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2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来因为结社率等人造反,其他突厥人还有些胆战心惊,怕皇帝因为牵连到他们头上。

    可这个处罚一下,所有突厥人都放心了,对大唐,对李世民更是多了许多归属感。

    原本有不少大臣还因为结社率造反,对把突厥人分散安置在腹地的决定有所非议,甚至上书请求皇帝把突厥人再迁出关外的。

    但当各地奏报传来把分散安置的突厥人对结社率的谴责咒骂,对皇帝的感激,敬意都详细汇报后,那些非议的大臣霎时就闭上了嘴不说话了。

第五百六十五章 古代的背锅侠() 
结社率的造反虽然没有把李世民怎么,但毕竟是被人给打到了近前,说明安保工作做得还是不到位。之后李世民很快从长安再次抽调了三千精锐护驾。

    巴蜀那边撩人还在闹造反,武候将军上官怀仁再次出击俘获男女六千余口,叛乱又平息了。

    反正这撩人造反家常便饭,被平息也都是分分钟的事情,不过是疥癣之疾,所有人都习惯了。

    时间进入五月,风调雨顺很多年的大唐终于在贞观十三年爆发了席卷天下的大旱灾。

    关中,只有进入二月中旬春耕的时候下了一场吝啬至极的毛毛细雨。

    其后再没有一滴雨降下,之前天气不那么热的时候还没什么,可到了五月,太阳在天上炙烤着大地,地面都龟裂了,庄稼苗大片大片被晒的怏怏的,快要死去。

    好在大唐这么些年都一直过的很富足,特别是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在关中,河东等北方地区开始大面积耕种,在司农寺种植了两年摸清楚情况的占城稻也开始在南方种植了起来,已经有了不小的种植范围。

    各家各户多有足够的存粮,各地官仓也都有大量的仓粮贮存,所以即便是发生大旱也不至于出现太过凄惨的灾情。

    粮价肯定有所上涨,但不至于发生逃荒,饿殍遍地,易子而食的情况。

    不过毕竟是天灾,李世民还是按照常例诏令五品以上官员上书言事。

    就跟前两年洛阳那边发大水,李世民让大臣们上书言事一样,这就是把发生旱情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让大臣们指出到底皇帝那里错了,皇帝好改。

    罪己诏谁都不想发,那就只能是选择轻一点的让大臣上书言君王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了。

    不过大臣们对皇帝也没什么不满,不觉得皇帝做错了什么,君臣贤明历史上也没哪几个皇帝能像李世民一样了。

    这样的皇帝指谪不出什么错误了。

    就魏征上疏也只是说:“陛下的治国大业与贞观初年比略有不如,近几年来,轻易的动用民力,认为百姓无事则产生骄逸之心,役使他们则容易让他们听差遣。但陛下,这是不对的,从古到今臣还没听说有因为百姓过的安逸而败亡的国家,也没听说因为让百姓每日劳累而当国家天下安定的。。“

    魏征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皇帝你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对的,但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是针对的民众,不是贫苦百姓。他们都已经过的够不容易,你让他们过的安心点着国家才能安定不会败亡,可你近来总是抽调民力役夫劳役这才不是安定天下的办法。

    魏征上疏说这些倒不是针对的都北,西,南修路的事情,修路总共役使民夫不下百万,绝对不比隋炀帝大业末年征调的百姓少。

    可修路征调的百姓大唐无论是吃食,还是住宿供给全都是有标准配置,可以让役夫吃饱穿暖的。

    为了不出现克扣,吏部,御史台派出去相当数量的监察团队,不少都是刚刚科举及第当官没几年的新生代力量,正是处于施展抱负想大干一场的阶段,且都没什么和地方有瓜葛的,也不代表什么利益集团。

    让这些人去搞监督,能最大限度的达到监督的效果。不光如此,这些年来培养的速成医护人员也调拨去修路沿线工地不少,大的病,疫情解决不了,但小病小灾小伤的却不在话下的。

    魏征主要想说的,针对的是皇帝,皇帝又开始有享受的冲动了,因为府库充盈,又没什么仗要打的,而且也封禅泰山了,皇帝觉得自己该是到了享受一把的时候了。

    原本给他老子修的明德宫,才起了头,他老子就死了,工程也就停了。就在前不久李世民又提起了话头,说想要把明德宫修完,还说什么现在的宫殿住着他总是头疼的厉害,明德宫地处龙首原,地势高,不像现在的宫室那么一到天热就潮湿闷热的厉害,所以修建明德宫也对自己的风疾有好处。

    完了,李世民还搬出孙思邈来,说这些都是孙思邈给他说的。

    大臣们才不管孙思邈不孙思邈呢,也不管皇帝是不是真的住的不舒服,对身体不好,他们只知道皇帝你这是享乐的前奏,是花钱的前奏,还是准备花国库的钱。

    这怎么可以?

