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在这时,门里传来了说话声:“公主,驸马刚才骗您的”说话的是襄城的贴身宫女绿萝。

    然后就听襄城嗔怪一声说道:”还用你说,元庆哥哥不就是想和子瑜姐姐做那羞羞的事情嘛,他当我不知道啊“。

    ”那您刚才还。。。。。。绿萝疑惑的声音响起。

    “咯咯,那是在逗元庆哥哥的,你没看哥哥刚才的表情多有意思吗?”襄城银铃般笑道。

    “噗”里边的对话,让武元庆差点没吐血,他万万没想到襄城竟然还有这么古灵精怪的一面。

    “哈哈哈哈”王子瑜再次笑喷。

    王子瑜的房间,这也是她在晚上第一次来这里。之前每天晚上睡觉,三个人都是在洞房的那个屋子。

    洗漱的过后该上床了,王子瑜开始害羞了。之前三个人一起睡的时候还没什么,因为那时候都是武元庆自个一张床,王子瑜和襄城一张床。

    现在却是他们两个人第一次在晚上的时候独处,这才让王子瑜真正感觉到一种新婚洞房的感觉。

    “夫人请上床”武元庆已经当先躺到了床上,拍着身边的位置笑嘻嘻的对王子瑜发出了邀请。

    王子瑜轻啐一口,娇羞的走到了床边。

    “来吧你”武元庆伸手一把将王子瑜拽倒在床上后,大声道:“成亲这么多天了,你还还什么羞啊”。

    “来,让夫君亲一口先”说着长着大嘴就要往王子瑜的小嘴上压。

    “别。。。。”王子瑜浑身紧绷,娇吟一声伸出小手想要阻挡。

    可武元庆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那都是有过无数实战经验的人,算的上是久经沙场,技术熟练的很,哪是王子瑜这种雏儿可以抵挡的,大嘴左右微微一晃就避过了她的小手准确的吻到了樱桃小嘴上。

    一阵眩晕感,让王子瑜下意识的轻启朱唇,牙关微张,然后武元庆的大舌头就间不容发的挑开了她的贝齿攻进了她的嘴里,裹住她的丁香小舌开始翻搅,舔舐。

    王子瑜就感觉一种麻酥酥的感觉充斥全身,过电一般,绷紧的娇躯顿时软了下来,像面条一样。

    武元庆的大手开始在媳妇凹凸有致玲珑剔透的身体上开始游走,不一会两人的身上就清洁溜溜了。

    将近一刻钟的前奏过后,武元庆准备提枪上马,就在此时突然脑中灵光一闪,然后笑嘻嘻的俯在王子瑜红扑扑的耳边念了一句诗:“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嘿嘿,好诗,好诗”。

    一番云雨过后云消雨歇,王子瑜枕着武元庆的胳膊钻在他的怀里,手指有一下没一下的戳着他的胸膛,嘴里不无嗔怪的说道:“坏家伙,作的诗也那么下流”。

    这说的自然是刚才那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这句诗出自诗圣杜甫的《客至》一诗,讲的是喜迎客来的事情。

    武元庆之所以刚才会用这诗,还要怪他上高中的时候看的那些个,那时候都是在校外租的一些盗版书籍,蓝皮的黄皮的,良莠不齐,自然有些会有露骨的描述,经常会有用这句诗来写那第一次的第一次的第一次的,那时候武元庆还不知道杜甫的这首诗的,自然而然就以为这句诗本来就是描写的情爱的。

    后来虽然明白过来了,但一旦想到这句诗还是会下意识的想到情爱上来,所以刚才才会在提枪上马的一刻对王子瑜念了这句诗。

    听媳妇这么说,武元庆不但不解释,还笑呵呵的又念了两句诗:”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好嘛,刚才的那句如果说还是歧义的话,那现在这句可就是真真正正的就是描写情爱过后女人的状态的诗句了。

    恰到好处的对应上了现在王子瑜的感觉那就是娇无力,也的确是芙蓉帐暖春宵一度,始是新承恩泽时。

第二百二十三章 梅开二度() 
”夫君,这次陛下雷霆出击,让各大世家铩羽而归,受挫不小,你说陛下会不会就此罢手啊“正在温存中的王子瑜微微抬头问道。

    ”额,这下你可把我给问住了,皇帝会不会罢手那是他一念间的事情,哪是我可以猜度的“武元庆摇摇头说道。

    见王子瑜眼中充满失望,武元庆心知她是在担心王家会不会遭到皇帝的针对打击,于是安慰道:“现在世家门阀势力这么大,影响这么深远,我想皇帝应该不会轻举妄动的。这次虽然机会不错,但不得不说还不是动手的好时候,顶多是借题发挥一下,让世家老实一点也就罢了,不可能群追猛打不放的”。

