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2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武元庆把责任甩的干干净净,偏偏说出的话还让李承乾觉得挺有道理。嗯,太子真是跟着武元庆好的没学多少,不要脸倒是学会了不少。

    李承乾出去应付那帮激动莫名的大臣,武元庆则从侧门绕了出去。

    来到四方馆他直接到吐蕃使节下榻的住所,见到尚囊就满是悲切的问:“大相啊,到底因为什么,怎么会闹成这样,就算你们和吐谷浑素有不睦,但何至于此啊。“

    “少卿大人,我们的人死的冤啊。我们的人好好的出去,不明不白的就遭到了吐谷浑人的辱骂挑衅,我的人不甘受辱争辩了几句,吐谷浑人就直接动手了,是他们先的动的手,我们的人才还手的,可吐谷浑人竟然动刀了,就一刀啊,一刀就把扎西给捅死了,可怜扎西才十九岁,仅仅十九岁。“尚囊悲伤愤怒的控诉吐谷浑人的暴行。

    武元庆陪着他一起悲伤,心中却不屑的撇嘴,狗咬狗一嘴毛,到底谁挑衅谁,谁先捅谁的,我们的人反正没看到,还不是任由你们红口白牙一张嘴说的啊。

    你说是吐谷浑人先动的手,问吐谷浑人,他们还说是你们吐蕃先动的手呢。奶奶个腿的,都是蛮夷,都不是好人。

    心里这么想,嘴上还的安慰,节哀顺变,事情都已经生了,再伤心也没用了,而且吐谷浑人还比你们多死了一个,多伤了好几个呢,你们占了便宜了,事情就到此为止吧,不然我们太子陛下不好处理的。

    我们太子已经决定下令申斥你们和吐谷浑了,不过你放心这只是做个样子,免得吐谷浑人继续闹下去。你知道的,我们大唐是心向你们吐蕃的,对于你们的遭遇我们深表惋惜和同情,我们太子殿下说了,会暗中给你们的赏赐加倍算是聊表心意。

    听了武元庆的一番话后,尚囊愣怔了半响,然后犹豫了一下小声问道:“武少卿,本相能问一句吗,为什么好像你或者说你们大唐的太子会对我们吐蕃如此另眼相待,这是何原因。“

    “这个啊,我们是朋友嘛。“武元庆笑哈哈的说。

    “那吐谷浑对大唐朝贡多年,不更应该受到重视吗?“尚囊问。

    “朝贡?哈哈,大相是和本官开玩笑吗?吐谷浑朝贡才有几次,能比得上他们一年有小半年时间都在犯我大唐边陲次数多吗?“武元庆冷笑着问。

    “额,武少卿的意思是?“尚囊不确定的探询。

    “这不是我的意思,是太子,是我们陛下,是我们大唐所有百姓的意思。“武元庆信口开河的说。

    武元庆没有明言,但闻弦歌知雅意,尚囊懂了他的意思。

    原来,大唐是对吐谷浑早就不满了,看这样子对吐谷浑动手的日子也不远了,这也佐证了武元庆,还有大唐的太子还有大唐皇帝为什么对吐蕃这么热情了。

    他们这是在拉拢吐蕃,是在找盟友的啊。

    尚囊一下子想了很多。

第四百二十六章 菊花开你怕了吗() 
趣. b.尚囊想的也正是武元庆希望他想的,但尚囊不知道的是这顶多是武元庆带点太子的打算,大唐皇帝陛下还蒙在鼓里呢。

    不过随后,李承乾在打走那些大臣后,就赶紧派人往九成宫送去了密信,在里边说明了一切。

    然后从李承乾处没有得到满意回答的大臣也在给皇帝上折子,当然武元庆也不例外。

    之前他让王玄策所做的说白了只是早做些打算,对事情起不了什么决定性影响的,但是吐蕃使节和吐谷浑使节这么一打,就打出了问题。

    吐蕃正鹰视狼顾,大肆消灭着高原上的一切敢于抵抗不归顺的势力,春风得意的时候猛然被吐谷浑人来了这么一巴掌,吐蕃肯定是不会接受的,搞不好会提前对吐谷浑动手。

    而如果大唐对此没有准备的话,很可能会错失和吐蕃合力灭掉吐谷浑的机会,甚至是坐收渔利的机会。

    当然,大唐的兵力不是不能独自灭掉吐谷浑,但有人帮忙总比一个人单干强不是。

    两天后,九成宫有旨意送到,狠狠训斥了一顿太子和鸿胪寺少卿武元庆的失职,然后又训斥了在四方馆逞凶的两国使节,接着又温言安抚了几句,外加赏赐若干。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李世民玩的很溜。

