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英雄刘玄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英雄刘玄德-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袁术正在思索,亲兵已将孙策引入帐中。袁术抬眼一看,只觉眼前一亮。好一个英俊少年!身高八尺,猿臂蜂腰,俊眉星目,玉面朱唇,不笑时如玉树琼楼,明湖澄碧,一笑时如大地解冻,春风十里。

    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人,生于公元一七五年,本年(公元一九三年)十九岁。

    提孙策就不得不提其父孙坚。孙坚生于公元一五五年,少有奇节,容貌不凡,十七岁时孤身击败海贼胡玉,名声大振,被署为吴郡假尉,十八岁时会稽贼许昌造反,孙坚被任命为吴郡司马,募兵千余人,与州郡合力讨破许昌,扬州刺史臧旻(臧洪之父)十分欣赏孙坚,上书为其请功。孙坚被任命为盐渎县丞,数岁徙盱眙县丞,又徙下邳县丞,历佐三县,所在有称,吏民亲附,轻侠少年往来者常数百人,孙坚接抚待养,有若子弟。孙坚出身寒微,虽有军功才干,却不得升迁,县丞这个小官足足干了十二年。遭遇比刘备还惨。

    公元一八四年,黄巾之乱,三十岁的孙坚机会来了。同为扬州人的右中郎将朱俊知孙坚才能,表其为佐军司马。孙坚便将家室从富春迁往寿春。这时大儿子孙策十岁,二儿子孙权三岁,三儿子孙翊一岁。孙坚跟随朱俊在豫州讨伐黄巾,孙策才十来岁,就已交结知名,声誉发闻。周瑜与孙策同年,比孙策小两个月,也属于早慧的天才儿童,听到孙策名声,从庐江郡治所舒县前来拜访。两人一见投契,推结分好,义同断金。周瑜劝孙策举家迁居舒县,孙策从之。这两个天才儿童都是所谓“别人家的孩子”,孙策是“老子英雄儿好汉”,周瑜也是名门之后,其堂祖父周景官至太尉,周景之子、堂叔周忠后来(公元一九二年底)做到太尉,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

    孙坚作战勇猛,讨黄巾有功,当年被朝廷提拔为别部司马。

    公元一八六年,边章、韩遂叛于凉州,朝廷任命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张温知孙坚之能,表孙坚、陶谦为参军事。平叛不利,责任不在孙坚,他被朝廷任命为议郎。

    公元一八七年,长沙区星造反。朝廷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仅一月就讨灭区星,又越界讨灭在零陵郡和桂阳郡反叛的周朝、郭石等人,因功封为乌程侯。乌程是吴郡的一个县,乌程侯是县侯,与吕布的温侯、公孙瓒的蓟侯平级,比后来诸葛亮的武乡侯高一级,比关羽的汉寿亭侯高两级。

    公元一八九年,诸侯讨董,孙坚也起兵,先是在荆州逼死刺史王睿,到南阳又杀了太守张咨,率兵前进至鲁阳,与袁术合兵。袁术表其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此是袁术自行表任,董卓掌控的朝廷自然是不认的。

    此后破胡轸、斩华雄、败董卓、进洛阳,不多赘述。公元一九一年四月,孙坚被袁术所派攻打荆州,被黄祖兵士射杀。孙坚战死后,余部为袁术所并。孙坚之侄孙贲护送孙坚灵柩东归,孙策将孙坚葬在位于长江之南的吴郡曲阿县,然后北渡长江,居住在江都,结纳豪俊,矢志复仇。

    田豫受刘备委派征辟刘晔时,曾寻找周瑜、孙策等,为周瑜所拒。

    孙策见袁术东下进攻广陵,觉得是个机会,遂来拜见。来之前,先去见了张纮(音宏)。张纮生于公元一五一年,本年四十三岁,年轻时游学京都,经传娴熟,由是知名,回到广陵后被郡中举为茂才,前有大将军何进、后有董卓掌权后任命的司空荀爽都征辟他,张纮皆以母丧为由拒绝。

    孙策经常去拜会张纮,咨以世务,道:“方今汉室衰微,天下扰攘,英雄俊杰各拥众营私,却无能扶危济乱之人。先父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成,却为黄祖所害。策虽年少,窃有微志,欲从袁扬州求先父余兵,收合流散,东据吴会,报仇雪耻,为朝廷外藩。君以为何如?”

