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3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

    “当然,也是因为智文子为难赵简子,必死董安于,所以赵家和智家算是成了死仇。“王子瑜想了想又说道。

    “哦,我明白了,原来这就是为什么范氏、中行氏败亡,最后却是三家分晋而不是四家分晋的原因,因为智家被赵家弄死了对吧。原来是这个原因,我刚才还在纳闷呢。“武元庆恍然大悟的说。

    “没错,赵简子虽然不是东西,但好歹赵家最后也算是为董安于报了仇了,不管其中有多少是真的为了董安于的吧,但总归是也算报仇了。智文子死了以后他儿子智宣子继承了正卿的位子,智宣子被赵简子联合韩家,魏家压制智宣子,智宣子一生并不得志,后来智宣子早亡,他小儿子智襄子继承了他的位子。这智襄子仪态不凡、箭术高超、技艺出众、巧文善辩、坚毅果决优点很多很多,。所以他当了正卿以后带领智家迅速崛起。

    他率师伐齐,发动两次伐郑战争,壮大了智氏的势力。晋出公十一年,率师伐齐,发动两次伐郑战争,壮大了智氏的势力。晋出公十一年,智襄子第二次攻击郑国,郑向齐求援。齐国援军刚至,晋国撤退。晋出公十七年,智氏联合赵氏、魏氏、韩氏三大夫,瓜分了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和财产。智氏独占了大部分范氏、中行氏故地,并取代赵氏而掌管晋国政事,成为四卿中最强的势力,居晋国四大卿之首,并自称“伯”。

    同年率军灭中山国的属国仇由国)。隔年,在讨伐卫国回国后,与韩康子虎、魏桓子驹在蓝台举行宴会,智襄子戏弄韩康子并侮辱韩氏家臣段规。之后贪婪地向韩氏、魏氏索求并获得了万户之邑。向赵氏索求蔺、狼皋两邑地时被赵襄子毋恤严辞拒绝,知瑶大怒,在晋出公二十年联合韩氏、魏氏两门阀,攻打赵氏,赵襄子不敌,几经考虑之后,就奔走晋阳,是为晋阳之战。“

    “我去,竟然又来了一场晋阳之战?“武元庆彻底惊讶了,赵家也太悲催了,短短几十年间就被人打了两次,而且两次还都不得不退到晋阳据守。“

    “是啊,又打了一次,然后这一次,晋阳再次护住了赵氏族人。三家围攻晋阳两年时间都没打下来,智襄子愤引汾水灌晋阳城,赵氏在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军民病饿交加,十分危急。但是智襄子太得意忘形了,他爹智宣子立他为继承人的时候智氏里就有族人智果反对说智襄子优点确实很多,但是惟独没有仁德之心,常借势欺人,这个缺点是致命的,最终必定导致智氏家族的灭亡。再苦劝无果后,智果带领其一部分族人从知氏中分出,另立宗庙辅氏,表示脱离智氏。“

    说到这里王子瑜叹了口气:“最后果然证明智果是正确的,智襄子虽然带领智氏迅速崛起成为了四卿中最大最强的,并且一家可以霸凌三家的地步,但最后他却在晋阳之战的时候因为一句话将整个智氏葬送。在看到水攻效果卓著后,智襄子得意地说:“起初,我不知道水可以灭亡他人国土,现在我已知道了。”韩康子、魏桓子两人听闻此语非常恐慌,互使眼色作暗号,因为魏氏的安邑城,韩氏的平阳城都有可能是智襄子下一个水攻的对象。而这时候恰好赵氏水困已久,无法续守,遂派谋臣张孟谈,说服韩、魏两家倒戈,最后结果就是是三家联合反攻智氏阵地,智襄子被擒并被杀,首级被赵襄子作成首爵,用以饮酒。智伯家族全部屠灭,所有的领地被韩、魏、赵三家所瓜分,从这一刻起三晋分而七国之形立,从此进入战国时代。“

    武元庆完全没想围绕晋阳城还有这么多事情发生,晋阳城护住了赵家两次,可是它的建造者竟然会是那样的下场,竟然被弃车保帅了,而且他还心甘情愿。

    我勒个去啊,这老赵家祖上究竟积了什么德了,竟然能有这么多志士愿意为保全他们而掉脑袋。

第六百九十章 被一个孩子影响到的历史走向() 
“我勒个去啊,这老赵家祖上究竟积了什么德了,竟然能有这么多志士愿意为保全他们而掉脑袋?“武元庆超级惊叹道。

    王子瑜,二丫,丫丫都深以为然的点头,都觉得老赵家的祖坟冒青烟了。

    “这董安于为了赵简子,为了老赵家一家甘愿担下责任,背下黑锅,慨然赴死,这样的事情我听着很耳熟,我好像知道一个故事跟这很像,甚至为了老赵家死的人更多。“

    武元庆皱着眉想了想,然后说道:“不知道你们听过赵氏孤儿的故事没?讲的也是春秋时期赵家的故事,战功起家的赵氏家族,权势和声望不断膨胀,甚至让晋灵公都恐惧不已。心高气傲的将军屠岸贾一直遭赵氏的轻视和排挤,在晋灵公的默许下将赵氏一家三百口诛杀。

