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书的开头就是“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日本是隋朝的臣子,居然敢自称天子,而且还是日出处天子,隋炀帝是日落处天子,这不是说大隋要落山了吗。这不是说大隋要落山了吗。所以隋炀帝非常生气,但是又不便发作,只是交待手下大臣以后不要让倭国人来。但是圣德太子不死心,过了几年又派人过来递国书,这回国书上写道:“东天皇敬白西皇帝”隋朝的皇帝称天子,倭国皇帝称天皇,显然高了一辈,这回隋炀帝差点没气晕。通过这两次事情不能看出,倭国人心里上认为他们和我们中原国家是平等的,建立的是邦交而不是从属地位。你们想想在隋朝的时候倭国人就这个尿性,到了咱们大唐他们就会改变了吗?”武元庆问。

    “额”李承乾三人相视无语,不知该怎么说,这些事情他们还真没了解过。

    “这只是一点,在梦里我还看到过更多倭国的事情。”

第二百九十七章 你不老实我不喜欢() 
武元庆不是白痴,不会把什么甲午战争,十四年抗战什么的明明白白的讲,他要真敢这么讲李世民知道了分分钟砍了他。

    这种事情不能往明了讲,那就往虚了讲,随便套个理由,春秋笔法一下,不说具体时候不说具体地方就说梦中那些老师给讲的,倭国小鬼子怎么怎么凶残,怎么怎么崛起后玩命的搞侵略搞屠杀。

    武元庆每天一有时间就给皇子公主们,还有程处默,杜荷杜构,房遗直房遗爱等人洗脑,挑的都是些关系不错的,不会大嘴巴乱说的。

    武元庆还要求他们别回去和家里说,至于他们到底会不会说他倒是也没什么所谓,反正他对其他国家的态度早在处置突厥俘虏的时候就表明过了。

    而且这些人家像房玄龄,杜如晦什么也都和武家关系不错,知道了也无妨。

    不过武元庆却没想着说把自己的愤青想法灌输给这些老狐狸,这些人早就修炼成精了,不说武元庆说的那些无凭无据的梦幻之言,就算是真的,在对大唐有利可图的时候他们也会轻描淡写的放下。

    愤青还是从娃娃抓起的简单。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额,好吧这两句用在这里不太恰当。反正又过了好多天在时间渐渐接近八月中秋佳节的时候,小鬼子们终于从潼关过黄河入渭河一路西行到了长安东边的东渭桥码头。

    本来武元庆想着是让船队停靠在灞河码头的,可惜灞河水量相对较少,船队行驶吃力只能作罢。

    就算是停靠在稍远点靠北的东渭桥码头上,船队也是费了很大一番力的。

    渭河作为绕长安的八水中水量最大的河道一直以来都是长安河运最主要的通道。

    不过就和黄河一样,渭水的流量也是变化无常,而且携带的泥沙较多,很容易堵塞淤积河道。

    隋朝开漕渠的诏书上就明白的写到:“渭川水力大小无常,流浅沙深,即成阻阂。计其路途,数百而已,动移气序,不能往复。操舟之役,人亦劳止”。

    加上唐初的时候又不是很重视河运这块,没有清淤以及拓宽河道,很多时候在渭河上游行船的时候都要用人力来拉。

    纤夫的爱不就唱了嘛,妹妹你坐船头哦,哥哥在岸上走。在渭河上行船也常常这样,不过那些纤夫却苦的厉害哪像歌里唱的那么浪漫。

    这也是武元庆最后让船队停靠在东渭桥码头的原因,不然要是往灞河上走的话,纤夫拉纤的路程又要远上很多,武元庆可不想大唐百姓为了狗日的小鬼子受那个老罪。

    东渭河码头。

    武元庆早早就领着鸿胪寺的一干人等来到这里等着了。要照武元庆的打算那是准备好好晾晾倭国人的,甚至迎接的人都准备只派一个人的,但是唐俭死活不同意。

    唐俭虽然把事情交给武元庆来办,但是该有的把关还是有的,防的就是武元庆闹事。

    很多人会说武元庆没气度,这么想这么干丢大唐人什么的,但武元庆本就不是什么有气度的人,也不会在乎什么风度,在乎国家的脸面,在乎什么大国风范,以前是小老百姓,穿越了成了官二代他也愣是活成了小老百姓。

