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2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痈筛鏊藕蛉说墓ぷ髑俊

    这也算是皇家给其他各家的一个交代。

    时间到了七月,从西域终于有捷报传回,侯君集率领大军大获全胜,高昌国被灭,高昌王智盛以及一些大臣被俘正在押解回长安。

    只是奏报上说因为高昌不少大臣逃脱到鄯善,焉耆等邻国避难,为免这些人以后卷土重来,决定带兵去要人。

    前边的灭掉高昌,抓住高昌王,满朝文武不管是当初赞成还是不赞成对高昌动武的都听得欢兴鼓舞的,毕竟大唐大获全胜了嘛。

    可后边听到还要带兵到鄯善,焉耆等国家去要逃跑的高昌大臣,一干刚还高兴的不行的大唐百官可就傻眼了。

    怎么一个回事,不是说攻打高昌给他们不尊宗主国一个教训的吗,怎么现在还要扩大打击范围了。

    你带兵上门要人,要是引起冲突怎么办,要是西域诸国都开始敌视大唐怎么办,那大唐不是要陷入一场莫名其妙的战争了吗?

    文官们都不干了,很少见的文官们竟然难得的完全一致。

    不管是最反战的魏征,还是一向偏向军方的杜如晦,或者比较中立的房玄龄,又或者总是琢磨能给自己带来点好处的长孙无忌,总之不管是谁,是哪个文官,这次都不干了。

    齐齐谴责侯君集等前线将领擅开边衅穷兵黩武,是把大唐至于道义之下而不顾。

    特别是奏报里还提到了焉耆,开什么玩笑,人家焉耆是向大唐诉求,请求大唐帮忙的,结果现在大唐军队帮忙灭掉高昌后,又要对人焉耆动武,这算什么,这不是背信弃义,两面三刀的小人作为嘛。

    三十六计,假道伐虢,这是玩到自己的藩属国头上了,还要不要脸了。

    文官们群情激奋,要求皇帝立即下令让侯君集停止扩大战争的行为。

    李世民虽然心里对侯君集如此知道自己的心意很是满意,不过文官们闹腾的太厉害了,众口一词反对,他当皇帝的都不得不做出妥协,下了让侯君集停战的命令。

    不过命令虽然下了,至于能不能救下西域那些小国可就不好说了。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

    侯君集带兵可是深的孙子兵法三味的,来回近两个月的时间足够侯君集把西域扫荡一遍了。

    下了停战退兵的命令后,李世民就表露想法想将高昌改为州县建置,也就是直接收归大唐实质性统治了。

    但反战分子魏徵再次出班极力劝谏道:“陛下刚即位时,文泰夫妇首先来到朝中拜谒,此后逐渐骄傲自大,所以加以诛伐。只问罪文泰一人就可以了,应当安抚高昌百姓,保存其社稷,立他的儿子为可汗,则皇上的威德及于荒远之地,四方民族都会心悦诚服的。如今要是将其地改置州县,那么还要经常有一千多人镇守,几年一换,来来往往死掉十分之三四,置备衣物,远离亲人,十年以后,陇右一带将耗费殆尽。陛下最终还是不能使高昌的粮食布匹供给大唐,正所谓分散有用资财以供奉无用之地,我觉得不可行。”

    差不多的话,其实去年李世民决定出兵之前就有大臣反对时说过的,不过是所得对大唐的损失,褚遂良就说了:““王师初发之岁,河西供役之年,飞刍挽粟,十室九空,数郡萧然,五年不复”。

    意思就是大军开拔西域,陇右西疆靠近玉门西域的这片百姓都要服劳役,还得被征收粮草,一定是十室九空,几个州郡都会萧条下来,五年都恢复不到之前的样子。

    但事实却是,大唐现在国库粮仓足够充足,根本不需要沿路百姓负担任何粮草,徭役也只是在大军路过只是负担百里协助运输一下罢了,需要时日不过三五天,在水泥路上行走,三五天服役的百姓根本没什么感觉。

    十室九空完全就是文官自己不知地方情况而瞎想琢磨出来的笑话。

    不务实,喜欢循规蹈矩按着陈年旧历按步照班教条的做事情,想事情,衡量事情是所有文官的通病。

    世界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却埋在故纸堆里学习钻研上古,近古,前人是怎么处理问题的。

    就名臣魏征都不例外。

    他们以为打仗百姓就一定会遭殃,根本不知道还有发战争财这么一说。

    就算已经有了东突厥,吐谷浑,吐蕃以及南洋等等众多的例子,他们也固执的认为打仗就是不好的,歌舞升平才是好的,对所有人都有利的。

    但李世民不这么想,李世民已经吃到了打仗带来的战争红利的甜头,不然他也不会暗示侯君集对西域诸国动武了。

    所以对于魏征的话李世民少见的没有接受,八月,他将高昌所在地改置西州,改欲谷设舍弃掉的可汗浮图城为庭州,并各设所辖县。八月二十一日,在交河城设立安西都护府,留下兵力镇守。

    这只是朝中发出的命令,一时间还传不到西域去呢,而这时候的西域已经被侯君集横扫了一圈,汉朝时候所谓西域三十六国的疆域全部被纳入了大唐的版图。

    再往西打一点就差不多能和大食人,也就是阿拉伯帝国扩张的势力接上了。

    西域小国的国王全成了阶下囚了,朝廷发来停战退兵的命令才姗姗而来,然后迟了。

    这种情况还怎么退兵,退兵不是白打了吗?

