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小郎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如意小郎君- 第3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胜任这个位置。

    然而众人的目光盯着这个位子没多久,便有结果从宫里传了出来。

    周尚书离开之后,原吏部侍郎方鸿,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新的吏部尚书。

    周尚书在右相的位置上坐不了多久,但方鸿不一样,只要他当上吏部尚书,就很难再下来。

    从侍郎到尚书,看似是从二把手到一把手,似乎只迈出了一步,但尚书和侍郎的权力,却是天差地别。

    这代表着尚书吏部,已经完全掌握在了方家手里。

    当然,方鸿的际遇,别人是羡慕不来的,方淑妃正当圣宠,方家一门又能人辈出,圣眷自然浓厚。

    也有人为方家可惜,方家有如此权势,奈何润王年纪太小,若是润王再年长几岁,便能参与夺嫡,到时候,方家只需振臂一呼,便有无数拥簇者前仆后继,还有康王端王什么事情……

    吏部尚书这么重要的位置便宜了别人,康王和端王也没有什么举动,对他们来说,这个位置是不是自己的人不重要,不是对方的人才重要,便宜了润王,总比便宜了对方好,毕竟润王又不会和他们争皇位……

    ……

    皇宫,淑秀宫。

    方淑妃看着陈皇,说道:“陛下,这万万不可,大哥虽然在吏部多年,但他距离尚书的位置,还差着些资历,这样一来,不知朝中的其他大臣会怎么想……”

    “他们愿意怎么想就怎么想。”陈皇看着她,说道:“朕用人向来只看能力,不看资历,纵观朝堂,吏部尚书的位置,没有人比他更适合了,朕若是不这么早决定,他们二人,岂不是又会争得头破血流,把朝堂搞得一片乌烟瘴气……,这个吏部尚书,就当做是朕送给你的礼物了。”

    事已至此,方淑妃也不好再说些什么,只能欠了欠身,说道:“臣妾谢过陛下。”

    陈皇正要开口,一名小宦官从门外走进来,小声说道:“陛下,人到了。”

    陈皇看向方淑妃,说道:“你在这里等一会儿,朕去去就来。”

    他出了淑秀宫,来到御书房,殿内已经有一人在等待了。

    那名利刃小队长见陈皇进来,立刻行礼道:“参见陛下。”

    “免礼。”陈皇挥了挥手,说道:“朕有件事情要你去做。”

    那小队长抱拳道:“请陛下吩咐!”

    陈皇取出一封信递给他,说道:“你再去江南一趟,将这封信亲手送到唐宁手上。”

    那小队长道:“遵命!”

    陈皇点了点头,又补充了一句,说道:“让他派人回来的时候,动静小一点,不要声张……”

    那小队长离开之后,陈皇转过身,发现魏间正站在身后看着他。

    陈皇看向他,问道:“是不是觉得朕很爱财,作为皇帝,有些过于小气了?”

    魏间点头道:“陛下是爱才,要不然也不会对年轻的唐大人委以重任,更不会让方大人坐上吏部尚书的位置。”

    陈皇纠正道:“朕说的是钱财的财。”

    魏间想了想,说道:“这些银子,陛下取之于天下,用之于天下,何来爱财之说?”

    陈皇看了看他,许久才道:“冯相要是也能像你这样,现在已经是太傅了……”

    ……

    淑秀宫,淑妃没有等来陈皇,却先等来了润王。

    淑妃遣散了左右,命杜鹃守在门口,这才看着他,问道:“圆儿还记得前两天和母妃说的话吗?”

    赵圆疑惑道:“什么话?”

    淑妃看着他,问道:“圆儿还想当皇帝吗?”

    既然不当皇帝也能娶到王家妹妹白家妹妹张家姐姐,那当皇帝还有什么意思,赵圆摇了摇头,说道:“不……”

    淑妃捂住他的嘴,说道:“不,你想。”

    方淑妃看着赵圆的眼睛,认真的说道:“圆儿,你已经十二岁了,有些事情,也应该知道了。”

    赵圆苦着脸,说道:“可是母妃,我真的不想当皇帝,当皇帝就要像父皇那样,父皇卯时就起床了,我早上起不来的……”

    “不当皇帝就不能娶王家妹妹白家妹妹张家妹妹,你真的不想当皇帝吗?”

    赵圆看着她,坚定道:“不,我想。”

第五百七十二章 衢州遇旧() 
这次江南之行,所花费的时间比唐宁预计的还要长一点。

    他以为至多一个月就能结束江南西道的考课,但目前已经在江南西道停留了超过一个半月,还有两个州没有去过。

    主要原因是半个月前下起了雨,雨丝不大不小,但一下就是半个月,使得他们的行程被耽搁了大半。

    次要原因在于,大概十天之前,他收到了陈皇的一封密信。

    这信件没有署名,也没有印鉴,写满了陈皇对于他们江南之行的慰问,唐宁忽略那些套话和场面话,才发现整篇信件上只剩下两个字。

    银子!

