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额,啊,嗯”三个字一个表示很傻眼,一个表示惊讶,一个表示承认,武元庆抑扬顿挫的切换的很流畅。

    “是啊”武元庆再次肯定的点头。

    心中纵然再怎么讶异和慌张,但武元庆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更没有否认,既然皇帝这么问了,那肯定是已经确认了。

    与其把皇帝的话当成询问,还不如看做是陈述,是在通知武元庆,你干得事情我知道了哈,你是不是要交代一下下。

    “那什么,那个和尚想到天竺去,臣觉得如果他能成功到了天竺再活着回来,对咱们大唐挺有好处的,像什么沿途的见闻,地理地貌,人文风俗什么都对咱们了解西域各国的情况,以后经略攻打控制西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指导作用”武元庆直接叭叭叭把脑中转了一圈想到的理由讲了出来。

    “哦”李世民平淡的应了一声不置可否。

    武元庆见李世民不感兴趣,尴尬的摸了摸鼻子低着头不说话了。

第二百三十六章 起来嗨() 
“对了,据承乾说你去年三四月份的时候讲了一个和尚到天竺取经的故事,那个和尚就叫玄奘,朕很好奇,当时这个现实里的玄奘和尚还没有给朕陈表说要到天竺,而远在晋阳的你又是怎么提前就知道了有一个玄奘和尚要去天竺取经,还把他编成了故事讲给你弟弟妹妹听呢”李世民沉吟了片刻后,仿佛刚刚想起了似的,面有深意的问道。

    “哦,这个啊,臣也记不清楚了,前年来还是去年春天的时候来,臣在晋阳城里转悠的时候,遇到过这个玄奘和尚,然后聊了几句,他想去天竺取经的事情,就是那时候听他说的,后来为了哄弟弟妹妹就把这个事情变了个故事讲给他们听”武元庆张嘴就开始了瞎掰乱编,这已经成了面对皇帝常演的一幕了,欺君欺的贼溜贼溜的,还一点没有心理负担,反正玄奘和尚已经走了这么久了,皇帝能后知后觉的知道这个消息,但绝不可能提前预知的把他给截回来。

    “哦,这样啊,既然你们是旧识,那朕就不追究你私帮他出关的事情了。朕也很想看看玄奘和尚能不能像你所说弄清楚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地理地貌来。行了,没什么事了,你可以走了,对了,让孙神医一会再给皇后诊诊脉瞧一瞧,别落下什么病根”李世民摆摆手说道。

    咦,好奇怪,竟然就这么轻拿轻放的放过了?这和想象的完全不同嘛。

    难道皇帝根本没想那么多,还是。。。。。

    算了,管求他呢,不想了,武元庆摇摇脑袋施礼到:“是”。

    等皇帝往前走了两步后,武元庆一扭屁股赶紧撤了。

    “陛下,驸马在撒谎,据奴婢所知,玄奘和尚根本没有到过晋阳,更不可能会见过驸马说过话。”等武元庆身影跑远后,跟在李世民身后的一个貌不惊人的老内侍低声说道。

    “呵呵”李世民莫名的笑了两声:“朕当然知道他在骗朕,这不已经是常事了嘛,哪回朕问话这小子不是胡编乱造一通,十句里边就有八句能是假的。既然他不想说,朕也不好逼着他说,随他去吧”。

    “可是。。。。。”内侍还想说什么。

    李世民挥挥手打断他说道:“朕知道你的意思,能在没见过玄奘,甚至玄奘自己都还没想过去天竺取经的时候,就能把这个事情编成故事,要说这不是他从梦中遇到仙缘后学到的仙家手段,朕是如何都不会相信的,但你也看见了,这小子心里对这个事情很抵触,戒备心很强。朕旁敲侧击过几次他都插科打诨,顾左右而言他。朕也想明白了,如果他不想说问也白问,如果他想说不问他也会说。再说,谁还没个不能说的秘密呀。”

    这边,武元庆重新回到丽政殿,里边稳婆已经收拾的停当了。让孙思邈又进去给长孙和刚出生的孩子检查了一下身体,没什么问题后,两个人就告辞了皇后出宫回了武家。

    一到家里边,武元庆就风风火火的跑去找襄城了。连和他打招呼的王子瑜都没顾得上搭理。

    “走走走,哥哥带你去郊游”推开襄城的房门,一进屋就看到襄城正靠在床边看着一本书入神呢。

    书的名字叫《女诫》,是东汉班昭写作的一篇教导班家女性做人道理的私书,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

