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三帝国- 第5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头顶急速俯冲下来的斯图卡轰炸机来说,根本就没什么用。

    尖锐的啸叫,意味着俯冲的速度已经足够了,那条反应迟钝的战列舰,肯定是挡不住第二次的攻击的。

    “咚。”就在啸叫中,发动机的轰鸣中,传来了这样一个不合拍的杂音,施罗德皱了下眉头,这声音,很像是自己的飞机被击中了一样。

    但是又没啥反应,各种仪表正常,他也没有时间迟疑了。

    “投弹!”他喊了一声,同时按动了自己操作杆上的按钮。

    接着,机身应该一轻,可以在视野里看到那枚炸弹飞出去的火箭助推的火焰了。但是,现在什么都没有。

    该死,施罗德知道情况不妙了。

    他没有办法检查,也大致想到了什么,刚刚那个撞击,是被下面的子弹给击中了,说来也凑巧,那枚子弹居然正好命中了炸弹挂架的锁止机构,炸弹扔不掉了。

    怎么办?

    施罗德猛地把操作杆向后拉到底,想要借助飞机的这个惯性,把炸弹晃下去,但是,飞机虽然晃动了两下,下面还是没有反应。

    战列舰上,水兵们喘着粗气,看着那架飞机明明已经进入了轰炸航路,却在俯冲轰炸的最后关头,把飞机给拉起来了,刚刚那架飞机在俯冲的时候,虽然他们用手里的步枪还击了,还是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而现在,对方终于飞离了,为何没有扔炸弹?

    肯定是出现了机械故障,炸弹扔不下来了,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但是,他们接着发现,那架刚刚拉起来的飞机,再次俯冲了下来!

    任何机械,都会出现故障,对于飞机来说也是一样,出发前再精心检查,到了战场上,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扔不下炸弹来,那也是常见的一种。

    但是,这种炸弹却很麻烦。

    这几乎是斯图卡轰炸机的最大载弹量了,在航母上,必须要靠弹射器才能把这种飞机弹出去,同时,在降落的时候,炸弹必须扔了之后才能降落,否则轰炸机的起落架根本就承受不住撞击的冲击力。

    现在,炸弹扔不掉了,任务无法完成,在尝试了一次无法释放之后,施罗德就做出了决定。

    就在斯图卡轰炸机由拉起重新转入俯冲的瞬间,只见轰炸机的后座舱上,嘭的一声,后面的机枪手连同他的座椅,就从飞机里面弹出来了。

    望着头顶的那个被弹出来的机枪手,很多人都忘记了开枪,怎么回事?

    这个时代,如果飞机被击中,那就必须跳伞了,毫无意外地,飞行员跳伞,是需要打开舱盖,从里面爬出来,然后再跳下去的。

    如果高度不够,姿势不对,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同时,老飞行员也不喜欢关闭座舱盖,就是想要跳伞的时候容易。

    不过没有人看到会自己弹出来的,这简直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此时,前面座舱内的施罗德,心跳在加速,刚刚的时候,他命令自己后面的机枪手弹射跳伞,离开了飞机,而他,也将去完成一件命中注定的任务,既然无法扔下炸弹,那就和炸弹一起飞过去,带着炸弹,撞击到这艘战列舰上!

    他一扭头,看到了天空中的机枪手,已经释放掉了座椅,降落伞撑开,他终于放心了,接着,他推动操作杆,战机重新瞄准了那艘慢吞吞的战列舰上,瞄准具的十字线,压到战列舰的前方的炮塔上。

    俯冲,再俯冲,苏联人,准备迎接来自地狱的礼物吧!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弹射跳伞(加更1)() 
    在波澜壮阔的二战之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最能显示出英雄气概来的,就要说是苏联人的撞击战术了,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苏联人都敢利用撞击的方式来打击敌人。

    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的就少多了,至于岛国的那些神风特攻队们,大部分也不是自愿的,不能算是。

