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小郎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如意小郎君- 第3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谁都知道,以冯相为首的江南一派,向来都十分维护江南的利益,这次唐宁在鄂州的举动,无疑是触怒了这一个团体。

    据知情者透漏,他们已经联合起朝中数十位官员,罗列出唐宁的十大罪状,等着第二日早朝时,直接向陛下发难。

    然而不等第二日,宫里便传来了消息。

    陛下身体抱恙,休朝十日。

第五百六十四章 召回() 
江南西道下辖十九个州,只需数日时间,鄂州所发生的事情,就已经传遍了十余州。

    鄂州刺史、别驾、长史等官员被拿下狱,连家产都被查抄,州内富商巨贾,被罚了大量的税银,才得以周全。

    各州官员闻听此讯,先是难以置信,确认之后,心中登时便惊惧起来。

    在整个江南西道,鄂州刺史也算是心狠手辣的那种,下江南的京官,不少都在他手上吃过亏,可连他都栽在了别人手里,更何况是手段不如他的?

    鄂州事发之后,江南各州官员心中已然清楚,这一次,京师怕是真的来了一位狠角色。

    江南境内官员,心中坦荡者,自是无畏,心中有鬼之人,则是烧香拜佛的盼望着他们在京中的靠山能尽快发力,将那人召回京师问罪,毕竟虽然这里是江南,但对方似乎手握兵权,哪怕他们是地头蛇,也不敢真刀真枪的和对方动起手来。

    打不打的过尚且另说,对方是圣命在身的京官,他们暗中使手段还好,只要手脚干净,便可高枕无忧。

    可一旦明面上开战,便是实打实的造反,这个罪名要是扣下来,就是有九条命也得都搭进去。

    听闻那人已经离了鄂州,即将前往别的州府,一时间,江南各地,人心惶惶。

    ……

    唐宁离开鄂州已有数日,这几天里,他们又走过了三个州。

    这三州的情况和鄂州不同,虽然州内的的确确存在一些问题,但却没有鄂州那么严重。

    最主要的是,这三州的官员态度都好到了极点,对于吏部的调查配合至极,如果当初鄂州刺史也是这种态度,而不是暗地里下黑手,说不定他现在还在鄂州潇洒,而不是被关在囚车里观赏鄂州到京师的沿途景色。

    他这次下江南,目的到底不是考课,但凡对方有点眼色,他也不会像对待鄂州刺史那样。

    不过,对于税务上的问题,他并没有姑息,一旦商人被查出偷税漏税等行为,立刻处以五倍罚银,一次罚清五年,只要银子,不要银票,税银交清之后,便会运往京师。

    至于涉事的官员,考核上自然会给出相应的评价,由吏部做最后的决断。

    江南西道,洪州。

    唐宁已经在洪州停留三日,他在洪州并没有发现什么大的问题,今日便准备启程前往饶州了。

    洪州刺史等人将他送出城,一脸笑容道“唐大人慢走!”

    这种笑容是发自内心的笑容,这位从京师来的大人离开,他们每个人心底都欢欣雀跃。

    鄂州的事情,几乎使得江南诸州官员闻“唐宁”而丧胆,在他即将到达洪州之前,洪州官员悬着的心都没有放下来。

    他到了洪州之后,诸人更是时时都陪着小心,生怕他一怒之下,将他们又是下狱又是抄家的……

    意外的是,这位在鄂州做下如此大事的唐大人,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凶恶。

    洪州的考课中规中矩,洪州官员也并没有受到特别的为难。

    看来,鄂州只是他此次杀鸡儆猴之用,毕竟,真要是将江南两道搞得鸡犬不宁,朝廷那里,他也无法交代。

    出了洪州,再往南,就是饶州,过了饶州再往南,就是江南东道,也是唐宁此行的目的地所在。

    江南西道还有十几个州,唐宁分别交给了几位吏部小吏,现在的江南西道,各州闻吏部而胆寒,除了鄂州,其他州府的官员态度尚可,他们应该不会再遇到什么阻碍。

    上马车之前,他回头看了看陈舟,问道“他们从鄂州出发有几日了?”

    陈舟想了想,说道“到明日就整整十天了。”

    从鄂州到京师,如果不绕路的话,十天已经足够了。

    这十天里,京师一定很热闹,那些东西运到京师之后,怕是会更热闹,只可惜他远在江南,是看不到这热闹的一幕了。

    ……

    京师这些日子颇为平静,只是这平静之下涌动的暗流,便是连寻常百姓都察觉得到。

    之所以平静,是因为陛下以身体抱恙为由,宣布休朝十日,纵使某些官员胸中有多少不满,也无处抒发。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陛下并不是真的身体有恙,而是一种逃避,唐宁是他的宠臣,陛下对他的信任无以复加,任何大事都交给他去做,自然不想惩罚于他,甚至不惜使用这样的方法来逃避。

    此时休朝已近十日,朝中对于将唐宁召回京师问罪的声音,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有所增加。

    而由于陛下逃避的举动,使得江南一众官吏对于唐宁的不满迅速累积,到如今,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鄂州一事。

    尚书省。

    吏科给事中看着一名老者,开口道“唐宁在江南无法无天,为祸地方,难道朝廷就要这样眼睁睁的看着?”

