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1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时候的冯蛊占据了八州之地,纵横两千里,已经算是割据一方的大军阀了,学秦末的赵佗那样宣布独立建立一个国家绝对是妥妥的事情。

    但是冯蛊并没有如此,武德五年,他上表归顺唐朝,没提任何要求,没有讨价还价。

第三百四十章() 
冯蛊归附后,李渊以其辖地设置高、罗、春、白、崖、占、林、振等八州,任命冯盎为上柱国、高州总管,封吴国公,不久改封越国公、耿国公。

    虽不知道冯蛊是怎么想的,但总的来说冯蛊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可是冯蛊虽然归附了大唐,但是却一直不曾到长安觐见皇帝,他手下又管理着岭南八州的土地和人口,朝中自然有各种传言。南方很多州郡也有奏报说冯蛊有反意,之所以不入朝是害怕被扣下。

    等贞观元年,新皇李世民登基一年,这种传言甚嚣尘上,让自觉英明神武的李世民忍不了了,命将军蔺暮等发江、岭数十州兵前去讨伐。

    好在最后被明镜魏征给拦住了,魏徵劝谏说:“中原刚刚平定,岭南路途遥远、地势险恶,有瘴气瘟疫,不可以驻扎大部队。而且冯盎反叛的情状还没有形成,不宜兴师动众。”

    李世民不高兴的说:“上告冯盎谋反者络绎不绝,怎么能说反叛的情状还没有形成呢?”

    魏徵答道:“冯盎如果反叛,必然分兵几路占据险要之地,攻掠邻近州县。现在告发他谋反已有几年,而冯氏兵马还没出境,这明显没有反叛的迹象。各州府既然怀疑冯氏谋反,陛下而不派使臣前往安抚,冯氏怕死,所以不敢来朝廷。如果陛下派使臣向他示以诚意,冯氏欣喜能免于祸患,这样可以不必劳动军队而使他顺从。”

    李世民听后觉得有理,所以没有出兵,并且派遣员外散骑常侍韦叔谐、员外散骑侍郎李公淹持旌节往岭南慰问冯盎。冯盎则让他的儿子冯智戴随着使臣返回朝廷。

    其实,冯蛊并不是说多么不尊重大唐皇帝,多么不想到长安,他心中的担心自然是有的,但阻挠他到长安的最大原因还是岭南的另一方势力,和冼氏齐名的俚僚人酋帅谈殿。

    谈殿从武德六年开始就叛乱,和冯蛊抢地盘打得不可开交,有这么一个心腹大患在,冯蛊怎么可能安心到长安。

    而岭南大乱,谈殿和冯蛊开战,除了他自己野心勃勃以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要算到李渊头上。

    唐朝武德六年,钦州总管宁长真进贡合浦大珠,李渊以道远劳人为由不受。引至岭南众酋长的不满,认为朝廷拒收礼是将要出兵攻打岭南了,宁长真与谈殿、冯暄等人商议要反唐,南合州刺史宁纯因忠于唐而反对,宁长真与高州首领冯暄、谈殿及越州刺史宁道明联合附近各溪峒首领围攻。

    宁道明被州人杀死,宁长真相继阵亡。于是,冯暄、谈殿大乱,为抢夺罗州地盘朋友反目,相互攻掠。因高州北部地盘问题,岭南酋帅冯盎、谈殿迭相攻战。

    好几方打得热火朝天的,李世民要真的出兵的话,那绝对乱成一锅粥,好在最后李世民没有出兵,还派人去安抚,冯暄、谈殿等一齐投降,这场叛乱方才结束。

    可是虽然冯智戴到了长安,之后也一直没有回岭南,颇有一种质子的感觉,但是毕竟只是儿子到了,老子还没来,李世民心中一直还是放心不下的。往岭南不知道派了多少百骑的人马去监视监听冯蛊的一切动向。

    好在冯蛊并没有任何的谋反迹象,在用了三四年的时间把岭南重新整顿治理的差不多后,终于在春节之前来到了长安觐见李世民。

    李世民终于也可以睡个安稳觉,不用时刻担心岭南有变了。

    冯蛊入朝,迎接仪式相当的隆重,李世民都亲自出城十里迎接,出征突厥和薛延陀的大军归来的时候也不过就是如此了。

    之后,接见冯蛊的时候还特意开了大朝会以示重视,长安够品级的官员近千人参加。

    在城外迎接的时候,李世民拉着冯蛊看秦王破阵乐,武元庆的品级没能凑到前边,后来大朝会更加前不了前边了。

    一直到召开晚宴的时候,武元庆才看清楚冯蛊的样貌,可能是因为冼夫人俚人的血统,冯蛊的个子并算不得多么高大,一米七左右的样子,比起程咬金,尉迟恭他们来矮了不少。

    但冯蛊个子不很高大,又是六十左右的年纪,看着却依然雄壮,说话也是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武元庆过去敬酒的时候,虽然实际是他个子更高,但依然觉得自己是被俯视的一方。