    在他看来恨就是恨,就要明明白白表达出来,爱憎分明,不会搞什么虚与委蛇,什么明明恨不得弄死却还要笑脸相迎。

    可惜,鸿胪寺当家的是唐俭,大唐当家的是李世民,这两人都要武元庆严格对待这件事,让武元庆想恶心倭国人都做不到。

    没办法武元庆只能按照定好的迎接规格时间早早的来到了码头等着。

    这要在晋阳,八月的时候天都开始转凉了,可惜这里是长安比晋阳所在的维度要低不少,更加的靠南。

    所以虽是八月气温却依然很高,太阳当头晒的脑袋疼。

    武元庆在码头等了没十分钟就溜号了,找了武家在码头的一个转运仓库钻到里边纳凉,鸿胪寺的其他人则苦逼的待在码头等着不敢乱跑。

    仓库里边有放的粮食,正好给武元庆做了合适,让他可以躺在粮袋上边。

    躺了不一会武元庆就迷糊住了,也不知迷迷糊糊了多久外边码头突然开始变得嘈杂了起来,接着鼓乐喧天,鞭炮齐鸣。

    武元庆被吵醒了,揉了揉眼好一会才反应过来这尼玛肯定是小鬼子到了。

    再怎么不愿意,武元庆也得出去露脸去,只是他木油木油的走的很慢,等他晃晃悠悠来到码头的时候小鬼子一行人都已经下了船,鸿胪寺的人找不到少卿大人,其中品级最高的李主簿只能硬着头皮顶上。

    李主簿正在和御田锹寒暄,见武元庆冷着脸走了过来,还以为少卿大人是嫌他抢了风头,赶忙笑着给御田锹介绍:“御正使,这是我们鸿胪寺武少卿。”

    “少卿,这是倭国御田锹正使。”

    御田锹急忙上前两步来到武元庆面前一个九十度鞠躬,然后笑着说道:“原来是武少卿,久仰久仰。”

    “是吗?你听说过我?”武元庆面无表情的问。

    “武少卿大名如雷贯耳,御田锹自从踏上大唐国土就时时听人说起。”御田锹笑呵呵的恭维。

    “哦,那你都听到些什么?”武元庆继续问。

    “额”御田锹傻眼了。他哪听过武元庆的名号,谁也不会闲着无聊和他说这些,就算御田锹找洛阳陪同的官员打听也是问的朝中像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这些宰辅尚书的事情,像武元庆这种品级的他都没兴起念头了解。

    本是初次见面说些好听的,恭维的话,我给你面子你给我面子哈哈一笑宾主尽欢的事情,哪想到武元庆竟然当真了,御田锹完全没有准备,尴尬的愣在当场。

    “怎么,不是说久仰我的大名如雷贯耳吗?难道连本少卿的一点光辉事迹都说不出来。”武元庆一脸不高兴的甩了甩袍袖,冷哼一声:“御正使,我喜欢诚实的人,听过就是听过没听过就是没听过。你这没听过说听过,很不老实,我很不喜欢。”

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嘎你妹() 
“我们大唐是礼仪之邦,我们有灿烂的文化,也有高尚的道德准则,诚信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礼记·祭统》说: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左传》云:信,国之宝也。诗经·郑风·扬之水》说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孔子还说以四教:文、行、忠、信。”武元庆啪啪啪就是一顿举例。

    然后冷眼看着御田锹:“诚信对于自我修养、齐家、交友、营商以至为政,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美德。人若不讲诚信,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家庭里是这样,只有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以诚相待,诚实守信,才能和睦相处,达到家和万事兴的目的。交朋友是这样,否则,朋友之间充满虚伪、欺骗,就绝不会有真正的朋友。在政治上更是如此,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宁肯去兵、去食,也要坚持保留民信。因为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如果人民不信任朝廷,官员,国家朝政根本立不住脚。”

    说到这里武元庆停了下,看了看御田锹难看的脸色心中很畅快,才又说道:“我们大唐和你倭国往小了说大家交朋友,往大了说这是两国邦交,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不管是哪一个都是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我们希望的是双方可以诚信以待,但是从御正使身上我却没有看到这一点,御正使你张嘴第一句话就说的是假话,就毫无诚信可言,这让我很难相信你们此次朝贡的诚意。”

    武元庆引经据典的训小孩一样把倭国正使给训斥讽刺了一顿他心里倒是爽快了,可李主簿却要哭了。

    这样尼玛不留情面的斥责完全就是一场外交事故,搞不好是要引起两国战争的。你武元庆脑袋大,背景厚,上下左右全有人不怕担责任,可是老子特么就是一个没背景没关系,辛辛苦苦爬上来的小主簿,有个分吹草动就可能掉脑袋的角色。

    尼玛你坑老子干吗啊?什么仇什么怨啊。

    御田锹脸色铁青,浑身都在颤抖,这是气的,被人当孙子一样训斥给谁都气,更别说他代表的还是他们倭国的天皇,代表的是倭国的颜面。

    武元庆这明着是训斥他,实则是在落倭国的面子,在指责倭国人野蛮不开化,不懂礼仪不讲诚信。

    御田锹算是看出来了,这大唐派来迎接的鸿胪寺少卿不知道为什么对自己一行或者说对倭国有着极大的不满,言行举止都是满满的恶意。

    身后的副使药师惠日和其他人也都看了出来,一个个都被气疯了,有脾气不好的已经喊了起来。

    “八嘎”

