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2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之所以高士廉要坚持让李承乾治罪于武元庆,是因为这人有些,怎么说呢,就是守旧,说守旧也不太准确,应该说是恪守君臣之道。

    君就是君,臣就是臣。

    在他看来李世民是皇帝,他哪怕是长孙皇后的舅舅,那在李世民面前也该是臣子的样子,而不该端着长辈的样子。

    这就是高士廉,对尊卑身份看的非常重。

    那汉王是皇族是亲王,那就该是主,武元庆是臣,臣子把亲王给打了,这不管是因为什么都是绝对是大错误,就该受到严惩。

    这才是高士廉要严惩武元庆的原因。

第六百二十六章 福手福脚() 
李承乾虽然说不过高士廉,但他是绝对不想处罚武元庆的,就在李承乾想理由准备将这事情拖下去,拖到不了了之的时候,洛阳那边又有诏令传来,并且皇帝也准备返回长安了。

    皇帝回长安还有段时间,因为皇帝答应了并州的父老回长安途中一定要到并州到晋阳看一看的,所以路上流连时间会花费不少。

    但是传回来的那道诏令却是不容迟缓,要立即传至各州县知晓,并严格执行的。

    七月,皇帝在洛阳任命长孙无忌为司徒,房玄龄为司空,这两个职位虽然只是虚衔,是种荣誉,但给这两位挂上这样的职衔,无疑是皇帝李世民开始再次准备对朝臣进行调整的一个预兆。

    房玄龄,长孙无忌年纪到不小了,该荣升一下然后给其他人让一让位置了。

    并不说就不让这两人主掌参与朝政了,只是挂上虚衔后慢慢的就开始退出具体朝政的处理上,而变成总掌大局,只对朝政提建议,却不怎么参与具体的运行处理了。

    就跟魏征,李靖他们的特进职衔一样,虽然具体的职务交出去了,但没谁说他们不是朝中顶级宰辅重臣的,只是他们的身份不同了,不在有具体的事务要管理了,属于那种想管就能管,但不想管也就不用管自会有人管,完全不存在玩忽职守什么的事情。

    他们以后的身份更多的就像那种有着决定权的顾问一样,别看掌管的具体事务没有了,但真正的决策还是他们这些人做,国家的走向还是他们这些人最后参与决定控制的。

    李世民在逐步的让上了年纪的大臣退出具体事务的处理,让更加年轻一点的官员走上台前。

    朝中大臣几乎一段时间就要调整一下,大家的习以为常了,并且也和普通人,中下级官员都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大家不关心。

    大家关心的时候就在两位重臣职务调整后的两天后,皇帝下的那个全国都要执行的诏令。

    李世民下制令:“从即日起有自残身体者,依法加重罪行,并且仍要交赋服役。”

    这个命令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从命令发布的这一天起,但凡有人自己伤害自己的身体,比如砍手砍脚,意图逃避徭役征召的人,依照新颁布的法令加重处罚,并且处罚以后,你砍掉了手,砍掉了脚依然逃不了徭役,依然要交税赋,接受国家征召去服徭役。

    皇帝为什么会颁布了这么一条命令呢,这就要从隋朝末年开始说起了。

    隋朝,特别是从隋炀帝上台后开始大兴土木修建洛阳城,修建大运河等等多项工程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完成,那时候征调的役夫人数不知凡几,死伤不知多少,征召几百万,可能就要死伤几十万。

    接受征召去服徭役就跟去送死没什么区别,百姓自然不甘心这样送死。

    然后不想死就要想办法逃避征召,隋朝那时候的律法规定如果身患残疾,就是比如说手脚不灵便的,最好是手脚有问题没有手,或者没有脚的,这样的情况是不用接受征召服徭役的,不但不用接受征召,甚至还能免除赋税。

    这个政策说起来相当的人性化的,但人性化的政策却并没有给百姓带来福音。

    因为隋朝的百姓碰上了一个好大喜功完全不知道体恤民情的皇帝,隋炀帝。

    这位皇帝上台后,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抱负,也为了享受,骄奢淫逸,大兴土木导致赋役繁重,三征高句丽征调几百万民夫死伤惨重。

    百姓服徭役完全就是拿自己的命去赌,赌自己的运气好不好,能不能活着回来,这样的日子谁想过。

    没人想过。

    于是也不知道是谁从律法里找出了朝廷对残障人士有优待这么一条政策来,然后当第一个对自己自残的人成功避免被征调后,这种抓住漏洞以砍掉手脚换免除徭役的办法就流传开来了。

