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争取的。“

    “那实在是太好了,请武少卿一定向太子殿下转达老夫的谢意,日后有机会,老夫再当面向太子致谢。“尚囊激动的说。

    “一定,一定。“武元庆笑着应允。

第四百二十一章 武元庆的目的() 
┡趣.ㄟb.告辞了尚囊离开四方馆,回鸿胪寺的路上,王玄策好奇的问:“少卿,王寺丞干得好好的,你为什么要让我们替换了他啊?“

    高表仁对此也很奇怪,因为他了解的武元庆应该是疲懒之人,能不干事儿就不干事儿,遇到事能躲就躲的,不该是一个争权夺利的人。

    但武元庆刚才所作所为又分明就是在从王寺丞的手里夺权,在鸿胪寺里安插自己人,当然这自己人就是他高表仁和王玄策。

    武元庆淡淡一笑说道:“别瞎想,我既不是排除异己,也不是安插自己人,就你们俩个小喽啰,你们觉得有必要我亲自出马安插吗?“

    王玄策二人下意识点头,他们倒不是妄自菲薄,但实情就是这样,他们一个现在是平头百姓,一个是刚入品的小官,怎么也用不到武元庆一个堂堂四品少卿出马安插。

    武元庆为他们解惑道:“之所以让你们以后负责接待吐蕃人,是因为我需要你们盯住了吐蕃人,把他们说的话都记下来,尤其是他们吐蕃国内的,还有对外战争的事情。“

    说到这,武元庆停顿了下,见两人还是有些疑惑,他继续说道:“之所以要你们办这事儿,而不是王寺丞来做,是因为你们的品级不高,吐蕃人也不会对你们太戒备。如果是让王寺丞来做,因为他的官职问题,他的一举一动必然会受到吐蕃人的关注,就算不是戒备,只要他在,吐蕃人尤其是尚囊必然是很客气的作陪的。这样肯定不利于打探事情。“

    说到这里,王玄策两人明白了,原来这是官小的好处,官小就不容易引起注意,吐蕃人也不会太重视他们,或者说吐蕃使节团的正副使级别的人不会重视他们,起码他们和使节团里的下层混在一起的时候,不会有尚囊,或者级别高的人陪着他们。

    王玄策两人不知道武元庆让他们盯住吐蕃人的原因何在,知道武元庆这一安排后的李承乾也同样不明白。

    “你知道吐蕃的具体位置在哪儿吗,邻国都有哪些吗?“武元庆问。

    “额,大体位置我知道,在剑南道,山南道以西。至于邻国有哪些我就不太清楚了,好像有羊同,苏毗等地方吧。“李承乾不确定的说。

    武元庆走到一旁的案几上,拿过一张纸铺开,用毛刷刷几划了一个大概的疆域示意图。

    然后再青藏高原位置画了几个圈,用手指点了点其中最大的一个说道:“这个是大概的吐蕃统治范围。“接着又用手指点了点周围的几个圈说道:“这几个是吐蕃周边的部族和小国。“

    “额“李承乾不太明白问道:“你想说明什么?“

    “我想说的是吐蕃现在很强势,侵略性很强,他们以前的统治范围并没有现在这么大,你看到的这一片有一小半都是这一两年来呗吐蕃攻占兼并的,而剩下的这几个没被占领的,在一半年后也会被他们吞并。“武元庆比划了一个将剩下小国都收拢的手势。

    “看到没,现在吐蕃和大唐中间还有几个小国家作为缓冲地带,等这几个国家被占领后,吐蕃就要和大唐直接接壤了。“

    示意图画的粗糙,但要表达的意思却能一眼看清,所以李承乾明白了武元庆的意思:“我知道了,你是说等吐蕃占领这几个国家就会和大唐产生直接的冲突,他们很可能会对大唐用兵。“

    武元庆展颜一笑,欣慰的点头:“没错,你小子还不算笨,总算知道我说什么了。“

    李承乾没好气的白了一眼说道:“那你让人盯着吐蕃使节也没用,他们远在大唐不可能知道吐蕃国内的出兵动向吧。“

    “不不不,我不是想知道这些。“武元庆摇了摇头说道:“我对吐蕃人怎么打,什么时候打这些小国一点兴趣都没有,当然就算知道了这些我们也做不了什么。总不能我们出兵帮着几个小国打仗吧。“

    “那你盯着吐蕃使节干吗?“李承乾有点晕乎了。

    “当然是打探消息了,不过我感兴趣的是他们日常交谈可能会说到的一些事情,比如吐蕃的经济情况,贵族吃什么,普通人吃什么,农奴吃什么。再比如,贵族和普通百姓的矛盾尖不尖锐,又或者他们内部各部族之间的纷争,大臣之间谁和谁有矛盾,什么矛盾,矛盾大不大,还有,吐蕃的兵力情况,还有强弱也是我想知道的。“武元庆一口气说了很多。

