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三帝国- 第6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漫长的航程是枯燥的,因为机舱内的容积有限,所以不可能像容克…390那样,搞出来小型的休息室,让人在床上睡觉。

    他们只能是在自己的位置上坚守着,望着外面的蓝天白云,时间就在一点点地过去。

    飞过了里海,飞过了哈萨克斯坦,在几个地标处进行了校准航向之后,这架远程的容克…86p侦察机,还在慢悠悠地飞行着。

    不错,如果按照战斗机的七百多公里的时速来看,它的速度绝对够慢的了,但是,在高度上和航程上,却无法比过它。

    一万五千米的高度,已经超过了对流层的高度,这里不会有恶劣的天气影响,不会有特殊的气流,他们的飞行很平稳,除了柴油机那特有的哒哒的声音之外,就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了。

    一路飞来,他们可以轮流休息,只有领航员斯蒂格勒一直都在工作着,他要确定航路的正确。

    下面的地形,在他眼里就看成了地图上的弯曲回转,他在不断地比对着,阳光从西面照到了机舱里,整个机舱都闪耀着金光。

    “注意,即将飞到目标上空,准备拍照。”斯蒂格勒喊道。

    经过了漫长的飞行,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他们很快就要到达目标上空了。

    作为一架侦察机,它最主要的设备就是航空相机,经过改进之后,它可以携带三台高精度的照相机,只要飞一次,就能把目标拍个够,然后带回去研究。

    飞了这么久,就是等现在的机会!所有人都打起了精神,一路飞过来,苏联人没有任何的反应,看来这边的航线是绝对没问题的。

    突然间,斯蒂格勒喊道:“我看到了油井在燃烧!”

    他们居然在打新的油井,而且还不止一座!

    只有新开的油井,才会点燃它,这是基本常识。

    地下的能源,油气层一般都是原油、天然气、水还有其他固体杂质的气液固三相共存体,原油占绝大多说的叫油井,天然气占绝大多说的叫气井。

    虽然说是油田,但是多少都会有少量的天然气在里面,能够把它分离出来存储使用固然是很好,但是增加一套天然气分离系统的费用远远比这少量的天然气的价值不知道要贵多少倍,所以还不如把它烧掉。

    这些天然气直接排到大气中,很不安全,一旦遇火会发生火灾,甚至爆炸。尤其是笼罩在油田上空,直接排放出去,随着浓度不断增加,搞不好会让整个油田变成温压弹这样可怕的场面。

    所以,在打出油井,开采之前,必须要可控制的条件下将这些气体烧掉,确保安全。

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干脆一起行动() 
    “苏联人正在大规模地对伏尔加—乌拉尔油田进行开采,我们这次的侦查发现,至少有三十多座油井正在打出来,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附近,炼油厂也在进行新建。”航空照相机拍摄的图片,很快就清洗出来了,当拿到了这些照片之后,所有人都兴奋了。

    “嗯,看来现在的时候真的是太好了,我们正好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轰炸行动!”隆美尔作为这次行动的负责人,心情是十分好的:“我觉得,我们不仅仅要轰炸这些油田地区,乌拉尔山附近的其他工厂,我们也要进行大范围地高效地轰炸。”

    这次的侦查,一路飞行过去,不仅仅拍摄到了油田的情况,同时,也拍摄到了乌拉尔山附近新建起来的许多工厂。

    随着德国不断地推进,苏联充分利用了自己国土广阔的特点,已经开始有计划地向着后方转移一些工厂了,得到了美国的帮助之后,这些工厂也都开始了新建,这也算是个意外的收获了。

    听到了隆美尔的话,这次轰炸部队的负责人赫尔姆特波勒上校不由得皱了皱眉头:“元帅,我们这次只来了二十架的容克…290,如果要轰炸那么多目标的话,恐怕我们一次不够。”

    这并不是担心第二次轰炸的时候,遭到对方的飞机的拦截,毕竟容克…290拥有高度上的优势,而且苏联的高空战斗机,保护莫斯科都不够,根本就无法及时调动过去。

    主要是因为要炸的目标是油田,第一次炸过之后,油田里面肯定会到处都是火,滚滚浓烟升腾,会把目标彻底地遮盖住,给第二次的轰炸造成很大的麻烦,很不容易瞄准目标。

    他们必须要一次就彻底地将油田炸个稀巴烂,就无法分出飞机来炸其他工厂了。

    隆美尔点点头:“是啊,看来想要完成这次任务,我们只能使用哪种毁灭整个城市的武器了。”

    听到了隆美尔的话,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兴奋:“元帅,哪种武器需要严格审批,如果您去做请示的话,说不定我们还可以得到。”

