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2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太子也在?“苏氏狐疑的问。

    “嗯,在啊,不过可能是太子觉得太子妃长得不好看吧,所以刚才被吓得掉下去了。“武元庆面不改色心不跳的信口胡说。

    “喂,武元庆,你,你别害我。“武元庆说上一句的时候李承乾就在拼命的往下拽他了,等听到这句,李承乾都要气疯了。

    “谁,是谁在说话,是太子吗?“李承乾喊武元庆的声音有些大,让苏氏听到了,于是问了句。

    “嗯,对,是太子,太子跟我说太子妃长得也没那么难看,还是可以看入眼的。“武元庆继续胡说。

    苏氏长得很漂亮,不同于二丫的那种倾国倾城的绝美,但却是一种温婉中带点娇俏美,相当有气质的小美女。

    武元庆一直说她不好看,让苏氏内心有些不开心了,小嘴都嘟了起来。

    “喂,武元庆你别胡说,我没有这么说。“李承乾急得跳脚大声喊道。

    看看嘟嘴的苏氏,再看看跳脚的李承乾,武元庆开怀大笑的跳下了凳子,消失在了墙头。

    下了墙头,武元庆不理李承乾,拉起妹妹二丫欢乐的跑了。

    “喂喂,你别跑啊。“

    看看跑远的武家兄妹,在回头看看墙头,李承乾气苦的跺了跺脚。

    “太子妃,武元庆都是胡说的,本宫觉得你很好看。“

    冲着墙里大喊完,李承乾红着脸撒丫子就跑。

    这时,丫鬟也把人都喊来了,瞬间不大的后院响起了大呼小叫的叫骂声。

    苏氏却倚在墙壁上抿着嘴笑。

    太子说我很好看呢。

第四百五十三章 海纳百川() 
李承乾对自己的未来媳妇满意这是再好不过的。

    不过其实他满不满意的这个婚事是必然会达成的,因为去年的时候他老爹李世民和大臣们就已经定下了这件亲事,除非是苏家犯了大罪,不然李世民想取消,大臣们也是要阻止的。

    而且年前的时候,也已经给苏氏下了册封的诏书,册苏亶长女为皇太子妃文:惟尔秘书丞苏亶长女,族茂冠冕,庆成礼训,贞顺自然,言容有则。作合春宫,实协三善,曰嫔守器,式昌万叶。备兹令典,抑惟国章。是用命尔为皇太子妃。往,钦哉!其光膺徽命,可不慎欤!

    李承乾去苏家看过了未来媳妇没多少天就到了正月初一,过年了。

    寻常人家自然是过了个快快乐乐的年,不过皇宫里嘛,年的气氛就没那么热烈了,一来去年太上皇刚挂,二来长孙还病着呢,三嘛是最主要的,太子大婚,准备工作是从年前就开始了的,眼瞅着再过几天就是正日了,宫里的人越发忙碌的在布置了。

    而李承乾也没机会跑出宫找武元庆耍了,因为他要跟着礼部的礼官学习大婚的礼仪,嗯,算是以前彩排吧。

    当然未来太子妃苏氏也是一样的待遇,甚至学习任务更重,宫中的礼仪她是要从头学的。

    很快到了大婚的时候,太子结婚就是特么不同凡响,停朝七天,在长安的满朝文武勋贵全部出席。

    一场婚礼,光是大婚那天的仪式就把观礼的人都能累个半死,还不说之后的庆贺宴席,好几天搞下来,武元庆回家连洗脚的力气都没有了。

    以前觉得结婚累人,现在才发现原来给人结婚也特么累人,给太子结婚更是累死个人。

    李世民从去年开始,尤其是太上皇驾崩后就把军国大事全交到了太子李承乾手里,让他处置。

    为此大臣们还闹过一回,集体上书要求皇帝按太上皇遗诰好好处理军国大事不能因悲伤而贻误,但无论怎么说李世民都没同意。

    后来六月的时候,大臣们又闹了过一回复请听政,这次李世民同意了,但却是耍了个花枪,让具体事务任然委任李承乾处理。

    十一月的时候,打完了吐谷浑被封为特进的李靖又一次上书,请求李世民不要在穿孝服,而应该遵照太上皇依照穿常服到太极殿处理朝政,李世民还是没同意。

    李世民也是够倔的,说不处理朝政就不处理朝政,任谁说都不顶用。

    直到年后儿子李承乾大婚成亲了,肯定要忙着啪啪啪造小人为李家开枝散叶了,李世民才拿回了大权开始亲理朝政。

    李世民开始处理朝政后发布的第一道圣旨是任命突厥拓设阿史那社尔为左骁卫大将军。

    这个社尔原是处罗可汗的儿子,年仅十一岁时,就以智谋而著称。处罗可汗任命社尔为拓设;在漠北建牙帐,与欲谷设分别统辖敕勒各部。

    武德九年的时候,也就是颉利可汗兵临长安逼着李世民签了耻辱的渭水之盟的那一年,薛延陀、回纥等部落反叛突厥,击败欲谷设。社尔出兵救援欲谷设,也被薛延陀击败。贞观二年,社尔率部西走,投奔可汗浮图城,这就离开了东突厥。

