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起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枭起传-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又同父亲父子情深,现在为父亲守孝,轻易不出大门半步。”

    王焕之狐疑地看着他,他想跟李永仲说对李永伯多少还是需客气些,但看仲哥儿眼下的神色,显见是李永伯又作出甚来。罢罢罢,师爷暗道,他总算是对得起主人翁十年厚待,最后又提醒自己有些事莫要过了本分,两个人说了会儿话,将近午时的光景便散了。

第九章 不在颛臾() 
这几日,大少爷李永伯的院子里下人噤声屏气,连呼吸都放得轻缓,唯恐像某个倒霉鬼那样触了大少爷的霉头,被扒了裤子按在院子里打上几十大板然后扔进柴房里,至今生死未知。

    不过是捧水的小厮撞上李永伯心里头焦躁的时候,不当心洒了几滴水在他袍角上罢了。

    “呯!”

    李永伯阴沉着脸,脚下一地狼藉,水渍溅得和碎瓷溅得到处都是。

    坐在他对面的人只微微皱皱就恢复了平静的脸色,若无其事地端起茶碗,掀开盖碗吹吹沫子,慢悠悠地咂了一口。

    “你兴致倒好。”李永伯瞥了他一眼,也不知是讽刺还是夸奖地说了一句。

    来人呵呵笑了一声,怡然自若地继续喝茶,直到李永伯脸色都有发青的迹象方才丢开茶碗,道:“这是今年的新茶罢?难得你这里还有。”

    “这不值什么。”李永伯摆摆手,勉强道:“我不过用它妆个脸面,内里倒还觉得春妆楼的酒水味道更好些,我是不爱这味道,在外人面前装一装便罢了,多得浪费,你我不需客气,你自管拿去喝。”

    “君子不夺人所好,不过你并不好此,我也算不上不为君子。”客人往李永伯脸上打量一番,心中已有计较,面上仍旧是笑眯眯的模样,只道:“你这气性略大了些,且放宽心。”

    “你要我如何放宽心!?”李永伯噌地一下从圆凳上跳了起来,脸色已是难看之极。只是他仿佛是对来人有些忌惮,没说些难听的,不过心火已盛,声音便不由自主地放大了:“那小杂种如今得势,家中快没我全家活路!”

    “他总是你同父的兄弟,当不至于。”

    “亲兄弟?”李家大少爷哼笑一声,原本还说得上几分俊俏的脸上堆起几条横肉来,将他那文雅潇洒之意破坏得干干净净,余下阴狠狰狞:“这种兄弟,要破你家门,我是无福消受的。”说完他深吐一口气,眼中暴戾之气一闪而过,“世间总要讲个规矩礼法,李永仲不过是小娘养的杂种,何德何能做李家的家主?我家那老头子临死糊涂,阖族上下竟也被那小杂种拿捏住,我却不肯束手就缚!”

    他热切地望着对面的人,但客人似乎被茶香所吸引,注意力全在手中的茶碗上,李永伯心中暗恨,他对仆役下人随手打杀,但却不敢在这个人面前流露出丝毫不满,唯恐哪里有不周到的地方,此时客人若要李永伯妻儿,怕他也是千肯万肯。

    “伯官儿,你便是太心急。”来人慢吞吞地开口,他垂着眼皮,就好像没看见李永伯的脸色一般,又吃了口茶,方道:“他手段再强力,你终究是令尊的嫡亲儿子,先退一步又能怎么?你呀,”来人摇摇头,“沉不住气,当日那情形,李公命在旦夕,想来是指望着你们兄弟二人,手足友爱,可惜你却生了痰气,在李公面前说那些混帐话!”他一掀眼皮,眼神锐如刀锋,直剐得李永伯身上作痛,见他终于收敛面上神色,客人才缓下神情,复道:“如今李永仲已成气候,你便得按捺下来!收收你的性子!”来人脸上终于现出恨铁不成钢的神色来:“你母亲就你一个儿子,偏你小时又病弱,千娇百宠,如今才经不得摔打!”

    李永伯脸上有些挂不住,颇有些讪讪地说:“舅舅,我自此一定改了,再不叫舅舅为我担心。”又站起来冲他舅舅深施一礼,直起身道:“母亲早逝,一直是舅舅多照顾我,这个家里方才有我一席之地,”说这话时李永伯选择性遗忘了从小到大他在这府里称王称霸,欺男霸女快活无比,“如今小杂种欺负到我头上来了,舅舅,”他神色越发凄苦,“老头子临去了还给小杂种找了个千户作岳父,等几年,他翅膀硬了,你要见外甥一家,只好去城外乱葬岗子了!”