    暗地里,李承乾和武元庆都收到了皇帝的密旨,照例先斥责了一顿二人的胡闹,然后告诉他们事情已经知道,百骑司会跟进的,让他们就不要再管了,管好长安诸事就行。

    随着皇帝旨意的下达,一切都恢复了平静,吐蕃使节也收拾停当,在鸿胪寺为他们举办了践行宴后,就离开回国了。

    然后四方馆里就只剩下吐谷浑的人在,武元庆对他们还是不咸不淡不理不睬,就由着王寺丞管理。

    经过两国使节的血拼,王寺丞对吐谷浑也没了好感,没了热情,于是,吐谷浑人更受冷落了。

    在长安不受待见,上表请求皇帝接见,皇帝也没有任何回复,吐谷浑使节成了狗不理。

    时间很快进了八月,九成宫那边终于有旨意送达,召吐谷浑使节到九成宫共庆中秋。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吐谷浑正副使二人立刻马上跟着鸿胪寺派的人出。

    到了中秋这天晚上,吐谷浑使节终于见到了李世民,说了几句恭贺的话后就准备说正题,结果却被李世民岔开了话题。

    这天就是大家聚在一起乐呵的,李世民才不会在这时候谈什么国事呢。

    第二天下午,宿醉之后的李世民才有时间正式接见吐谷浑使节,但话刚说两句,长安就有信使送来了左屯卫大将军谯敬公周范忽然病重的消息。

    李世民一下就坏了心情,这次召见匆匆结束。

    没两天,长安再次有消息送来,左屯卫大将军谯敬公周范去世,去世前还尽忠职守在皇宫里不肯擅离,最后竟死于内省。

    李世民悲痛欲,吐谷浑使节还很没眼色的一直请求再次觐见,李世民更加没了好脸色,两日之后赏赐了吐谷浑使节一些财帛后就让他们回长安等着去。

    吐谷浑使节一看,得,在长安不招待见,在九成宫一样不招待见,那我干脆辞行算了,反正我只是来朝贡的,又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沟通。

    他说辞行,李世民当即应允,又多赐了些东西,然后正副使二人也不回长安了,就在九成宫等着,等他们留在长安的随从接到消息赶到九成宫后,就汇合一出往西回返吐谷浑。

    离开了九成宫,吐谷浑使节越走越觉得憋屈的惶,凭什么嘛,凭什么吐蕃使节就能受到大唐君臣的礼遇,到了他却不行。

    越想越气,最后吐谷浑使节决定在大唐的国土上肆虐一番泄泄。

    于是乎,吐谷浑使节团的人没有原路回返,而是中途改道去了鄯州。

    这里就是他们选定的劫掠之地,因为这里已经是边境了,从这里走不到百里就是吐谷浑的疆域。

    但吐谷浑人没想到的是,武元庆早就防着他们这手了。从他们的人离开长安后,被武元庆说服的李承乾派出的太子六率的一百精锐就远远散落跟在他们后边,待现他们改道,这一百精锐就做好了突袭他们的准备。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当吐谷浑使节团的人举着长刀冲向一座安静祥和的村庄之时,一百精锐也同一时间动了冲刺。

    吐谷浑人已经冲到村庄近前,能看到村里的百姓惊骇欲绝的神色了,一场劫掠屠杀眼看着就要上演,但身后隆隆响起的战马奔腾声,嚓嚓长刀出鞘的锋锐声,还有呼啸的喊杀声,却让吐谷浑人汗毛倒立,不得不匆忙掉头应战。

    一方有备而来,一方匆忙应战,人数又不悬殊,结果显而易见,一个照面,吐谷浑人就损失了二十来个人。

    调头又对冲了一次,这一次吐谷浑有了准备,却依然损失了十多个,而大唐这边呢,两次冲锋只有五人落马,而且看样子,其中两人都没受太大的伤。

    如此悬殊的战损比,吓得吐谷浑人亡魂皆冒,正使第一个当了逃兵,然后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呼啦啦,吐谷浑人全跑了。

    太子六率紧随其后追赶,他们得了命令,要一直看着吐谷浑使节离境才能返回。

    一百精锐跟在仓皇逃窜的吐谷浑人身后,就跟猫戏老鼠一样,追上去冲杀一下,然后停一停,然后再冲上去冲杀,然后再停,每次冲杀也不求扩大战果,一次砍杀一两个,两三个就会止步。

    前边逃窜的吐谷浑人被一波又一波的潮水式攻击玩的欲哭无泪,心中狂骂娘,变着法的用他们的语言问候着后边唐军的仙人。

    唐军则闲庭信步的用手中的长刀时不时捅一下吐谷浑人的后庭。

    嗯,就问你菊花开怕不怕。

    这种放风筝一样的玩法可不是这些唐军想出来的,他们才没这么变态呢。都是临出前狗头军师武元庆耳提面命传授的。

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嘴长舌妇() 
吐谷浑人只剩下一小半参与活着回到了他们的地盘,他们回去怎么和他们过往伏允怎么解释不清楚,但是大唐皇帝李世民得到这个消息后事极为震怒。

    盛怒之下,李世民当即就派了使臣前往吐谷浑申斥。回过头来,太子和武元庆两个瞒着皇帝派兵跟踪使节这茬,李世民没有在追究,这要是平日里任何人敢擅动兵马,不管多少都是大罪,但既然阻止了一场劫掠救了大唐百姓,这事儿也就揭过不提,功过相抵了。