    江南西道的其他州,虽然没有鄂州那么有钱,但走过十几个州,再加上鄂州的那些,追回的税银加起来,林林总总也有近千万两。

    这还是唐宁为了顾全大局,不至于引起江南大乱,有所收敛的结局,他若是真的不管不顾,秉公查下来,搞不好这些江南的官员会为了保命揭竿而起。

    见识到江南的富庶之后,陈皇的眼里已经只剩下银子了,信上说但凡江南商人逃税,逃一罚十,依照这种惩罚力度,唐宁觉得他是想把陈国十年的税收一次性收回去。

    不过,他也能够理解陈皇这种死要钱的想法。

    这次他离京之后,正好错过了两个重大消息,而这两件事,关乎陈国存亡,揪起了满殿朝臣的心。

    夹谷和术虎两部压制完颜部这么久,终于快要压制不住了,草原局势逆转,西域也逐渐成长为陈国的威胁,一旦这两个地方有变,陈国数十年安定的格局,便要彻底改变了。

    只有国库的银子和粮食充足,才有打仗的底气,陈国目前国内的局势很安稳,只要能保证粮食和饷银,用银子都能砸死他们,根本不用担心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此外,关于冯相辞官,牵连到江南一系十数名官员的事情,他也一起听说了。

    唐宁原以为唐家会抓住此事穷追猛打,才特意做了那些安排,没想到跳出来的居然是冯相。

    他自入官场以来,只是在翰林院和六部转悠,之后就去了骁骑卫,朝中的两位丞相,他只有数面之缘,并没有说过什么话,也不甚熟悉。

    对于冯相的印象,也只存在于耳闻中。

    据传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曾经不止一次的当着百官的面训斥陛下,丝毫不给天子留情面,被称为当代魏征。

    陈皇为了向唐大宗学习,对于冯相的举动,也向来很大度,除了这一次。

    很显然,江南在陈皇心里,已经成为了敏感词,谁碰谁死,宰相也不例外,没了冯相,周相不是立刻就顶了上去?

    说到周相,就不得不提到方鸿,吏部周尚书顶替了冯相的位置,方鸿则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吏部新的尚书。

    他在江南忙里忙外的给陈皇筹银子,本来是想坑唐家的,没想到到头来,居然便宜了方小月的大伯,方家现在有一个户部侍郎,一个吏部尚书,如果不是赵圆年纪太小,只想泡妹子不想做皇帝,使得方家涉及不了党争,以陈皇那多疑的性子,怕是不可能将这两个实权部门交给方家垄断。

    陈舟从外面走进来,拱手行了一礼,说道“大人,雨停了,看天气,接下来几日应该都是晴天。”

    这半个月霉雨下的唐宁自己都快发霉了,不知道写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白居易,有没有体会过洗了内裤晾不干的窘迫?

    他一刻都不想待在这阴暗潮湿的房间里,站起身,说道“通知下去,让他们即刻启程,江南西道余下的两州,派两名掌固过去就行。”

    陈舟应了一声,就出去安排了,唐宁走出房间,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

    一连半个月的梅雨,唯一的好处就是洗干净了空气,深吸一口气,全是沁人心脾的清新气味。

    从这里出发,只需一日时间,就可进入江南东道。

    陈皇可能已经忘记了他们此行下江南是为了铲除造反的势力而不是到处筹银子,唐宁自己可没有忘。

    不过,他走遍了整个江南西道,除了鄂州刺史使用的“万物枯”,不应该出现在他的手上以外,他并没有发现任何不对劲的地方。

    而他问过鄂州刺史,对方只是承认他的东西是从一个不知名的的商人那里买到的,其他的就一问三不知了。

    唐宁不确定其他州府的官员和公孙影口中的“黔王”有没有接触,他总不能见到地方官员就问别人是不是想造反,不过依目前的情况来看,江南之乱的根源,很有可能便在江南东道。

    江南东道距离京师更远,也更加的富庶,其中不乏富可敌国的富商巨贾,那些家族盘根错杂,实力雄厚,哪怕是地方官府,也要让着他们,或者干脆就抱着某棵大树,其在地方的影响力根深蒂固,就算是朝廷也要避着他们三分。

    唐家的根基在这里,唐宁要想完成陈皇给他定下的指标,也得从这里想办法。

    饶州。

    作为江南西道的最后一站,出了饶州,再往前三日路程,便到衢州。

    唐宁以及吏部官吏离开那天,饶州大小官员十里相送,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唐大人慢走!”