    李永伯的母亲是李齐的原配,娘家姓刘,有兄弟二人,被李永伯称作舅舅的是李永伯母亲的亲弟弟,叫做刘奎,因行三,大家也叫他刘三奎。刘家大舅死得早没成家,没过几年李永伯的母亲也去世了,刘家就剩了刘奎一家子。

    刘奎将近知命之年,面相上同外甥很有几分相似,最不同的恐怕是那双眼睛。和盛气凌人时时凶光外露的外甥不同,他的眼神要温和得多,乍一看仿佛人畜无害的老好人,但当刻骨的阴毒自那双中年人的眼眸中流露出来之时,就好像有一层面具从他脸上活生生撕了下来,将贪婪凶狠表露得一干二净。

    但眼下此时,他只是个一心为外甥考虑的好舅舅。刘奎沉吟片刻,曲起食中二指在桌上敲打几下,道:“伯官儿,你需得耐住性子,”他看着外甥,越发的慈和,道:“你那个弟弟不是个善茬,你一向疏于细务,性子上颇有几分粗疏,不晓得你这个弟弟小小年纪就恁般能干,”他看李永伯要说话的样子,伸手往下一按止住他,又说:“你先听我说完。现下,李永仲是你父亲亲口许的家主,你家十来口盐井,他连底下的苦力工都叫得上名字,拢得住人心,散得出钱财,你拿什么去争?别说舅舅说得难听,你现在,身上针线,口中吃食,还是你们公中出的钱!”

    一番话说得李永伯面皮红得紫涨,青筋暴起。他脾气暴躁,但人却没有傻到家,自然知道刘三奎这番话没说错,也越发认定这舅舅一心为自己考虑着想。居然硬生生绷住了脸,没有立时发作。

    见他终于有点长进,刘三奎满意地一笑,方道:“但你也不必气馁。你毕竟是李公嫡嫡亲的儿子,是李家大房上了族谱的长子正孙!李永仲再能干,失在了一个年纪上,他那个岳父,之前从未听说同你们家有过往来,我想多半是李公为李永仲找的靠山罢了,银子喂出来的,并不十分妨事!”

    李永伯争辩道:“他收了李永仲的钱,又有婚姻做名分,怎么不妨事了!?”

    刘三奎道:“你说这话倒很是,但你只知其一,”他竖起一根手指来,“这等丘八营官,最是喂不饱,李永仲现下要求着他,必然任他需索,李家哪怕是个金山也给他搬空了!你就正好”说到此处,他招手让李永伯俯身过来,侧身上前附耳低语数声。

    片刻之后,刘三奎直起身体,往外甥肩上一拍,很有些感慨地说:“你是我看着长大的,就算性格上爆了些,却是个实在的好孩子!李兄为着李永仲些许名声,选了个小娃娃,实为不智!”

    “老头子看小杂种千好万好,”李永伯哼了一声,显然对父亲临死前的决定怨念甚深,“想想看,老头子没死的前几年,我在他那里已经讨不到好了。前好些年,本来拨了三口井给我,没想到小杂种去井上看了一回,回来跟老头子说出卤不利,老头转眼就将井又夺了回去!”

    舅舅刘三奎没说话。外甥说的这个事他倒还有印象,但事情可全不像他说的那样。李永伯拿了井,先裁了挑水工的伙食,就煮些青菜萝卜,半点荤腥都没有,最后挑水工闹了起来,李齐让李永仲去平事,他先就每人十斤足秤的猪肉发下去!挑水工自此都说伯官儿吝啬,说仲官儿会为人!不过李永仲千好万好,可惜不是他的外甥,李永伯再不好,也是他姐姐肚皮里生出来的,这点亲疏远近,刘三奎心里自有算盘。

    并且刘三奎极隐蔽地瞥了还在指天骂地的外甥一眼,心下微微一笑,得多亏他这好外甥,好戏才刚开始,不能将底牌用尽啊。

    李永伯咒天骂地地泻了通火,到底痛快不少,又兼他舅舅给他出了个实在的主意,脸上终于挂上了几分笑意。他见天色渐晚,一定要舅舅在他这里用过晚饭,又叫了老婆孩子出来拜见长辈,又男女分坐两桌,酒酣耳热之际,倒是有几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味道。

    天色近晚又下起了雨,阴冷刻骨,王焕之将外袍裹得更紧了一些,却依旧无法抵抗由外透里的寒气。他是忙惯的人,并不爱坐轿子,成年累月都是一匹健壮的滇马代步。但今晚,盐师爷忽然起了疲意,一时间竟是连手指都动弹不得。

    李永仲同他说的那些胆大包天的话王焕之并不像他看起来那样不在意,或者说,他其实对年轻的东家有着非同一般的信任,这也许源于数年间李永仲的为人行事,也源于王焕之自己的看法。

    天下的确开始到了喧闹的时候。天启二年时席卷大半个西南的奢安之乱平定未久,而更远一些的播州之役也并没有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纵然辽东离这川东之地太远,但一日比一日更重的赋税和徭役,一日比一日更难走的商路,王焕之打了个寒颤,实在不敢再想下去。

