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3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希望吧。“虽然武元庆说的有道理,但王子瑜心中还是有所担心的。

    因为哪怕皇后对王淑确实没什么不满,但是在刘氏要生产的时候皇后亲自赶过去,这个事情的本身就是一种无言的表态,一种无形的压力。

    这个是不以皇后心里的真实想法为转移的,不管皇后真实想法是什么,在外人看来这就是皇后对晋王妃不满了,特别在晋王的其他妻妾看来更是如此,拿着鸡毛当令箭是这深宅大院的女人们最喜欢干得了。

    以前,王淑是晋王妃,李治的其他女人都得敬着供着,等皇后到了晋阳然后离开后,你再看吧,那一个两个阴阳怪气的还不知道暗地里怎么说呢。

    如果刘氏生的是个儿子,那母凭子贵就算不把王淑放在眼里,和王淑对着干,估计其他女人都会帮着擂鼓助威呢。

    “爹,晋阳有什么好玩的没?蒙山大佛是不是真的像姑姑说的那么大啊?“就在两口子说话的时候,一匹枣红色非常漂亮的小马驹嘚嘚嘚的跑了过来,身穿紧身胡服,脚踩皮靴漂亮的不行的丫丫同学骑在马背上脆生生的问。

    “漂亮,很漂亮,到了晋阳,爹带你去玩。“武元庆笑呵呵的说。

    “姑娘家家的,看你现在成什么样了?“王子瑜眼睛一瞪生气的对女儿说道。

    “爹,你看娘她又来了。你管着点啊。“丫丫同学一副头疼的不行的样子冲武元庆撒娇的喊,喊完也不理老娘的训斥,小手一拉缰绳,小马驹带着她又欢快的跑走了。

    丫丫一走,刚刚还一副看不下去女儿没有大家闺秀样的王子瑜立马换了表情,一脸羡慕的看着女儿的背影幽幽叹息。

    真自由,还是骑马好啊。

    从长安往东边修建的铁路已经修的差不多,不过这个修建却是往洛阳,往山栋修的并不过河东。

    而且因为黄河阻挡的关系,这黄河上以这时候的工匠水平还不能够修建跨黄河的大桥,所以铁路都是修到黄河边就停了,然后在河对岸继续修建。

    从长安坐火车到了黄河边就得换乘船只过河,然后继续坐火车,还并不能到晋阳,过了河还得乘坐马车。

    反正最后也是要乘坐马车,还不如一开始就坐马车,所以一行人干脆就乘坐的马车,这皇家的马车是最好的,华丽贵气,如果乘坐火车中途换成,不但要劳动地方官府大费周章准备马车而且还准备的不如皇家的好,影响不好也不划算。

    又是皇后又是公主,太子妃,王妃,还都带着孩子,所以銮驾走的并不快,一天也就是三十里到六十里的样子。

    路好走了,那就是六十里,路要不好走,那就是三十里顶天了,反正估摸距离刘氏生产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平均走个四五十里的绝对能到的了。

    再走的快了武元庆担不起那个责任,万一把谁给晃荡的病了那可就是大麻烦,特别长孙有个病啊灾啊的有他受的。

    三五十里说白了,纵马狂奔也就是一个时辰的样子,对于武元庆来说完全不是个事,那对于每天操练的侍卫来说就更不是个事儿了。

    护着马车走的一个个都是没精打采强装尽忠职守,武元庆懒得装,反正皇后她们也都是窝在车里的,一开始出远门的新鲜感早没了,都是待着熬时间的。

    坐马车里就跟坐牢一样,每当停下休息的时候就跟犯人放风一样。

    为了不让几个老婆每次休息都跟放风一样激动,也为了找点事做打发时间,赶路的时候武元庆总是骑着马晃荡在三个老婆的马车周围,和她们闲聊,或者讲故事给她们听。

    闹得城阳,晋阳,衡山三个公主都吃醋了,嗯,吃醋可能有点夸张,主要是羡慕的不行,于是她们将同样吃醋了的武大丫,二丫,三丫喊到了自己的车里让她们讲故事,聊天来打发时间。

    皇后人家是去看自己儿子媳妇大孙子的,太子妃,王妃,公主都是去看弟弟,弟妹的。

    本来武家这边襄城,长乐随行就足够了,结果王子瑜说李治的王妃是王家的人,她也该去看看,顺便还能娘家看看多年不见的家人。

    本来这已经够了,武家一下就去了三个娘们还带着孩子,足够了,结果二丫三丫闹腾的也要回晋阳老家看看,特别三丫,她都没到过晋阳,光是从哥哥姐姐嘴里听过晋阳是什么样的,自己家在晋阳的老家是什么样的,哥哥姐姐在晋阳的时候如何如何有意思。

    以前没机会,这次既然三个嫂子都要去晋阳,那三丫也想到晋阳看看。

    二丫三丫闹着要去,大丫表示回晋阳看看也不错哦,然后,杨氏也表示,是该趁着自己身体还好回晋阳看看。

    接着,武元爽的媳妇也表示要带着孩子一起到晋阳看看,看样子,要不是有公务在身,武元爽自己都想回去。

    武士彠和二儿子是一样的心思,只是有公务,而且他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所以只能遗憾的看着老婆孩子孙子孙女们回晋阳。