    老者正在审阅奏章,头也没抬,说道“等到他们从江南回来,到底是鄂州官员有罪,还是礼部代侍郎唐宁祸乱地方,一切自有分晓。”

    吏科给事中继续道“就算是鄂州官员有罪,但唐宁只是一个吏部代侍郎,有何权力代朝廷,代陛下行使职责?”

    老者道“陛下不是赐予了他尚方宝剑吗?”

    吏科给事中看着这老者,语气忽然一转,说道“可冯相想想,自陈国立国以来,还有谁被赐予过尚方宝剑?”

    老者翻阅奏章的动作一顿,仔细思忖之后,眉头皱了起来。

    尚方宝剑是君王给予臣子的最高权力,也可以说是臣子在代帝王行使君权,尚方宝剑轻易不外授,陈国立国以来,历经数代皇帝,唐宁是第一个得此殊荣的。

    吏科给事中察觉到了老者的表情变化,趁热打铁道“古来但凡得到天子专宠,恃宠而骄,视律法为无物的,哪个不是佞臣,此人在内扰乱朝纲,在外祸乱地方,陛下却被他蒙蔽了双眼,为了他不顾群臣的意见,不惜罢朝十日,再继续下去,朝纲必乱……”

    老者将奏章放下,脸上露出思忖之色。

    他是当朝右相,每日要处理不少国家大事,一个吏部代侍郎,几个鄂州官员,并没有让他格外关注的理由。

    但身为君王,为了一位臣子,视早朝为儿戏,罢朝十日的做法,也有些过于专宠了。

    吏科给事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对,得到天子专宠的后妃尚且会祸乱朝纲,更何况是一个手握大权的重臣?

    每当有人得到天子专宠的时候,就是朝纲大乱,国祚颠覆之始。

    他想了想,开口道“快马前往江南,召吏部代侍郎唐宁回京。”

第五百六十五章 抵京() 
停滞了十多日的鄂州之议,终于在今日有了新的进展。

    当朝右相亲自做出决断,遣使前往江南,召吏部代侍郎唐宁回京问罪。

    六部归尚书省管辖,当朝能做出这个决定的,除了陛下之外,就是冯王两位丞相。

    然而这个命令还没有出京,就被宫里的一道旨意拦下。

    陛下亲自下旨,否定了冯相的决议,特使还未走到城门口,又被紧急召回。

    此事一出,满京哗然。

    皇帝与丞相,虽是主臣的关系,却也相互制约,陛下的很多政令,会遭到丞相反对,而丞相不需要请示陛下的决定,一般不会是什么大事,陛下很少会明旨反对。

    这一道旨意,则是使得君臣二人彻底的站在了对立面。

    冯相在朝多年,江南一派,有不少官员都追随在他的左右,他一人站在陛下的对立面,便是一群人站在了陛下的对立面。

    这样的情况多年来屡见不鲜,君臣在金殿之上争的脸红脖子粗的情形也有不少,冯相甚至数次以辞官为威胁……

    当然,即便是君臣的政见不同,争执颇多,这么多年下来,冯相依旧是冯相,皇帝如果因为这些事情就罢免丞相,在史书上必定留不下什么好话。

    嗅觉敏锐者,已经感受到了京中弥漫着的不寻常的气息,许多官员甚至已经预见到明日早朝之上,君臣争锋相对的情形。

    尚书省。

    吏部有吏部的规矩,吏部考课官员,只有考课之权,至于考课合不合格,如何处置,吏部自有决定。

    一个吏部代侍郎,没有捉拿一州刺史,押送回京的资格,这是僭越,僭越同样是官场大忌。

    尚书省召回唐宁的决议合情合理,陛下的举动反而有些过分袒护。

    冯相面色难看至极,召唐宁回京的命令被陛下驳回,这是自他担任丞相以来,陛下第一次不分缘由的反对他合情合理的决定。

    而这,仅仅是为了一个争议颇多的吏部代侍郎……

    他望向窗外,说道:“左骁卫中郎将,吏部代侍郎……,此人,已经具备一个宠臣佞臣的雏形了,这是朝堂大乱,天下大乱的前兆……”

    吏科给事中看着冯相,心知陛下的举动,反倒更加坚定了冯相除掉唐宁的决定。

    单单涉及到鄂州一事,触及江南利益,冯相或许还不会太过认真,陛下力保他的态度,才让冯相真正的警惕起来。

    自古以来,皇帝不顾群臣,专宠一人的王朝,没有一个是长久的。

    而丞相,恰好有维持王朝稳定长久的职责。

    吏科给事中看着他,恭敬道:“丞相慧眼。”

    吏科给事中离开之后,冯相看向堂内的另一人,说道:“明日朝堂之上,老夫打算谏君清理奸佞,王相以为如何?”

