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觉得自己付出的和得到的回报不成正比。

    松赞干布觉得自己是被大唐给利用了,大唐就像是一个猎人,而自己的吐蕃就像一条猎人养的土狗,打猎的时候自己出了大力,帮助猎人打到了一头山猪,结果猎人割了一个猪耳朵就把土狗给打发了。

    松赞干布不愿被当成一只耳朵就能打发掉的土狗,他决定向大唐争取更多的利益,比如,嗯,两只耳朵。

    。。。。。。。。。。。。。。。。。。。。。。。。。。。。。。

    就在松赞干布挑选使节派往长安的时候,长安的大唐皇帝李世民正钻在太极宫里思绪万千。

    宫娥,内侍全被赶了出去,独自坐在偌大的太极殿里的李世民一会露出一个莫名的笑意,一会又一脸的伤感。

    笑和伤感都是因为一件事情,他老爹,前任大唐皇帝,现任大唐太上皇李渊病重了。

    李渊病重其实是去年秋天刚和吐谷浑开战时候的事情了,过年的时候病情加重,那时候李靖还带着大军在吐谷浑追的伏允漫山遍野的跑呢,李渊就风疾发作几度昏迷不醒。

    可那时候正是打仗打得激烈的时候,李世民每天大会小会不断,只能抽空去看望一下被他赶下皇位郁郁多年的老爹。

    时间到了三月初,李渊的病情更重了,孙思邈也无能为力,只能用金针刺耳垂放血的办法来减轻李渊的病痛。

    到了四月末的时候,眼看要挂掉的李渊竟然奇迹般的再次好转了,不但如此还能不用人扶就下地走路,吃饭都能吃两大碗,就在昨天晚上竟然还来了性质临幸了两个妃嫔。

    没看错,李渊一大把年纪的老头子了,又是刚刚还重病将死,竟然一晚上还能上两个妃嫔。

    奶奶个腿的,真是老不正经的坏东西。

    嗯,这个咒骂是武元庆得到这个消息后咕哝的。

第四百四十二章 皇帝的烦恼() 
至于李世民,他对老爹睡了谁,睡了几个一点没兴。反正他老子自从被逼着退位后就过上了醉生梦死倚翠偎红的性福生活。

    光最近两年内给他添的弟弟妹妹都有十几个之多,可想而知被他睡的妃嫔宫女得有多少了。

    李世民心中想的是孙思邈刚刚看过他老爹后对他说的话。

    “陛下,太上皇这是回光返照之症,药石无医矣。“

    孙思邈的意思很明白,太上皇别看现在好像好了很多,但那是回光返照,无奈何命该绝了,皇帝你还是赶紧给他准备后事吧。

    听了孙思邈的话后,李世民就大发了一顿雷霆,将服侍的宫女,内侍全赶了出去。

    一个人待在幽暗的太极殿里,李世民是一会哭一会笑。

    一会想起了幼时围绕父亲膝下,和哥哥弟弟嬉戏的欢乐时光,一会又想起了父亲听了大哥的进言,将自己的手下尽数打散时候自己的气愤。

    一会想起玄武门之变后自己去见父亲时,父亲那满脸的悲愤绝望,接着又想到突厥被灭后,父亲来参加贺宴时候,父子相携而舞的冰释前嫌。

    李世民百感交集,笑过哭过后发出一声长叹,直至寂静无声无语凝噎。

    五月,大唐开国皇帝李渊病死在垂拱殿。

    皇帝大行,举国致哀,朝会都暂停了几天。就在这个大唐上下伤不伤心都要表现伤心的时候,吐蕃的使节到了。

    这来的真不是时候,所以,吐蕃使节的觐见奏折送到鸿胪寺,都没拿到武元庆的面前就被下边人给扣了下来。

    回复吐蕃使节就一句话,万事都等着,什么时候治丧结束什么时候再上表觐见。

    朝中,除了必要处理的政务,剩下的都在为了太上皇的后事忙碌。

    首先要做的就是修陵寝。

    李世民和李渊父子毕竟是立国,当皇帝,经验不足,加上李渊被逼着退位了,他身体又一直还不错,导致不管是李渊还是李世民都没想着李渊自己什么时候会挂掉,所以这陵寝就一直都没修。

    就过年时候李渊病重都没想起这茬来了。

    直到孙思邈孙大神医告诉皇帝李世民要给太上皇准备后事之后,李世民才让人准备选风水宝地给他老爹修陵寝。

    结果,就和去年秋天动工给李渊修建的避暑宫殿永安宫一样,还没修好,李渊就一家驾鹤西去了。

    人死了墓没修好,这要放在一般人家吧也好说,停棺几日,操办一下墓室也就修好了。

    可是李渊不是一般人,也不是耳般人,是个特殊到极点的人,是皇帝是太上皇。

    他死后住的都不叫墓室而叫陵寝,哪能像寻常人家一样挖个坑,埋点土,数个一二三四五,额,不对,这是小品种钱的咒语。

    总之吧,李渊死后安葬的地方修建是个相当相当麻烦的事情,正常老说皇帝死后睡的陵寝早在生前就会花上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来修建,死后才能住的舒服安逸。

