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1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得到这个消息,武元庆心中这个气的慌,长孙阴人还真是不干人事儿。

    冠冕堂皇说的是为公的话,实际上却是出于私心,在公报私仇。因为高表仁的缘故,大唐和倭国的邦交算是刚连上就又断了,这大大影响了长孙家在倭国的商贸发展。

    有邦交和没有邦交,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有了邦交长孙家和倭国的商业往来就要容易很多,长孙家获利也就要多少很多。

    但是现在高表仁把这一切都给毁了,本来有了邦交长孙家可能一年在倭国就赚四五万贯的,可是现在却只能赚四五千贯,直接数倍,数十倍的少。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长孙无忌如此针对高表仁一点也不奇怪。

    但是他这么一搞,却把惦记着招揽高表仁的武元庆给闪了腰。原本想着高表仁要是被罢了官,自己就下手招揽他,有这么一个政治经验丰富,脾气还够强硬的人做帮手,以后很多事情自己都能交给他来干。

    可现在好了,高表仁直接被流放到岭南了,还招揽个屁,就算招揽上了也只能在岭南待着,在岭南办事,这和武元庆的初衷完全不同,他刚才那边回来未来几年可不想再去了。

    不行,得想想办法让皇帝收回成命。

    武元庆去找李承乾帮忙,结果李承乾直接拒绝了,他本来就不同意武元庆招揽高表仁,现在高表仁被流放他高兴还来不及呢,又怎么可能会帮忙。

    找李承乾不行,武元庆又去找李泰,正好这家伙现在修养好了,又开始忙着造热气球了,而且是准备按照武元庆说的那样造,正是有求于武元庆的时候,武元庆想和李泰来个等价交换,自己帮他造出新式热气球,他帮自己搞定高表仁的事情。

    而且李泰刚刚飞天成功,在他父皇面前正是说话最最有分量的时候,比起太子李承乾来一点都不差,有他帮着说话,皇帝八九不离十是会同意更改对高表仁的处罚的。并且高表仁犯的错说大也大,说不大也不大,从轻从重完全就是皇帝张张嘴一句话的事儿。

    但是李泰特么也拒绝了,得瑟的告诉武元庆说科学是严肃的,是不容玷污的,把这个当条件来谈判是对他也是对科学的不尊重。

    狗日的,飞了一次天,都尼玛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被李泰赶出来的武元庆狠狠吐了口唾沫,纷纷骂到。

    原本以为十拿九稳的事情,出了岔子,最强的两个助力都拒绝了,武元庆彻底没奈何了。

    搁在以前,还有个长乐能帮着说话,但现在长乐才刚刚被取消了禁足,正每天在她父皇母后面前扮乖乖当好孩子呢,这时候让她帮忙不说能不能成,关键的,武元庆不想因为一个高表仁让长乐再在她父皇母后面前失分。

    事情就这么卡住了,连着多日武元庆都没想出办法来,而高表仁被发配岭南的出发时间却越来越近了。

    武元庆都已经准备放弃了,想着实在不行就等高表仁到了岭南那边再说,自己磨一磨李承乾,总能在岭南水师里给高表仁安排个位置。

    谁知,就在高表仁被发配即将离开长安的前两天,武元庆得到消息长孙家组建了一个超大商队载着满满的货物离开了长安,方向是向东往洛阳去的,据说最终目的地是倭国。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长孙家常年有商队去往倭国肯定是因为有利可图,这次商队虽然庞大了点本也没什么,但长孙家这次所去的地方却是石见国。

    石见国,这个名字引起了武元庆的注意。

    石见国知道的人可能没多少,但是和这个国家毗邻的另一个国家出云国相信很多人都是听说过的。

    当然后世大家知道的出云国都是从倭国的神话,或者动漫里边看来的,但出云国却有其国。

    石见国和出云国所处的地方古时候就叫做出云地区,有自成体系的神话传说。

    而石见国这个位于出云地区的倭国所辖地方小国之所以会引起武元庆的注意,是因为这个地方的一种资源,贵金属,白银。

    后世人们都知道倭国是个*****贫乏,除了森林覆盖率高,导致木材资源多外,其他的资源几乎是少之又少。

    甚至被称为资源标本之国,意思就是这里的资源太少了,少到每样资源仅仅只够做标本看看。

    但很多人不知道,倭国的白银储量是很高的,在一段时间内,也就是明朝时期,大明王朝所流通的白银有一半都是来自于倭国,甚至东南亚各国所用的白银也大都来自倭国。

    那时候倭国白银的产量占到了世界白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第四百零八章 恶心人的话() 
趣 .b.而倭国白银巨大的出产量,全部要归功于一座银山的现,位于出云地区石见国的石见银矿。