    于是维持现状,赶紧再派人回长安通报请求新的命令下达,好决定后续怎么做。

第五百七十七章 君臣相争() 
十月,朝廷新的命令终于送达,之前设立安西都护府的命令取消。

    因为之前设立都护府是因为高昌被平定,就想比照汉朝时候设立都护府统管高昌全境,并且驻兵防备西突厥。

    可侯君集他们动作太快,也成果太显著了,西域诸小国全灭,龟兹、疏勒、于阗、碎叶等更远,汉朝时候就属于中国的疆域这次也全被重新收回了。

    得到消息的李世民一看,这还设立什么安西都护,如果只是高昌一地打下来,周边其他小国臣服于大唐那设置都护府,让原头领统领本部,作为大唐羁縻州还说的过去。

    但现在是全部都被攻克,从国王到大臣一锅端了,这样哪还用搞什么民族性质的都护府,搞什么羁縻州,直接实际统治好了。

    就像东突厥,吐谷浑,多半个吐蕃这些被大唐攻占的新国土一样,直接设立州府,比照大唐的郡县制设立行政机构,派遣大唐官员过去管理就好了,顶多就是用一部分当地人帮着治理就完事了。

    所以,安西都护府还没成立就被取消掉了,然后高昌依然设立为西州,可汗浮图城为庭州这两个没变,但把一些周边的地域并入到了起管辖范围内,然后龟兹、疏勒、于阗、碎叶等地方设立新州,意思就是属于大唐的新设立州府。

    然后西州,庭州,新州这三个州归属新设立的西域道。至此,大唐十道增加了一道西域道。

    论地盘大小的话,应该说除了统管吐谷浑,吐蕃以及就有州县的剑南道最大外,剩下的就数这新设立的西域道了。

    别看这里人口没多少,但出了玉门关往西一直到后世的哈萨克,吉尔吉斯等国家的地盘都是大唐的。

    虽然不少城邦大唐大军还没能够去到那里打下来,但他们的国都也就是龟兹、疏勒、于阗、碎叶等国的国都都被大唐被破了,国王百官也被抓的抓杀的杀,剩下下边的几百,上千人的小城邦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和实力。

    大唐再次恢复了强汉时候的荣光,甚至国土面积还要更加的往西。

    这也是朝中文官全力反对,要求严惩侯君集,契苾何力,牛进达等领兵擅开边衅的总管,并且放还被俘虏的各国国王大臣,归还土地让他们复国,但皇帝李世民却一意孤行,顶着满朝文官反对的声音,下圣旨将这些国家纳入大唐版图,并且实际派官吏治理的原因。

    实在是开疆拓土到前无古人的境地那种千古一帝,比肩秦皇汉武的功绩实在是太荣耀了,李世民根本抗拒不了这样的诱惑。

    收到皇命的侯君集等人开始做班师回朝的准备,在班师回朝之前他们还需要继续清扫一下西域遗留的隐患,不稳定因素,而且还得等派遣的官吏来到才行。

    而且能够班师回朝的只有十万人,剩下的十多万还得留在西域诸侯挺长一段时间,等下一批接替的军队赶到后他们才能离开。

    因为把西域纳入版图的功绩太大,当然主要是想要拍皇帝哥哥的马屁,荆王李元景等李唐宗室亲王,也就是李世民的一帮子同父异母弟弟联合上书请李世民再次封禅泰山。

    李世民拒绝了。

    不少文官嘲笑李元景等亲王不懂礼法,说皇帝刚刚才封禅泰山两年而已,怎么能再次封禅泰山,实在可笑的厉害。

    但李元景这些亲王也不是草包,学问都很好的,就有人反讽说汉武帝都可以六次封禅泰山,为什么功绩不逊于他的当今陛下不可以。

    然后亲王宗室就和文官们就皇帝能不能,该不该再次封禅泰山开始了激烈的争吵和辩论。

    这些争吵没影响到李世民的好心情,还抽时间跑到渭南同州那里狩猎了半个月。

    文官们发现皇帝越来越不听他们的劝说了,然后皇帝越不听吧,文官们就越想抓住皇帝,不让皇帝和他们背道而驰越离越远,于是他们更加进谏的激烈,频繁。

    但实际上皇帝并不是越来越不听他们劝说了,而是随着国朝的稳定,文官的权利越来越大,他们自己越来越想要更多的可以掌控或者说左右皇帝的想法,但当皇帝不配合的时候,文官们就有了皇帝不听他们的错觉了。