    然后,在他们出发的时候,武士彠千叮咛万嘱咐让大儿子一定回受阳老家看看,这个受阳老家就是文水,只不过文水是隋开皇十年的时候才改的名字。

    武士彠小时候,文水叫受阳,所以他叫习惯的就是受阳,而不是文水。

    武家几乎全家出动,大丫二丫三丫被几个公主给瓜分了,然后杨氏也被长孙给拉去聊天了,襄城,长乐也没跑得了,她们被无聊的太子妃和魏王妃缠上了。

    就剩下王子瑜了,王子瑜当然不是被皇家的人孤立了,只是因为马车里实在是坐不下了。

    而且丫丫实在是太闹腾了,还是让她老娘一个人承受丫丫的闹腾吧。

    浩浩荡荡一行人就这么无聊又热闹的走在路上。

第六百八十八章 家门不幸() 
六月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无论天上是万里无云还是飘着朵朵白云,天气的热度是一点不减的,坐在马车里虽然四面通风,而且好有车厢遮挡着阳光,但是还是热的让人受不了。

    马车里的女眷孩子们就没有不羡慕可以骑着自己小马驹随便跑的丫丫同学。

    没错,骑着马被太阳晒着应该是更热的,可是骑马速度快啊,就拿行进速度来说,丫丫同学骑马可以直接跑两三里地然后就可以找树荫阴凉地慢慢等着车队缓慢的追赶。

    可以说丫丫是有足够时间休息纳凉的,而坐马车就没办法了,马车不停她们就要一直在马车里待着热着,更别说武元庆临出发的时候就给自己和丫丫带了两顶斗笠的,丫丫带着斗笠骑马奔驰如风,根本不会太热的,反倒是停下来休息的时候还感觉不到风吹。

    每天只走几十里地然后剩下时间就休息,就这走的都觉得是度日如年。

    走了多日后实在是受不了的二丫也不再管老娘的脸色难看不难看了,把王朝的坐骑占为己用,二十岁的大姑娘了,然后跟比自己小十岁的侄女大呼小叫的骑着马绕着车队前前后后的乱跑。

    三丫也想骑马,可是二丫不带她,丫丫倒是想带小姑姑,可是她的小马驹太小了,只能载着她跑,再多一个人就受不了了。

    抢别人的马当然能抢得到,可是无论是马汉他们的坐骑还是侍卫们的战马都是高头大马,三丫十来岁根本不好驾驭成年的战马。

    搞得三丫撅着嘴满满的不快乐,特别听着姐姐侄女嘻嘻哈哈的小声,眼睛都羡慕的开始泛泪光了。

    没办法,大丫只好把马汉的坐骑给要来,自己骑着带着妹妹,这样三丫才破涕为笑。

    然后武家从大丫头到小小丫头,四个姑娘家就在太子妃,魏王妃等人的羡慕中纵马奔驰。

    只有杨氏一脸的家门不幸,哀叹生了三个疯丫头,孙女都是小疯丫头了。

    怪谁呢?

    当然怪她们有个不靠谱的大哥,不靠谱的老爹了。

    大丫二丫三丫倒是开心了,就是苦逼了王朝,马汉,两个大男人只能跟好兄弟张龙赵虎共骑一匹马,而且还是在六月天如此热的时候共骑一匹马,真是热的想死了。

    “春秋时期,天子衰,王室贬,礼崩乐坏,晋昭公统治下的晋国,公族弱,大夫势力强,晋昭公实则如同傀儡,朝中的势力基本集中在韩、赵、魏、智、范、中行六个正卿手中。六卿则左顾右盼,各怀肠肚,警觉地注视着周围的风吹草动,只要有机会,都想从别人身上咬下一块肉来。赵简子是六卿比较弱的,势单力薄的正卿,特别赵简子祖上有过被人灭门的惨剧在警示,所以赵简子想建一座城池作为自己的地盘,他将这个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家臣董安于。“

    这天,丫丫吵着要让老爹给她讲讲老家的故事,要说讲讲玩的吃的武元庆还能讲讲,可是他讲了以后,丫丫却表示不是她想听的,她想听的是自己老家是怎么来的。就跟长安一样,她就知道周文王时就定都于长安那片了,不过不叫长安而是丰京,后来到了汉高祖刘邦的时候能就在长安的地头上置长安县。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兴建长乐宫,高祖七年营建未央宫,同年国都由栎阳迁移至此,因地处长安县,故名长安城,取意“长治久安”。隋朝的时候又在汉长安龙东南龙首塬南面选了一块地建了大兴城,这就是现在长安城的由来历史。

    丫丫想知道老家晋阳城是如何来的,可这晋阳城怎么来的武元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一般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的。