    就像秦始皇的兵马俑一样,那玩意没个十几年的根本做不出来。要是他死后才修,大秦被灭掉都修不好,要那样他就要被项羽,刘邦两个造反分子挫骨扬灰了。

    李渊好歹也是大唐的开国皇帝,现在的皇帝李世民是他儿子,这陵寝怎么也不能简单了,不然不但不符合李渊的身份,也是在丢李世民的脸。

    所以,李世民下诏:“山陵依汉长陵故事,务存隆厚“

    李世民说了,我爹的陵寝也不要求多好,就依照汉高祖刘邦的长陵那样修就行,务必要修的隆重对得起我爹的身份。

    汉高祖刘邦长陵,在长安三十五里外,渭水北面的咸阳原上,坐北朝南,南面是川流不息的渭水,北面是巍峨壮观的九嵕山,秦川故道穿逾原下。长陵坐落在咸阳原的南部,居高临下,威武壮观,显示了大汉开国之君高高在上的尊严。

    李世民要求按照这个修也在情理之中,刘邦是开国皇帝,他爹李渊也是,身份相等的人住差不多的陵寝没毛病。

    但是大臣们一听不干了,工程要求的这么大,期限又限定的很急,根本完成不了嘛。

    秘书监虞世南就上书说了:“圣人薄葬其亲,非不孝也,深思远虑,以厚葬适足为亲之累,故不为耳。昔张释之言:‘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刘向言:‘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

    举了两个例子后,虞世南总结道:“其言深切,诚合至理。伏惟陛下圣德度越唐、虞,而厚葬其亲乃以秦、汉为法,臣窃为陛下不取。虽复不藏金玉,后世但见丘垄如此其大,安知其中无金玉邪!且今释服已依霸陵,而丘垄之制独依长陵,恐非所宜。伏愿依《白虎通》为三仞之坟,器物制度,率皆节损,仍刻石立之陵旁,别书一通,藏之宗庙,用为子孙永久之法。”

    可是,虞世南的奏折递上去就没了音讯,李世民不知道是没看呢,还是看了不同意,反正是没了下文。

    于是,虞世南再次上书道:““汉天子即位即营山陵,远者五十馀年;今以数月之间为数十年之功,恐于人力有所不逮。”

    这次的上书得到了回复,没办法,之前的话李世民可以不在意,毕竟他是皇帝嘛,有钱,给老爹陪葬的多点丰厚点也是为人子该做的。

    可是时间仓促,工期赶不过来却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就算是皇帝,对这个也没有办法。

    汉朝皇帝登基后就开始修陵寝,长的甚至修了五十多年。现在你把太上皇用藏冰冷冻保持遗体不腐,然后想用几个月的时间就修成别人几十年才能修好的陵寝,这完全是人力做不到的事情嘛。

    虞世南的话让李世民认清了现实,只好把有关虞世南上的奏折里说的几点交给修建陵寝的有关部门去商议事宜的办法。

    随后房玄龄等人也上书商议说:““汉长陵高九丈,原陵高六丈,今九丈则太崇,三仞则太卑,请依原陵之制。“

    房玄龄这些人提议按照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原陵来给李渊修建陵寝。

    李世民考虑再三后最终认可了这个方案。

第四百四十三章 顶梁柱倒了() 
就在李世民和众位大臣忙着给驾崩的太上皇李渊修陵墓的时候,武元庆一家也乱成了一团糟。

    武家的顶梁柱,大唐的吏部尚书应国公武士彠病了,还病的很重。而这一切都因为太上皇李渊的驾崩。

    前文说过,李渊和武士彠是死党,特别铁的那种,几乎可以说除了一起睡过隋炀帝妃子的裴寂外,武士彠就是李渊最铁的死党了。

    从李渊起兵之前帮着李渊打掩护到李渊起兵之时的散尽家财资助,再到带兵东征西讨,武士彠可以说是帮着李渊建立大唐出力最大的几个人之一。

    所以大唐建立后,李渊下诏书加封的十四位开国元勋里边就有武士彠一个,而后来武士彠的原配老婆相里氏死后,李渊又帮着张罗着给死党娶了个弘农杨氏家的嫡女,也就是大丫,二丫她们的娘亲杨氏。

    这场婚事,李渊让自己的女儿桂阳公主公主主办,桂阳公主不出名,但她的夫君却很出名,她的夫君姓杨,名师道。

    杨师道,前隋朝的皇族,观王杨雄幼子,他的哥哥是杨恭仁,在隋朝的时候就已经做到了吏部侍郎,当归附大唐后,李渊任命其为黄门侍郎,封观国公,随后拜为凉州总管加门下省侍中,成为了宰相,之后又当过中书令,兼吏部尚书,后来李世民继位,杨恭仁被免去宰相之职,调任雍州牧,并加授左光禄大夫,代理扬州长史,去年的时候又和李靖,萧瑀、王珪、韦挺等十三人被任命为观风使分巡天下诸州。