    等到贞观四年东突厥被大唐灭掉,大唐声威远震的时候,阿史那社尔也没那胆量敢回来和大唐掰腕子重振东突厥。

    于是他趁着西突厥内乱,咄陆可汗兄弟争位乘机前去诈降,突然出兵袭击,攻占西突厥近一半国土,得到兵马十余万,自立为都布可汗。

    这家伙也算是个枭雄,本来算是逃奔到别人帐下的丧家犬,但却找了个机会就占了西突厥半个国土。

    西突厥的国土面积可一点不比被大唐灭掉的东突厥小,甚至更大,只是因为地处漠北,所以和大唐冲突很少,只有在靠近西域的地界和大唐偶有冲突发生。

    但是阿史那社尔有些太心急了,急于报仇,因为他是被薛延陀给打败的,所以在他占领了西突厥半个国土后,就寻思起了找薛延陀报仇的事情。

    社尔对各部落说:“最先造成我国乱亡的是薛延陀,我应当为先可汗报仇消灭他们。”

    各部落都劝阻说:“我们刚刚得到西边一块地盘,应当暂且稳住阵脚。如今突然舍掉这块地盘远攻薛延陀,西突厥必然要来收取其故地。”

    社尔不听众议,在漠北袭击薛延陀部。战斗持续一百多天。适逢利失可汗即位,社尔的部下久罹战争之苦,多离开社尔投奔利失。薛延陀发兵攻击,社尔大败,逃到高昌,收拾残部才一万多家,又畏惧西突厥进逼,于是在年前率部投降了大唐。

    大唐现在对于归附的胡人惯例就是打散旧部,和汉人混居,对于这区区数万人的东突厥旧部自然也不例外。

    将社尔的部落分散安置在灵州北部一带,等社儿来到了长安后直接让他留在了长安,这就算是将他和他的手下分开,夺了兵权了。

    说是夺了兵权也不完全对,因为到了长安后李世民亲理朝政后第一件事儿就是任命他为左骁卫大将军,这相当了不起了。

    要知道十二卫将军一般都是开国重臣才能担当的重责,比如尉迟恭,程咬金,尉迟恭等人,能让一个刚刚归附的胡人就当十二卫将军,可见李世民是相当看重阿史那社尔的。

    不过不得不说李世民作为千古明君,这看人的眼光是真的相当好的。

    他看重的,被他委以重任的几个胡人将领都很对得起他的看重。

    就像这个阿史那社尔,在原本的历史上跟侯君集一起灭掉了高昌国,然后又跟着李世民远征高句丽,又和薛万彻一起打过薛延陀,对于西域他还是平定过龟兹官职也是一路升到了镇军大将军,死后追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赐谥为元,陪葬昭陵。

    其他的还有执失思力、契苾何力都是贞观年间的名将,连李靖都评价说薛万彻不如阿史那社尔及执失思力、契苾何力,此皆番臣之知兵者也。

    在安排了阿史那社尔的官职后,李世民紧接着下了第二个圣旨。

第四百五十四章 清除不稳定因素() 
李世民下的第一个旨意针对的是军国大事,第二个旨意可就不同了,这是在红果果的送给他婚儿子的一份贺礼,是在为他儿子当朝太子殿下在扫除障碍。

    因为李承乾这大婚才刚过,李世民就开始把弟弟,儿子的封地统统轮换了一下。

    上一次这么大规模的封王,定封地还是在贞观五年的时候,那时候武元庆都不在长安的。

    贞观五年,二月己酉(十九日)李世民封皇弟李元裕为郐王,李元名为谯王,李灵夔为魏王,李元祥为许王,李元晓为密王。庚戌(二十日),封皇子李为梁王,李恽为郯王,李贞为汉王,李治为晋王,李慎为申王,李嚣为江王,李简为代王。

    这才封完五年,李世民就开始了把贞观五年,还有之前的分封全部的调整,除了嫡子李治年幼,其他的皇子全部换了封爵封号以及封地。

    改封赵王李元景为荆王,鲁王李元昌为汉王,郑王李元礼为徐王,徐王李元嘉为韩王,荆王李元则为彭王,滕王李元懿为郑王,吴王李元轨为霍王,豳王李元凤为虢王,陈王李元庆为道王,魏王李灵夔为燕王,蜀王李恪为吴王,越王李泰为魏王,燕王李为齐王,梁王李为蜀王,郯王李恽为蒋王,汉王李贞为越王,申王李慎为纪王。

