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2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后吐蕃一战丢了小半个国土不说,还损失了十万精锐,剩下逃回去的十万也都丢了魂一样,被打破了胆气废的差不多了。

    要不是大唐这边人手有限,而且因为环境气候的原因不想继续扩大战果,吐蕃的损失还要更大。

    丧家犬一样的松赞干布意气风发的出兵,结果失魂落魄的带着残兵败将败退而回。

    吐蕃现在的疆域近半是这几年才打下来的,本来就人心浮动,局势不稳固,之前在松赞干布连战连捷攻占了周边数国赶赴长安谢罪。气势如虹的时候还能压得下去,没人敢闹事,但现在松赞干布败了,而且是惨败,这样的表现让很多心中不满的人看到了希望,于是内部的叛乱开始发生了。

    松赞干布一边忙着平叛,一边派遣使者到长安认怂请罪。

    而武元庆则忙着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康延川的商业,政务那些全扔给了高表仁和王玄策,赵恒则带着几个司农寺的官吏考察调研高原上的农牧业情况。

    发展商业,无非就是加大康延川和中原内地的商贸往来,加快货物流通,不然光靠牧民的自给自足,商业无论如何也发展不起来。

    像以前康延川和中原的商贸往来,主要服务的对象是上层建筑,是官员,是贵族,是统治阶层,但这样的商贸是畸形的,想要全面发展,必须要让下层牧民们也参与进来。

    这样的事情对武元庆来讲很简单,以前的商队为了牟取最大的利益,带来的都是贵重的奢侈物品,武元庆要做的就是改变这样的情况,奢侈品要卖,但普通商品也要卖,无非就是利润低了嘛。

    这个算不得什么大事,为了将占领的土地真正消化掉,武元庆相信大唐现在最大的商贸巨头皇家,是不会在意赚多赚少这个问题的,甚至于哪怕不赚钱皇家也是会把日用商品运到高原上来,然后从高原上的百姓手里换走有价值的东西的。

    嗯,的确是有价值的东西。不是金银这种扣扣索索下来要献给佛祖的贵金属,而是其他。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经过多日的走访,武元庆发现这里的人说穷,那是真穷,可说不穷也的确算不得穷,因为他在一个农奴身上都发现过一串狼牙穿起来的项链,问他哪儿来的,那农奴哆哆嗦嗦说了句荒原上一颗颗收集来的,换而言之就是捡来的。

    奶奶个腿的,竟然特么捡来的,这种狼牙项链,一颗狼牙穿成的在喜欢穿胡服好胡风的大唐都能卖几十个铜子甚至更高的好吧,这么一串卖一贯钱很轻松的。

    现在一斗米才四文钱,一石才四十文,一贯钱可以买二十五石米,也就是小三千斤米。

    光这一串狼牙项链在大唐就够普通人家两年的花销钱了,结果现在却戴在一个一无所有的农奴脖子上,还特么是捡的,说出去谁信啊。

    可事实就是如此,通过这件事,武元庆发现吐蕃老百姓并不是没钱,而是他们的东西在吐蕃卖不出钱来,因为,大家都可能有的东西,谁会花钱买呢,谁会赋予它价值呢。

    就像香料,在香料岛上一抓一大把的东西,那里如果有人住的话,谁会把那当成有价值的东西呢。

    高原上或许没有精致的手工艺品,没有华美的衣服,也没有多彩的脂粉等等东西,可这里有的是山野间优哉游哉吃草的牦牛,家养的,野生的。

    在大唐吃牛肉会被处罚,但在这里绝对不会有人说一句不对。

    而且这里有雪豹,有马鹿,有羚牛,还有光靠绒毛就顶上黄金的藏羚羊,哪一样拿到大唐都是会引起富贵人家抢购的好东西。

    大唐现在流行权贵家里年轻公子姑娘养猞猁,现在给他们拿一些新物种,毛茸茸的小雪豹啊,金丝猴什么的,你看这些人会不会抢着养。

    还有各种的皮毛,牙齿骨头,在高原人手里就是做个没样子的衣服,乌漆嘛黑,油腻腻的饰品,拿到大唐经过裁制,打磨雕琢就是上等的皮裘,带着野性的首饰器具。

    每不同地方的人对事物的认知都有差异性,可能在他们看来普通的东西,在别人看来就是珍宝。正所谓彼之砒霜吾之蜜糖,虽然不恰当,但意思差不多。

    皇家商队武元庆是调不动的只能上书给皇帝,写信给皇后,因为皇后是皇家商队的幕后掌控者。

    但武家自己的商队那就是武元庆一封信的事情,派了人往蜀地,往荆楚还有岭南等几个分部送信,让他们尽快筹备需要的货物运到康延川来。

    当然也是为了最早的赶到高原上,抢先手先从牧民们手里换走最好的东西。

    另外除了日用品,武元庆还让商队多多准备另一种未来会成为吐蕃人生活必需品的好东西。

第四百七十二章 生活必需品() 
应该这么说,这种东西不光是高原上的人会是生活必需品,对于所有游牧民族的人们都是生活必需品。

    这就是茶叶。

    说起喝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虽无具体定论,但无疑撰于汉宣帝三年正月十五日的王褒撰的僮约一文可以得知,起码在秦汉时期已经开始喝茶了。