    具体原因,谁都不清楚,是因为太珍贵,还是为了防止泄密?总之,在轰炸完了彼得堡之后,他们再也没有使用这种武器。

    可以看出,在希瑞克元首的眼里,是把这种武器当做战略武器来使用的。

    炸油田,也算是有战略上的考虑了。

    从战术角度上看,炸毁一座油田,如果用普通的轰炸机的话,那至少有三架左右的容克…290,投掷精确制导弹药才能够炸毁,如果使用那种武器的话,一架就够了,足以摧毁一座油田,靠那可怕的冲击波,就能将油井全部震塌,将石油工人全部杀伤。

    隆美尔的请示,很快就传到了狼穴里,此时,狼穴里正在为一场新的战役做着准备。

    “苏联人在斯摩棱斯克的后面快速地部署防线,他们绝对不会想到我们的中路军有一支装甲集团已经南下,直扑基辅!”

    自从希瑞克开始指挥德国,每一场战役都打得无比精彩,而这次,中路军南下更是一个大手笔。

    当打下了斯摩棱斯克之后,几乎所有人都会以为德国人的目标就是直扑莫斯科,结果,强大的中路军分出了一半的部队,南部的第二装甲集群的四千辆的坦克,几十万的强大的军队,已经滚滚南下。

    此时,苏联人的指挥依旧是混乱中的,他们居然没有发现己方的新的计谋,当第二装甲集群到达基辅的时候,就是基辅里面上百万的守军的末日!

    “现在,中路军正在以最高速度向南进发,预计在后天的时候,他们就能出现在基辅东部,铁木辛哥以为靠着第聂伯河这个天堑能挡住我们,却不知道这根本就对我们无效。”凯特尔说道,他对希瑞克的指挥艺术已经非常的敬佩了。

    希瑞克点点头:“是的,只要吃掉了基辅守军,苏联人就会知道,在我们庞大的军队面前,苏联人根本就没有抵抗的可能,对他们来说,投降才是最好的选择!”

    “希瑞克元首,隆美尔元帅来电,请求使用温压弹对乌拉尔的石油基地进行一次打击。”就在这时,隆美尔的电报到来了。

    温压弹!

    一直以来,希瑞克对这种武器的使用非常的慎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害怕泄密,一旦苏联人和美国人掌握了这种武器,对德国来说,麻烦就大了,白天还好说,晚上过来,扔几颗这种炸弹,德国的城市就会有很大的危险。

    所以,不到必须的时候,是不能使用的。

    而在火箭筒的事之后,希瑞克的思想,也已经开始慢慢转变,现在,对新武器的使用,他已经不是那么的顾忌了。

    而且,现在的时间也刚刚好,炸掉了他们的油田,让苏联人面临石油短缺的境况,也就无力应对己方对基辅的合围了。

    既然要炸,不如就炸个痛快!

    “可以。”希瑞克说道:“这几天,让他们高强度起飞,炸掉了油田之后,附近的工厂,还有炼油厂,储油罐等等,都给我炸掉!”

    在这个时代,苏联人几乎就没有什么战略石油储备,基本上是生产多少用多少,一下子炸掉它,就能够让苏联人的重型装备都停止运转了。

    如果这样的话,只炸伏尔加…乌拉尔油田还不够,想想前几天隆美尔的一份报告,希瑞克继续说道:“让我们的利比亚基地,把最新研制的高速交通工具运到伊朗去,帮助伊朗渡过里海,现在,伊朗人也该动手了,总不能让土耳其人一直流血啊!”

    现在,随着德国占领区不断扩大,利比亚基地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降低,但是保密程度依旧是最高的,那里研制的都是最强大的。

    其中,也包括一款最新研制的高速交通工具,有这些工具的帮忙,可以把他们的先头部队投送上去,现在巴库油田那边的守卫相当空虚,少量的先头部队,就能控制油田了,他们上去的主要任务不是战斗,而是防止油田员工破坏油田,大量的部队也能随后跟进的。

    要动他们的油田,干脆就一起动,在这个时代,没有了石油,看看苏联人还怎么和己方的装甲部队对抗!