    该书论述了女子在“夫家”需要处理好的三大“关系”,即对丈夫的敬顺,对舅姑的曲从和对叔妹的和顺。

    由于班昭行止庄正,文采飞扬。此文后来被争相传抄而风行当时。

    班昭是古代的四大才女之一,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还是投笔从戎的班超的妹妹。

    一个相当厉害的女性,可就是这么个时代的杰出女性竟然写了本书讲述女人应该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处于卑微的地位,清醒自己的性别角色,强调男尊女卑的思想,又由男尊女卑思想衍生出女子对于男子绝对顺从的思想,并强调妻子除了要对丈夫顺从外,还要对婆婆顺从。由此出发,主张妇女应承担在家辛勤劳作,操持家务,侍奉丈夫等由性别角色而决定的社会责任。

    这样的女性观念,成为了中国古代妇女的行为准则,可对于来自后世的武元庆来说,这尼玛就是不把女性当人的糟粕思想。

    有人说班昭为“女子之大贼”,武元庆觉得关于影响了迫害了古代女子千年的这件事情上,这样说一点都没错。

    于是武元庆一把扯掉了襄城手里的书随手扔的远远的,然后就拉起襄城往外走。

    “哎,干什么啊夫君,人家正在看书呢,你怎么把书给扔了啊”襄城惊叫道。

    “看什么书,世界如此美好,你却呆在家里看书,还是看的女诫这种封建糟粕,这样不好,不好,有这功夫,和哥哥去郊游多好”武元庆嘴上这样说,实际上心里话是这样的:看你麻痹,起来嗨。

    武元庆拖拉着全家老小出门郊游了,可出了长安城放眼望去全是光秃秃的一片,树叶子都少见更别说鲜花和野草了。

    至于诗和远方的田野,呵呵,想的真多。

    郊游?这还郊游个毛啊。

    不过,武元庆本也就不是打算出来郊游的,而是拉着全家出来拉练锻炼身体的。

    尤其是襄城,为了让萝莉小娇妻活的长命百岁,武元庆准备现在就开始让她有计划的锻炼身体,不能整天待在屋子里,把人都待废了。

    武元庆左手一个萝莉,右手一个少女,拉着两个老婆到处疯跑,玩的起劲,嗨的不要不要的。

    可怜了跟着想出来玩的武元爽,武二丫两个了,这俩货发现被自己大哥给骗了后,顿时找块平地开始躺尸了,大丫则好很多,虽然也觉得没什么可玩的,但还是跟母亲杨氏到处走走看看。

    拉着俩老婆跑了一圈回来后,武元庆照着弟弟屁股上就是一脚,外加一声厉喝:“起来跑”。

    对于二丫嘛,大哥眼一瞪,就蹬着小胳膊小腿爬起来了。

第二百三十七章 皇帝很激动() 
从那天拉着全家外出拉练了一次后,武元庆只要有闲工夫就要来这么一次,这要是他忙也就算了,关键特么一个司农少卿还是个不管正事的,闲的蛋疼的存在,那是基本每天都有空。

    这可把武家老小给折腾惨了,每天都累的要死要活的,晚上歌儿也不停了,故事也不听了,扑克也不打了,吃晚饭洗漱过后倒头就睡。

    王子瑜也是如此,让武元庆想和她啪啪啪都没机会,人家都瞌睡成那样了,武元庆也不好意思啊。

    到了八月中旬的时候,武元庆终于开始有事做了,除了皇城里田圃中种的土豆那些可以收获了以外,其他各州县也开始了秋收工作。

    这尼玛秋收什么啊,整个关中都啃完了都,可该进行的步骤还得进行,从地里能拾掇回来多少算多少的,总归也能算一口半口的口粮不是。

    其他地方恓惶的几乎是颗粒无收,但皇城中种的土豆玉米倒是没遭什么损失,长得还挺好的。

    不过这也正常,武元庆养了那么多鸡鸭专门吃蝗虫,不但蝗虫,其他虫子也吃的干干净净。

    还有专人看护,浇水,长势不好才叫怪呢。

    收获的时候,李世民再次亲临现场进行指导工作。也不知道他这什么都不懂的人有什么好来指导的,就知道瞎比比。

    不过领导来了,还是终极领导,武元庆这个司农寺的二把手也只能退到一边看李世民表演。

    李世民搞得还挺正式,摆上供桌先小型祭天一下,然后拿着御锄,这可不是做饭的御厨,是皇帝御用的锄头,也不是什么老百姓瞎琢磨的金的,银的,就是普通的锄头,不过做工倒是好了许多。

    李世民郑重其事的挥舞着御锄,小心翼翼的刨出了一个小孩脑袋大的土豆,接着第二个,第三个。。。一直刨到第七个后,才在那个坑里再也没有土豆现身。

    一个坑里七个土豆,听起来貌似好像后世种土豆的那是司空见惯,但如果知道这七个里边最小的一个都是成人拳头大,那就太过少见了。

    反正武元庆后世跟着爸妈也去挖过很多次土豆,可一次能有这么多这么大的还没见过呢。

    七个土豆经过称重总共有二十九斤七两,差一点就到三十斤了。

    当称重的数字被报出来后,李世民的大心脏都有点受不了了,扑通扑通跳的飞快,血压急速升高,脑袋一阵阵的发晕,幸亏内侍眼尖急忙扶住了他,不然李世民就要成为第一个太过激动而引发高血压挂掉的皇帝了。