    而如果根据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作为依据的话,喝茶可以追溯到上古神农时代,因为神农尝百草嘛。

    不过这是汉人的喝茶历史,如果说起草原高原民族的喝茶历史的话就晚的多了。

    不过虽然起源很晚,但喝茶成了生活必需的却恰恰是这些高原,草原民族。

    而这是由于高原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特性生活环境决定的。

    比如草原奶茶,蒙古高原是游牧民族的故乡,也是奶茶的发源地,最初最正宗的就是蒙古奶茶。当然蒙古奶茶是后来的叫法,最开始有奶茶的时候占据草原主导地位的可是别的草原民族。

    但不管是什么民族,总之这些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都是以食牛、羊肉及奶制品为主,粮、菜为辅。或者说粮菜只是偶尔才会吃。

    游牧民族不善种植,只能吃牛羊肉,顿顿肉谁也受不了,不是说能不能习惯的问题,是消化系统的问题。

    油腻腻的东西天天吃消化就首先消化不了,而且还容易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等在后世司空见惯的病。

    当然古代的人是不知道这些的,但自家事自家心里清楚,整天吃肉受不了。可也没办法啊,不吃肉没别的可以吃啊。

    直到后来茶叶传到了草原上,喝过茶叶以后,草原上的牧民发现这东西对解油腻非常有效果,原本肠胃不适,大便不利的,喝了这玩意竟然舒服了很多,畅快了很多。

    于是草原上的人口口相传都知道了茶叶是个好东西,于是茶叶成了草原上的紧俏商品,也成了需求量最大的商品。

    然后草原人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改变了喝茶的方式,加鲜奶,加盐等等,然后做成了更适合草原人口感的咸奶茶。

    “一日三餐茶,一顿饭”,喝咸奶茶,除了解渴外,更是为了解腻帮助消化,而且草原上冬季寒冷,夏季干热,冬季大量饮奶茶可以迅速驱寒,夏季可以驱暑解渴。

    高原牧民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和草原牧民差不多,只是比草原牧民更高了许多而已。

    所以,他们也需要茶叶来帮助消化,而高原人喝的有他们特色的酥油茶。

    酥油茶是酥油和茶的巧妙结合,相对于茶,酥油出现在青藏高原住民生活中的时间要早的多。酥油,是高原食品之精华,高原人离不开它。

    在没有茶之前,酥油就是高原人生活的必须品了,等茶出现,茶和酥油这两种同样的生活必需品,组合成了一种新的饮品酥油茶。

    在原时空,要一直到几年以后的文成公主和亲吐蕃后,茶叶才会在吐蕃上层流行开,而一直要等到唐玄宗时期,唐蕃会盟,立碑于“赤岭”,建立了“茶马互市“。茶叶大量流入吐蕃后,饮茶习俗才会渐渐传入吐蕃进入普通牧民的家中。在那之后,才会出现酥油茶。

    但武元庆决定把这个时间大大的提前,因为现在的大唐和吐蕃可不是原时空的大唐和吐蕃,松州之战也不是原来的松州之战了。

    原时空松州之战,牛进达斩敌千人松赞干布就退兵了,然后几乎没有任何损失的向大唐求和,请婚要娶公主。

    可现在,一场大战,何止斩首千人,小半个吐蕃都被大唐占领了,十万吐蕃士兵被消灭被俘虏。

    歼敌多少不说,关键现在高原上这么大片的土地都是大唐的了,武元庆不相信李世民会大方到把这些都还给吐蕃还给松赞干布。

    既然不可能还,那这就是大唐实际的领土,这不同于羁縻州,这是实实在在由大唐控制,由大唐派官员治理的领土,实行的是大唐的律法。

    那这里的人以后就是大唐的子民了,本着为大唐子民谋幸福的立场,茶叶这种对高原人大有好处的东西武元庆当然要赶紧拿出来了。

    酥油茶一来可以治高原反应,二来可以预防因天气干燥而嘴唇爆裂,三来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寒冷的时候可以驱寒,吃肉的时候可以去腻,饥饿的时候可以充饥,困乏的时候可以解乏,瞌睡的时候,还可以清醒头脑。茶叶中含有维生素,可以减轻高原缺少蔬菜带来的损害。