    李世民换弟弟和儿子们的封号封地意思很明显,这是在打散清除他们的原有势力。

    无论他们之前在自己的封地经营的势力有多好有多稳固,这一换基本全部归零了,到了的封地他们还得重发展。

    这样一来对太子李承乾的地位造成的威胁必然就小了很多。

    光是封爵封号变换还不是李世民的终极目的,他的终极目的是将几乎有所可能威胁到太子李承乾的王弟皇子统统赶出长安,让他们去就藩。

    换完封号封地后没几天,也就是二月初四的时候,李世民就再次下了旨意,任命李元景为荆州都督,李元昌为梁州都督,李元礼为徐州都督,李元嘉为潞州都督,李元则为遂州都督,李灵夔为幽州都督,李恪为潭州都督,李泰为相州都督,李为齐州都督,李为益州都督,李恽为安州都督,李贞为扬州都督。

    并且在圣旨中明确定告诉他们尽快离京,虽然没给出具体时间,但意思很明显越快越好,拖得慢的,那就不好意思了,皇帝会不高兴会发飙的。

    而那么多换了封爵封地还任命为都督的王弟,皇子之中,只有封的魏王,相州都督李泰是个例外。

    要不说嫡子就是不一样呢,都是皇帝的儿子,其他的例如英果类我的李恪了,还是李佑,李贞等,他们是庶子他们就不得不离开父母,离开从小生活的长安到封地上任,可长孙皇后生的嫡子,李治干脆就还是他的晋王,封号封地都没变,李泰虽然变了封号封爵,也封了都督,但李世民一句话魏王李泰不用到官上任。

    小胖子李泰人家就不用被赶出长安去,不但不用被赶出长安,而且还被任命为金紫光禄大夫,让鄅国公相州大都督长史张亮兼行都督事。

    而且李世民以李泰喜好文学,礼待士大夫,准备让他在魏王府另外设置文学馆,听任他召集学士,结果李泰现在对物理方面的,比如造个热气球啊什么的更感兴,找他皇帝老子反应了反应,文学馆不建了,学士不招了,而是建了一个什么研究所,奇奇怪怪的名字李世民和大臣们都不懂的一个地方。

    而且李泰还请旨意从工部,户部将作监调了一些工匠人马听他差遣。

    小胖子是准备在科学的道路上一往无前的走下去了。

    他这样也好,让朝中的官员很是放心了不少,没有对他留在长安上书发表什么看法以及反对意见。

    各位即将被赶出长安的亲王深知皇命不可违,于是也没闹什么幺蛾子,乖乖听从皇命,统一在一个月后的三月初七离开长安。

    ““依我们的兄弟情谊,难道不想经常共处吗?只是以天下为重,不得不如此。没了儿子还可以再有,兄弟则不能复得。“

    在太极殿上给众位亲王的践行宴上,李世民痛哭流涕不能自己的拉着弟弟们的手依依不舍的话别。

    “你父皇还真是虚伪,明明恨不得让这些人统统赶快滚。“武元庆躲在角落里指着被李世民拉着手的李元景和即将拉手的李元昌等皇弟们对同样躲在角落的李承乾撇嘴说道。

    “还非要做出演这么一场兄友弟恭的好戏,啧啧,真的,虚伪。“

    对武元庆时不时的口出不逊之言早已免疫的李承乾,听了这话依然黑了一张脸,气愤的指责道:“武元庆你够了啊,有你这么指责我父皇的吗,你这是欺君知不知道,有你这么做臣子的吗?“

    “我只是诚实的说了几句实话而已,看把你气的,好了好了你消消气我不说了还不行吗?“武元庆敷衍的安慰。

    对武元庆这种惫懒样,李承乾是一点辙儿都没有,恨恨瞪了他一眼后扭头气鼓鼓的不说话了。

    武元庆偏偏要逗李承乾,笑嘻嘻的说道:“你父皇对你真是用心良苦啊,生怕你这小身板挡不住你这些皇叔皇弟,这么早就做打算把他们赶得远远的,不让他们威胁到你这太子的地位。可惜,你父皇还是办差了一件事情,竟然把李泰给留下了,瞧他对李泰这么喜爱的样子,搞不好会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看到不该有的希望。你说要是李泰府里的长史之类的心腹撺掇李泰和你争太子之位,李泰那小胖子会不会动心啊。“

    “额,这个不可能吧,青雀应该不会起不该有的心思吧。“李承乾惊疑的问。

    “那可说不准,所以,我觉得你还是早作打算的好,比如让你父皇把李泰赶离长安。“武元庆笑眯眯的出主意。

    “嗯不行,这肯定不行,父皇肯定不像让青雀离开长安的,而且母后生病,我也不想让她为此伤心。“李承乾用力摇头否决。

第四百五十五章 一句诅咒() 
“那要不弄点炸药放他家里,直接把小胖子炸成死胖子。“武元庆换了个主意。

    “不行,这更不可以,怎么能这样,青雀可是我弟弟,我怎么可以对他做这样的事情。“李承乾说完悄悄看了下周围见没人注意也没人听到他俩的话,才松了口气。

    他觉得武元庆胆子真是大的没边了,在太极殿宴席上四周全是大臣和伺候的内侍宫女,武元庆竟然敢就这么堂而皇之的说要干掉一个亲王,真不知道死字怎么写的啊。

    武元庆可不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