    九月,已近深秋,秋老虎已经过去,万物开始由绿变黄,山东,河南之地却天降连绵大雨,洪水泛滥,多达四十多个州受灾。

    天灾来的猝不及防,李世民原本想着如果吐谷浑伏允这次再对大唐的征召多番推诿不前来,就兵攻打的,攻打路线都和将军们商量好了。

    结果山东,河南之地的大水打乱了所有的筹划。不要以为说的山东河南之地就是后世的这两个省,在唐代这两个地方指的是尧山以东的地方,也就是后世山西山东河南河北这四个地方。水四十多个州差不多等于这四个省份的全境了。

    和攻打吐谷浑相比,当然国内的灾情更重要,于是李世民紧急派了数位重臣前去赈济,永丰,并州还有位于洛阳的含嘉仓三处重要粮仓的存粮任其调遣,且州县的义仓也由官府择情放粮。

    别的地方生灾情,武元庆这个远在长安的司农少卿跟着忙的不行。

    先是要调粮需要下公文下去,司农寺是绕不过的一个签字环节,等粮食调拨完了以后,各地又有文件送来,还需要签字确认,这边签字完了还的呈送户部,户部总成起来还的送给皇帝。

    好在,十月的时候,李世民离开了住了小半年的九成宫回到了长安,不然光是来往文书都能把信使累死。

    从九月到年底这段时间基本整个大唐就忙活救灾的事儿了,不光要放粮赈灾,还要帮着百姓建房子。不得不说,古代在这点上比后世是要强不上的,不管受灾严重与否,该帮你修补的都帮你修补了,让你能有个窝过冬。

    在后世,除非你受灾严重,不然哪儿管你这些。

    李世民是个好皇帝,对百姓好,百姓自然对他这个皇帝也满怀感激尊敬,去年冬天放回去的死囚,在和家人生活了一年后,到了问斩的期限,无一逃亡全部准时到衙门报到。

    李世民对此深表满意,于是大一挥,将这些人全部赦免。

    据说当时这些人全部来到了朱雀门外,跪在地上感恩戴德的哭泣不已,喜极而泣,梆梆梆,脆生生的磕头磕的城楼上的官兵都听的清清楚楚,

    直到李世民派内侍出来多番劝阻后,这些人才三呼万岁,一步一回头的离开。

    对于吐谷浑,虽然因为灾情的原因,没能出兵,但当年底百骑在吐蕃的密探传回消息说吐蕃刚刚收服了羊同,就又秣兵历马往北方吐谷浑边境方向大规模增兵的时候,李世民马上就明白过来,这是吐蕃使节已经回去了,因为使节和吐谷浑的流血冲突,吐蕃准备对吐谷浑报复用兵了。

    于是,李世民派了一个叫冯德遐的使臣前往吐蕃抚慰。

    至于这抚慰该怎么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武元庆听到这消息后,脑中浮现的第一句话,皇帝真能弯弯绕。是的,武元庆觉得李世民就是在弯弯绕,这个抚慰二字是在巧立名目是在掩盖他的真实意图。

    说不好听的点,大家才第一次通聘好不好,人家吐蕃还不是大唐的属国呢,你有什么理由去抚慰。

    抚慰这两个字,一听就知道是以上对下的词,国家之间用,只能是宗主国对属国来用的。

    所以,这次大唐派使臣到吐蕃的真实目的绝对不是什么抚慰,而是另有所图,目的只能是吐谷浑。

    武元庆不知道尚囊去九成宫觐见李世民的时候到底说过什么,但想来必然和李世民是谈过吐谷浑问题的,还是以前说过来的,吐蕃要想往北扩张,必然就要对吐谷浑动武。

    而李世民对吐谷浑也早就不满了,不但袭扰犯边,还常常阻断丝路,不知道让大唐损失了多少岁收,有机会除掉这个眼中钉,李世民肯定不会放过。

    所以得知吐蕃往北方边境增兵,李世民派使臣去抚慰,根本的目的其实是要和吐蕃在吐谷浑的问题上达成谅解,或者说协议更准确。

    就像吐蕃使节到大唐觐见,是为了和大唐交好,了解大唐,也有为了试探大唐对吐谷浑的看法一样。

    双方的使节出使,都抱着一个相同的目的,就吐谷浑局势交换意见,达成共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可是,为什么派的是冯德遐呢?“武元庆百般不解的问。

    “为什么不能是冯德遐呢?“李承乾同样不解的问。

    “我不了解这个人啊。“武元庆说道,可能是他在朝中不活跃的原因,还真不知道这个叫冯德遐的人是干嘛的。

    “你不了解没什么,我父皇了解就行,既然父皇派他去,那肯定是相信他的能力呗。“李承乾说。

    “哎,我是不了解这个人,但我知道这个人特么就是个大嘴巴。“武元庆叹息一声说道。

    “你都不了解他,又从何得知他是长舌妇呢?“李承乾笑问。

    “我说在梦里,你信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