    但无论如何,日子总要过下去罢?王焕之安慰自己,辽东也好,土司也好,哪怕陕西,这些都不过疥彙玻庑矶嗄辏竺髂睦锊怀鲂┞易樱渴σ鋈痪途醯们崴善鹄矗路鹕砩弦才土诵

    他轻轻一夹马肚,走快了些。天已是黑透了,王焕之的跟班打起了灯笼,于是这漫漫长路,暗夜幽暗之时,就见一点灯光领着一行人,在黑夜的道路中迤逦而去了。

第十章 在萧墙之内() 
夜色渐深。

    李永仲拿剪刀剪了烛芯,爆出好大一个灯花来。四百年一朝穿越,最头痛的吃穿住行,尤其这个年代可没有电灯供他使用,为免日后做个睁眼瞎,他房间里一向用牛油大烛,恨不得连床底都灯火通明,为此李永伯没少在背后嘲笑他不愧是个穷酸秀才家娘子生的土包子,不识货。

    和王焕之说的那些并不是李永仲一时冲动,而是他深思熟虑好些日子之后这才告诉了现在算是自己心腹的师爷。李永仲也不指望这一时半会儿的王焕之就能扭过头和自己一条心,但眼下生意上的一些事,必得做起来了。

    他手中捏了一卷书,眼睛一行一行地将文字扫过去,心思却早已不在这上头。穿越之后,李永仲最恨自己对于明末这段历史所知不多,最清楚的就是闯王进城,大明血胤社稷断绝,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放清军入关,可惜那是十六年之后的事情,他也并不在北京城,而是在川东小镇富顺。

    十六年之后的事到底太远,现在对于李永仲来说,近在眼前的陕西民乱比十六年后的是是非非更值得重视。他从七岁上开始跟着王焕之跑盐井,至今泡在盐井里的时间已近十年,李永仲不说对各地盐产了如指掌,也是称得上是心中有数。陕西有定边盐池,供着大半个陕西食盐,但今时不同往日,陕西民乱,断盐一日近在眼前,先时川盐已在陕南站稳脚跟,如今正是川盐入陕的好时机!

    但如何利用好这个机会,李永仲还得再生思量。如今李家名下大大小小十余口盐井,新井却不过六口,原有老井日渐枯竭,新井虽然出卤极多,但毕竟数目少,一时还填不上老井的窟窿。

    富顺现下有六家盐商,李家虽然位执牛耳,但其他几家也并不是能够轻视的对象。李永仲并不认为自己能发现陕西的机遇其他人就不能,尤其张家——年轻人的眼神沉了沉,嘴唇也略抿一抿——张家家主是李家姻亲刘三奎的连襟,若说这两家能老老实实的,李永仲宁可认为他哥李永伯忽然就成了四里八乡里的大善人。

    往日里张家人见了他即使谈不上讨好,总归也是陪着小心,前些天在路上遇到张家的三少爷,那小子假惺惺地说要去叙州书院以后少见。当时只觉得那小混蛋着实可厌,但现在么李永仲眯起眼睛,他想起梧桐似乎说过刘家舅舅过来看他的好外甥来了?

    哼哼。张家,刘家。

    六口新井每日出盐数量在总数里已经过半,老井花费要比新井多上三成,出卤却不及新井。李永仲咂了一口茶,这才发现茶水已冷。这个时节上喝冷茶胃里实在难受,他想了想,咳嗽了一声。

    梧桐悄无声息地撩开门帘进来。他是李永仲一手带大的小厮,“与之同长”,教他读书习字,说是跟班仆役,但李永仲是把他视作心腹伴读来看的,最是忠心不二。他规矩教得好,读书也使得,又跟街上镖局的师傅们死缠烂打学上几招,实在是个顶顶有用的人。

    他走进来,一眼就落在李永仲手边半满的茶碗里来。不慎赞同地摇摇头,他走过去收拾了茶碗,低声道:“仲官儿,喝冷茶凉胃。”

    李永仲笑笑,道:“没什么。倒是你过来,我有事同你说。”

    梧桐正了脸色,垂手听训。

    “张家”李永仲沉吟半刻,方道:“前些天我碰见张家三少爷,他说要去叙州念书,你同师爷讲一声,给张家送份礼去,探探张家的风声。”

    “是。”

    “开井的师傅要找好——还是同以前找陈师傅?”

    “并不是。”梧桐口齿极伶俐,他条理分明地说:“陈师傅上了年纪,上月里又摔一跤伤了腿脚,如今是他大徒弟曹四在接活。不过他师父没受伤时年纪也大了,多是曹四在做。”

    “既如此,”李永仲道:“你明日去寻曹四,先将东西备上,就这几日便开井罢。”

    “是。”

    梧桐应了一声,他重新上了一壶热茶,又拎了一个茶巢子进来,方才关门出去了。

    前前后后想了想,李永仲认为暂时可以放心了。陈师傅是李家养了几十年的凿井匠,而梧桐说的曹四他也有印象,极沉稳寡言的一个人,手艺比起师傅是只好不坏的。这对师徒算是富顺场上技术最好的两个人,李家能发家也和有这么一对堪称点盐手的师徒关系匪浅。往日里富顺镇上其他盐商要开新井多得向李家打招呼,现在李齐去世,很有些人欺负李永仲年轻脸嫩。

    李家年轻的家主喝两口热茶,仿佛沉在胃里的冰块渐渐消融,血脉又活泛开了,将阴冷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