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英雄刘玄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英雄刘玄德-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联刘表、遏曹操,这是一条。

    曹操西北有张杨,正西有西凉张济,南有刘表,东南有陶谦,正东有刘备。若能五家联手,绞杀曹操应该易如反掌。但这只是理想状态。五家各有打算,不可能同心协力。历史上曹操东征,后方生乱,现在看来苗头不大,如果任其自行发展,很可能不会出现,因此刘备必须给它添柴加火,诱其生乱。

    刘备命召高权,询问曹操最近动向。

    高权道:“曹操与主公分黄巾后,破袁术,退陶谦,如今兵力已扩充至八万,数量上已超我军。曹操只据兖州三分之一,豫州当年遭黄巾荼毒后,勉强恢复元气,曹操粮食不足,闻其采取三策以应对,一是调东阿令枣袛任典农校尉,屯田于鄄城、廪丘等地,二是抑制豪强兼并土地,对其纠之以法,小民皆喜悦,三是自冀州袁绍处以及豫州各郡买粮。”

    刘备微皱眉头,枣袛是屯田大才,若曹操在兖州站稳脚跟,日后粮食当不成问题,又问:“曹操帐下文武都居何职?陈公台掌实职未?”

    高权道:“郡守方面,山阳太守袁遗、济阴太守袁叙皆袁绍所任,陈留太守张邈为曹操至交,曹操真正属下有东郡太守夏侯惇,此人太守只是挂名,主要在军中任职,东平相李瓒是曹操的拥趸,任城相郑遂死后,曹操以其从妹夫任峻任伯达继任。州吏方面,兖州别驾、治中仍为原刘岱所任王彧、万潜,部郡国从事为满宠,两人迎曹操入主兖州有功,亦深得曹操信重。军将方面,夏侯惇、夏侯渊、曹洪、陈宫四人为中郎将,王朗、曹纯、曹休、李乾、李整、李典、乐进、于禁、韩浩、史涣等皆为校尉。另有荀彧、戏忠、程昱担任参军事。陈宫虽为中郎将,又在招降王喜时立有大功,但仍旧只有中郎将之名,并未领兵。”

    刘备问道:“其可有怨言?”

    高权道:“并未听到其怨言,但其性情刚硬,对曹军事务多有指手画脚,闻众将对其不满,其在军中呈孤立之势。”

    刘备颔首,心中一松。他曾仔细分析过陈宫为何叛曹,曹操一征徐州时军纪不严、又杀名士边让等固是原因之一,更大可能还是陈宫在曹军中不得意。以曹操用人以才的性格,不重用陈宫的原因肯定在陈宫身上。经过多方搜集情报,陈宫此人的形象已经立体起来:有才干,智商高,但情商低,性格刚戾,并非统兵之才,可以作为谋士使用。不过从历史看,陈宫自己明显不如此认为。

第九十九章 礼贤下士集英才() 
刘备指示高权必须尽快安排人到陈宫身边,而且是能够施加一定影响的人。高权面现难色。

    高权在情报收集分析方面干得不错,但在细作运作方面还欠缺些天赋。刘备一直留心观察看谁能肩负起这一任务,可惜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人选。明于人心的贾诩应该是个合适人选,可惜此人现在李傕处,一时难以招揽过来。刘晔也不错,不过年纪太小些,做事不够周详,还得等几年。

    刘备虽然对这些不太懂,但思路比高权开阔多了,道:“吾与本初所任东郡太守臧子源故交,汝可派人去东郡招募一些陈公台之乡人,甄选、培训,为吾所用后,前往投之。”

    高权茅塞顿开,见刘备无别的指示,忙告退去执行任务。除了刘备重点的陈宫之外,与张邈、与地方大姓、与兖州名士等,俱有勾连动作。曹操在上面大刀阔斧,刘备就要在下面给他煽风点火,动其根基。

    高权这条线是阴谋。缪斐这条线却是阳谋。缪斐经籍娴熟,现为青州学宫教授,他在徐州颇有声望。刘备请他以青州学宫名义延请徐州名士,这几个月他做得不错。虽然邀请彭城张昭、严畯、广陵张纮不至,但广陵秦松秦文表、陈端陈子正等十几人来到青州。刘备根据其才能志趣或留在青州学宫教学、或任命官职。刘备礼贤下士之风在徐州乃至扬州广为流传。

    李放李麟游受命去淮浦寻访刘繇,向其表达刘备恭敬之意举其为茂才。孝廉为郡举,茂才为州举。刘繇已是孝廉,为东莱太守蔡收所举。后平原名士陶丘洪请青州刺史张琰举刘繇为茂才,张琰不从。刘繇对出身低微的刘备缺乏认同,推辞不就。人各有志,李放也不相强,自去淮阴,花费了一个多月时间才找到步骘。

    步家是淮阴大姓,丁口繁多,整整一个里上百户都是步家的。步骘是步家旁支,家境并不富裕,仅能糊口而已。步骘本年十六岁,名声未显。步父听了李放来意,深为惊诧,大为怀疑,刘青州从何得知步骘之名,李放深为可疑。

    李放将所带委任书展示给步父看,后者仍旧摇头难以置信。李放只得将身上全部财物都给了步父,道:“正如汝所言,汝子名不显,身无长物,余等欺骗于汝有何好处?汝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骗走能做苦力么?汝子自有非凡之处,惜汝与余皆不知耳,惟刘公知之,故不远千里派余等来请。”

    李放所带十余卫士也作色道:“吾等顶天立地,大好男儿,骗尔作甚!”抽刀出鞘,满脸杀气。

    步父脸色顿变,唯诺不敢应答。

    步骘年纪虽幼,却有一番气度,向父亲道:“既然难断,父亲不如请族长辨别一下?”