    照现在的植株间距,一亩地能种差不多两千株,照一株三十斤算,那就是六万斤了,这还是间距过大的原因,要是再小点的话都能有四千株了,那就是十二万斤了。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李世民快要被得出的数字吓死了,也要幸福死了。

    他这想法要是让武元庆知道了,保不准就是一口吐沫吐他脸上去了。

    尼玛也真敢想,就算在后世一亩地能有四五千斤的土豆也算是大丰收了,就算能上万斤,在各地都能算破纪录了。你特么竟然敢想十几万斤的,穷疯了吧。

    你特么现在也不知道走什么狗屎运了,一窝刨出来三十斤土豆。可你特么以为次次都能走这狗屎运呀,这尼玛一亩地能碰一次都了不得了好不好。

    正常一株有个一斤多两斤也就很可以了,人不能不足好不好。

    再说了,植株是这么算的吗,就算你按一斤可以弄二十株的籽,一亩地弄两三斤,也就是四千株的样子,可尼玛不得算出苗率啊,太密集不得间苗啊,一亩地出苗能有两三千株也很可以了好不好。

    你以为谁都能像现在这片地一样,找人专门看护啊。

    你以为谁都能像皇家这样施肥施的这么足啊,草木灰的肥都不施的现在,一亩地产量能到两三千斤你特么就偷着乐吧,这还得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不给面子干旱水涝来一波,亩产不过千也很正常的好不好。

    当然,在唐朝亩产不过千,那不是什么损失,百姓种的小米亩产不过百斤都是常见的。

    好在稍后李世民就清醒过来了,他只刨了第一坑,后边就交给别人来干了。

    结果第二坑就只挖出了三个土豆,一共两斤多点。

    随后挖出来的有多有少,多的能有四五斤的少的还不足一斤,最后全部挖完后平均一算,亩产差不多能有二十三石多一点的样子,核算成斤就是一亩地能有斤三千斤。

    虽然和自己算的几万十几万斤差距有点过于大了,但对于亩产三千斤李世民依然是满意的不行不行的。

    随后的玉米,李世民也是第一个动手掰的,当然他还是只干一次,最后全部弄完了算了算,这玉米一亩地核算下来也能有个千斤的样子。

    李世民心满意足的哈哈大笑着走了,武元庆才指挥着人把收获的粮食弄回司农寺的院子去摆开来晒着。土豆晒不晒无所谓,但玉米是需要晒干的。

    专门做的木头架子,然后把玉米的包衣撕开了打上结挂上去。

    做这些仅仅只耗费了一天的时间,武元庆原本以为接下来的时间自己又能轻松点了,结果皇帝又给他分派了新的任务。

    筹粮。

    这时候筹什么粮,筹粮为什么要老子干啊,再说又哪来的粮食可筹啊。

    关中光秃秃一片真干净,加上到了年底呀,青黄不接的,存粮早不知道什么时候吃完了,新粮是已经不可能收货了,百姓都还饿的嗷嗷的没饭吃等着朝廷接济呢,让老子从哪筹粮啊。

    再说了,就算狠心从百姓嘴里抠食儿,也完全不可能的,就在半个月前皇帝刚刚下旨说关中今年遭灾了,心里多么多么不忍,多么多么歉疚,所以要免除今年的赋税。

    但皇帝放话了,让你筹粮你就筹,你怎么筹我不管,反正到时候我就要,筹不够有你好看的。

    武元庆是眼前黑乌乌一片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在他的顶头上司出言点醒了他,这时候从江南运的漕粮已经差不多到了河南地界了,再过个把月就能沿着黄河转渭水水路联运最后运到长安。

    我去,吓死宝宝了,还以为完不成任务就要被砍头了,原来是特么皇帝吓唬人的啊。

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的一页() 
果然,十月底的时候,李世民就开始找户部尚书要粮了。

    然后户部尚书转头就找武元庆要粮。

    从江南以及山东那边调运过来的粮食已经到了,填充了一下消耗一空的周边两个大型粮仓后,又给各地官府送下去一批。

    剩余的粮食已经不足以达到皇帝所要的数量了,差了好几万石呢。

    原本,司农卿告诉武元庆不需要先管填粮仓的事,而是要先满足皇帝的需要,但武元庆没听,而是固执己见的把粮仓先填满了再说。

    用他的话说就是家里有粮,心里不慌。

    长安城及周边这么多人口呢,要是那两个粮仓总是空空如也的话,大家睡觉都睡不安稳。

    至于皇帝要的粮食还短缺的几万石,武元庆倒是一点都不担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