    在武元庆自我介绍后,冯蛊颇看着他颇为惊讶:“武少卿还真是年轻,不愧是少年英杰。“

    “耿国公谬赞了,您才是真正的大英雄,您年轻时候才是真正的少年英杰,您的光辉事迹在下可是如雷贯耳的。。“武元庆笑着说,他不是恭维,是真的这么认为的。

    “武少卿太谦虚了,起码老夫现在都造不出来火药炸弹,而你却是在三年前就让人把它们带到岭南,让老夫好好涨了一下见识。声势若雷鸣震天,那一下爆炸可是让半个山头都没了,老夫和属下几百将士好多天都听不清楚声音。“冯蛊一脸揶揄的说。

    为什么会送火药给他,还当着他的面点燃炸掉了半个山头,冯蛊是心知肚明。无非是震慑恐吓而已。

    武元庆这个火药的制造提供者肯定出力巨大,没准这个用恐吓的想法就是武元庆提出的。现在却一副谦虚无害的样子,冯蛊不揶揄他才怪。

    “呵呵,瞎弄,那玩意纯属瞎弄出来的,不值一提。“武元庆腼腆的笑。

    “在下都是弄的小玩意不值一提“武元庆继续恭维。:“倒是您,隋朝末世,分崩离析、时局动荡,国内大乱;太上皇虽然应运而生,但他的影响、教化尚未使人信服,岭南、百越之地尚无所归属。您占地方圆数千里,岂是汉代赵佗的九郡能相比?您却没有自立为王,而是选择归附大唐才更让人敬佩。“

    可在冯蛊看来这是试探,也是反击。

    “老夫家居留百越之地已经五代,州郡长官所辖之地仅老夫一姓,子女玉帛我已有,人世间的富贵,像老夫这样的都少有。常常怕承担不起重担,使先人蒙受耻辱,怎么敢效法赵佗自己称王一方呢?“

第三百四十一章 香饽饽() 
“能想的这么明白的人很多,但是像耿国公这么有魄力,做的这么明白的可是少之又少了,这让在下怎么能不深表敬佩呢。“武元庆说。

    冯蛊哈哈一笑:“老夫只是做了自己认为该做的,不过既然武少卿这么说,那老夫请你收犬子智戴当你的学生,入你的书院,你应该不会拒绝吧。“

    什么,收你儿子冯智戴当学生,开什么玩笑呢。

    武元庆被惊的不小,震惊过后就是连连摆手:“不行,这怎么能行,我怎么能收智戴兄当学生,智戴兄和我同朝为官,,我是司农,鸿胪少卿,智戴兄是卫尉少卿,我们品级相同,再说智戴兄年纪也比我大,这不合适不合适。“

    “没什么不合适,同朝为官怎么了,年纪比你大怎么了,他学问不如你就应该向你学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都说别人身上有他需要学习的地方,更何况智戴了。而且老夫拜读过你的那篇师说,不是也说“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说到后边,冯蛊还拿武元庆剽窃的韩愈的师说来说服他。

    话说成这样武元庆也没法不答应了,只好摸摸鼻子说道:“既然您都这么说,在下再拒绝也太不识抬举了,这样吧,只要您说服得了智戴兄,只要他愿意,那我就同意,不过让我收他当学生就算了,有空的时候到学校跟李泰他们一起上课就行。“

    话虽这么说,不过武元庆不认为冯智戴会有心情,有时间到学校学习,冯智戴又和他不一样,他整日里想上班上班,想旷工旷工,闲暇时间一大把,冯智戴就不一样了,作为人质性质的存在,每天活的谨小慎微,恨不得把所有时间都放在工作上,不敢应酬,不敢交友,生怕弄不好给咔嚓了,让他去学校做梦吧。

    冯蛊有自己的考虑,他知道自己这次入朝后,朝廷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儿子智戴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儿子也不用在战战兢兢的,应酬,交友也不怕别人会排斥,能交好朝臣,对自己和岭南都会有很大好处。

    让智戴拜武元庆为师,进曲江书院学习也是基于这么一层考虑。冯蛊认为武元庆绝对是年轻一辈中在皇帝面前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和他交好好处很大,再者武元庆和朝中很多勋贵子弟的关系都不错,曲江书院里的学生,不是皇子,就是郡王,国公之子,放到后世妥妥的贵族学校,而且是真正的贵族学校,进了这样的学校那好处绝对是一大堆的。

    武元庆见过了历史名人,冯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两人都很满意。

    武元庆向冯蛊告辞,悄悄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在他离去后又有其他人悄悄的过去和冯蛊敬酒,补上了空位。

