙之后,他也不能回家,而是要先进宫一趟。

    当然,这次进宫不是和陈皇商量嫁女儿的事情,而是报备打造重骑兵的预算。

    陈皇依然是在御书房,不过不是在批阅奏章,而是在考校三位皇子。

    唐宁站在一旁,静静的等待。

    现在开口的是端王,他站在殿中,拱手道:“父皇,今草原威胁日渐严重,西域之地又起了不臣之心,儿臣以为,文臣治理朝纲重要,但武将守卫好边疆,才是国泰民安的前提,今西北将乱,朝廷应当扩大武举,甄选出更多的将才,输送往西北……”

    陈国虽然没有重文轻武,也开设有武举,但相较而言,武举的热度极低,普通百姓,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件事情。

    端王所提的建议,非常适合陈国如今的局势,扩大武举,会吸引到不少有能力有梦想的年轻人,文举只能为官,武举却能封侯,西北之乱对于陈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麻烦,但对另一些人来说,何尝不是一飞冲天,福泽后代的机会?

    萧珏刘俊等人前往西域和草原,存的便是这样的心思。

    端王能提出如此的建议,唐宁并不意外,他有唐家在背后出谋划策,府中的谋士,也不是吃白饭的,从陈皇的表情来看,他对于端王应该很满意。

    陈皇看着端王,目中露出欣赏之色,开口道:“很好,朕近日也正有此意,这件事情,便交给你去办吧……”

    “谢父皇。”端王拱了拱手,躬身道:“儿臣必不负父皇所托!”

    陈皇的目光望向怀王,说道:“你有什么说的吗?”

    怀王拱手道:“儿臣觉得,端王兄说的极对,朝廷现在欠缺的是将才,儿臣觉得,朝廷在扩大武举的时候,能放宽出身的限制,如此才能招揽到更多的人才……”

    怀王的话,只是对端王的一个补充,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也没有什么疏漏。

    端王暗中瞥了怀王一眼,目中浮现出一丝不悦,陈皇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看着端王,说道:“怀王说的也有道理,这件事情,你看着处理。”

    端王拱手道:“儿臣遵旨。”

    陈皇的目光最后望向康王,问道:“你呢?”

    康王心中咯噔一下,早知道父皇今日进宫是来考校的,他便让徐先生提前为他准备了,此时脑子里根本没有什么东西,支支吾吾道:“父皇,儿臣,儿臣觉得……”

    支支吾吾了半天,他还是没有说出什么来,陈皇皱起眉头,说道:“这些日子,你在府中都干了什么?”

    康王眉梢忽然一动,看向端王,说道:“父皇,两位皇弟刚才说的,就是儿臣想说的,儿臣……”

    陈皇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说道:“行了行了,你们下去吧……”

    康王自以为躲过一劫,缓缓退出殿内,离开的时候,还用莫名的眼神看了唐宁一眼。

    读懂了他眼神中的意味,唐宁忍不住有些好笑。

    三位皇子之中,陈皇最偏向的,显然是端王,若是康王机灵一点,或者勤勉一点,或许还能赶上来,他要是这么一直的蠢下去,可就和皇位彻底无缘了。

    如果持续这样的状况,不出意外,边缘人怀王和草包康王,就会成为端王登上大位的垫脚之石,若是端王仁慈,怀王或许会被发配到某个偏僻的地域,康王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准备后事了。

    三位皇子走后,陈皇才望向唐宁,问道:“打造重骑兵的花费,都计算好了?”

    唐宁点了点头,说道:“回陛下,大体已经算好了。”

    陈皇道:“朕欲打造一支十万人的重骑兵队伍,每年需要多少银子?”

    唐宁想了想,伸出五根手指。

    “五百万两?”陈皇心下松了口气,五百万两足够整个西北地区数年的花费,但用五百万两打造出一支无往不利的雄兵,也还划算。

    他看着唐宁,说道:“朕给你六百万两,什么东西都给朕用最好的……”

    唐宁看着陈皇,纠正道:“陛下,是五千万两。”

    “……”

    陈皇显然是被吓到了,猛地站起来,不确信道:“多少?”

第六百三十章 不要命啊() 
唐宁看着陈皇,重复道:“回陛下,若要组建一支十万人的重骑,每年至少需要五千万两银子。”

    五千万两银子,其实还只是他的保守估计。

    十万重骑兵,可不是十万人马和十万铠甲就够了,还包括马具、饲料,铁匠杂役的雇佣费用,骑兵的饷银,马匹的更换,军械盔甲的维护,以及出征的损耗。

    更何况,一直重骑兵队伍里面可不止是重骑兵,一般而言,十万重骑,至少要配备三四十万的辅兵,这些钱自然也得算在里面。

    对于一支拥有十万重骑兵的队伍来说,每年五千万两银子,其实并不多。

    内廷富足起来之后的陈皇,也是真的飘了,几个月以前,朝廷每年结余的银子,全都用在重骑兵上,最多只能维持一万人的数量,十万重骑,一年出头,就能将整个朝廷吃空。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陈皇高坐龙椅,自然也不了解这些实情。

    震惊之后,陈皇便皱眉看着他,问道:“不过是十万重骑,怎么会需要这么多银子?”