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气垫船() 
    希瑞克在穿越过来之后,最大的金手指就是他的大脑里面的各种军事知识,他知道整个二战的进程,熟悉二战中的每一个名人,也熟知各种武器的走向,所以,在希瑞克穿越来了之后,他就一直都在走捷径,各种各样的武器,他只要稍稍指点一下,就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而在交通工具方面,希瑞克当然不会漏掉气垫船。

    提起气垫船来,可能大多数的资料都会提到克利斯托弗…科克雷尔,1959年,英国人科克雷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气垫船,它从法国加莱出发,在两小时五分钟内成功地横渡了英吉利海峡,一时间轰动了世界。

    但是,任何一种装备的出现,都不可能是一下子出来的,就好像说什么瓦特是蒸汽机的发明者一样,最精确的说法,瓦特只是改良了蒸汽机而已。

    在科克雷尔之前,就已经有人开始研制这种工具了,如果说得早一些,达戈贝尔…穆勒,就对这种装置进行了研制,可惜,生不逢时。

    由于长期跟鱼雷接触,穆勒对鱼雷这种“弱国的武器”、“小舰对抗大舰的法宝”甚是痴迷,在想法成熟并且得到官方支持后,1915年他开始主持建造一艘“实验性的滑翔艇”,以作为鱼雷的有效载具。

    他的方案,就是采用“三加一”的动力配置方案。三个大的120马力发动机,将用于提供推进力,而第四个65马力的提供升力。升力产生发动机是理论上能够达到每分钟450立方米的流速运行的空气压缩机。方案设计预计最快航速32节。

    当搞出来之后,他被公派去了杜布罗夫尼克。然而当他回国后,却愤怒的发现自己的宝贝赛艇已经被拆成了铁板。

    当时他就郁闷了,被人打压的滋味就是如此。不过他也没有郁闷多久,之后奥匈帝国就解体了。

    再后来,就是苏联人列夫科夫,他走的更远,他的船拥有全封闭的座舱和强大的自卫火力。只可惜,依旧没有结出硕果。

    等到科克雷尔成功的时候,是因为他提出了全垫升气垫船这种新模式,由于船体可以完全脱离水面故航速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

    只不过,当时已经是冷战了。

    在技术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障碍,这个时代的德国已经有了高速的大马力柴油机,也有了先进的加工技术,德国需要的就是思路。

    所谓气垫船,指的是船只在气垫上航行,普通的船是在水里航行的,水的阻力很大,而且,和船只的动力还不是简单的正比关闭,随着速度的增加,阻力会呈几何倍增长,所以不管船只的动力有多么充足,最终航速却有一个极限。

    能飚到超过30节的,都是这个时代最强的了。

    气垫船,通过鼓风机制造气垫,让船只在气垫上航行,这样就完全脱离开了水,没有了阻力,所以速度相当快,而如何制造气垫,就是气垫船的技术难点了。

    因为是在气垫上航行的,所以它不仅仅可以在水上航行,同时也可以在陆地上航行,绝对是抢滩登陆的利器!

    如果说缺点,它对海况的要求高,有大风大浪的时候是无法航行的,而在平静的里海里,简直是太轻松不过了!

    和后世的地效飞行器相比,它还是小儿科,但是在这个时代,气垫船也绝对是一种跨时代的装备,和德国的火箭,虎式坦克一样!

    而这种新装备,居然直接给送到了伊朗,帮助伊朗跨越里海,进行跨海登陆!

    伊朗人绝对地感激涕零了。

    里海沿岸,小城恰卢斯。

    伊朗军队在这里静静地等待着,他们大多数都是轻装的步兵,各种武器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德国造,在赶走了苏联侵略者之后,伊朗几乎就全面地德国化了。

    伊朗军队中已经有了黑豹2坦克这种先进武器,不过现在并没有在他们的队列之中,他们只有一辆辆的轮式步兵战车,这完全是按照德国方面提供的意见来的。

    此时,在队列的前面,一身军装的巴列维王子,神采奕奕,和别人不同的是,他的腰间,还挂着一把佩剑,让他看起来更像以往的骑士一般。

    礼萨汗国王也在这里,他目光望着自己的儿子,充满了慈父一般的光芒。

    这次行动,巴列维王子是总指挥,按说,他只要呆在后方的指挥部里面就行了,但是,巴列维王子却毅然决定要走上战场。

    一个没有上过战场的指挥官,是不合格的,巴列维王子试图通过战场来历练自己,让自己真正地成长起来!

    听说希瑞克元首的儿子,也上了前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帝国战士,自己这个王子,也要像他一样!

    大饼脸的公主,却是满脸的不高兴,她已经反复劝说自己的哥哥了,战场上,子弹不长眼,巴列维王子这次居然要上战场,太危险了,这不是成熟的政治家的做法。

    可惜,巴列维王子一意孤行,非得这么做。

    她再次望了望自己的手表,约定的时间已经到了,德国人承诺的那些神秘的运输装置呢?怎么还没有过来?

    这里附近只有一条小河,而且还是断头河,与其他的河流不相通,德国人的跨海登陆的工具,肯定是船只一类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