    皇帝王公高高在上自然不怎么清楚这些事情,所以让这种事情存在了很多年,但是下边的官员却是知道的清清楚楚的。

    百姓们把这种被砍掉的手,砍掉的脚称作福手福脚,意思手脚虽然被自己砍掉了,但是带来的却是让自己活下来的希望,是福气。

    李世民父子从晋阳起兵正是因为知道百姓疾苦,知道自己起兵能得到百姓的拥戴才起兵的,所以他们对福手福脚这样畸形的触目惊心的事情是有了解的。

    原本,李家父子想着自己建立了大唐,就算不能让所以人都过上好日子吧,但起码不至于让百姓活的恓惶到要砍掉自己手脚来躲避徭役征召那么惨吧。

    可是没想到的是,隋炀帝都死了,隋朝也灭了,大唐都经历了李渊统治的武德九年的时间,以及李世民通知的贞观朝十六年的时间,总共二十五年的时间。

    大唐立国二十五年了,国家强盛,百姓富足,这样的情况竟然还有人在通过砍掉手脚这种福手福脚的事情来逃避徭役。

    这让六月底无意间在洛阳城外闲逛的时候发现这个事情的李世民觉得自己脸被打的啪啪响。

    国富明强,李世民不觉得这个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感觉,因为朝中那么多大臣,就连魏征这样的人都这么说,那一定就真的是国富民强了。

    其他地方李世民不那么清楚,可关中那里,洛阳这里,李世民都见得很多次了,百姓们就没有说哪家是吃不上饭的,顶多偏远地方吃不饱罢了。

    但相比隋朝末年,李世民觉得自己治理下的国家,百姓该是满意的,该是幸福的。

    而且说起徭役,现在朝廷所有征召徭役都是抵扣赋税的,并且朝廷管吃住,吃的住的也都还不错,做事也不算多繁重,更没有因为徭役给累死的,出事故倒是有,但朝廷都有优厚的抚恤弥补。

    这样的情况下竟然还有人砍掉手脚逃避徭役,让刚刚第三次封禅泰山的李世民脸上火辣辣的,完了就是愤怒。

    老子这么努力的当一个好皇帝,让你们过上好日子,你们特么却这么打老子的脸,要是真过不下去也就算了,可事实不是过不下去了,是特么形成习惯了,觉得砍掉一只手一只脚就能免除一辈子的徭役赋税,实在是太划算了。

    奶奶的,惯得你们,有好日子不过非要砍手砍脚才觉得过的下去。老子现在还就不惯着了,你们不是砍手砍脚,不但让老子收不到赋税,征召不到徭役,还收获了一群断手断脚连种地都种不了,做事情都做不好的废物吗?

    那好,老子现在就开始禁止自残身体的事情,所有自残的,你就算砍掉手脚,老子也要让你们服徭役,教赋税。

    老子让你们砍。

    砍了以后哭死你们。

第六百二十七章 自作自受() 
七月二十五日,皇帝御驾驾临并州,并州大都督,晋王李治迎驾随行,大都督府长史李绩也从草原返回并州随侍。

    作为李唐皇族龙兴之地,在这里皇帝李世民是有颇多值得回忆感慨的地方的,所以原本准备在并州逗留三天的皇帝,这一逛一游就是五天,并且没有停止的打算。

    后来皇帝干脆宣布在农收后于晋祠祭天之后再回返长安。

    皇帝逗留晋阳,不光是晋王李治,大将军李绩要陪着,太原王氏也是小心的伺候着,没办法皇帝现在积威日盛,虽然没有明目张胆的打压门阀,但这些年来的科考门阀中第步入官场的子弟相比寒门子弟那是少之又少的。

    光是这一个举措,就让门阀被削弱了不知道多少了,更别说现在各地官学兴起,书本,纸张这些以前被门阀垄断,也是门阀屹立不倒的基础都成了寒门学子进学的标配了,只要进学,就有书本送,而且不收分文。

    还有三字经,百家姓这样的更加易于启蒙学习的读物被大量印刷出来,所有的官学私学都被强制要求作为启蒙书用,并且这种书籍只要给出凭证说家里的孩子是没有得到过这些书的,各级学官就会免费发放启蒙书籍给孩子,都不需要进学的,只要是没领过书的孩子统一可以免费领取一次。

    皇家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完全就是免费的,只要你有心学,想学,那就可以去,不收任何束脩,因为所有官学老师全是朝廷委派,领的是朝廷的公粮俸禄。

    只有到了水平可以参加乡试的时候,官学才会开始收取少额的费用,然后要是乡试都考过了,那官学收费就要更多一些。

    以前,都是初始进学的时候要花很多钱,越到后边花费越少,现在却是相反,进学不花钱,学到后边才会花费越多,但因为学到后边赚的也越多,特别像考过乡试的,那朝廷每月都是有学粮发放的,而且身份待遇也不同,家里的赋税都免除了不少,这种情况,官学收点学费那是理所应当的。

