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娘的,老牛不厚道啊,这不是抢功吗?“程咬金咬牙切齿的说。

    呵,抢功?老魔王也真有脸说,到底谁要抢谁的功啊,我们是先锋好吗?要抢也是你抢吧。

    心中腹诽,武元庆却不能这么说,不然谁知道老混蛋会干出什么事儿来,搞不好按住揍他一顿,他不是白受啊。

    “程叔叔用不着生气,仗有你打得,功劳有你立的,毕竟我们这一路只有一万人马,怎么也不可能吃下吐蕃二十万人对不对。“武元庆笑着劝说。

    “你小子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程咬金听了哈哈一笑说道。

    “这是当然,这都追了十来天了,算上俘获的,总共也才让二十万吐蕃兵减员了不到六万人,还剩十多万呢,牛将军他们携带的口粮也不够了,我这边的粮草还没运到江达,想补充都没得补充。所以程叔叔,这之后的仗还要多靠你手底下的一万多人才行。“武元庆说的这个是事实,也是让他很无奈的事情,既然是追杀后方辎重肯定是赶不上骑兵的速度的,所以他才要留在色达这里协调运输粮草。

    事关一万将士的后勤保障,武元庆容不得闪失,他有些信不过松州都督韩威,生怕这家伙再出什么差错,他就只好自己留下来了。

    “好,既然这样老夫今天先休整一天,明日一早就率军增援老牛去。“程咬金说道。

    副总管执失思力去安排大军扎营,程咬金则留在武元庆住的地方询问起来当天夜袭的情况,他很好奇什么原因导致的吐蕃二十万人一触即溃的。

    当武元庆说是因为炸弹的时候,程咬金恍然大悟了,这几年大唐有战争鲜少有用到炸弹的,他又多数时候不在朝中,导致他下意识忘了还有炸弹这回事呢。

    当然最主要原因,这次除了牛进达手底下人配备炸弹外,其他各路兵马都没有配备的,因为这几路兵马并不都是十二卫的人,就拿程咬金麾下的人说,说是让他统兵一万五千人,但实际上只有五千人,剩下的一万人都是从地方调的府兵。

    所以程咬金没有在听说吐蕃大军溃败的时候想到炸弹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是炸弹那就正常了,想当初初见炸弹的威力时,老夫都差点被吓趴下,更别说愚昧的吐蕃人了。“程咬金很是感慨的说。

    “炸弹在战场上就是无往而不利的战争利器,大唐能得到它是大唐的幸事,哎,可惜不是将军的幸事。“说到最后程咬金有些失落。

    “额,程叔叔为何有此感慨啊“武元庆不明白程咬金没头没脑的失落感慨个什么劲,难道不应该有了炸弹这种利器而欣喜若狂吗?

    “在炸弹面前,再勇力无双的将军也不是一合之将,辛辛苦苦练武几十年也只是个肉体凡胎,扛不住一个炸弹的爆炸之威,你说能是将军们的幸事吗?“程咬金问。

    额,好像是这么回事,但好像又不是。

    武元庆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但他觉得程咬金这话说的肯定是偏颇的,是,炸弹厉害没错,练武几十年抵不住炸弹炸也没错,但这也不是说将军们就不幸了啊。

    不然后世为什么军队里边还有特种兵一说,特种兵练得是什么,不光是练得枪械,炸弹这些热武器,也得练匕首等冷兵器,还要练身体的啊。

    难道电视上特种兵脑袋碎砖,摔木板是用来表演的啊。

    武元庆还在组织语言想想怎么回答呢,程咬金又开口了:“或许老夫这一辈就是武夫战将们最后的余晖了,等炸弹日后在军中普及,普通人都能用炸弹杀死老夫这样的武夫的时候,练武的人就再也没有用武之地了,士卒们不用每天辛苦的操练,那时候当将军的也应该都是李靖,李绩那样靠计谋打仗的家伙们的天下了吧。“

    上一个问题,武元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那的确说的有道理,虽然不全对,但也不算错,炸弹,或者说热兵器的出现,无疑对靠武力征战的冷兵器时代是个颠覆,对勇力取胜的武将们是个威胁。

    说是武将们的不幸也能说的通,但是要说练武就没用了,士兵都不用操练了,那可就是扯淡了。

    “程叔叔,你这话小侄要反驳一下了,不管是长刀还是炸弹,都只是工具,最终能决定一场战争胜利与否的,不是工具而是使用它的人。“说这话的时候,武元庆再次想到明朝,明朝末年的时候和满洲女真人打,那时候大明可是有火器的,火枪火炮都有,但依然打不过挥着铁刀的女真人。