    之前嘛,国库充盈,皇帝想多修个窝他们还不太好反驳

    但现在天下大旱了,皇帝让百官上书言其过失,百官欢乐了。

    哈哈哈,天助我也。

    正愁找不下理由呢,现在理由来了。

    天下大旱,这么多年风调雨顺的,为什么现在突然就大旱了,这说明是上天觉得世间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所以给降下的责罚,那上天觉得世间那里不好了呢,不用说了肯定是皇帝做的不好了,因为天子,上天之子,君权天授,老天觉得不对肯定是觉得皇帝不对了,总不能老天还管到小**的头上吧。

    再说,你皇帝都让百官上书言你的过失了,这说明你自己也是认可大旱的发生是因为你而起的,不然你也不会让我们言你的过失对不对。

    所以,陛下,你有过失,你的过失就是动用民力不像以前那么慎重了。

    近来,动用民力的无非就是修路,还有就是你修宫殿这两处,修路那是好事,修好了路,才能让大唐对岭南,西域,草原这些以前鞭长莫及的地方更加有控制力,也更便于这些地方的商贸往来,对大唐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自然肯定不会是因为修路上天降下了预兆,警示。

    那别的不用说了,只剩下你修宫殿的事情了,上天的警示肯定是因为皇帝你想修宫殿,会导致百姓不堪其扰,农事被耽误,让百姓过于劳累,所以提前降下责罚警示于你。

    目的就是告诉陛下你应该停止修宫殿的想法,你应该爱惜民力,继续休养生息,这样才符合上天的要求。

    这样才能民安国宁,长治久安。

第五百六十六章 夜郎自大() 
历朝历代皇帝是最大的背锅侠,不管国家出了什么问题都是皇帝的错。

    无论天灾人祸全是皇帝的错,今天地龙翻身,明天水龙闹事,后天旱魃肆虐,反正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大臣们是牵扯不到皇帝头上的。

    皇帝要是碰上好点的臣子,这名声还能好点,否则要碰上那些坏的流脓的大臣,皇帝就倒霉了。

    什么埋汰事都能整到皇帝身上。

    而大臣呢,哎呀妈,我们怎么可能错嘛,错的都是皇帝。谁让皇帝是君权天授,祥瑞是老天奖赏皇帝的,那灾害自然是警示皇帝的。

    李世民登基这么多年,总算是没有多少大臣老往他身上泼脏水了。哪像他刚刚登基的时候,屁大点的灾害,也是皇帝的错,谁让皇帝你把你老子赶下了皇位,还杀了你哥哥弟弟,还霸占了你弟媳妇,还把你侄子杀了个一干二净。

    算起来李世民也算是媳妇熬成婆了,终于特么不用什么锅都背了,可这天下大规模旱灾,还的出来背锅。

    好在的是大臣们没怎么往李世民身上扣屎盆子,就魏征上的奏疏指出的问题严重点,说他有些贪图享乐,有些奴役百姓重了点。

    大旱持续到了七月,庄稼近半面临着绝收,朝廷减免租赋的旨意也传了下去。

    这一年的李世民有些悲催,七月大旱才缓解,结果刚安生几天八月初一出现了日食。

    这如果是单独出现吧也就算了,毕竟光日食说明不了什么,哪怕日食是不吉的象征。

    可偏偏前几个月天下大旱,粮食会减收近半这就足以让一些心怀叵测的人传播些不好的消息了。

    民间开始有传言皇帝犯了天怒,因为对自己属国进兵攻伐太甚,李唐皇族要遭天谴了。

    但这种流言也只是在乱世,或者人心不稳的时候造成一定的效果。

    可大唐现在国泰民安,只是一次大旱而已,任何流言都不足以动摇百姓的心,更加动摇不了皇族的统治。

    尚书省下令各州府严查造谣者,仅仅半个月不到,就已经把流言扑灭了,倒不是官府效率真的这么快,主要是百姓就不跟着掺合,不跟着传流言。

    没有生存的土壤,流言根本传播不开,流传不起来,皇帝也安稳的过了一个中秋。

    九月的时候,李世民开始调兵遣将,户部,司农寺开始准备粮草辎重。

    明眼人都知道大唐对高昌的进攻已经是停止不了了。

    因为高昌是在是太能自己作死了。高昌王鞠文泰对大唐派去的使节说:““鹰飞翔在天空,鸡伏窝于草蒿,猫戏游于厅堂,鼠嚼食于洞穴,各得其所,难道不能我们高昌不能自我发展吗?“

    说的更直白点就是,蛇有蛇道鼠有鼠路,大家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生存发展之道,我们高昌不准备跟你大唐混了,我们准备自立门户,自己单干,在我们这西域一亩三分地上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发展的很好,你大唐就不用操这个心了,以后你大唐在这片都得靠我们的,而不是我们巴结你们。