    在赵家被诛灭的时候,赵氏有一个婴儿躲过了一劫,幸存了下来,为了婴儿的安全,一批舍生取义的壮士牺牲了。先是婴儿的母亲,她是晋灵公的女儿,她把婴儿托付给一位经常出入驸马府的民间医生程婴,为了消除程婴对于泄密的担忧,自己立即自缢身死;程婴把孩子藏在药箱里,企图带出宫外,被守门将军韩厥搜出,没料到韩厥也深明大义,在韩厥迟疑当中,他指挥程婴把婴儿带了出去,为赵氏留下唯一的血脉。

    放走了程婴和孩子,自己拔剑自刎;屠岸贾得知孩子逃出,竟然下令杀光全国一月以上、半岁以下的婴儿,违抗者杀全家诛九族;程婴为了拯救赵家的孩子,决定献出自己的独子,以代替赵家婴儿,并由自己承担“窝藏”的罪名,一起赴死;原晋国大夫公孙杵臼硬要以年迈之躯代替程婴承担隐藏的罪名,然后撞阶而死……20年后,程婴告诉了赵家已经成年的孩子这一切,他就把复仇的烈火射向了血债累累的屠岸贾。“

    武元庆讲的是后世看过的一部电影和一部电视剧赵氏孤儿里的故事。

    电影和电视讲的有些不一样,不过大体都差不多,只不过电视剧因为篇幅的原因所以扩展了很多,电影就简洁多了,范冰冰演的孩子她娘,黄晓明演的孩子。

    电影,电视都还不错,不过武元庆是不怎么能明白,理解得了里边的价值观的。

    就在武元庆想自己肯定不会把自己的孩子拿出来牺牲,换别人孩子活下去的时候,耳边就已经响起二丫不屑的冷哼:“依照看,赵家被灭纯属活该的,谁让他们仗着自己家世显赫权势够大,就轻视排挤人家屠岸贾的,他们最后全家被杀全是自找的,自寻死路。他们要是不轻视排挤屠岸贾的话,也就不会有全家被杀的下场了。“

    我勒个去,武元庆呆滞的看着冷笑的二丫,觉得自家这妹妹真不愧是能在原历史上当皇帝的人,这特么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还真是与众不同啊,这特么人家毕竟一家三百口全死了,你说人家死了活该,真是毁三观啊。

    不过,武元庆心想为毛自己当时看电影电视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想法呢,难道自己也是反社会人格不成?

    胡思乱想的武元庆就听到二丫继续说道:“还有还有,那程婴就是个傻子,就是个畜生。什么义士,我看就是脑子被门挤了。赵家纯属自取灭亡,他们一家找死的,程婴为什么要救赵家的孩子。义士?如果说赵家是无辜的也就算了,可是赵家执掌朝政膨胀的连晋公都恐惧,这样的人家就是佞臣,本就该被杀的,程婴救了赵家的孩子何来的义字?更何况他为了救赵家的孩子还把自己的孩子拿出去当了替死鬼?这是何等的恐怖没有人性,难道在他的眼里所谓的义字比他的儿子的生命都要重要吗?他连自己的儿子都舍得送出去死,连人性都没了,还能是义士?完全就是畜生,人渣。“

    “嗯嗯,没错没错,我家二丫说的太对了,大哥也是这么想的,那个什么将军韩厥,大夫公孙杵臼都是些傻子,脑子有问题的。“看二丫骂着骂着手开始指向自己了,好像故事代表的就是自己的价值观一样,武元庆赶忙表明自己的立场是坚决和妹妹站一起的。

    “行了,你们两个歇歇吧,我知道你这说的是谁了。“王子瑜没好气的看着这两准备指天骂地的货说道。

    “你知道了?“武元庆惊讶的问,自己都就讲了个大概故事,连里边那孩子的名字都记不得了,自己这媳妇都能知道自己讲的具体是谁吗?

    “当然了,你忘了吗?我方才讲赵简子要修晋阳城的时候不是说过了吗?赵简子之所以要修晋阳城就是因为他自己势单力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祖辈被人灭过满门,所以有了前车之鉴,所以才要修晋阳城作为退路的啊。“王子瑜翻了个白眼说道。

    “没错,娘亲刚才说过的。“丫丫同学马后炮的大声说。

    “我去,你该不会想说这赵简子就是我说的这赵氏孤儿的后代吧?修晋阳城就是因为赵氏孤儿一家子被杀了,就活了赵氏孤儿一个所以他的子孙后代有了心理阴影,为了保命修的吧“武元庆惊呼一声问道。

    “什么赵氏孤儿?人家有名字的好吧,人家叫赵武。你想的没错,赵简子就是这赵武的后代,不但是赵武的后代而且是很近很近的后代,赵简子就是赵武的孙子。所以,你想想了,赵氏那么多人结果一夜之间被杀的就剩下他爷爷一个,这赵简子小时候能没被他爷爷,他爹教育,告诫吗?所以,等赵简子成年后发现自己处境不好后自然而然就想到他爷爷的遭遇,然后想要修晋阳城也就顺理成章了。“王子瑜说到。

