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小郎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如意小郎君- 第3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淑妃笑了笑,转移话题道“臣妾刚才听说,金殿上出事了,陛下生了很大的气……”

    “朕一点都不气。”陈皇笑了笑,说道“朕今天痛快的很,自从登基以来,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痛快过,可惜,淑妃没有看到那些人被朕指着鼻子骂的场面……,不过痛快归痛快,就是那小子写的东西太难记,朕差点就忘词了……”

    淑妃诧异道“哪个小子?”

    “自然是唐宁了。”陈皇道“他写的那些话,句句都写到了朕的心里,我大陈的心腹之患,从来就不是草原和西域,就在这朝堂之上,他们当着朝廷的官,却只顾着自己的利益,长此以往,国家不被外物拖垮,就先亡在了他们手里!”

    淑妃牵着他的手,说道“陛下莫生气,臣妾刚刚熬了羹汤,陛下趁热尝尝……”

    陈皇喝了羹汤,淑妃忽然想到一事,说道“陛下,方府老夫人的寿辰快到了,臣妾想出宫回家看看。”

    “应该的。”陈皇点了点头,说道“朕让内府帮你准备一份厚礼。”

    淑妃笑道“谢陛下……”

    陈皇看着她,神秘道“除此之外,朕也有一份大礼要送给你。”

    淑妃看着他,疑惑道“什么大礼?”

    陈皇笑了笑,说道“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

    京师近些日子不太平静,鄂州一事闹得沸沸扬扬,连冯相都牵扯进来,连普通百姓都知道,近日必有大事发生。

    可谁也没有想到,这件大事,竟然大到了这种程度。

    十余名江南官员被削官罢职,永不录用,冯相名为辞官告老,但近乎所有人都知道,他也是因为江南一事,被陛下罢免。

    鄂州之事,放在朝堂上,其实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就是这一件小事,却牵扯出了这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

    冯相一系近乎被连根拔起,江南一派损失惨重,吏部周尚书暂时接任右相之位,如此一来,吏部尚书之位又会空出,不知最终会花落谁家。

    甚至连朝中的格局,都因为这小小的吏部代侍郎僭越事件,发生了改变。

    当然,江南一个鄂州,便能追缴上来五百万两银子,也令京师百姓惊掉了一地下巴。

    江南一州,抵得上国库半年,江南两道富的流油,几名官员便能凑出纹银百万,国库却连几十万赈灾银两都要斟酌再三,江南如此富有,以冯相为首的江南官员还要朝廷对江南减税,别说陛下不能忍,就连京中百姓知道了也忍不了……

    ……

    尚书省。

    冯相站在尚书衙前,原本花白的头发已经变得斑白,身体也彻底的佝偻了下去。

    王相走到他的身旁,叹息道“何至于此?”

    冯相声音嘶哑道“老夫为国操劳一生,老夫也想问陛下……,何至于此?”

    “冯相这句话,老夫替陛下回答吧。”王相看着他,说道“草原上完颜部所向睥睨,西域中小宛国蠢蠢欲动,高原上西番也在走向统一,这种时候,江南是万万不能乱掉的……”

    王相轻叹一声,说道“冯相是一个直臣,做直臣,万万不能有私心,以前陛下可以容许你的私心,可现在,局势变了……”

第五百七十章 争!() 
闹得沸沸扬扬的鄂州事件,最终以一个众人意想不到的结果收场。

    江南一派官员遭遇了有史以来的最大挫折,连冯相都只能辞官回乡,试图用鄂州事件攻击吏部代侍郎唐宁的官员,没有一个落得好下场。

    这几年,康王和端王争得难解难分,头破血流,这些中立势力,看热闹的情况居多,以冯相为代表的江南官员,从不参与党争,却在这次事件中,遭遇了比党同伐异更加严重的打击。

    康王府。

    朝堂上发生了这么大的动荡,康王自然早就得到了消息。

    康王自顾自的倒了杯酒,摇头道:“这个唐宁,还真是福大命大,这样都不死……”

    自从两人彻底撕破脸,知道自己没有办法再拉拢他之后,康王对他就没有了什么好印象,对于唐宁没有在这次大乱中败北而表示惋惜。

    他喝了口酒,忽然看向另一边,问道:“徐先生,这次父皇让冯相卷铺盖回家了,原先的吏部周尚书顶了上去,你说我们要不要给周府送送礼,意思意思,可别让端王和唐家抢先了……”

    “殿下无须多此一举。”徐先生道:“周尚书已经年老体迈,陛下让他接替右相之位,只是一种嘉奖和恩赐,不出一年,周相就会从这个位置上退下来的。”

