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2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可不是换个字的问题,恭字是上谥号,是顶顶好的谥号,是对宇文士及的褒奖,以后别人说起他来带着谥号喊,喊的都要恭恭敬敬,满怀敬意的。

    可是改谥号为纵后,那就跟喊隋炀帝一样,一个炀就说明了这个皇帝是多么差劲,因为炀字是恶谥,就是最不好的谥号之一。

    恭字是上谥号,且是排名靠前的,纵字却不是上谥号,别说上谥号了,连怜惜性的平谥都不是,而是跟隋炀帝的炀字一样,是个恶谥,是带有否定性质的。

    朝廷赐谥,很多时都是有褒有贬的,有的还既扬善、又不讳恶。例如原时空大唐的萧瑀谥号贞褊,贞表示他端直,褊表示他多猜疑。

    可是像宇文士及这样先是赐了好的谥号恭,然后又改为纵字这样的恶谥这是独一份。

    也许,可能是皇帝生性凉薄,也许,可能是皇帝想起当年在那棵嘉木之下的对话了吧。

    反正,宇文士及死后是悲催了。

    贞观十六年。

    原时空的贞观十六年,皇帝对身边大臣说:“薛延陀在漠北称雄,如今制御它有二个办法,如果不发兵将其消灭,就与他们通婚以安抚他们,这二个办法执行哪个?”房玄龄答道:“中国刚刚安定,出兵征战凶多吉少,我认为和亲为上策。”李世民说:“很对。朕既为天下百姓的父母,如果对百姓有利,何必爱惜一个女儿。“

    现在的贞观十六年却是薛延陀已经成为了历史,漠北已经没了薛延陀的名号,现在连打着薛延陀旗号的牧民都没有了。

    原时空,左领军将军契何力母亲姑臧夫人及他的弟弟贺兰州都督沙门都居住在凉州,李世民派契何力回去省亲,并且得便安抚契部落。

    当时薛延陀势力正强大,契部落都想归附薛延陀,何力十分惊奇地说:“大唐天子待我们如此厚恩,为什么还有叛离呢?”契部落的人说:“老夫人及都督此前都已到了薛延陀那里,你何不前往?”何力说:“沙门孝敬老人家,而我要对皇上忠心,坚决不跟你们去。”契人将其捆梆起来送到薛延陀部,扔在真珠可汗牙帐前。何力伸直双腿,拔出佩刀向东面大声喊道:“岂有大唐忠烈之士受你们的污辱,天日昭昭,望你们知道我的真心。”于是将左耳割掉发誓不从。真珠可汗想杀死他,真珠妻子力劝才作罢。

    而现在的贞观十六年,契苾何力却是灭掉薛延陀的一位前军大将。

    原时空,皇帝听说契苾何力叛逃,说:“肯定不是何力的本意。”身边的人说:“这些戎狄之族臭味相投,何力加盟薛延陀,如鱼得水。”

    皇帝说:“不对。何力心如铁石般坚定,肯定不会背叛我。”恰巧有使者从薛延陀那里回来,详悉讲述了真情,皇帝听完后落下泪来,质问身边的人说:“何力究竟怎样了?”然后命令兵部侍郎崔敦礼持旌节晓谕薛延陀,将新兴公主嫁给真珠可汗为妻,以换回契何力,何力因此得以回到朝中,官拜右骁卫大将军。

    现在却是薛延陀真珠可汗一家要么被杀要么被抓,真珠可汗的女儿也都被赐给了几个胡族大将,例如契苾何力,执失思力等人为妾。

    倒不是皇帝有偏见,没有一视同仁,皇帝倒是想要把真珠可汗的几个女儿分别赐给执失思力,李绩,薛万彻等将军的,可是汉人将军没一个愿意要满身膻味的真珠可汗的女儿的,最后没办法,只能全扔给执失思力他们这些胡族将领了,因为他们不嫌弃。

第六百三十一章 教化个锤子() 
十月底,皇帝在皇陵也就是献陵,他爹李渊的陵墓外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献俘仪式,来告慰李家的先祖,也是向他老爹李渊,还有被他干掉的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炫耀,自己这杀兄杀弟比亲爹退位抢来的皇帝干得非常不错,特别不错,极其的不错。