    陈皇根本不了解十万重骑的概念,唐宁看着他,耐心解释道:“陛下有所不知,十万重骑兵不仅需要大量的军械马具,还需要准备骑兵口粮,战马粮草,此外,还需大量的辅兵,杂役,铁匠,这些人都需要粮饷,不仅如此,重骑兵每年的维护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十万铁骑,每年消耗五千万两银子,其实并不多……”

    陈皇只知道十万重骑能横扫草原,无往不胜,却不知道要花费这么多的银子。

    若是每年要拿出五千万两银子用于这些,朝廷倾尽全力,也只能维持两年,他自然不能看着这样的事情发生。

    他看着唐宁,脸上露出笑容,问道:“国库的银子都要用在刀刃上,五千万两自然是拿不出来的,唐爱卿可有什么办法?”

    唐宁的脸色黑了下来。

    国库都没有什么办法,他能有什么办法?

    五千万两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硬要凑的话,虽不至于凑不出来,但问题是他凭什么?

    他和陈皇非亲非故的,没有理由倾尽家财做这些,反正就算是他为朝廷养这么多的骑兵,陈皇也不会把女儿嫁给他……

    陈皇对重骑兵的预算只有五百万两,因此只能将十万重骑削减为一万,一万重骑,再加上随行的其他兵种,已经足够对草原产生很大的威胁了,数量再多,只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遇到陈皇这么能作的皇帝,也算唐宁倒霉,以他目前这种花钱的态度,说不定等不到两年,自己就得再下一次江南……

    十万变一万,任务量也不小,唐宁在让人加紧督造的同时,还要处理工部的其他杂事。

    五百万两银子,只换来了一万重骑,陈皇显然有些不开心,所以唐宁只能节省一点,一文钱掰成两半来花。

    两位大学士要求的官舍,已经让工部的匠人去盖了,唐宁一开始就叮嘱过负责的大匠,一切从简,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官舍经济实惠能住人就行,一些太过花俏的东西,能少就少了。

    有些地方能少,有些地方则不能少。

    兵部要求的军械,关乎将士的性命,则要格外的慎重,严格按照标准,不能缺斤少两。

    工部郎中送来了新的一批军械样本,这些都是随机抽样取出来的,交给兵部之前,工部要先检验检验。

    唐宁单手拎起一把陌刀,此刀入手极重,挥舞起来会很吃力。

    这种陌刀每把重十五斤,换算成后世的计量单位,也有十公斤左右。

    普通的刀也就三五斤,一般人自然是用不了这种刀的,在战场上使用此种兵器的,都是最勇猛的猛士。

    唐宁随手将之扔给老郑,说道:“十五斤的陌刀,看看怎么样。”

    老郑是刀的祖宗,刀好不好,他说的才算。

    老郑接过刀,在手上拎了拎之后,说道:“刀是好刀,重十三斤九两,没有你说的那么多。”

    工部生产出来的刀都是制式的,说重十五斤就是十五斤,可以在这个数字上下小范围的浮动,但多一两少一两绝对不行,少一斤一两的情况,更是不可能。

    唐宁望向一名小吏,说道:“取衡器来。”

    工部有专门用于称量的衡器,种类繁多,那人取来了专门用于检验军械的衡器,称了称之后,说道:“回大人,此刀重十五斤整,没有差错。”

    十五斤非说是十三斤九两,老郑是唐宁见过的最实诚的屠夫,难怪他们家的肉铺生意那么好,十五斤的肉只需要花十三斤九两的钱,生意不好才怪。

    唐宁看向老郑,说道:“你可能是多年没有摸刀了,手感差了些也正常。”

    老郑将那衡器上的几个砝码放在手上掂了掂,看着他,面无表情的问道:“十三斤九两的刀,称了十五斤,你猜这十五斤的权器,重几斤几两?”

    按理说老郑卖了十几年的猪肉,应该对重量十分敏感,不太可能出一斤以上的差错。

    唐宁想了想,看着那小吏,说道:“再取别的权器来。”

    权器就是砝码,工部按照用途,打造了很多种权器,那小吏很快就拿来了另一套,唐宁用了一个十斤和一个五斤的,那把十五斤的陌刀吊起来之后,秤杆没有扬起的迹象。

    唐宁继续拨动秤杆上的绳子,过了十四斤、十三斤的位置,秤杆才有了一点扬起的迹象。

    唐宁脸上露出感兴趣的表情,同一把刀,用一套砝码称重十五斤,用另一套称却连十三斤都不到,问题显然出在砝码上。

    唐宁让那小吏出去,在街上找了一个肉铺,将店里的称借了过来。

    用这杆称称这把陌刀,刀重十三斤九两,分毫不差。

    唐宁看着第二套权器,问那小吏道:“这种权器是送往哪里的……”

    那小吏面色发白,颤声道:“回,回大人,是送往各地盐场的……”

    用来检验军械的权器,显然分量不足,这才将这把刀称的重了,这说明有贪墨了材料,那一斤一两,怕是进了某些人的口袋。

    从工部出去的军械何其之多,这里少一点,那里少一点,加起来也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了。

    而送往各地盐场的,情况正好相反。

    陈国虽是盐铁专营,却也允许商人插足,他们从朝廷手中将盐买来,然后在朝廷划定的地方以规定的价格贩卖。

    这十五斤的权器,重量显然超过了十五斤,说明那些盐商从朝廷那里拿走的盐多于十五斤,却只付十五斤的钱,这是薅朝廷的羊毛,从皇帝手中抢钱……

    至于有胆子从陈皇手中抢钱的人……

    唐宁将那把刀扔在地上,叹息道:“真不要命啊……”

第六百三十一章 查!() 
这两年时间,从户部到工部,唐宁已经走遍了六部,见过了太多的事情。

    六部之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