    “先生言之有理。”康王想了想,微微点头,又有些惋惜的说道:“可惜了,这次冯相带头攻击唐宁,唐家居然没有跟着,如果他们也参与弹劾,说不定父皇一生气,就把他的礼部尚书给撤了,我们要省多少事情……”

    徐先生道:“自从前几次唐家吃过亏之后,近些日子的举动已经趋于保守,没有十足的把握,他们是不会出手的,这次冯相会出手,怕也是他们在后面推波助澜,想借刀杀人,坐收渔翁之利。”

    “他们姓唐的做事,向来都是这么阴损。”康王咬了咬牙,又有些庆幸的说道:“一开始的时候,本王差点也想插一脚,幸亏徐先生你劝住了我,要不然,这次我们的损失就大了。”

    徐先生看着他,说道:“和端王的争夺中,我们已经损失了不少,殿下应该爱惜羽翼,不要再惹出不必要的麻烦,那唐宁于我们并无正面冲突,殿下应该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端王身上。”

    康王受教的点了点头,说道:“本王明白了,先生觉得,本王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徐先生道:“这次江南一党虽然损失惨重,但都是冯相一系,冯相倒了之后,唐家就成了江南官员唯一能依靠的大树,陛下如今正对江南不满,殿下应该借着这阵东风,将唐家也拉下水,既能打击端王,又能讨得陛下欢心,岂不是一石二鸟?”

    康王想了想,脸上露出喜色,说道:“高,实在是高!”

    唐家。

    唐琦面色阴沉,咬牙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这次冯相一党闹出的事情,不仅没有扳倒唐宁,反而将他们自己搭了进去,他们全军覆没不说,还将祸水引到了整个江南,当今陛下可不是见好就收之人,数千万两银子的收获,足以让他付出巨大的代价整顿江南,他必定已经将主意打到了江南两道。

    江南西道是冯相的党羽,江南东道,可大部分是唐家的地盘。

    唐家本来想借冯相的刀杀人,如今人没杀了,反倒被冯相一系所误伤,祸及整个江南……

    “要小心康王。”唐淮同样皱着眉头,说道:“时机对我们不利,康王若是借题发挥,情况就会更加不妙。”

    唐琦想了想,说道:“以康王的脑子,想不到这些吧,更何况,有姓徐的在那里,应该能够控制得了局势。”

    他话音刚落,一名唐家下人走进来,将手中的东西恭敬的递给唐淮,说道:“老爷,徐先生的密信。”

    唐淮拆开信之后,扫视了几眼,将之揉成团,低声道:“康王已经听了谋士的话,打算紧咬此事不放了,姓徐的让我们早做准备。”

    唐琦闻言,面色先是一变,随后便凶厉道:“既然如此,也就别怪我们了!”

    ……

    冯相倒了,冯相一系也散了,朝中官员本以为此事会就到此为止,却没想到,冯相辞官的第二日,康王就在朝廷上直指江南之弊,请求朝廷严查江南各州税务,此提议深得圣心,陛下罕见的当堂夸奖了康王,赐下了很多赏赐。

    然而福祸难料,康王得意不到一日,便有御史弹劾他每日纵情声色,王府之内有多处陈列逾制,皇室等级森严,皇帝有皇帝的规制,亲王有亲王的规制,逾制是重罪,逾制被定义为意图造反砍头抄家也不是没有先例,好在康王逾制的情况不算太严重,即便如此,他也被罚一个月内不许上朝议政,参与朝事……

    明眼人都知道,这又是一次康王与端王暗地里的交锋,只不过这一次,没有胜者,结果是两败俱伤……

    ……

    朝堂上无非就是些斗来斗去的事情,康王和端王斗的两败俱伤,各自消停,众人也将注意从他们的身上移开,放到别处。

    方家老夫人寿宴将近,方家将老夫人从灵州接到了京师,陛下特许方淑妃出宫探望,而朝中的大部分官员,也要想想到时候送什么寿礼,既不显得张扬,又不至于吝啬。

    方家向来低调,说起方家,京中许多人或许第一时间意识不到,但细想之后,却又暗自心惊。

    方家老夫人现有两子一女,分别在户部和吏部担任要职,宫中还有方淑妃这位宠妃,真要算起来,就连唐家的权势也不如方家。

    当然,唐家身后还有端王,端王是夺嫡的皇子,唐家还有诸多党羽,而方淑妃所出的润王还是一个孩子,方家再好的资源,也只能空置,毕竟,一个毛都没有长齐的孩子,会想着要当皇帝吗?