    所以,事实上不是皇帝不听他们的了,而是他们得寸进尺想要的更多了。

    君权臣权争夺,皇帝想要中央集权一言而决,文官们想要臣权压倒君权,最好就是皇帝可以什么都不管,无为而治,全部交给他们文官来处理,那就一切完美了。

    这种争权必然会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文人从一开始的依附强权到最后想要控制强权,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几乎都是这么走下来的,这也正是儒学的可怕之处。

    这也是很多朝代皇帝要用外戚,或者说宦官来掌握一定权力的原因,因为满朝文官都是一个鼻孔出气,这时候皇帝这位裁判就没了用处,玩不了平衡了,那就必须的增加一个势力出来,重新让自己拥有裁判的权利,这样皇帝才能是皇帝,不然就是皇命出不了皇宫的傀儡。

    大唐建国不过二十多年,文官们已经有些压不住自己心中的权力欲望,想要攫取更多更大的权利,这是皇帝不想看到的,也是他要增加军方权柄的原因之一。

    对高昌动兵,以及允许扩大战争也是有这个因素在的,因为军方存在的意义就是打仗,如果没有仗打,或者大不了胜仗,那军方就不可能有足够的实力平衡文官。

    时间进入十一月,吵吵了一个月的文官和宗室亲王们还是没辩论出个清楚明白来,文官们因为皇帝在西域问题上对军方的纵容很是不满,坚决是不同意再次封禅泰山,找出各种理由反对。

    但宗室亲王们理由却也很充分,虽然刚刚封禅两年而已,但大唐国力又上了几个台阶,而且刚刚开疆拓土恢复了汉朝时候的疆域荣光,功绩如此飞跃,理应再次禀报上天知晓才是。

    这个理由获得了军方的支持,关键是文官们针对军方太明显了,让军方很是不满,于是军方和宗室亲王们联合怼上了文官。

    十三日,宗室军方一票将军再次上表请求泰山封禅,然后前一个月好不同意的李世民这次却迟疑都没有就直接同意了。

第五百七十八章 双喜临门捎带着恶心事() 
就在皇帝同意泰山封禅后的第二天早上,襄城起床漱口的时候有干呕的感觉,不过很多人早上起来刷牙漱口都有恶心的感觉,也不为奇,但等到吃早饭的时候闻到白米粥的味都有恶心干呕的感觉这就不正常了。

    于是赶紧找来孙思邈孙神医,老神医手指往襄城的手腕上轻轻那么一搭就一脸微笑的恭喜说襄城有喜了。

    然后武家就沸腾了,武元庆成亲这么多年了,娶长乐都好久了,结果竟然到现在只有王子瑜生了一个还是女儿。

    这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社会里那可真是天大的问题,眼瞅着三个媳妇王子瑜,襄城,长乐,两个小妾前丫鬟紫鹃还有萧凤总共五个女人肚子就是大不起来,可是把武士彠杨氏两口子给急坏了。

    事关庞大家业,还有爵位的继承可不是等闲视之的。

    好在,现在终于好了。

    又有一个怀上了,是男是女暂且不想,起码是又怀上了。

    结果就在一家人高兴了还没两分钟的时候,更大的惊喜来了。

    看到姐姐一脸红光喜极而泣的样子,长乐的很是眼热羡慕,但想想自己都没有恶心干呕的感觉就有些落落寡欢的。

    这一幕被孙思邈给看到了,于是老孙一脸慈祥的冲长乐招了招手要给长乐也把把脉。

    不把不知道,一把惊喜一屋人。

    老孙本来是觉得长乐身子相比其他人还是要弱一些的,皇帝皇后有什么病老孙又最清楚,所以就想着替长乐诊脉看看需不需要调理一番,身体好了肯定怀孕的几率是要大一点的。

    结果,老孙手指一搭,有什么毛病没诊出来的呢,就先感觉脉象圆滑,如珠滚玉盘之状,这是明显的喜脉呀。

    为防弄错,老孙又屏气凝神好好的感觉了一下。没错,就是喜脉。

    “恭喜恭喜,长乐公主也有喜了。“

    “什么?“一家人整个呆愣了。

    长乐更是难以置信的捂着嘴巴,眼眶却已经有喜极而泣的泪珠滑落。

    老孙还在一旁啧啧称奇的说:“有喜的老道见得多了,但姐妹两个同时有喜的这还是第一次见。“

    武家这边不能光顾着自己高兴啊,武元庆的跟自己岳父,丈母娘说一声呢,武士彠也得通知亲家公母一声。

    然后皇宫里的皇帝皇后也高兴怀了,襄城不说了,这么多年才有身孕不容易,关键是长乐,这可是嫡女,要是长乐怀的孩子先生然后还是男孩,那可就是嫡长子,是继承武元庆这一支爵位家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