    张纮与孙策相交经年,心中虽然对他才能、志向认可,但觉得他年纪过轻,仍旧有所犹豫,道:“孙君见问,本应献计,无奈我智虑浅陋,又在守丧,五内杂乱,对孙君之询问无甚见解。”

    孙策追问道:“君高名远扬,众望所归,策方来问计,事成与不成,由君一言而决。为何不能忍住悲伤、勉强为策分析一番?若策志向得伸、血仇得报,君之功策永记在心,此生不负!”因涕泣横流,大放悲声。

    张纮见孙策忠壮内发,辞令慷慨,深受感动,于是答道:“想当年周室衰微,齐、晋才能应运而起;朝廷一旦安宁,诸侯则只能稽首归服。如今君继承父辈威烈,骁勇善战,若能索回旧部,收兵吴会,则荆、扬二州可以扫平,报仇雪恨也指日可待。届时据长江,奋威德,扫除群雄,匡辅汉室,功业绝不亚于齐桓、晋文,将流芳千古,岂止做一个外籓?方今世乱多难,若君想建功立业,得兵后应当南渡,吾将与好友前往相助。”

    孙策心中激荡难平,道:“一与君同符合契,便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以老母弱弟委付于君,策无复回顾之忧。”

    见了袁术,孙策当即以晚辈之礼拜倒在地,哭着道:“亡父昔从长沙入讨董卓,与明使君会于南阳,同盟结好;不幸遇难,勋业不终。策感惟先人旧恩,欲自凭结,愿明使君垂察其诚。”言发肺腑,感动左右。在座的认识孙坚的如张勋、桥蕤等人皆动容。

    袁术也流了几滴眼泪,将孙策扶起,道:“伯符之心吾尽知矣。方今扬、徐交战,正是伯符立功之时,可暂入吾军中,待扫平广陵,吾将与卿共图丹阳,届时收兵西上,擒斩黄祖当非难事。”只字不提归还孙坚旧部之事。

第一百二十五章 战南山曹刘搏命() 
初平四年(公元一九三年)二月底,袁术用孙策为前锋,先破江都,又破海陵,留军队看守广陵,主力北上,与原来分兵攻击东阳、平安的纪灵、雷薄等汇合,先后击破二城,兵锋直指广陵重城淮阴。om

    陶谦大惊,不顾病体,亲自提兵南下,屯于淮浦。袁术遂不敢悉军攻淮阴。两军在淮水一线对峙。笮融领兵万人至徐县,声称将举军沿着淮水而西,攻击寿春。

    李傕等西凉将把持的朝廷这时也来凑热闹,见袁术势力勃发,似乎有吞并徐州的架势,于是任命刘繇为扬州刺史,以减轻陶谦压力。青州刘备、兖州曹操、徐州陶谦、扬州袁术这几人都向朝廷低了头,无所谓远近亲疏,反正李傕等人的目标就是必须保持均衡,不能一家独大。

    刘繇现在淮浦,他出身名门,家大业大,自己招募了两千人,陶谦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道理,又拨给他一千兵。刘繇合计三千兵,不算太少,但战斗力不敢恭维。扬州州治在寿春,此时是袁术的大本营,无法前往。刘繇只得暂时留在淮水一线,与陶谦并抗袁术。

    袁术感觉到压力,又得知丹阳太守周昕与会稽太守王朗欲起兵攻击九江,便考虑见好就收。

    ************

    刘备一路急行,各路消息也源源不断传递过来,曹操的一路动态基本打探出来。曹操屠菑丘后,西至沛国治所相县,沛相陈珪出城迎接,接风洗尘,酒食款待。曹操与陈珪是旧识,嘲道:“汉瑜优柔于三州之间,欲何为乎?”