    献俘后的十一月初,李世民就又离开了长安,跑到了武功,也就是武元庆的封地那边狩猎了。

    初十,皇帝又从武功跑到了岐阳,打了几天猎后,皇帝再次回返武功,并且临幸庆善宫。

    之前有说过,皇帝当年出生的时候就是出生在武功的别馆的,所以皇帝来武功这算是回到了出生地了,心情自然是特别不一样的。

    尤其是皇帝刚刚从李唐的龙兴之地晋阳逗留两个月,见了很多人,去了很多当年熟悉的地方,心里的感慨还没有消散的情况下,来到武功皇帝心里又多了许多新的感慨。

    如果说晋阳是李唐的龙兴之地,那武功就是李世民的龙生之地,他这条真龙就是从武功出生,然后再晋阳腾飞,最后在长安呼风唤雨,统管天地大权的。

    从岐阳回到武功,皇帝一行临幸庆善宫。

    据长安志载:“庆善宫在县南十八里,神尧(李渊)之旧第也,太宗降临之所,南临渭水。武德元年建武功宫,六贞观年改庆善宫。贞观六年太宗临幸,宴群臣赋诗。

    简单说就是庆善宫是李渊在武功三处宅第之一,又是李世民诞生之所。所以,李世民登基后曾数次临幸。

    李世民这次又临幸了自己出生的故居庆善宫,并且在庆善宫召集武功故老赐予酒宴,说说笑笑,谈谈当年在武功的日子,李世民自己谈的少,主要是听武功故老极尽夸张的吹捧自己出生时候是多么的天生异象,小时候的自己是如何如何的好,一看就是多么多么贵不可言等等,反正就是故老们想着法憋着词的吹捧,李世民笑容满面的享受着吹捧,然后宾主尽欢尽兴而罢。

    这样的宴席连着搞了好几天,最后到了十八日,李世民才从武功离开回到了长安。

    回到长安后,有感于武功的富庶,家家有充足余粮,穿的吃的都是非常的不错,都能顶的上长安的中上人家了,李世民很感慨的对大臣们说:“朕为万民之主,想让百姓们都富贵。如果教给他们礼义,使他们年少的孝敬年长的,妻子尊敬丈夫,那就都尊贵了。轻徭薄赋,使他们各治产业,那就都富足了。如果家给人足,朕即使不听音乐,也自然乐在其中了。”

    皇帝刚刚骄傲于自己做的不错,让百姓生活很好,教化之功非凡的时候,有人就急不可耐的跳出来打他脸了,完了李世民还自己打自己脸。

    教化,教化个锤子。

    贞观十六年十一月三十日晚上,夜,已经很深了,皇帝住的东上阁灯光仍然亮着,李世民神色忧虑,在屋里踱来踱去。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是一件重大案件纠缠着他。这一天,大理寺五次上奏,要判处贪赃犯党仁弘死刑。

    党仁弘是大唐初年的大将,也是大唐建立的功臣,是开国元勋,而且和皇帝关系不错,是李世民的相交知己。

    当年唐高祖李渊发兵入关时,是党仁弘把自己的两千多名军队交李渊指挥,帮助他及早地夺得了长安。在李世民东征讨伐王世充时,党仁弘大力筹备粮饷,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曾担任过南宁、广州等地的都督,所至之处,治理有方,对开发大唐的南疆建树了卓越功绩。

    李世民一向很器重他。然而,眼下就是这位爱臣,只要自己御笔一挥,就要身首异处了。怎么办呢?

    李世民一次次提起笔来,一次次又放下去,下不了决心。按照大唐法律,党仁弘贪赃百万,理应受诛。但这是人治大于法治的封建社会,皇帝有特赦的大权,想让谁免罪就可以免罪。朝廷有功的大臣犯了罪,最后处刑的决定权属于皇上。李世民想到他有恩于朝廷,又觉得他是高年古稀之人,不忍把他处死,想改“死刑”为“革职”,但又怕处理不公,失信于天下。

    “怎样才能给党仁弘留下一条生路呢?”李世民想不出办法,心情烦闷。

    也不怪皇帝,要是一般贪污也就算了,可是这党仁弘贪污的数额实在是太多了,百万可不是说的百万钱,要是百万钱的话也不过是一千贯罢了,可是党仁弘贪污的是百万贯,大唐的年收入也不过几千万贯罢了,一个大臣就贪污了上百万贯,真真是巨贪,真真是触目惊心。

    一州之地一年的赋税收入都不可能有一百万贯的,可党仁弘一个广州都督就贪污了上百万贯,这就相当于,他当刺史的这些年里,几乎每年都在贪污掉地方赋税里边收缴上来的相当大的一部分。

    这也得亏是他当都督是在广州,是在岭南,现在那地方因为海运的缘故富得很,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最大货物集散地,广州那片太有钱了。

    要不是因为太有钱了,党仁弘也不可能贪污那么多,当然也是因为太有钱了,才能贪污这么多年才被人告发,要是换个其他地方,娘啊,百万贯,都够一州之地多少年的赋税了,党仁弘要真能贪污上百万贯,那就差不多相当于把治下的赋税全贪污到自己囊中,还不给朝廷上缴一个铜钱。

    这尼玛,贪污的太凶残了。

    也正是太贪婪,太贪的凶残了,聚敛钱财不择手段没个度,才会在十月的时候要调离广州都督任时为人所讼,赃百余万。

    皇帝想给党仁弘开脱,但也有些为难,不知道该如何开这个口,如何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众口。

    这天晚上,侍臣三次给他端上饭菜,他哪里吃的下去,都让端了回去。

    侍臣看到这种情景,劝道:“陛下用不着多虑。法律上不是议功、议故的规定吗?陛下不是有特赦的大权吗?免除党仁弘的死刑,我看也不算违法。”