    特殊的教育制度,导致现在寒门学子越来越多,门阀子弟因为家族底蕴的问题,质量确实很好,但是寒门子弟质量不够数量来凑。

    而且因为寒门子弟基础在那,那么大,里边总会迸发出些天才人物,所以别看质量不行,但在庞大的数量基础里只是蹦出一些天才来就在数量,质量上都把门阀子弟给压在了身下。

    太原王氏因为挨着关中最近,又是在李唐皇族的龙兴之地,自然而然这里的官学兴办的也是越早越大,寒门子弟出现的也相较其他地方来说越多,王家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

    好在,进入隋末大唐后,太原王氏本就声势远不如从前了,而且因为协助李唐起兵反隋,李唐皇族对太原王氏也是比较特别优待的,打压起来远不及其他的崔家,卢家,郑家等其他五姓七望的家族。

    作为耕读传家的世家门阀,太原王氏和李唐皇族走的最近,所以别看受到的影响很大,但出仕的人却是比其他家的要多的,当然这也是因为王家不少子弟是在武家学堂学算学,考明算科入仕的,王家有这样的便利,可以被武家学堂收入学校,其他家却没这个面子,想走比较容易的明算科只能是做梦。

    不管是从自己,还是从女婿武元庆那边,皇帝来了,王家都要拿出最大的诚意来让皇帝看到自己的安稳无害。

    在晋阳待到快八月十五的时候,特进魏征,魏明镜给生病了,因为皇帝正好在城内王家做客好几天了,魏征则是在城外晋阳宫里待着,李世民得知消息后急忙写手书诏令探问病情,且说:“几天不见,朕的过错又多起来。如今想回宫去探望,又恐因为我的回去更添烦扰。你如果听到或看到什么,可以写奏折让人送给我。”

    魏征上书说道:“近来弟子冒犯老师,奴婢忽视主子,下属多轻视上级,都是有原因的,此风不可长。”又说:“陛下临朝听政,常常将公正挂在嘴边,退朝后所做所为,却未免有所偏私。有时害怕别人知道,横施神威圣怒,这样欲盖弥彰,有什么好处呢?”

    魏征总是不知道客气,皇帝听说他病了病的挺严重的,所以又提起说你有什么看的听的有意见的,你尽管呈给我,我会酌情处理。

    皇帝就是心里一激动,一时没想清楚,忘了魏征是什么人了,所以才这么说的让魏征随便提建议,随便对事情有不满的都可以说出来。

    真的就是随便那么一说,谁都有激动到没管住自己嘴的时候,皇帝也不例外,但魏征可不管那么多,一点都不客气,你说有意见尽管提,那我就直言不讳的说。

    魏征说还不说别的事情,他就专门盯着皇帝说,说皇帝你这上朝听政的时候总是说公正公平的,不以个人好恶做事情,可是嘴上说的一套背后做的却又是一套,你看看你退朝后所说所做,未免和你说的公正大相径庭,太过偏私心了吧。有时候还因为害怕别人知道,故意生气,显露你皇帝的威严,威压,吓唬人,你说说你,这样做不过是欲盖弥彰,人家该知道还是知道了,你说这样对你这皇帝有什么好处?

    老魏指责其人来是一点面子都不给,特别是不给皇帝的面子,也不知道老魏是和皇帝有仇还是怎么的,对其他人老魏还能允许别人犯个错什么的,但是对于皇帝,哪怕是一丁点的小错误老魏都要指出来,要是皇帝认识不到,老魏能一直抓住不放,烦都烦死皇帝。

    或许也正是因此,老魏才能获得千古明镜这一赞誉,并且没有人对这一点反驳的。

    做官做到这样也就是极点了。

    皇帝自作自受让老魏提意见,老魏真提了意见后,皇帝再无语,再烦的慌也得对老魏提出的问题拿出个处理意见出来。

第六百二十八章 牛掰的郭孝恪() 
于是,很快的,在晋阳,皇帝在随驾的大臣,侍卫,以及当地的官学里边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主要针对的就是弟子冒犯老师,奴婢忽视主子,下属多轻视上级的情况,一旦发现,如果理由不充足站不住脚,一概严惩不贷。

    而与此同时,皇帝又对西域那边驻守的兵将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调整,高昌旧部与镇兵以及迁徙流放的犯人都居住在西州,较为混杂,皇帝任命凉州都督郭孝恪为西州刺史。

    虽然调整很小,凉州都督到西州刺史,都是在西域那片打转,但相比凉州,西州可就更靠西边了,而且凉州一直都是汉人统治居多,西州却是名义上归汉人统治居多,真正被完全的占领只是近两年的事情罢了。

    所以相比凉州的稳定,西州情况就要复杂的多,特别皇帝还把死刑犯,流放的犯人全都扔到了西州来,社会治安更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之前褚遂良就上书说过:“自古圣王治理天下,都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