    陈珪道:“珪无雄心宏图,苟全性命于乱世而已,岂有他志!”

    曹操与其笑谑一番,除了搜刮了一些军粮外,倒没怎么为难陈珪,扬长而去。om陈珪叹道:“孟德智谋机变,雄才伟略,奈何行事如斯之酷烈乎!”

    曹军自沛国入梁国,梁相罗怀亲出睢阳之外十余里而迎之。曹操整顿军队,军势复振。而这时刘备也已自沛国进入济阴郡内。

    刘晔屏人对刘备道:“先前我军目标是拦阻曹操,勿使其归根本之地,如今形势有所变化,晔以为又多一选择。袁术兵锋到达淮水,陶谦提兵南下,徐州空虚,我军有臧宣高相投,又有陈元龙归心,取徐州如振落秋叶,反掌间耳。届时整青、徐之兵,压曹操兖州之地,岂非更佳?”刘晔还有一点顾虑没说出口,原来刘备军加上臧霸、刘馗有一万六千人,陶谦还答应继续派兵相继,原预计联军兵力将在两万以上,如今刘馗撤走、援兵不至,只一万三千兵对曹操三万兵,胜算立时下降。

    刘备思索后,没有采纳。刘晔知道曹操厉害,但不知道曹操比想象中还厉害,一旦让他缓过劲来,将再难遏制;徐州自是易得,袁术也不足为患,但整顿青徐、全力图曹的战略并不会那么顺利,因为孙策很快就会崛起江东,成为南方大患,若曹操联合孙策,那么刘备即便再自信,也不敢言能胜之。因此,刘备打算暂时不与袁术为敌,放他壮大,袁术壮大便能辖制住孙策;刘备在这边则全力攻曹操,哪怕自己军队残了,也要遏制住曹操的发展。历史已变,刘备虽然做了一些推手,但并不能保证陈宫、张邈、吕布在曹操主力回归的前提下还会造反。

    若刘备坐视曹操从容回军,最坏的可能是,曹操遂挟大胜徐州之威,整编兖州各势力,架空张邈、陈宫,将吕布收入麾下,由其统领骑兵,则步有夏侯、骑有吕张,又有袁绍为后盾,届时刘备如何抗衡?思至此,刘备不寒而栗。

    因此,不管历史往后如何演化,曹操总是刘备当前最大的敌人。曹操之后才是袁绍、孙策、刘表等人。必须立足自身,将曹操打垮。

    刘备心意已决,整顿军队,宣示军中道:“曹操屠杀徐州百姓,人神共愤,是为民贼,吾受大义感召,得陶徐州之托,决意为朝廷除恶,为苍生除害。杀贼立功,就在今日!诸将士能擒杀曹操者,赏万金,职升三级!”众兵士在将领的带领下攘臂高呼,声震四野。

    初平四年(公元一九三年)三月初,刘备阻曹操于薄*县之北,背依南山列阵。刘备以摧锋、陷阵两军为中军,约四千五百人;以赵云为左军,约三千三百人;以吕虔、臧霸为右军,约五千人。

    曹操军三万多人,中军曹操自领,左军夏侯渊,右军李乾,各约一万人。

    众寡悬殊,刘备却不气馁,一脸自信。曹操亦不自满,一脸凝重。

    春风十里,草树皆绿,大地上生机盎然,然而两军对峙处却死气弥漫,萧杀如秋。刘备放眼向南望去,这里就是后世的鲁西南大平原,战场所处的位置应该就是后世的曹*县所在,北边是一片低矮的小山,后世没有踪迹,现在却还称得上是丘,就是诗经国风?曹风?候人中“荟兮蔚兮,南山朝隮”的南山,横在薄*县、定陶之间。刘备背山南向列阵,休说定陶空虚,就算定陶有兵,也要绕过这片山才能攻击到刘备,已得地利。

    曹操派使者来见刘备,道:“吾自伐徐,与君青州何干?何不携手攻取徐州,琅琊、东海、下邳、广陵皆可归君,吾只取彭城,沛国。君意下如何?”