    “竟然是这样的关系要不是你说我还以为这赵氏孤儿是赵简子的不知道多少辈的后代呢,原来竟然是他爷爷啊。“武元庆无语的摇了摇头然后叹道:“可惜了真是可惜了,如果赵氏孤儿没有那么多人救,被人杀了的话那赵家一脉就断了,那也就没有后来的一系列事情,也就不会有三家分晋,晋国不分,那秦国也就不一定能一统天下,秦国不一统天下话,就没了后边的汉朝,没有三国两晋,没有了南北朝没有。。。“

    “那就没我们了。“

第六百九十一章 不靠谱() 


第六百九十二章 互相给面子() 
六月初从长安出发,一路上晃晃悠悠走的懒散,每天走三五十里,聊天是唯一打发时间的方法,王子瑜算是最博学的,一路走下来每个地方她总能引经据典给说出点门道来,当然长孙皇后,杨氏也都知道的挺多的,不过岁数,身份在那呢,不可能跟小辈们讲这个讲那个。

    讲最多的就是王子瑜了,然后有时候襄城,长乐大丫二丫太子妃魏王妃等也会讲一讲补充一下。

    讲野史,讲后世电视啊电影里演过的武元庆总能说一番,可是要讲正经的,特别她们总喜欢把出处,谁谁作的哪本书等等都讲出来,武元庆就蒙圈了,仰着懵逼的脸懵逼的听懵逼的看真是一脸的懵逼。

    日子就这么一点一点的过去,他们一行人距离晋阳的距离也一点一点的拉近,从龙门过黄河到河津,然后沿着汾河谷地一路北上在七月初的时候终于到达了晋阳。

    在晋阳城南十里处晋王李治早早的就带着属下的官员们等着皇后的銮驾到来。

    武元庆一行护送着长孙皇后中午的时候碰上的迎驾的晋王李治和那些官员们。

    李治上前见礼,然后许久不见的母子二人说着想念的话,说着说着就嘤嘤哭了起来。然后那些见礼的官员们就继续躬身保持行礼的姿势。

    大唐不习惯跪拜,除了很重要的场合外都是不跪的,每天的早朝从来不跪,说话回话都是躬身行礼。

    武元庆一直觉得站着和皇帝皇后说话真的是太人性了,可是现在看着相顾垂泪的母子两人再看看一直保持躬身行礼姿势的官员们,看着有些上了年纪的身子开始摇摇晃晃站不稳的可怜样儿,武元庆忽然觉得这时候特么跪着其实也挺好的。

    当然,这跪着是因为弯腰行礼累了所以跪着,当不觉得累的时候可以随意站起来,这才是最好的。

    反正就是怎么舒服怎么来是最完美的。

    武元庆也知道由着性子想怎么舒服就怎么来纯粹是做梦,但正因为实现不了所以才想想的嘛,不然还想它干嘛。

    武元庆百无聊赖的想着,官员们继续摇摇晃晃的坚持着躬身行礼的姿势,直到快一炷香的时间了,母子俩终于说完了,心情也平复了,这时候长孙才想起来这特么还有一票官员跟自己行礼呢,赶紧让人家免礼,结果发现这些官员还是保持躬身的动作,长孙还奇怪呢怎么这些人行礼还有瘾吗?

    实际上,这些人是躬身实践太久了,腰都酸疼的不行了,让他们猛一下直起来腰他们都做不到。

    十里的路途,加上又是晋阳城外的官道,宽阔平坦走起来速度远超之前,多半个时辰后皇后銮驾缓缓驶到了晋阳城外。

    在城外又是一堆迎接的人,这次就不光是官员了,还有乡绅以及河东最大的世家太原王氏,王氏族长王绩是带头老大。

    之前不管是见李治还是那些官员长孙都是坐在车里的,但是太原王氏族长在城外迎接,连长孙这堂堂大唐帝国的皇后都得下车相见。

    从这里就能看得出来五姓七望在大唐有着何等的影响力了,这还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削弱后的五姓七望了,如果是以前,五姓七望的影响更加巨大。

    或许五姓七望并没有多少私兵,武力并不强大,可是绵延数百年甚至近千年的家族传承,让他们手里有着大量的土地,有了土地就会有大量依附他们生存的百姓。而且他们各行各业都有着大量的触角,跟着他们混饭吃的人数以万计。

    这就是五姓七望的底气所在,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可能就会影响到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的生活。

    这就跟后世国内一个巨大的用人企业一样,如果你是一个只有几十人几百人的小企业,然后欠了银行钱了,生意失败了要破产了,那银行才不管你那么多,国家才不管你那么多,破产就破产呗,欠的钱你还呗。

    可是如果你是一个巨大的用人企业,有着数千员工甚至上万员工的大企业,那如果你出了问题,银行不敢逼着硬要钱,国家也不会坐视不理,国家都得想着办法帮你度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