第六百三十二章 皇帝的套路() 
说这话的也就是李世民的心腹内侍小德了,跟着皇帝年头多了,从皇帝登基开始就一直伺候在身边,虽然叫着小德,但实际上都是老德了。

    也就是跟着皇帝这么多年了小德才能这么说,才敢这么说,不然的话皇帝早就暴怒了。李世民最烦的就是内侍干政,皇后也相当厌恶内侍干政,因为皇后自己都谨守后宫不得干政的宗旨,又如何能看着阉人内侍来干涉朝政。

    帝后两口子在这样的事情上是非常的一致统一的,要不是小德,换成了别的内侍敢这么说,那纷纷就是乱棍打死扔出去喂狗的下场,绝对没有别的下场。

    只是因为是小德,所以皇帝烦躁的情况下都没有什么反应,反倒是谈心似得叹息道:“事情不是这么简单,固然,朕一句话就可以使党仁弘转死为生,但这实属执法不公。况且,朝廷里功臣甚多,此例一开,其祸无穷!”

    小德说:“若能想个办法,使群臣知道陛下宽赦仁弘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就好了!”

    小德的这句话,使李世民茅塞顿开。他想,按古代也有过圣贤自责谢罪的故事。战国时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三国时,诸葛亮为严明法令,第一次北伐失败,给自己降三级处分。我自登基以来,赏不避仇,罚不阿亲贵,未敢以私害法。如今,因念党仁弘古稀高龄,不忍杀戮于他,我何不仿效古人,自责请罪,求得众臣谅解,给党仁弘留下一条生路呢。“

    想到就做。

    第二天,也就是贞观十六年十二月一日,清晨,李世民让小德准备好了请罪用的草席、香裱之类,并把朝廷五品以上的官员召集到太极殿前。

    李世民摆出架势仰天长叹,对众臣说道:“党仁弘案件让朕寝食不安。党仁弘是国家的功臣,但是他竟然如此不顾国法,为所欲为,作为朝廷的命官,祸害百姓,死有余辜。

    现在,众多大臣也认为他罪当一死,所议至当。魏征常跟我说,天子更应当去私立公。可是,对于党仁弘,朕现在却是满脑子私情。党仁弘一家,为了江山社稷,有两个儿子死在战场。他大儿子死于薛举之战。我们中了埋伏,薛举的排箭第一个穿透党仁弘的大儿子。满身的箭杆,竟有十几枝。党仁弘趴在儿子的尸体上,用舌头舔干儿子脸上的血。转身上马,又去冲杀。

    武德五年,洛阳城下,我们与王世充拼杀,党仁弘抱着受伤的儿子来到朕的面前,胸部被长矛刺穿,奄奄一息。我接过他,党仁弘依然没有说话,继续冲杀。老二在我怀里,声音断断续续地说:‘不能尽孝了,要我照顾他父亲。’人之将死,我如何不答应。他就死在朕的怀里啊。

    两个孩子,为了大唐的江山死了,如今,为了大唐的法律,父亲也要死了。我李世民,战场上杀人无数,可是对于党仁弘,我真是不忍啊。我在这里求求你们,就饶党仁弘一死吧。作为皇帝,我不能下跪,但求你们饶他一死吧。“

    叹完以后他昂首在殿前的平台上,以沉重的语调宣布:“法律,是整个国家的法律,君臣上下都应遵守。今天,朕办了一件违法的事。党仁弘贪赃本该处死,朕念他有功于朝廷,且年事高迈,便把“死刑”改为“罢官”。这种做法,是一种乱法的行为。朕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朕的感情又迫使联干出了自己不愿干的事情。为了检讨自己的罪责,朕决定从今日起,在南郊坐草席自责,每日只素食菜饭一次,谢罪三天,以示对自己的惩罚。“

    皇帝此举其实是有点作秀,有点耍无赖了,纵然你是皇帝,但你赦免一个有大罪的人,竟然只是谢罪三天,坐草席,吃素菜就完事了,完了以后还得让大臣们捏着鼻子同意他赦免党仁弘。

    完了大臣们还不能说别的什么,因为你一反对好像就是和皇帝故意作对一样,皇帝都自己认罚了你还抓着不放,你是觉得皇帝自罚的还不够吗?

    要是皇帝对一个大臣有了这样的认知,那这个大臣还能好的了吗?

    所以,没有哪个大臣是傻子,倾听着皇帝的“自责”,大臣们不管是真心还是违心,反正都个个感动得流下泪来。

    是啊,从西周到秦汉,从三国到隋朝,自古以来,皇上至高无尚,说一不二。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虽然历朝自有法律,但法律是不能约束皇帝的。生杀予夺,全凭皇帝“圣心独断”,哪有皇帝向臣下检讨的道理?翻开千年青史,又有几个像当今皇上这样的明君!

    本来,大臣就对皇帝带头守法敬佩得五体投地,现在见他要请罪三日,感情上哪能通过!大臣们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