    刘备心道你取彭城、沛国岂不是牢牢将吾锁在海滨,到此地步仍旧不忘给我下套么,当下正色回应道:“徐州乃朝廷之治,天子之土,曹孟德安敢自行瓜分?此大逆不道之言,休要再讲,且污我耳!尔归告孟德,若稽首归降,朝廷或能饶其一命,若怙恶不悛,困兽犹斗,身死族灭之日不远!”命将使者耳朵割下一只,驱逐出去。

    曹操闻使者回报,大笑道:“刘玄德欲激怒于吾乎?此小计安能惑吾!”激励三军,宣言道:“家园在前,归心如箭,而刘备擅动刀兵,无故阻拦,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诸君皆百战精锐,无双勇士,陶谦八万大军,君等一举破之,率尔入徐,转战千里,连破坚城,如入无人之境!区区刘备,安敢阻拦!诸君且随吾破之!擒杀刘备者,赏万金,吾上表朝廷封其为侯!”曹军将士皆举矛呼喊,呼声震天。

    两军战斗一触即发。

第一百二十六章 斗刘猛韩浩尽节() 
呼!呼!呼!

    大风刮起,吹得衣襟猎猎,甲叶铮铮,响作一片。

    风向北吹,乌云渐起。

    刘备皱起眉头,这是要下雨了么?本是最令农人喜悦的春雨,去岁秋种植的宿麦(冬小麦)越冬后正是需要雨水的时候,所以后世宋人总结为“春雨一滴滑如油”。如果雨水充足,青州屯田种植的宿麦将会有个好收成。本是大喜事,但看这风向,如果下雨,雨水必扑刘备军面目。天时将不利于刘军!

    刘军深入敌境,利在速决,两军互相熟悉,也无须试探,刘备挥动旗帜,命刘猛率陷阵军出战,直接冲向曹操中军。刘备随着典韦的摧锋军缓缓向前移动。赵云、吕虔、臧霸也随之向前。刘军全军缓缓压上,摆出一幅胜券在握、当头碾压的气势。春天的太阳从东边斜斜照在刘军将士明亮的铁甲上,反射出眩目的光芒。

    曹操命韩浩迎击。韩浩统领三千多人,皆持大戟,部伍严整,战力冠绝诸军。韩浩原为折冲校尉夏侯惇麾下军司马,东平一战为赵云所伤,后在退袁术、败陶谦一系列战斗中数有战功,升为校尉,调归曹操直接指挥,所领士兵也从一千增至三千。

    刘猛的陷阵军麾下四营,两千二百多人,乃是由最初刘备刚渡河南下在高唐整编时耿庸所领陷阵屯逐渐扩充而成,诸将士身经百战,凶悍异常。面对曹军森然如林的长戟,刘猛仍旧冲在第一线,轻蔑地道:“韩浩不过是庸碌之徒,只因为参与讨董,徒拥大名,在吾面前,如土鸡瓦狗耳!”因大吼道:“陷阵军,陷阵夺旗,视死如生,杀!”众士卒皆吼道:“杀!”

    呛啷啷、咯吱吱!让人牙酸的戟矛相交声,噗嗤嗤!戟尖、矛锋入肉的穿刺声,接连响起。怒吼声、悲喊声、叫骂声,震人耳膜。两军先锋皆是精锐敢斗之士,无人后退,以伤换伤,以命搏命,严整的队列中大多数人都难以发挥出个人勇武,身家性命大半交给了运气。第一排的士兵刺中敌人,也纷纷被敌人刺中。在互相跑步前进、全力刺击之下,刘备军更精良一些的盔甲并不能帮助他们太多,敌人长戟顺着甲叶也可以刺进来,刺中要害一样会死。第一排士兵只有刘猛等少数人仗着个人武力硬生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