    李放等遂与步家父子至步氏族长步纬家。步纬年纪五十上下,曾做过县丞一职,见多识广,与李放一番闻讯,见后者对答如流,表现自然,又仔细察看李放所带证物,最终断定其真实无伪,只是觉得刘青州做事让人莫测高深。既然青州来请是真,那么就需要步家父子决断是否让步骘北上了。步纬坚决说服步父,道:“刘青州求才若渴,岂可拒之?”又从族中选拔了几个他认为优秀的年轻人李放一并带去青州。李放大喜。步父对儿子千里北上,还是有些担心。李放道:“尊驾若不放心,何不随余等举家北上?青州四民安堵,一境晏然,实是避乱保身之福地。”

    步父犹豫良久,最终决定还是留在家乡。徐州在陶谦的治理下还算安定。故土难离,不到万不得已是难以放弃的。

    李放又寻访卫旌。卫旌不是淮阴县人,而是隔壁广陵郡淩(音零)县东乡人,东乡与淮阴县隔着淮水相望。卫旌也是十六岁,但名声比步骘响亮多了,聪慧过人,在其乡里称神童。李放直接找到卫家族长,述说来意。从步家学来的经验果然奏效,卫旌之父被族长说服,愿放卫旌跟随李放北上。

    李放带着两个刘备知名要的少年以及步、卫两家六七名年轻“俊才”一路北上,于七月回到青州。其时刘备正忙着对付袁绍、驱赶柳毅,将步骘、卫旌等晾了一个多月,才终于接见两人,将两人送至青州学宫。其余步、卫两家的年轻人,挨个接待后,发现没有大才,便勉励一番后统一交给崔琰处理。崔琰根据各人品性、才干,将他们充实到州、郡、县各级吏员位置上。虽无突出才能,但也是读书识字之人,青州上下是来者不拒的。

    步骘、卫旌满怀好奇与期待而来,结果却被送到学宫读书,顿时有些心理落差,步骘沉约稳重,还没什么,卫旌却属于清高自许的性子,不由口出怨言:“刘青州称礼贤下士,却待我等如此,人云信不由衷、叶公好龙,今日之事矣!”

    步骘忙制止他:“子旗慎言!刘公明言是看中我等潜力,期以未来之事,并非当前,岂可谓不重视?我等年未弱冠,处事不深,即便给我等一个县令之职,又能担得起来么?青州学宫大贤云集,正是读书发愤之所,岂可忽之?”

    卫旌也只是冲口而出的愤激之言,说出口就有些后悔,听了步骘的话,悻悻道:“子山所言自是正理。我只是有些不平……罢了,不提这些了,听说刘参军也在学宫读书,不知能否见到?且看看是何人物。”

    刘参军说的是参军事刘晔,他今年也才十六岁,战事初息,就被刘备送到青州学宫学习。刘晔在军事谋略上的才华人皆可见,名声极响,是青州最为耀眼的后起之秀。

    卫旌心中存了与其争锋的心思:刘晔以其军事谋略,得以破格任参军事,自己博学多识,破格担任个州从事或者再低些州假佐总可以吧。

第一百章 偃武修文奏雅乐() 
卫旌没能见到刘晔,却在诸葛亮处撞得头破血流,不论是经义辩难,还是治政方略,甚至是兵书战策,卫旌都被年纪小他四岁的诸葛亮驳得哑口无言,垂头丧气,缩在宿舍,灰溜溜数日不敢见人。还是步骘极力鼓励,又言大儒蔡邕之女蔡琰也担任学宫教授,开堂授课,才把卫旌从蜗牛壳里拉了出来。

    蔡琰教授的是六艺中的“乐”,即音乐。据传孔子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苌弘即是“碧血丹心”、“苌弘化碧”的主角,师襄教给孔子大雅之音《文王操》。蔡琰也是从琴教起。蔡邕名传天下,蔡琰乃其嫡传,又是女子,开讲之日,学生云集,不论是刘晔这样已经在刘备势力中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还是诸葛亮这样的天才少年,都巴巴地跑了来,足足有百人之多,将整个讲堂挤得水泄不通。都是知慕少艾的年纪,看的心思还是居多。