    李承乾听的目瞪口呆:“你确定吐蕃人日常会聊这些吗?“

    “你不废话吗,就他们那百十来号人来到了大唐,人生地不熟的,他们不聊吐蕃国内还能聊什么。聊大唐,那也得他们懂才行啊。“武元庆没好气的说。

    “那也不可能这些都聊吧。“李承乾还是不信。

    “这是当然,我也没指望他们会什么都聊。不过多多少少能从他们聊天当中分析出来一些东西的,聊胜于无吧。“武元庆说。

    “那你何必这么麻烦,派密探到吐蕃搜集消息不更快,更全面吗?“李承乾用看白痴一样的眼神看着武元庆。

    “我说你是不是傻,派密探,是你有这个权利还是我有这个权利呀,你知不知道朝中所有密探都是你父皇一手掌控,谁敢插手谁就要掉脑袋的。“对李承乾的话,武元庆嗤之以鼻。

    “那也可以派普通人去啊,又不是干什么危险的事情,只是简单的情报搜集而已。“李承乾争辩道。

    “这是国家的事情,凭什么要我自己派人去,万一遇到危险怎么办,朝廷又不会给出一分钱,处理后事,遗孤遗孀的养育我家还的掏钱。“武元庆撇了撇嘴。

    武元庆的觉悟低的没了底线,把李承乾都给听傻了。

    武元庆的觉悟其实没这么低,他只是图嘴上痛快故意挤兑李承乾的。真正的原因是蛮夷之地很有少有大唐人去的,尤其是吐蕃,地处高原,气候海拔的问题,不怎么适合大唐人生活,所以别说有唐人跑到吐蕃生活了,就连大唐的商队都基本不去吐蕃的。

    这么一个几乎没大唐人存在的地方,冒冒然跑去几个搜集消息的大唐人,那还不得时时刻刻被吐蕃人给专注着啊。

    就跟猴子猛然跑到人间一样,那是要被围观的,还谈什么搜集情报。

第四百二十二章 真正想要的() 
“好吧,咱不说这个了,说说你这么做的目的吧,打听消息要干吗?“李承乾转移了话题。

    “还是之前和你说的那些,吐蕃已经要把周边的小国家消灭干净了,未来肯定会和大唐生冲突的,现在早点收集点情报,将来生冲突了也能更容易应对不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武元庆笑着说。

    “生冲突还是没影的事儿,现在就做准备有点远了吧。“李承乾好笑的说。

    “吐蕃和大唐生冲突有点远,那咱就说点近点儿的事情。“说到这,武元庆往刚才画的那张示意图上点了点问道:“你知道这里是哪里吗?“

    “不知道。“李承乾摇头。

    “这里是吐谷浑,它在吐蕃的北边,吐蕃要是消灭掉那几个小国后,吐谷浑就是他们往北扩张的最大障碍。“武元庆解释道。

    “原来是吐谷浑啊,这个我知道。“李承乾恍然大悟。

    “对于吐蕃来说,大唐是庞然大物,他们就算想往东方扩张也绝对不可能成功。而他的南方呢,是隔着茫茫雪域高山的泥婆罗也不容易侵占,再往西呢,同样是高山险阻,那么可供他们扩张的只剩下北方一条路。“武元庆指了指示意图说道。

    “所以,你是想知道吐蕃和吐谷浑之间会不会开战对不对?“李承乾这些终于有些明白武元庆饶了半天,到底说什么了。

    “对,也不对。吐蕃和吐谷浑开战是迟早的事情,或者说吐蕃攻打吐谷浑是迟早的事情。因为吐蕃去除掉周围的威胁后,唯一威胁到他的就只剩下吐谷浑了。而且为了得到足够的兵员、军粮和马匹的补充吐蕃也不得不消灭掉吐谷浑,除非他们不再继续扩张。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光是吐谷浑紧靠丝绸之路,每年劫掠商队收获的大量财物就是吐蕃垂涎三尺无法割舍的。“

    说到这武元庆停顿了下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继续道:“所以,吐蕃必然会入侵吐谷浑。但是吐谷浑我觉得还是咱们大唐占了更合适。“

    “什么?你想让朝廷对吐谷浑用兵?“李承乾又震惊了:“这绝不可能。现在无论是父皇还是朝臣都希望以休养生息,怎么可能轻启战端。你这想法要是被他们知道了还不得活活打死你啊。其他人不说,侍中大人就要和你拼命了。“

    侍中就是魏征,魏明镜。

    年初正月的时候吧,皇帝李世民把《秦王破阵乐》改名为《七德舞》。 ┡趣 . b.在玄武门宴请三品以上官员、州牧、夷族领的时候就命人演奏《七德舞》和《九功舞》。

    不管是叫《秦王破阵乐》还是改名为《七德舞》,这个舞本身是个军舞,或者说是武舞,歌颂的是皇帝攻城拔寨,勇破三军的事情。

    当时太常寺正卿上书言道:“《七德舞》用来表现皇上的丰功伟业,但意犹未尽,请求编入刘武周、薛仁果、窦建德、王世充等人被擒获的过程。”