    这个事实很好的证明了,武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使用它的人。

    不管是冷兵器对热兵器,还是落后的热兵器对先进的热兵器,都是如此。

第四百六十五章 东女国() 
程咬金在江达休整了一夜,第二天就带着一万五千手下的将士出城往西南追赶去了。

    而就在程咬金从江达离开的这天,牛进达也正从康延川离开,而距离江达呢实际上也只有三两日的路程,近在咫尺。

    但武元庆他们就是不知道好多天了牛进达竟然才到了康延川,原因是吐蕃逃兵人太多了,东一片西一片跑的到处都是,虽然大体路线都是向西南朝老巢暹罗跑的,可选择逃跑的路线却有差别,一个岔路就能分两股人马了。

    牛进达他们就是追错了路线,跟错了目标,本来是追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从色达到江达都没错追,结果就因为在江达停下来人吃马嚼的吃了顿饭休息了会,派出追踪的斥候就跟丢了人。

    也不能说是跟丢了人,是选错了跟踪的对象,松赞干布被唐军辇狗一样撵了一路,早就不堪其扰,之前因为被唐军追得急没时间作出部署。

    正好唐军停下来休息给了他机会,最关键的是在这个时候有另一伙吐蕃溃兵和松赞干布汇合,给了他可以布置分兵的人手。

    松赞干布简单新加入的溃兵整合,然后把一直跟着自己的手下和溃兵重新分了分,由一股人马变成了三股。

    松赞干布和几个心腹大臣混在其中一股人数不多也不少,但全是他自己人的队伍继续逃命。其他两股从另外两个路线逃走。

    斥候虽然经验老道,但怎么也想不到正在被唐军追杀的松赞干布分兵后竟然没有跟着人数最多的队伍走,而是跟着人数少的队伍走的。

    斥候脑子里坚定的认为当大官的都是会跟着最有安全保障的人数多的队伍走的,更何况是吐蕃的王了,所以禀报给牛进达的时候就禀报的是人数最多的那股部队所走的方向。

    于是老牛就被带偏了,费劲巴拉追上去击溃了这股部队后,才发现原来特么追错了。

    最后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来的路线上然后追着一队人马留下的痕迹来到了康延川。

    到了康延川,牛进达不会吹灰之力就问出了自己要的情报,两天前有一支吐蕃残兵来到过这里,但并没有停留多久,吃了点东西抢了些粮食就走了。连里边有没有看起来像大人物的问题也得到了回答。

    消息来的太容易,牛进达很有些怀疑情报的准确性,这里可是吐蕃的领土,都是吐蕃的子民,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把自己人给卖了呢,太不合情理了吧。

    可是又问了很多人,综合起来发现一开始那人说的应该没错,这下就由不得他不信了,

    其实牛进达没有完全弄明白,康延川的确是吐蕃的领土,但这个时间却是极短的,也就近二三年的事情,在那之前,这里可是属于另外一个国家的,还是那个国家的都城。

    康延川也就是后世的昌都,地里位置很优越,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处在吐蕃,与大唐剑南道,以及岭南也就是云滇交界的咽喉部位。

    像什么吐蕃,等青藏高原上的国家和大唐剑南道商贸往来等都会经过这里,这里算是一个商贸枢纽。

    在吐蕃侵占这里以前,这里是东女国,苏毗王国的所在地,这两个可不是指的两个国家,而是一个国家的两种称呼。

    之所以叫东女国是因为这里的文化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以女性为中心和女性崇拜的社会制度,《旧唐书》称该国“俗重妇人而轻丈夫”,《新唐书》卷146《西域传》上“东女国”条则记载东女国“俗轻男子,女贵者咸有侍男”。

    《旧唐书》卷197《南蛮西南蛮传》:“东女国,西羌之别种,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白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日行。在大小八十余城,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为船为渡。”

    这是旧唐书中对东女国的介绍,而《隋书》里边对东女国的介绍是这样的:“女国,在葱岭之南,其国代以女为王。王姓苏毗,字末羯,在位二十年。女王之夫,号曰金聚,不知政事。国内丈夫唯以征伐为务。山上为城,方五六里,人有万家。王居九层之楼,侍女数百人,五日一听朝。复有小女王,共知国政。