    而在这个时代里,德国也是有同样的英雄的,比如现在的德国海军飞行员施罗德,他的手推动着操作杆,身体随着轰炸机的俯冲在颤动着,他的视野中,那艘战列舰的轮廓越来越大。

    战列舰上,苏联海军的水手们端着枪,向着天空射击,对方灵活地找到了己方防空炮火的射击死角,只有这些栓动步枪才能够着而已。

    好运没有再来,那架飞机,勇敢地向着这艘战列舰扑上去。

    “施罗德,跳伞,立刻跳伞!”就在这急速俯冲之中,无线电里面传来了佛朗茨焦急的命令。

    佛朗茨在扔完了炸弹之后,就爬高盘旋,在对方的军舰的防空高炮的射程之外遥看后续的攻击,等待一起编队返航。

    他却看到了己方的一架轰炸机,居然要用撞击战术,顿时就让他相当的着急,在无线电里面喊了起来。

    “不要违背希瑞克元首的指示!”佛朗茨的这句话,终于让施罗德清醒过来。

    这次战机的确很难得,他很想要有战果,但是出现了机械故障,与其回去的时候跳伞落到海里再被营救,不如在这里壮烈牺牲,这是他此时的想法。

    作为海军航空兵的骄傲,让他无法选择前一种的方案。

    但是现在,他想起了希瑞克元首的指示。

    对德意志来说,勇敢的士兵,是祖国的骄傲,但是,绝对不能盲目,任何一名士兵的生命都是宝贵的,绝对不能平白地消耗掉,尤其是有丰富经验的海军飞行员,更是一笔难得的财富,他们绝对不能进行自杀攻击。

    此时,斯图卡还在俯冲下来,施罗德最后调整了一下飞机姿态,接着,用力地拉动两腿之间的拉环,然后并拢双腿。

    “嘭!”座椅下面,传来了压缩空气的声音,巨大的气流,推动着整个座椅,离开了座舱。

    就在它动作的一瞬间,头顶上的座舱盖被抛掉,整个座椅快速地蹿了出去,这种瞬间的加速度,让人很难承受,身体素质良好的施罗德,都有种要昏阙的感觉。

    德国为自己的战机研制的弹射座椅,终于在实战中进行了使用。

    早在一战的时候,飞机就已经开始显示出来了自己的独特作用,空战在不断地爆发,同时,为了能够在被击落后幸存下来,各种飞机的飞行员都背着伞包,随时可以跳出来。

    但是,随着飞机速度的增加,飞行员爬出座舱跳伞变得日益困难。

    尤其是现在,很多飞机的飞行速度都超过了500千米每小时,这种速度下,飞行员必须借助外力才能应急离机逃生。

    如果还像以前那样爬出去,那当飞行员出去的瞬间,就会受到迎面而来的强大气流,把身体向后吹,正好就吹到了飞机尾部,然后和垂尾发生亲密接触,哪怕是不把飞行员割成两半,也会让飞行员的脊柱断裂的。

    这就促使了弹射座椅的发明。

    历史上,1938年,德国人首先试验了以橡皮筋为动力的弹射座椅,但由于动力不够,没有取得成功。后来,他们又试验了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弹射座椅,获得了成功,并于二战时期得到了广泛运用。

    同时,英国人也开始了研究,只是他们的研究方向是火箭弹射座椅,在1944年,他们就开始了这项研究。经过大量试验,终于成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种火箭弹射座椅。

    穿越过来的希瑞克,早就注意到了随着飞机技术的进步带来的飞行员的逃生问题,所以,在他的建议下,德国成立了专门的一家机构,进行弹射座椅的研究。

    和历史上几乎一样,他们首先使用橡皮筋作为动力,发现动力不够,根本就无法实现弹射,之后又采用了压缩空气动力,终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到现在为止,这种弹射座椅已经装在了所有的德国战斗机上。

    至于火箭动力的弹射座椅,是希瑞克指明的最合适的方案,只可惜难度很大,几年内一直得不到突破,一直到解决了英国问题之后,一群英国技术专家的加入,才算是有了进步。

    弹射座椅装备之后,最大的问题是训练,因为座舱内部狭小,如果飞行员没有并拢双腿的话,出去的时候双腿就会被打断了。历史是因为弹射座椅糟糕的可靠性,让很多老飞行员宁可选择把飞机开回去,也不愿意弹射逃生。

    而现在,德国飞行员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对弹射逃生的步骤也掌握得相当熟练,并拢双腿之后的施罗德,随着座椅被弹出了自己的飞机。

    此时,斯图卡轰炸机离航道里面的战列舰十月革命号,仅仅有不到一百米的距离了,大角度俯冲的斯图卡,几乎就是竖直的,所以,施罗德也几乎是水平方向弹射出来的。

    离开了座舱五十米左右,座椅和施罗德自动分离,施罗德快速地拉开自己的降落伞,几乎是刚刚撑展了降落伞之后,他自己就噗通一声,掉进了水里。

    如果是在地面上,他的这次弹射绝对是失败的,离地高度太低,角度不合适,都会成为一次悲壮的弹射。

    海水是冰冷的,寒冷刺激着他,才让他从刚刚弹射的昏阙中清醒过来,他也看到了让他终身难忘的一幕。

    他还是完成了任务。

    那架脱离了控制的斯图卡轰炸机,带着机腹下面的炸弹,狠狠地砸到了十月革命号的主炮塔上。

    机头的螺旋桨,先和炮塔发生了亲密接触,螺旋桨擦过炮塔,冒出了一股股的火花,接着,螺旋桨就变弯了,后面的发动机,也跟着撞击到了炮塔上。

    87号的航空燃油,泼洒到了炮塔上,整个炮塔顿时就燃烧起来,只是这还是个开始而已。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转移目标(加更2)() 
    巨大的惯性下,斯图卡轰炸机的机头都被拍扁了,在熊熊的烈火中,机腹下面那枚无法脱离的炸弹,终于撞击到了炮塔的装甲上。