    虽然李世民说:“他们都是一时的英雄豪杰,如今朝廷的大臣很多是他们的臣下,如果他们看见旧主子的屈辱之态,能不伤心吗?所以还是不要加了。“

    但是他对这个舞却是极为喜欢的,或者说对于这个舞所歌颂的他的那些丰功伟绩是非常愿意看到的。看到这个舞,就好像又回到了当初金戈天马如虎的岁月。

    《九功舞》和《七德舞》恰恰相反,它本名《功成庆善乐》,又名《庆善乐》,乃殿庭朝会所奏之文舞。

    对此,《唐书·礼乐志》记载:太宗生于武功之庆善宫。贞观六年,幸之。宴从臣,赏赐闾里,同汉沛宛,帝欢甚。赋诗,吕才被之管弦,名曰《功成庆善乐》。

    白话说就是李世民诞生于庆善宫,贞观六年,李世民回到庆善宫,在渭水之滨宴请群臣,并赏赐乡亲邻里,想起从前的点点滴滴,太宗不由得感慨万千,遂赋诗十韵,命乐师配上管弦之乐,制成《功成庆善乐》。

    所以这是一个用来欢庆的舞,歌颂大唐文德昌盛的。

    魏征想要皇帝停止武备,提倡文教,休养生息每次陪皇帝饮宴,见到演奏《七德舞》时都低下头故意不看,见到《九功舞》则非常认真地观看,以此来表明自己的政见,来劝谏皇帝。

    连看个歌舞表演,都不忘劝谏,明镜老魏也是够可以的。也正是因此,李承乾才会说光是魏征就能因为武元庆的想法和他拼命。

    “树欲静而风不止,不是说我们自己不想打仗就可以不打仗的,这还要看我们的邻国给不给机会。“武元庆摇头说道。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很鲜,又是你自创的?“李承乾笑着问。

    “滚,说正事儿呢好不好。“武元庆狠狠瞪了李承乾一眼。

    “好吧,我有点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我父皇可能因为吐谷浑的挑衅而对他们出兵对吗。“李承乾问。

    “没错,从几年前开始吐谷浑念念犯边,陛下肯定会忍不住要收拾他们的。“武元庆说。

    隋朝的时候,杨广就派兵进攻吐谷浑,击败吐谷浑伏允,立其质子慕容顺为王,还在那里设西海、河源等郡,但是除了极短暂的控制最东边最小的河源郡以外,其他几个郡并未被隋朝控制,隋炀帝派伏顺去管理余众,才到西平,就不能前进到达,不得不返回了。几年之后,吐谷浑伏允不仅收复全部失地,还攻打了隋朝河右。

    大唐建立后,慕容顺自江都来归,李渊遣使与伏允通和,那时候有过短暂的蜜月期,到了李世民当皇帝,伏允这个不安份的吐谷浑领又开始作了,几乎年年兴兵犯境,于凉州等接壤之地大肆劫掠,导致丝路上的商队都因此少了很多。

    大唐呢,因为先是蝗灾,后又和突厥打,和薛延陀打,分身乏术,所以一直避让,李世民还多次遣使前往抚慰商议,又征伏允入朝,欲与之和好,但是伏允一再的拒绝。

    伏允对大唐的好意视而不见,还死不悔改的继续犯边,李世民要不收拾伏允,那他就不是李世民了。

    武元庆现在要做的就是提前做一点准备,做一点用吐蕃来对付吐谷浑的准备。

第四百二十三章 小伙伴被小伙伴震惊了() 
趣.b.远交近攻。

    现在还没有和大唐接壤的吐蕃,无疑就是远交,早就和大唐有冲突的吐谷浑必然就是需要近攻的。

    吐蕃使节在长安待了小半个月,九成宫终于有旨意传回,让鸿胪寺派人护送吐蕃正副使二人去九成宫觐见。

    热情接待了这么长时间,王玄策,高表仁两人已经成功赢得了吐蕃人的好感和信任。

    正使尚囊前往九成宫之前,情深意切的拉着王玄策的手拜托他帮留在长安的吐蕃人购买书籍,雇佣工匠。

    王玄策自然是满口应是,然后回头就让人拉来一车又一车的书籍让吐蕃人自己挑选。

    四书五经,诗集文章,还有各式的佛经典籍,花草园艺书籍,拿来的书籍要么是讲圣人之言,汉人文化的,要么是佛经教人打坐参禅,不要胡思乱想的,要么是一些享乐的玩意。

    而吐蕃最最想要的一些兵法之类的,木艺营造的工艺书籍,还有炼铁这些重要的书籍没有一样是在其中的。

    至于工匠就不用说了,就算武元庆不让人阻挠,一听说是去吐蕃也没几个人去的,都怕死在那蛮荒之地回不来了。

    最后吐蕃人诱之以利,加上武元庆的暗中安排,也只有区区十几个人接受了雇佣,涉及的门类,三个木匠,两个泥瓦匠,一个会打造农具的铁匠,还有两个游方郎中,剩下的全是孑然一身的光棍农夫。

    虽然买到的书籍和雇佣到的工匠远远没达到吐蕃人来前的预期,可是他们对王玄策和高表仁两个却是感激涕零的。

    因为天气那么炎热,这两人却不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