    蔡琰出来教乐,心中其实是不愿的。她名昭姬,就代表着父亲蔡邕对她的期许——向班昭学习。班昭乃班固、班超之妹,以续写《汉书》、著作《女诫》闻名,因嫁到曹家,人称“曹大家音姑”,乃是一代才女。但是这个才女所著的《女诫》中却认为女性生来就不能与男性相提并论,必须“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和事,不辞剧易”;在“夫妇”篇中,认为丈夫比天还大,还须敬谨服侍;主张“男子以刚强为贵,女子以柔弱为美,无论是非曲直,女子应当无条件地顺从丈夫;还强调“贞女不嫁二夫”。因此以蔡邕对蔡琰的教育她出来抛头露面是违背她的意愿的。

    刘备前后世灵魂已经融为一体,心中却没有这么多拘泥,认为蔡琰既然有才,不用就是浪费,趁女人还没被后世礼教束缚得那么厉害,正要正本清源。因此他亲自召见蔡琰,努力说服。蔡琰不是个刚烈的性子,见刘备坚持,也只得依从。

    开讲这日,她脸上蒙了一层纱布,只露出一双秋水明眸,仍旧是荆钗布裙,但腹有诗书气自华,整个人自有一番出众气质。她一上台,吵吵嚷嚷的台下顿时鸦雀无声,百十道目光紧紧盯在她脸上。

    蔡琰被灼灼目光一盯,心跳如雷,脑中一阵空白,机械地挪到台中,坐在台上放置的一架七弦琴前,双手下意识地按在琴弦上,轻轻抚弄,铮铮作响。琴声入耳,蔡琰顿时清醒过来,顺势弹奏《鹿鸣》。蔡琰之父蔡邕乃是琴曲大家,著有《琴操》一书,将《鹿鸣》列为五大歌诗琴曲之首,其余四首分别为《伐檀》、《驺虞》、《鹊巢》和《白驹》。

    《鹿鸣》一字一音,四五字一节,曲调舒缓,柔和有致,宛如春风拂面,又如笑意低回,十分优美。

    既然是歌诗,是要唱的。但蔡琰并未开口,而仅仅弹琴。她指法娴熟,弹奏投入,将整个大讲堂都填满柔和气氛。

    弹奏完一遍,蔡琰并不停息,又从头开始弹奏。这次有人开始低声唱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卫旌转头看时,却是自己的死对头诸葛亮。诸葛亮还没到变声期,声音清亮,如同鸾鸣凤吟,十分好听。卫旌不甘落后,鼓起勇气,也准备开口,一个更大的声音响起:“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卫旌看去,乃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此人峨冠博带,长须黑密,相貌清秀,举止儒雅,站在讲堂后门处,并非学子,似乎是被吸引过来的路人,他开口高唱,旁若无人。在此人带领下,不少对这首曲子略懂的学子纷纷高声附和,将整个讲堂变成了一个大合唱。

    一曲既终,峨冠中年人带头鼓掌,堂上掌声雷动。中年人眼圈发红,叹道:“不意又闻天音!蔡师后继有人也!”遥遥向蔡琰举手示意,叹息而去。

    周围学子议论纷纷:“此谁人也?”

    有知情学子道:“此泰山郡守应仲瑷,闻其曾向蔡中郎将学琴。”

    蔡琰已彻底镇定下来,从琴道开讲,将“乐”之道娓娓道来。众学子凝神细听,沉浸其中。

    ***********

    应劭此番来临菑乃是受刘备军令,召集各地郡守、将领,共商大计。他虽然仍旧担任泰山太守,但军队全部被刘备收编,只给他留了些许卫士,只能管民,不能管军,说实话心中是有些憋闷的。但要挂冠而去又有些舍不得,毕竟太守乃是两千石的高官。明日才要集会,应劭索性到青州学宫拜会郑玄,路过蔡琰讲课的讲堂,才有了刚才的故事。

    郑玄等教授的居所在青州学宫后部。郑玄有个优雅清净的独立小院。应劭带了名刺门人通报。郑玄的弟子赵商将他迎入。应劭见了郑玄,拜倒在地,口称“郑师”。郑玄让赵商将他扶起,道:“二十年不见,仲瑷已成栋梁矣!”

    在郑玄自公元一六八至公元一八四年被禁锢期间,应劭曾在公元一七三年二十岁时从家乡汝南至青州,跟随郑玄学习过一段时间,后因父老而回乡,三十多岁被汝南郡举为孝廉,三年前被朝廷任命为泰山太守。

    应劭起来道:“见郑师康健,小子喜不胜矣!刘青州能兴此学宫,实乃大善。”

    郑玄颔首道:“刘玄德胸怀天下,重视儒术,实苍生之幸!”

    应劭未料到郑玄对刘备评价如此之高,诧异道:“不意郑师对刘青州期许至此?”

    郑玄让赵商引应劭入席坐下,盯着他道:“吾老矣,然见事多也,刘玄德才兼文武,有光武之器,仲瑷且不可犹疑两端。”

    应劭心中震动,久久不语。他与袁绍关系非常,乃是汝南同乡,又都是公族之后,自幼就有交情,这段时间未尝没有投奔袁绍之意,听了郑玄的话,才真正触动了他。仔细比较袁绍与刘备,心中的天平渐渐向刘备倾斜。

    ;

第一百零一章 第五巡失意北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