    话虽然说的看似简单,但其中的野心已经足以彰显了其对大唐的敌意,抗拒。

    不光对大唐出言不逊,高昌还撺掇薛延陀,派人到薛延陀大小三个可汗说:“你既然身为可汗,就应与大唐天子平起平坐,为什么要拜他的使者呢?“

    挑拨离间。

    虽然不用挑拨,薛延陀都已经对大唐心怀大大的不满了,可这话不该是你高昌一个弹丸之地,一个大唐藩属小国该说,能说的话。

    十月,李世民从九成宫回返长安。

    回到长安,李世民先是把侍中杨师道任命为了中书令,接着又任命尚书左丞刘洎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简单调整了下朝堂,李世民让户部,司农寺,工部都加大了准备辎重,兵器等的速度,长安十二卫大军也操练了多日,集结了起来。

    因为李世民真的要发兵了。

    魏征上书说皇帝近年来役使百姓有些多,李世民接受了这个建议,想着不光是民夫,就连府兵,军队也尽量少点调动动用,所以之前李世民还想着能不打就不打高昌来着。

    他希望高昌王鞠文泰能真心悔过,哪怕是说些假话敷衍一下,双方有个台阶下也算,就不用动兵了。

    可高昌王人老了,脑子糊涂了,给脸不要脸,自尊自大,觉得是不敢打自己活着害怕死伤不愿意打了。

    于是在李世民亲笔写了书信,盖了玉玺派使节送到高昌,给他们言明厉害祸福,并且暗示只要鞠文泰能承认错误,到长安像皇帝李世民赔礼道歉,那那这件这事情算了了,放过不说了。

    可高昌王鞠文泰对大唐的拳拳诚意视若无睹,对大唐皇帝的征召入朝不以为意,他竟然称病不接受征召不愿意到长安认错。

    热脸贴了个冷屁股,李世民怒了。

    鞠文泰太嚣张了,太不把大唐皇帝放眼里了,可他却忘了在他之前不是没有人这么对待过大唐,不是没有人拒绝过大唐皇帝的征召。

    可最后那人的结局是身死国灭,整个国家成了大唐的国土。

    那个人就是吐谷浑的可汗伏允。

    当年伏允对大唐的态度,和今日高昌对大唐是何其的一样,那伏允死了,吐谷浑成了大唐的,地不如吐谷浑大,人不如吐谷浑多的高昌难道能例外吗?

    鞠文泰自认为自己有高昌坚城可以依凭,又有荒漠大碛难以逾越,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大唐奈何不了自己,愚蠢的跟大唐使节说:““唐国去此七千里,沙碛阔二千里,地无水草,冬风冻寒,夏风如焚。风之所吹,行人多死,常行百人不能得至,安能致大军乎?”

    然后李世民想让高昌王鞠文泰看看大唐的大唐到底能不能到了他高昌。

    鞠文泰夜郎自大,根本不知道外边的世界,尤其是大唐世界变成什么样了,他根本不知道水泥路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水泥路都已经修到玉门关了。

    大唐军队出玉门关,到他们高昌不过是经过沙漠戈壁一千多里而已。

    时间进到十二月,大唐军队,后勤一切准备妥当,李世民命令交河行军大总管、兵部尚书侯君集,副总管兼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等领兵即刻出发进攻高昌。

第五百六十七章 血口喷人() 
又近年末了,李世民还跑了一趟咸阳,狩猎了一天然后回返长安。皇帝去狩猎,他儿子皇太子李承乾跟着是很正常的事情,没问题。

    武元庆也跟着跑去玩了一趟,说实在的打猎还是的冬天,没那么多树叶遮着,而且在林子里也不怕有蛇虫藏在草里,挂在树枝上。

    除了防备可能的野兽外,其他时候可以放心的到处钻,才狩猎一天,乔峰觉得很不过瘾。

    结果回到长安第二天,东宫少詹事兼右庶子张玄素就把李承乾给告了。

    告到了皇帝面前,说李承乾整日狩猎,荒废学业不听劝谏。

    当时不是上朝的时候,是李世民到东宫检查李承乾学业的时候,被张玄素给告的。

    李世民当时就是一脸日了狗的表情,他昨天才去咸阳狩猎的,太子也是跟着他去的,现在张玄素这么告状,这哪里是说太子的不是,明明是拐弯抹角的指责他这个皇帝,他这个老子没带个好头嘛。

    “陛下,太子殿下聪慧贤良,早闻睿哲,学业一向勤奋,然则年岁日长,向学之心却不如从前。但臣认为这非太子殿下之过,而是有人给了太子殿下不好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武功侯武元庆巧言令色,时常拐带太子殿下出宫玩乐,才致使太子殿下学业荒废且听不进臣等忠言劝告。“张玄素还在说,而且还把一切怪责到了武元庆头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