    即便如此,方家在京师也无人敢小觑,别说唐家,就算是两位皇子,也不愿意和方家起什么冲突。

    今日是方淑妃回府之日,宫中妃子不能在宫外过夜,宫门关闭之前,她须得回宫。

    从老夫人房中出来之后,方淑妃脸上的笑容有所收敛,看向门外的方鸿和方哲,说道:“大哥,四弟,我有件重要的事情要和你们商议。”

    方鸿见她面色肃然,心中也紧张起来,说道:“去我书房吧。”

    方府书房之中,方鸿亲自将房门关上,房中便只剩下他们兄妹三人。

    方鸿这才看向方淑妃,问道:“二妹有何要事?”

    方淑妃看着两人,说道:“前两日,圆儿告诉我,他想当皇帝。”

    方鸿面色一变,问道:“他可是受了什么人的蛊惑?”

    “他只是无心的。”方淑妃摇了摇头,又道:“可他的话,反倒提醒了我,虽然圆儿还年幼,但他到底是皇子,以端王和康王的性子,一旦他们登基,圆儿还有活路吗?”

    方鸿面色复杂,这个问题的答案他心中自然清楚,若是康王和端王登基了,别的皇子或许还可以当一个闲散王爷,老老实实的待在封地,但宫中几位宠妃所生的皇子,是肯定没有活路的。

    端王和康王只有一人能活着坐上那个位置,而不管坐上那个位置的是谁,都不会放过淑妃所出的润王。

    不仅如此,就连方家,到那时候也将走向衰落,或者直接败亡。

    毕竟,新君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吏部和户部的大权同时落到一个家族手里。

    方哲面色始终淡然,待方淑妃说完之后,目光望向她,问道:“二姐的意思是,让圆儿也参与夺嫡?”

    “圆儿也是皇子,他迟早会长大。”方淑妃脸色平静,反问道:“既然他们能争,我们为什么不能争?”

第五百七十一章 不,我想!() 
连方鸿自己都想过这个问题,方淑妃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并没有显得多么震惊,想了想,开口道:“圆儿的年纪太小,无论是陛下还是朝臣,都不会同意他参与夺嫡的。”

    “年纪小是长处而非短处。”方哲道:“如今陛下身体康健,圆儿有足够的时间成长,他总会长大的,陛下也总会老的。”

    方鸿在官场多年,自然能看出来这一点。

    正值壮年的陛下,与康王,与端王,其实是对立的关系,康王和端王想要早点上位,陛下又何尝不想永远霸占着这个位置?

    而皇帝只有一个,陛下是康端二王上位的阻碍,二王同样也是陛下的威胁……

    年幼的润王对陛下产生不了这样的威胁,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比康王端王更有优势。

    而要论背后的力量,方家在京中,没有敌手。

    方淑妃看着方鸿,说道:“为了圆儿,也为了方家,这些事情,大哥要提前准备了。”

    方鸿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了。”

    说完他又看向方淑妃,诧异道:“圆儿怎么忽然想要当皇帝了?”

    “这个不重要。”方淑妃看着他,问道:“结果比过程重要,不是吗?”

    ……

    方淑妃离开方家之后,方鸿倒了杯茶水,润润喉咙,叹道:“为了争夺皇位,端王康王你来我往,更不会容许别人插手,想要和他们争,无异于虎口夺食。”

    方哲站在他身旁,淡淡道:“怕是要争的,不止是端王和康王。”

    方鸿看着他,问道:“这是何意?”

    “怀王这个人,我看不透。”方哲双手环抱,摇了摇头,说道:“一个没有心机,也没有身份背景的人,凭什么成为除了端王和康王之外,唯一一个留在京师的成年皇子,陛下的成年皇子,可不止他一个……”

    “连圆儿留在京师都有危险,他怎么可能意识不到?”方哲自顾自的说了一句,随后便笑了笑,说道:“有点儿意思……”

    “怀王是装傻也好,真傻也罢,圆儿只有一条路可走,方家也只有一条路可走。”方鸿舒了口气,说道:“夺嫡的话,一个吏部侍郎,一个户部侍郎,还不太够……”

    他话音刚落,忽有又尖又细的声音从外面传了过来。

    “圣旨到,吏部左侍郎方鸿接旨!”

    方鸿怔了怔,下一刻便快步走出去,只见两名宦官站在院内,一人手中持着圣旨,正微笑看着他。

    方鸿目中浮现出一丝疑色,却还是上前两步,整理了一下衣着,双膝跪地,大声道:“臣接旨。”

    ……

    吏部周尚书接替了冯相的位置,吏部尚书的位置便空了出来。

    除了宰相之外,吏部和户部尚书,算的上是朝中最有权势的两个位置,有无数双眼睛都盯在吏部,其中便包括康王和端王这两位夺嫡的皇子。

    吏部有两位侍郎,右侍郎孙迁刚刚上任不久,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升任侍郎,方鸿虽然在吏部的时间久了,但是资历上,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倒是朝中的其他几位官员,勉强能胜任这个位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