    石见银矿现于十六世纪,曾是十七八世纪世界上代表性银矿床之一,从倭国战国时代后期到江户时代前期都是倭国最大的银矿山。从现到闭矿一共经过了四百多年的大力开采。

    明朝时候,因为铜的缺乏,白银已经成了和铜钱并驾齐驱的流通货币,甚至过了铜钱的使用率。而白银在中国的产量同样也不多,也不足以满足市面的流通需要,所以倭国的白银大多流向了中国。

    在大唐,流通货币主要是铜钱,布帛也可以以物换物作为货币来流通,而金银却基本是不作为货币流通的。

    虽然基本不参与货币流通,但金银作为贵金属的价值在那摆着呢,所以大宗货物的买卖往往会用到金银。

    这就跟后世中国一样,金银虽然不能当人民币用,但却可以用人民币衡量,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中国大妈疯狂抢金。

    因为金银这种东西是保值的,都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白银,其他东西的价格可能有巨大起伏,但金银这样的贵金属却不会。

    任何时候拿出金银来卖,都能换到对得起它们身价的流通货币来。

    有金银就相当于有钱,有钱就能买东西。

    没人能不在意金银,哪怕是不以金银作为货币流通的大唐帝国的皇帝李世民。

    就像现了香料岛,李世民就惦记着扩建水师,想占据海上航线,还有那些到处是珍贵木材和香料的岛屿和周边国家一样。

    有了能大量出产白银的石见银矿,武元庆就不信李世民会不动心。关键的石见银矿不只是出产白银,它还出产铜。

    这个矿的成因武元庆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这个矿是由两条矿脉组成的,其中一条矿脉主要就是有铜,和银组成的。铜还要排在前边。

    有白银,又有铜,对李世民的吸引力会更大,谁让现在流通的是铜钱呢,寺庙里的和尚都特么把铜钱融化了铸成佛像来藏钱了。

    搞得朝廷想从寺庙抠点钱出来都做不到,人家理直气壮的说没钱。是,的确没钱,铜钱少的可怜,加上每天的香油钱才够寺庙的日常基本开支。

    可是没钱的寺庙摆的全是铜铸鎏金的巨大佛像,看的户部去要钱的官员直流口水,却愣是说不出这佛像就是钱来。

    这样的藏钱方式不光是寺庙在搞,就朝中勋贵大员们家里也是如此。都知道钱不露白,所以一个个都把库房里储存的铜钱融化浇注成了各种器皿物件,铜盆,铜水壶,铜雕像,铜桌子铜椅子。

    有钱的都是这样藏钱的,搞得现在商业是越来越繁荣了,市面上流通的钱币却是越来越少了。

    可是大唐的铜矿产出有限,造币的度还比不上有钱人家融钱铸器的度呢,为此李世民都快要愁死了。

    如果现在有一个的产银还产铜的矿区被现,李世民绝对会高兴死的,哪怕这个矿远在倭国,大唐也刚和倭国闹掰。但也足以让李世民巨兴奋,巨期待了。

    有了足够的动力,等到时机成熟,李世民绝对不介意把这个矿区占下来,哪怕要和倭国打一仗也在所不惜。

    到那时候,倭国。。。。。呵呵呵。

    不过,这和高表仁有什么关系?

    嗯,和高表仁关系不大,但是和长孙家关系倒是挺大的。

    武元庆没亲自出面,朝中都知道他和长孙家的矛盾,加上因为长乐的事情,皇帝皇后正都觉得欠着长孙家呢,他要出面得来的绝对是不想要的结果。

    所以,武元庆找到了王子瑜的叔父,侍中王珪。

    把事情详细一说,然后王珪就给李世民上了奏折。

    王珪在奏折里主要写了他得到消息说倭国有一个地方有丰富的银,铜矿,储量巨大。然后稍微点了一句,说长孙大人家里和倭国商贸频繁,过从甚密,有没有听说这个事情,是不是能让长孙家和倭国联系一下,让他们开采出来通过长孙家卖给大唐。

    通篇没说长孙家一句坏话,但是李世民看过后脸色却不太好看了。

    要不说王珪人家能成为初唐四大名相呢,就是懂皇帝的心思,有水平。

    一句过从甚密,就让李世民膈应的不行,自家的臣子却和别国来往频繁,关系密切,哪怕是大舅哥李世民心里也不痛快不舒服。

    后边王珪又说,要是确有其事,让长孙家和倭国联系,还要通过长孙家卖给大唐,更让李世民憋了一肚气。

    长孙家只是自己的臣子,倭国也只是大唐的属国,哪怕现在闹掰了,属国也只是属国,凭什么我泱泱大唐要办点什么事儿,还的通过臣子来和属国沟通,还要通过臣子来向属国买东西。

    这不是把大唐和臣子以及属国放到了一个层面,一个高度了吗?