    晚宴中冯蛊身边几乎没断过人,总有人找过去和他喝酒,李世民对冯蛊入朝很是高兴,也就端坐上边对此睁一眼闭一眼。

    。。。。。。。。。。

    盛大的迎接仪式,盛大的朝会,盛大的晚宴后,紧接着就是最重要的春节。

    现在的长安也开始流行起来贴春联,谁让武家这两年每年都贴,红红火火,寓意还好,看着喜庆的很,当然桃符大家还是会挂的,也不知道后世会不会形成桃符和春联并存的情况。

    去年十一月就跑到草原上去了,过年的时候连口好吃的都吃上,这让武元庆非常不爽以及遗憾,过年不在家过,还叫什么过年啊。

    所以今年,武元庆决定把去年过年失去的快乐给补回来。

    从开始放年假,武元庆就过起了猪一样的生活,每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比大家闺秀都怕见人。

    初一以后,也只是出门到程家,尉迟家,房家,杜家等有数几家关系最好府上去拜访了一下,然后就缩回家里继续装死猪。

    就连程处默,尉迟宝林等人来找他玩都给一概拒绝了。

    但是他不出门,别人却会上门,每天从早上开始就有有大大小小的官员来拜访,除了司农寺和鸿胪寺下属官员外,其他基本都是拜访武元庆他便宜老爹武士彠的,谁让武士彠是吏部尚书,是管官帽子的。

    像这些人,不管重要不重要,武元庆都懒得出去帮着招待,但是初八这天快中午的时候,武元庆还在被窝里舒舒服服睡着呢,丫鬟紫鹃进来喊人了。

    说是中书舍人岑文本拜访,武士彠喊他过去。

    “来就来呗,他一个五品官而已,有我爹那个尚书招待还不够,怎么还要叫我这个四品官过去作陪,他岑文本脸也太大了吧。“武元庆把被子往脸上一蒙,嘟嘟囔囔的抱怨。

    “夫君,快点起来啦,岑大人好像有什么事要求你。“这时,王子瑜和襄城两个走了进来,襄城上去掀被子,王子瑜则伸手拉人。

    便宜老爹的召唤武元庆可以不理,丫鬟紫鹃的话可以左耳进右耳出,但是两个漂亮小媳妇出马,武元庆就不得不乖乖的起床了。

    岑文本可是几次三番搞过武元庆的,虽然都是就事论事,但是武元庆心眼可不大,才不会管是因为什么,反正他是记住岑文本了。

    穿好衣服,带着一肚气来到客厅,没进门就远远的挤兑上了:“岑大人面子真大,你一来折腾的我们全家都不得安宁。“

    “混账说的什么话,一点礼貌都没有。“接着里边就传来武士彠的斥骂。

    武元庆撇嘴推门而入。

    武士彠坐左边主位,岑文本坐右边客位,在他身边还站着一个人,粗布长袍,头戴纶巾。

    扫了一眼后,武元庆一屁股坐在了老爹下手,半合着眼装作没看到老爹怒瞪的双眼。

    见儿子这样,武士彠也没辙,总不能当着外人的面臭骂一顿,只好冲岑文本摇头苦笑:“景仁啊,让你见笑了。“景仁是岑文本表字。

    “哪里哪里,是下官冒昧,想让弟子拜入武少卿门下,却不知竟打扰了武少卿的休息“岑文本不好意思的说。

第三百四十二章 恶心谁呢() 
“拜师?岑大人开玩笑呢吧,谁不知道您文采斐然,博通经史,是长安有数的大儒啊。您让您的弟子拜我为师,也太看得起我了吧“武元庆话中带刺的说。

    就像武元庆所说,岑文本是相当有学问的,而且还不是那种大器晚成的类型。他祖上也是出过大官的,祖父岑善方,仕西梁萧察,官至吏部尚书,家学可谓渊源,岑文本打小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学霸一枚,时人称之为神童。

    隋朝的时候他父亲岑之象是邯郸县令,遭人诬陷,那年岑文本只有十四岁,却干出了一件大事,他到司隶为父诉冤,辞情激昂恳切,召对明辩,最终其父冤狱得以昭雪,这下更加出名了。

    然后岑文本二十三岁的时候,也就是大业十四年,元六一八年,萧铣在荆州称帝,就被拜为中书侍郎,负责起草文告。

    仅仅二十三岁,就成了中书侍郎,那可是正四品的官,虽然萧铣只是占据的南方一隅,但正四品就是正四品。

    不过归顺大唐后,岑文本就没这么好命了,先后当过荆州别驾、行台考功郎中,在贞观元年才被任命为从六品秘书郎,前两年才又被提拔为正五品的中书舍人,不过以他三十出头的年龄来算,升官也是相当快了。

    在被任命为秘书郎的那两年,先后上《藉田颂》、《三元颂》,文辞甚美,显示出深厚的文学底蕴,才名大震。

    也正是因为,他才能很快被李靖看重,推荐他当了中书舍人,仿佛从贞观元年开始岑文本就因为其才学再次登上了升官的快车道,几年间就几年间升了好几级,前不久又有传言说皇帝对中书侍郎颜师古不满,准备罢免他,让岑文本代之。

    可武元庆知道这不是传言而是事实,一直以来军国大事的文稿皆出于颜师古之手,但是李世民认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