    “诸位大人一路顺风……”

    “大人回程之时,务必再来饶州,让我等尽一尽地主之……”

    ……

    一名官员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人捂住了嘴,一脚踹去了后方。

    要是这位回程之时,真的来了饶州,他们岂不是又要担惊受怕?

    虽说这位吏部的唐大人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但他在饶州的这些日子,也将州内搅了个鸡犬不宁。

    尤其是饶州境内的商人,有不少都被他抓到了把柄,向朝廷补交了不少罚银。

    治安,人口,官纪……,这些他好像都不是很在意,他只在意税收,只在意银子,用爱财如命来形容他,丝毫不为过。

    饶州刺史站在官道之上,看着一行车马远去,缓缓道“以他这种爱财的性格,必定会将主意打到那些人头上,江南东道,可不乏狠角色啊……”

    ……

    从饶州出发,距离最近的便是衢州。

    衢州下辖五县,州城建在定阳县内,一行人到达州城之前,驿站已经将消息传了过去。

    他们行至城外,衢州刺史以及地方官员皆是亲自出城迎接。

    衢州刺史是一位面貌和善的中年人,唐宁从马车上下来,他便迎上前,笑道“诸位大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了……”

    唐宁笑着和他见过礼,正要随之进城,目光不经意的一撇,脚步顿住,目光停留在一名站在后排的地方官员身上。

    他脸上浮现出一丝讶色,衢州刺史看着他,疑惑道“唐大人,怎么了?”

    唐宁回过神,收回视线,摇头道“没事。”

    吏部众官吏依然被安排在驿站,衢州刺史和他们约好今夜的洗尘宴后,就带着衢州官员离开。

    唐宁走出房门,看到一人还站在院中。

    他走上前,笑问道“徐兄,你怎么会在这里?”

    数年之前,他还在灵州之时,就与徐清扬认识了,当时他是以州试第二的身份参加省试的,后来的殿试之上,他的发挥虽然不是太出色,但也还不错,即便没有进翰林院,也留在了京中,前途无限,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徐清扬有些尴尬的笑笑,说道“此事说来话长。”

    在唐宁的印象中,徐清扬总是和张炎生一起出现的,他似乎还没有见过两人单独出现的时候,单见徐清扬一人还有些不太习惯,笑着打趣道“这次张兄没有和你在一起?”

    “唐兄,真的是你!”

    他话音刚落,身后忽然传来一道惊诧的声音。

    唐宁回过头,看到张炎生站在驿站门口,面露惊喜的看着他。

第五百七十三章 衢州之乱() 
驿站房间之内,唐宁看着徐清扬,问道:“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徐兄之前应该是在御史台吧?”

    徐清扬笑了笑,说道:“大概一年前,我在京中得罪了权贵,后来就被调来这里做县丞了。”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唐宁作为送婚使,还在楚国和草原二王子以及楚国太子斗智斗勇,京中发生的事情,知道的不多。

    虽然他回来之后特意了解过那段时间京师发生的大事,但御史台一个微末小官被调往江南这种事情,苏媚肯定不会在意,以致于唐宁在她收集的情报中没有看到这一条。

    但凡科举之后能留在京师的,都比外放的官员要强,徐清扬能留在御史台做事,前途自然要好过在江南当一个小小的县丞,两者的晋升流程,截然不同。

    他又望向张炎生,问道:“徐兄是因为得罪了权贵,张兄是因为什么,你在工部待的好好的,为什么也会在这里?”

    张炎生愤慨道:“徐兄身为御史,对于京中的权贵官员本就有监察之责,仅仅因为他仗义执言,为民伸冤,就不分青红的将他调离,这样的朝廷有什么意思,我一时气不过,就自请调到定阳了……”

    唐宁看了看他,徐清扬或许是真的因为得罪了权贵被调到这里,但张彦生到底是不是一时气不过,他就不太确定了……

    毕竟,一次两次是巧合,总不能次次都是巧合。

    他强迫自己思想健康单纯一点,看向徐清扬,转移话题道:“你得罪的是哪位权贵?”

    徐清扬还未开口,张炎生立刻道:“是义阳公主,义阳公主纵容手下,欺压百姓,徐兄将这件事情捅到了朝廷,陛下重责了义阳公主的家奴,斥责了她,义阳公主怀恨在心,暗中使力,徐兄就被调到了这里。”

    义阳公主那个泼妇,京中人见人惧,她要是真的想难为一个小官,吏部也不会不给她这个面子。

    唐宁看着他,笑道:“徐兄放心,你这口气,我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