    他此言既是询问,也是邀请,两位丞相若是意见一致,即便是君王,也不能一意孤行。

    王相抿了口茶,悠悠道:“陛下究竟是陛下,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面前,冯相还是要给陛下留些面子的。”

    冯相摇头道:“陛下已经被佞臣蒙蔽双眼,不让陛下入歧途太远,是老夫的职责,陈国的未来,要比陛下的面子重要。”

    想到明日殿上的情形,王相咳了咳,说道:“明日一位老友远行,老夫要送他出京,朝堂就交给冯相了。”

    他说完便站起身,向堂外走去。

    走到门口的时候,他的脚步又忽然一顿,回过头,似是无意的问道:“冯相此举,仅仅是为了除佞吗?”

    冯相看着他,皱眉问道:“王相难道觉得,老夫还有什么企图不成?”

    王相笑了笑,说道:“顺嘴一问,冯相无须多虑。”

    说罢,他便径直走了出去,留下冯相一人在堂中,面色变化了一阵,最终化作漠然。

    皇宫,御花园中。

    太后与陈皇散着步,某一刻,偏过头望向他,问道:“朝中又遇到难事了?”

    陈皇笑了笑,说道:“一点小事。”

    “是因为冯相吧。”太后看着他,说道:“哀家都听蔓儿说了,因为鄂州的事情,冯相带头在朝廷闹……”

    陈皇的语气很无所谓,说道:“那就让他闹吧,反正这也不是第一次了,朕听不到就好。”

    “冯相这个人,当年就把你父皇气的不轻。”太后笑了笑,说道:“可他这些年,又的确为朝廷做了些实事,能力也是有的,朝中这些官员,又哪有十全十美的完人?”

    “他为江南做的实事更多。”陈皇皱眉说道:“江南这些官员,只想着自己,国库近些年来空虚,他们何曾为朕想过,为朝廷想过,若不是有唐宁,国库这两年稍稍丰盈了一些,朕连给太后过寿的银子都拿不出来!”

    太后看着他,说道:“陛下似乎很喜欢姓唐的那小家伙。”

    陈皇丝毫不避讳的说道:“朕托付给他的事情,他很少让朕失望,一开始,朕就是将他当良相培养的,这两年他行走六部,做出了桩桩件件大事,也证明朕的眼光没有错。”

    太后看着他,问道:“这次鄂州的事情,也是他弄出来的吧?”

    陈皇点了点头,说道:“江南出了些事情,朕让他去瞧瞧,不知道鄂州官员和这件事情有没有联系,竟让他如此大动干戈……”

    他和太后走出御花园,有一名宦官等在御花园外,小声说道:“陛下,唐大人派人押送的鄂州犯官,刚才已经抵京了。”

    陈皇问道:“回来了?”

    那小宦官点了点头,说道:“唐大人派回来的使者,已经在御书房门口等着了。”

    片刻后,陈皇走进御书房,看着下方一人,问道:“和朕好好说说,鄂州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那利刃小队长单膝跪地,说道:“回禀陛下,唐大人奉圣命考课江南,至鄂州时,发现鄂州地方官员侵吞矿税多年,又有官商勾结,在商税上弄虚作假,唐大人还查明,鄂州地方官员胆大包天,曾经谋害朝廷命官,人证物证俱全……”

    随着他的讲述,陈皇的面色越来越沉。

    他知道江南官员大胆,却也不知道他们竟然大胆到了这种地步,居然明明张胆的谋害前往江南调查的京官……

    利刃小队长还在继续汇报:“唐大人将包括鄂州刺史在内的数名犯官拿下,查抄了他们的家产,又命鄂州商人补交所欠税银,共计白银三百一十二万七千两,另有珍奇珠宝不知价值几何,已经全都运至京师,交由陛下处置……”

    “哼,一个小小的鄂州,居然能有三……”陈皇话未说完,表情一滞,猛地望向他,“你说多少?”

    

第五百六十六章 金殿相逼() 
陈国去年国库收上来的税银不过一千两百万两,两年之前,更是只有不到一千万两的样子。

    因此,在听到利刃小队长汇报的数字时,陈皇下意识的以为是三万或是三十万两,小小一个鄂州,便能收上来三百万两银子,他连做梦都不敢这么想。

    陛下问起,那利刃小队长只好重复道:“此次查抄鄂州刺史、别驾等官员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