    “八嘎?有种你把这话再给老子说一遍。”武元庆别的没听懂,但是这两个字却是听的清楚明白。

    他还很小的时候就常听奶奶讲小鬼子当年怎么祸害残杀中国人,那时候就知道这词儿的意思。后来电视上抗战片里也常常有八格牙路死啦死啦的,就算不懂,光凭借语境也知道特么什么意思。

    现在区区几个狗日的小鬼子尼玛竟然敢对他吼八嘎这两个字,尼玛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吧,也不特么看看这是在谁的地盘上。

    武元庆来到喊的声音最大的一个倭国人面见,冷笑着指了指他:“你,有种再说一次。”

    武元庆一米七多的个子算不得大,但在这些小鬼子普遍一米五多点一米六不到身高面前,那是绝对的有压迫感的。

    更别说久居人上养成的那种气势,哪里是面前这个普通的小鬼子可以扛得住的。

    在武元庆利剑一样的眼神注视下,这个小鬼子强撑了一分钟不到,鼓起的勇气就落到了谷底,脑门上的汗哗哗的出,手脚也开始不听使唤的抖,眼神呆愣,嘴唇诺诺的动,但是屁都放不出来,整个人竟然吓傻了一般。

    见这人如此,武元庆嫌恶的一巴掌抽过去,狠狠的抽在了他的脸上,打得整个人都转了半圈,武元庆抽了一巴掌还不解恨,嘴上开始骂:“八嘎,老子让你八嘎,八嘎你妹八嘎。”

    “嗨”小鬼子被厉害的人打一般都会立正站好点头喊哈咦。这个小鬼子也不例外,被抽了一巴掌下意识的就并拢罗圈腿点头来了一声哈咦。

    一听又是日语,武元庆反手又甩了他一巴掌,厉喝道:“说人话,老子听不懂。”

    “是”挨了两巴掌小鬼子老实了,张口竟然还是带口音的关中话。

    这和后世在电视上听福原爱那一口东北普通话一个感觉。

    武元庆动手太快太没有预兆,这边打完了那边李主簿,御田锹等人才反应过来。

    鸿胪寺的人在李主簿的带领下哗啦一下过来挤在了自家少卿大人和倭国人之间,开始拦架劝说。

    说好的礼仪之邦呢,说好的友好以待呢?

    被挤开的御田锹觉得老天和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大唐怎么就派了这么一个人来迎接啊。还能不能好好的玩耍了。

    御田锹想生气,想大声的表达不满,可是他不敢,起码现在的情形下他不敢。因为武元庆打完人正在恶狠狠的扭头看着他,瞧那样完全就是一言不合就动手的架势。

    对于一个满怀恶意还想动手敢动手的人,尤其是这个人还是大唐这样强大帝国的高官,御田锹充分体现了小鬼子欺软怕硬的特点。

    他怂了。

    怂了就要乖乖道歉。

    李主簿等鸿胪寺官员一顿好言相劝后,御田锹来到了武元庆面前,罗圈腿并拢,又是一个深鞠躬:“对不起,武少卿,是在下没有管教好属下,冲撞了阁下,我向阁下道歉。”

    见武元庆面无表情没有任何表态,御田锹明白光是道歉是不够的,所以两三步来到被武元庆抽了两耳光的属下面前,啪啪啪又是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反复抽了六七记耳光后,再次回到武元庆面前低头立正。

    武元庆这才悠悠的说话:“御正使,以后管好你的人不要胡乱犬吠,要知道这里是大唐不是倭国,容不得你们放肆。”

第二百九十九章 你不争取一下() 
四方馆。

    四方馆在隋朝时候原属于鸿胪寺辖下,以接待东西南北四方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臣,分设使者四人,各自主管双方往来及贸易等事。

    不过到了大唐建立后四方馆就被从鸿胪寺剥离出来,归于中书省管辖。

    被武元庆劈头盖脸斥责一顿的倭国使节就被安排在这里下榻。原本鸿胪寺下边就有外国使节下榻的地方的,但是武元庆看到小鬼子就没好心情,不想让他们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晃悠,所以直接把她们扔到了四方馆来。

    “八嘎”

    等鸿胪寺的人走后,门一关御田锹就再也憋不住一肚子火黑着脸骂了出来。

    “岂有此理,这个大唐人竟敢如此轻慢我等,等大唐皇帝接见的时候我一定告他一状。”

    药师惠日脸色同样难看的点头:“没错,我们是使节,是代表倭国代表舒明天皇陛下来觐见大唐皇帝的,而不是来受人欺辱的。”

    “就是不知道这个武少卿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