    这是一个母系社会的国家或者说部落,和父系社会的国家是截然不同,风俗习惯以及统治基础完全不同,加上吐蕃侵占这里时日还太短,所以这里还没有被吐蕃完全融合消化。

    那这里的人不给吐蕃人保密掩饰行踪也就可以理解了,不认为是自己人当然就是外人了,外人自然就没有保密的必要了。

    然而即便这里的人不给吐蕃人保密,牛进达也从问出来的情报中大体确认了这股溃兵应该就是松赞干布所在的队伍,但他其实已经不觉得有追上去的必要了。

    一来毕竟是吐蕃的领土上了,名义上的是也是,在人家地盘上想追上人家肯定不容易,更别说是落后了两天的时间,这么久的时间足够松赞干布逃掉了。

    二来,连着追赶了十多天,大唐将士们也早都人困马乏不堪驱使了,带的口粮所剩无多不说,关键已经有几十个士卒出现了胸闷呼吸不畅的症状了,用武元庆的话说这是高原反应,唐人在吐蕃境内最容易遇到的症状。

    牛进达想就此打住,可又有些不甘心,能距离吐蕃国主这么近,近到只有一两日的路程就可能抓到的机会可不多,第一次在松州城外就让他跑了,难道还要再让他从眼前跑掉一次吗?

    什么抓到敌国国王的功劳的牛进达现在根本不考虑,他就是觉得心中有一股不甘心,就是不愿意接受再一次看着敌人逃跑的失败。

    思虑再三,牛进达还是决定再往下追两天,为了不留遗憾再努力一把。

第四百六十六章 都是要脸的人() 
有句话叫心有余而力不足。

    牛进达和他手下的将士就是这么一种状态,心里想的很好,努努力就能抓到吐蕃赞普扬名朝野了,可他们困乏疲惫不堪的身体状况已经没办法支撑他们实现目的了。

    在康延川的时候,还只有几十人身体不适,等离开康延川一天后,身体不适的嗯已经增加到了上百人,第二天情况更糟糕了。

    比瘟疫传染还来的快的非战斗减员,让牛进达再也没了追下去的心思,而将士们也都不想再追下去了。

    于是第三天的时候牛进达开始返程,返程途中出现高原反应的人越来越多,最严重的几个已经奄奄一息要没命了。

    说这是因为骤然从海拔低的地方上到了三千米以上的地方,所以出现的高原反应?

    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他们可算不得骤然来到海拔高的地方,而是一步步逐渐增加高度的。

    从陇右出发海拔就在一千米上下了,到了陇南平均海拔要更高一点,一路从几百米到一千多米再到松州的两千多米海拔,这一共用了近二十天的时间,要说适应早适应的差不多了,而从松州到色达,到江达虽然海拔从两千多米上到了三千多米,时间也用的短了些,可也有十天左右的时间,适应也没问题的。

    像后世那种骑行进藏的驴友就很少有高原反应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就女孩子也不多,就是因为他们海拔增加中间有很长的适应过程的。

    除了对低氧特别易感者外,阶梯式上山是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最稳妥、最安全的方法。

    所以这些将士们如此多的出现高原反应的主要原因绝对不是骤然来到高海拔地区的缘故,如果武元庆要是在的话,一定会这么和牛进达说:“老牛啊,你和弟兄们这几天太累了,吃不好睡不好,几乎每天都是在马背上过的,身体都累垮了,不出问题不受到高原影响才怪呢。“

    是的,身体太累了,太疲惫了,这就是到了高原快二十天的时间了,将士们忽然大规模发高原反应的最最主要原因。

    诱发高原病的因素不少,比如登高速度过急、体力活动过大、寒冷或气候改变、饥饿、疲劳、失眠、晕车、情绪紧张、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

    晕车肯定不可能排除掉,登高速度过急也可以排除掉,其他的好多项几乎都能对应到牛进达和他手下的将士们身上。

    体力活动大,这不用说十几日操控马匹,挥刀厮杀体力活动不大才怪呢,每天吃饭每个准时候,什么时候没有战况了赶紧吃两口,口粮还没多少要省着吃,体力消耗又那么大,当然会饥饿了,没跑的事情,寒冷也有,虽然这时候还不到冬天,可高原昼夜温差大,晚上很冷的,他们又不像武元庆还带着那么多厚衣服,就算带着厚衣服也穿不了,追杀途中晚上睡觉盔甲都不解的。

    失眠,情绪紧张,在打仗期间不也都是少不了的事情嘛。

    这么多回诱发高原反应的因素集中在一起,铁人也该倒了,更别说是肉体凡胎的人了。

    说起来,牛进达他们应该很庆幸了,被追杀的松赞干布不知道这情况,不然跑的慢点再钓他们几天,唐军搞不好就不战而溃了。

    牛进达返回康延川休整了两天,程咬金就到了,在得知情况后,程咬金喟然长叹,为老友没能抓到吐蕃赞普立下大功惋惜不已。

    不过吐蕃赞普成功逃脱已成定局,没有再纠结下去的必要了。

    照理说,这时候已经达成了皇帝想要的目的,打败了吐蕃大军,还打到了吐蕃国内了,该再传捷报回去,然后等着封赏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