    被万邦来朝称作天可汗的李世民被王珪的奏折给恶心到了,当然真正恶心到的是王珪奏折中简单点了两句的长孙家。

    当然恶心归恶心,李世民绝不可能因为这几句话就对大舅哥怎么样,顶多想法不太美妙。

    关键的是王珪奏折中这个储量丰富的银,铜矿是否属实。

    为此李世民把长孙无忌叫进了宫,然后旁敲侧击的问了一番,长孙无忌感到莫名其妙啊,这问的都什么啊。什么倭国有没有地方盛产银,铜的,什么跟什么嘛,倭国那屁大点地方怎么可能盛产这些,于是长孙无忌肯定的给了李世民答复,没有,倭国银,铜产量很少。

    长孙无忌当然不可能知道了,所以他实话实说。

    得到他的答复,李世民有些懵,一个是心腹宰相,说听人说有,一个更是最为倚重的大舅哥,却说绝对没有。

    这到底谁说的是真的呢?

    李世民想到了武元庆。

    武元庆的神奇,博闻李世民早已见识过一次又一次了,远的不说,就说最近的热气球,那是武元庆教的,年前的香料岛那是武元庆现的。一个从没见过海的人第一次到了海上就能轻易找到香料岛,还不是碰运气撞上的,听白山说那就是一次有目的的航行。

    李世民相信,自己从武元庆那里一定能得到真实的答案。

第四百零九章 蠢跟不要脸() 
李世民找武元庆算是找对人了。本来这事情就是武元庆找王珪帮忙捅上去的,武元庆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说道最后,武元庆故作不经意的说了一句,长孙大人急扯白脸的要陛下您治高表仁的罪,会不会是因为他们家也现这个矿坑了呀。

    得到武元庆的确切答复,李世民心中已经有些怀疑了,武元庆说有他是相信呢,那么之前长孙无忌说没有就值得怀疑了,要知道王珪都有渠道听说的事情,长孙家和倭国来往那么密切,不可能还不如王珪消息灵通。

    武元庆最后又来了这么一句,李世民对长孙无忌那么迫切的要自己降罪高表仁的动机也开始怀疑起来。

    李世民当然不会因此就把长孙家怎么样,但与此同时他也不想再将高表仁流放岭南了。

    武元庆出了皇宫没多久,李世民的旨意就下来了高表仁依然罢官去爵,但是不再流放,任其留在长安。

    “武元庆你竟然能说服父皇修改成命,有两下子呀。“这天李承乾和李泰兄弟两个联袂而来,一见面李承乾就笑着说。

    “是啊,既然你自己就能办到,当初干嘛还要找我们。“李泰点头附和道。

    “这可和我没有关系,是陛下自己做的决定。“武元庆笑着摇头。

    “切,你可拉倒吧,你当我不知道父皇是在你离开皇宫后才下的旨意啊。“李承乾不相信的撇嘴。

    “那你知不知道我进宫是因为你父皇的召见啊?“武元庆反问。

    “额,这个还真不知道。“李承乾傻眼了,他问内侍的时候哪里会问的这么详细。

    “所以呀,你不知道的事情多了。“武元庆呵呵笑道。

    “可是,我听表哥长孙冲说舅舅在家里可是臭骂你来着。“李承乾疑惑的说:“要不是你干的,为什么舅舅会骂你。“

    “这话我还想问你呢,就算是我干的,你舅舅为什么骂我,难道我帮高表仁说说话,陛下从轻处置了高表仁,没有按你舅舅的意思严惩,你舅舅他就要生气吗?他以为他是谁,凭什么他的想法别人只能遵从,一旦不遵从他就生气,他就骂。“武元庆时刻不忘给长孙家穿小鞋。

    长孙无忌对李承乾那是相当的好,当然这个好主要针对的是李承乾的身份。而没有太子身份的李泰,长孙无忌就不是那么上心了,所以李泰对长孙无忌这个舅舅观感一般。听到武元庆这么说,李泰很是赞同的点头:“姐夫说的一点都没错,舅舅这个很是霸道,我听过好多次他和父皇争吵,都是因为和父皇意见相左。这次他不但骂你,听说还把侍中王珪也给一起骂了。“

    “青雀,别胡说,议论长辈的是非不好。“李承乾出言打断。

    “好,不说这个了。说说你们两个吧,来找我干什么?“武元庆转移了话题。

    “也没什么,就是刘仁轨,刘仁愿两个我已经调来了,过两天我就准备让他们去岭南了,想问问你还有没有什么要交代要建议的。“李承乾说道。

    武元庆沉吟了片刻后,说道:“交代没有,不过建议倒是有一点。“

    “你说。“李承乾做洗耳恭听状。

    “自从去年拉回来香料,长安有点能耐的人家都在筹划组建商队要到海上财。不少勋贵还合伙组建联合商队增加船队规模,我看啊,往后这海上商队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