    武元庆完全不清楚晋阳城怎么来的,根本没法和丫丫讲,不过好在武家是有一个真正的饱学之士的,特别对于晋阳的来历了解的很的。

    那就是丫丫她老娘王子瑜,作为太原王氏的嫡女王子瑜自然对自己娘家的大本营历史是相当清楚的,而且王家本来就是耕读传家的,家里的藏书,各种的书籍,孤本那是相当多的,。可以说光论孤本,秘本藏书太原王家是皇家都比不了的。

    五姓七望能够这么牛掰,可以蔑视皇家,可不光是血统的原因,最主要的是五姓七望人家的历史,底蕴在那里摆着呢,跟他们相比皇家就是暴发户。

    武元庆的大舅哥够操蛋不靠谱的吧,可学问上王伦却也是不含糊的。

    武元庆讲不出来晋阳的历史,结果打发丫丫找她娘后,王子瑜随就讲到了春秋时期。

    从晋昭公开始讲起,因为晋国就是以河东道为核心的国家。

    “这董安于就跟隋朝的宇文恺和你魏王家婶婶父亲一样,。都是非常非常好的大匠,董安于出身史官世家,先祖董狐,孔圣人称为“古之良史”。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人后文韬武略,忠义仁爱接到赵简子命令后,董安于审时度势,将目光投向了远离其他五卿的汾河谷地,在背靠龙山、面临晋水、北依盂邑南带梗阳的汾河西畔筑建了晋阳城。城中的建筑,以铜柱取代木柱,城墙由板夹夯土而成,墙骨选用丈余高的荻蒿等为主干,泥土中掺了鸡蛋盐巴等夯实。

    这董安于不但是个出色的大匠,而且还很有眼光和远见,晋阳城修好后,晋定公时期,,赵简子向邯郸同族赵午索要自己寄放在他那里的500户奴隶,准备充实晋阳。赵午虽然应允,却遭到他父兄的反对。霸悍的赵简子一怒之下,诛杀了赵午。结果,导致了赵午之子赵稷与家臣涉宾的邯郸叛乱。晋定公随即派遣籍秦率兵前往征讨。同为六卿的范氏、中行氏,与赵午是姻亲关系,便在暗中与赵稷结为同盟,联手击败籍秦的军队,又挥师向赵简子扑来。“说到这里,王子瑜停顿了下。

    “最后赵简子逃到晋阳才活下来的吗?“丫丫眨巴着大眼睛追问到。

第六百八十九章 祖上积德() 
“还用说吗?晋定公派的军队都打不过,赵简子肯定更打不过了,他本来就是因为势单力孤才让董安于建的晋阳城嘛。“同样听得入神的武元庆听了女儿的问题随口就发表意见到。

    “哼。“丫丫鄙视的斜眼看着老爹,淡淡的冷哼十足的不屑一顾。

    王子瑜看着这父女俩好笑的摇了摇头,也不搭理二人继续说道:““赵简子不得不退守晋阳,坚固的晋阳城令来犯的范氏、中行氏束手无策。就在范氏、中行氏兵围晋阳之时,晋国的其他三卿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联合向晋定公请命:严惩三个挑起祸乱的正卿,及早平息晋国内乱。尝到一点胜利甜头的范氏、中行氏真是昏了脑袋,竟然向晋定公发起反击,一时成为晋国的众矢之的。他们很快败下阵来,丢下风寒草枯、尸横血碧的惨烈战场,仓皇逃往朝歌。结果就是范氏、中行氏从六正卿中除名,赵简子得到晋定公宽宥,重新担任正卿,后来才有的三家分晋。要不然,就不是三家分晋,而是六家分晋了。“

    “这赵简子运气真好,碰上这么一个宽厚的君主,因为他引起的叛乱战争,竟然最后还能放过他,还让他恢复正卿。我觉得要不是晋定公放过了赵简子,说不定最后晋国就不会被人瓜分了呢。“武元庆再次发表意见。

    然后这次丫丫也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小脑袋,看来她也很赞同老爹的话。

    只是一旁再次传来不屑的冷哼声,武元庆扭头看去,原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二丫也凑了过来:“赵简子运气是好,但最主要是他把别人拿出去顶了罪名,当然他的罪责就轻的多了,所以才会被放过的。“二丫冷笑着嘲讽道。

    “是吗?“武元庆和丫丫父女俩齐齐看向王子瑜,明显是不怎么相信二丫同学的知识储备。

    没想到王子瑜带着苦笑肯定的点了点头,说道:“二丫说的一点没错。范、中行两正卿家族逃亡后,晋国执政也就是智家的家主智文子站出来给赵简子施压说:“晋国法令,始祸者死。范氏、中行氏作乱,由你擅自杀死邯郸午引起的。范氏、中行氏如今逃亡在外,也算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你如何谢罪呢?”然后赵简子为了顾全自己,决定将范、中行之乱的责任归于董安于。而对于被当替死鬼,董安于坦然面对:“如果我的死能够保全赵氏,换取晋国的安定,我又怎么会吝啬自己区区一条性命?”就这样董安于自缢而死。死在自己主人的手里,死在了自己建造的晋阳城中。“

    “当然,也是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