    火箭助推炸弹,除了让炸弹可以更快地落到军舰上,从而减少军舰机动摆脱的机会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让炸弹可以加速,毕竟战列舰都是带装甲的,速度大了,可以增加穿透的概率,在对方的表面爆炸,和在对方的内部爆炸,这效果是有天壤之别的。

    现在没有脱离挂架,炸弹不会解锁,更加不会启动火箭助推装置,所以,它就是一枚普通的炸弹而已,只是这个炸弹有些重。

    仅仅炸弹就是一吨,如果连飞机都算上的话,重量已经超过了五吨,这样的炸弹落下来,和战列舰撞击的力度就是相当强的。

    在剧烈的撞击下,终于,挂架解开了,炸弹按照刚刚设计好的程序,尾部的火箭发动机点火,炸弹只来得及向前继续开动了一米,就和炮塔发生了亲密接触。

    此时,炮塔表面已经开始燃烧,高温让炮塔的装甲变得松软,在这种情况下,一吨重的炸弹,居然毫不费力地砸开了一个大窟窿,从上面掉落进入到炮塔内部。

    尾部的火箭助推发动机依旧在点火,整个炸弹就仿佛是一枚火箭,嗖地就钻进去了。

    “轰!”巨大的爆炸声中,炮塔被掀飞了,而这个爆炸,很可能会带来更加可怕的后果,弹药库的殉爆,会让它和马拉号一样,几分钟内就沉入到海水里去。

    不过它的命运,居然要比马拉号好一些。

    随着爆炸声,整个战列舰剧烈地震动起来,下面已经遭受破坏的船底,瞬间又出现了大面积的裂纹,无数的海水灌进来,涌向了各个舱室,同时也覆盖了炮塔底部的弹药仓。

    弹药仓里面的发射药,弹头,都被海水浸泡了,根本就无法发生殉爆。

    十月革命号的整体,还是完整的,除了炮塔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让人看起来觉得有些满目苍夷之外,至少没有身首异处。

    但是,它是整体在下沉的。

    第一枚的炸弹,已经损伤了它的底部,而第二枚的爆炸带来的震动,让他的底部已经无法挽救,海水在不断地通过下面的裂纹涌进来,这条战舰的沉没,只是时间问题。

    斯图卡轰炸机的数量不多,他们重点攻击的两条苏联人的战列舰,都已经被报废了,此时,在云层中,还有俯冲轰炸机不断地蹿出来。

    这两条战列舰,就是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主力舰只了,其余的军舰,排水量都不过万吨,只是一些驱逐舰和护卫舰而已,没有太多的值得攻击的目标。

    绕着海域转了一圈,剩余的飞行员们才不情愿地准备找到自己的目标俯冲,准备将自己的炸弹扔到那些小目标上。

    就在这时,他们的耳机里面传来了命令:“注意,改变目标,攻击岸上的岸防炮,把其他的军舰留给我们的舰队。”

    此时,在远处海天相接的水天一线的地方,已经可以看到一支舰队正在赶到,那是己方的舰队过来了。

    把这些小型的军舰,留给己方的战舰去轰击吧,炮弹的成本是很低的,他们要打更有效的目标,就是岸上的那些大炮。

    岸防炮是控制海岸的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像喀琅施塔得这样的水道,两岸的工事群落里,矗立着很多这样的岸防炮。

    其中最大的,有四座三联装的305毫米的大炮,简直就和战列舰的舰炮一样,从外面只能看到一个炮塔,但是每一个塔型工事都是一个整体的地下城市。

    每一个堡垒都建有3 米厚的混凝土外壳,有的工事多达7层。内部设施齐全,包括:医院、淋浴、厨房、饭厅和居住房间。每个堡垒都有自己的柴油发电机,拥有自主的供电和供水系统。此外还安装了特殊的过滤器和通风系统,保证人员在有毒污染的情况下在堡垒中坚持1星期。

    这样的岸防炮的群落,会是德国战舰的一个很大的威胁,现在,剩余的轰炸机与其攻击那些小身板的战舰,不如去攻击这些岸边的工事。

    “明白。”得到了新的命令之后,他们立刻就重新兴奋起来。每一个岸防炮阵地,都和战列舰一样壮观,只不过不同的是,这些岸防炮阵地上,部署了相当数量的高炮。

    给他们的军舰增加高炮,这需要进入修船厂改装才行,耗费巨大,几乎是和战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