    杨恭仁可以说在李渊一朝也就是武德年间,那地位就相当于房玄龄杜如晦在贞观年间一样的尊崇。

    哥哥这么牛掰,当弟弟的也一点不逊色。杨师道自从投奔大唐后,一开始就是任命他为上仪同,什么意思呢,就和开府仪同三司是差不多的意思。

    之后,杨师道娶了李渊寡居的女儿桂阳公主,从灵州总管一直做到了吏部侍郎,太常卿的职位。未来成为宰相那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李渊就是让有这么一个牛掰夫君和大伯的桂阳公主来为武士彠操办的婚事。

    婚礼一切费用由国库支出,皇帝提亲、公主主婚、费用国家支给,这是历史上罕见的殊恩和殊荣,由此也足见李武两家关系之密切。

    李渊对武士彠如此之好,但在李世民登基后,为了家族的展武士彠不得不疏远已经成为了太上皇的老大李渊。

    等到自己儿子武元庆和襄城公主成亲后,武士彠和李世民成了亲家,这么一来更加和太上皇李渊疏远了。

    李渊幽居在皇宫里这么多年,武士彠总共也没主动去觐见过李渊几次,一来是为了避嫌,二来也是心中有愧,觉得有负圣恩。

    而这份愧疚在李渊驾崩垂拱殿后,成了压垮武士彠的导火索。

    那一日,太上皇李渊驾崩,天降大雨,得知老伙计老大哥去世,武士彠就孤独的依靠在门前,隔着哗哗不停歇的雨幕和水帘远眺着皇城。

    那么一靠就是大半天,群臣都纷纷入宫哀悼,武士彠却在自家的宅院门前失声痛哭的如同一个孩子。

    任由雨水吹打在脸颊,身上,雨水和泪水混合着,流淌着滑落。

    一家人没一个能劝的动的,当然其实也没谁劝了,武元庆和襄城两个都在第一时间入宫去了,杨氏也同样处在媒人去世的悲痛中,她很理解丈夫武士彠对李渊的复杂感情。王子瑜又是刚生完孩子几个月,虽然坐完了月子,但也不敢在这倾盆大雨的天里往外边跑,孙思邈交代要多注意,不能落下病根。

    武元爽六品官,这时候是没资格进宫的,可他的劝武士彠听不进去,大丫,二丫也劝,照样不顶用,就连家里年纪第二小,之前最受武士彠宠爱的小丫奶声奶气的劝也没有一点用处。

    是夜,淋了多半天雨的武士彠起了高烧,说起了胡话,嘴里三句不离太上皇,念念叨叨的不是说对不起,就是说一些当年一起打天下的日子。

    第二天,武士彠干脆就陷入了昏迷之中。

    后来,孙思邈来给诊治开了药,喂武士彠喝了后,情况算是稳住了没有往更坏的方向展,但却也并没有好转太多。

    孙思邈说武士彠这是心病。

    好么,心病还要心药医,这种事情医者无能为力,武元庆也是只能干瞪眼。

    吏部尚书病重,忙着给老爹修陵寝的李世民百忙之中还多次安排宫中的御医来给武士彠瞧病,但这些精选出来的名医也都束手无策。

    想也是,孙思邈都没办法医好的病又哪里是其他人可以瞧好的。

    武士彠缠绵病榻一过就是两个多月。

    在这两个多月里,武元庆是忙的晕头转向的,一边是家里病重的便宜老子,一边又是太上皇修建陵寝的事情,一边还有吐蕃的使节三天两头上书要见皇帝。

    事儿都赶到一块了。

    “夫君,夜已深了早点歇息吧。“王子瑜哄睡女儿后来到书房对伏案看着文书的武元庆轻声说道。

    “好,看完这点我就睡。“武元庆打了个哈欠后,拍着王子瑜的手说道。

    “对了,你去看过父亲了没?“武元庆又问了句。

    “看过了,父亲今天的精神头比昨天又好了一些了,还抱着瞾儿腻了会呢。“王子瑜笑着说道。

    瞾儿,武元庆给宝贝女儿取的名字,姓武名瞾,取日月当空之意。嗯,这个名字武元庆盗用的是原本该武二丫自己给自己取得名字。

    不过,二丫现在没可能当一代女皇武则天了,这个名字自然也就用不上了。而武元庆自己之前又曾经用过这个名字,所以在给女儿取名字的时候,随口就把这个武瞾这个名字给用上了。

    不过,名字就只是个名字,武元庆可没想着让宝贝女儿有什么日月当空的凌云之志。

    “那就好“武元庆点了点头说道:“孙神医说父亲这病是心病要心药来医,但太上皇都驾崩了,想解开父亲的心结也没得可能了,好在有瞾儿。父亲年纪大了,最享受的正是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你以后多抱着咱家宝贝瞾儿去陪陪父亲,也能让父亲的注意力转到他孙女身上,不去想那些不开心的事情,没准父亲的身体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