    好处如此之多,高原人喝过一回就会惊喜的忘不了,舍不掉。而茶叶只有南方那片产茶区可以大量供应,那高原上的人想喝茶叶就必须要依赖内地的供应才行。

    不客气的说,只要高原人喝惯了茶,把喝茶当成了生活必须,那控制住茶,大唐对高原的掌控起码要容易两三分。

    所以要尽快让高原人习惯喝茶,让他们用酥油和茶叶弄出酥油茶来,这样不但有利于大唐在这里的统治,而且有利于大唐将士在高原上的驻守,谁让酥油茶还有治高原反应的功效呢。

    “茶叶这么重要啊?“听过武元庆的解释,高表仁几个有些咂舌。

    “那当然,你们难道不知道草原上产出的羊毛,毛线,里边三成朝廷是用茶叶结算的吗?“武元庆笑着问。

    “这个倒是听说过,好像薛延陀对茶叶的需求也非常的大,而且西突厥和西域也有大量的茶叶贩卖过去。“王玄策点头说道,他就是在鸿胪寺任职的,这些情况在来往的公文里边时有提及。

    “没错,大唐周边越来越多的游牧民族开始习惯三餐不离茶饮了,我想在高原上这一天也就在未来不远处了。“武元庆得意的说。

    这可都是他的功劳,光是茶叶现在每年都能为国库带来几百万贯的收入。

    而武家在里边也获利不小,说武家富可敌国不敢当,但富得首屈一指还是没问题的。

第四百七十三章 宗教的作用() 
“元庆,新占领的地盘都梳理的差不多了,那些亲吐蕃的小贵族该杀的该抄家的都基本弄好了。“

    十月的高原已经冷的不要不要的了,武元庆钻在屋里窝在新盘的火炕上暖和的躺尸,咣当门被推开,一股寒风突兀的吹了进来,接着高表仁从外边走了进来说道。

    “那新到的过冬衣物都发下去了没?“武元庆扭头看过去问道。

    “发下去了,不过我看将士们更喜欢身上穿的牛羊皮子。“高表仁笑呵呵的说道。

    “在我的意料之中,咱们的冬衣相比这里的气温还是薄了点,大家喜欢更暖和的牛羊皮子很正常。“武元庆点了点头,要不是没有经过好好处理的牛羊皮子实在味道大的不行,他外出的时候也更愿意皮子,而不是家里带的冬衣。

    “对了,从蜀地来的商队携带的货物已经全部卖完了,换回来各种珍贵的皮子,骨制品等特产还有五百匹马,今天他们要启程返回,那领队的问下次来的时候需要带些什么货物?“高表仁问。

    武元庆沉思了下,想了想貌似其他的没什么特别要带的,需要的衣物,粮食现在都足够了,其他日用品就看这里人需要什么带什么就好,于是说道:“没什么特别要带的,这里的人最需要什么我想这么多天和当地人接触下来他们应该更了解,所以要贩卖什么货物让他们自己决定好了。“

    “好,明白了,一会我转告他。“说到这,高表仁想起了一件事,于是接着说道:“对了,刚才长安来人了。“

    “哦,是陛下有旨意传来吗?“武元庆挑眉问道。

    高表仁摇了摇头:“不是,好像是程公爷的家信。“

    “家信?那和咱们没关系不用管它。哦,对了,那些和尚最近工作开展的怎么样了,有没有新的进展?“武元庆问。

    “他们做的都不错,据打探到的消息,不少当地人现在谈论起我们都表现的很友好。“高表仁笑呵呵的说道。

    “哈哈,那就好,那就好。“武元庆非常高兴。

    宗教是蛊惑人心的东西,武元庆一直都知道,这种东西用的好了对统治相当有好处,没见西方国家中世纪时候那种政教一体的国家吗,虽然血腥,清除异己,但不得不说那种政教一体的国家统治是很稳定的。

    别的不说,中原王朝除了周八百年江山,汉四百年江山外,剩下的哪个朝代有超过三百年的。

    可是西宗教主导的国家,在古代像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那都是存在时间上千年的国家。

    当然宗教要是弄不好就很容易出问题,比如老是打着神仙的名义搞造反,像白莲教就是里边的翘楚,从唐末就开始活跃了一直到了清朝末年还存在,跟不死小强一样,还有元末明初的明教,这家伙更是对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有着很大的臂助。

    当然靠宗教发家的朱元璋深知这一点,所以一上台就把明教打入了恐怖分子的行列,全力剿灭。

    而且宗教不光容易搞造反,还容易搞分裂,总有些狂信徒,不机迷的人被人一忽悠就上了不归路。

    但不管好也罢坏也罢,宗教蛊惑人心这点是错不了的,越是愚昧落后的地方和人,越是会被虚妄的宗教神灵教义给蛊惑。

    作为大唐这时候能和道教抗衡一二的佛教,在汉人里边顶多能排到第二位,但是在高原,这个距离佛教发源地天竺或者说泥婆罗最近的地方,那佛教就是当之无愧的排第一的宗教。

    信众的比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