    停顿了下,武元庆再次开口说道:“而且就算皇帝还要加大打击力度,对你们王家其实也没什么影响的。”

    “这话怎么说”王子瑜不解的问道。

    “首先,你们王家本身就和山东其他世家是有区别的,你们可以说是太上皇发兵最早的支持者,李家能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打下大片的基业建立大唐,你们家事出了大力的。这点就注定了皇帝对付世家的时候会对你们王家另眼相待,不然他就要背上忘恩负义的恶名。”武元庆一只手摸着王子瑜丝滑的背脊,一只手绕着她的秀发转圈圈,嘴上不停歇的说着话。

    “其次,你们王家声势已经大不如前了,别看还是在所谓的五姓七望之中,但其他的四姓都在蓬勃发展,唯有你们王家却是日暮西山,日子越混越差了,就拿朝中的大臣来说,除了一个王珪外竟然再找不到一个有足够势力够资格的人代表王家的了”。

    “什么嘛,你该叫叔父的,怎么能直呼名字呢”王子瑜不满自家夫君直接叫叔父王珪的名讳,娇嗔一句:“还有,除了叔父外,温彦博是父亲的学生,某种程度上也是可以代表王家的”。

    “哎呀我去,温彦博?你可拉倒吧哈,你不知道你家夫君和他是水火不容的关系吗?指望他代表王家成为王家的臂助,那你还不如指望夫君我呢”武元庆没好气的说道,翻动的白眼鄙夷之意不言而喻。

    “对对对,忘了还有夫君呢,那以后陛下要是针对王家,夫君可要记得帮着说说好话哦“王子瑜刚才也是灯下黑了,能想到温彦博和王家的关系,却没想到要论关系远近,自家夫君可要比温彦博强上无数倍的。

    ”别,指望我那可就白瞎了。“武元庆猛的摇头。

    ”为什么呢“王子瑜这时候都要化身成演小品的蔡明了。

    ”你别忘了,除了是你王家的女婿,我还是李家的驸马呢,在王家和皇帝有龌龊的时候,我这顶多能做到两不相帮,想要让我偏帮那可不太容易“武元庆苦笑着解释道。

    ”额,好吧“王子瑜微怔了下,也是无语摇头。这点她的确是没想到。

    ”不过,你真的不必太担心的,除了刚才说的那两点外,还有最后一点。也就是我要说的再次,再次,王家这次表现的其实很鸡贼的,虽然明面上好像和其他世家别无二致,同样在搞事情,给皇帝使绊子,但实际上暗地里早就和皇帝暗通款曲了,早八辈子就把和其他世家商量的计划告诉了皇帝,不然你以为为什么皇帝会在出现这么大范围学子议论朝政,民间又流言蜚语满天飞的时候还那么四平八稳的稳坐钓鱼台呢。要没点依仗,皇帝能有这么好的定力吗?“武元庆说的这些明枪暗箭,阴谋阳谋的把王子瑜给听的一愣一愣的。

    ”照你这么说,这次王家不但不是被皇帝打击的对象,还是站在皇帝这边的了?你怎么会知道的这么清楚的?该不会是为了安慰我,骗我的吧”王子瑜狐疑的看着自家夫君。

    “你,你竟然不相信我,实在太让我伤心了”武元庆双手捧胸,做出一副心被伤的稀碎的痛苦伤心的样子。

    见王子瑜不为所动,伤心的表情瞬间完成了转换,一百八十度大转变成了一幅笑呵呵的样说道:“好了好了,直接告诉你吧,这事就是王叔父通过我转达给陛下的,所以我才会知道,而之所以要通过我则是因为你们这些世家商定好这事后,都在互相监视着呢,为的就是防止有人会泄露消息”。

    “哦,明白了,陛下之所以事发的时候没有着急,一来是因为提前得到了消息,二来肯定是知道你弄得那造纸和印刷的有了进展,对不对”王子瑜恍然明白了过来。

    “没错,事情就是这个样子滴,夫人你好聪明哦,看在你这么聪明的份上,夫君决定再奖励你一次“

    ”什么再奖励一次?“

    ”就是奖励刚才让你很舒服的那事啊“

    ”哪里舒服了,很痛的“

    ”那为什么你刚才叫的那么销魂“

    ”谁叫了?”

    “你”

    “不要,哦,轻点”

    低低絮语变成了娇喘。

    梅开二度。

    第二天起床的时候,王子瑜觉得下身仿佛撕裂一般的痛。

    昨晚,两人食髓知味,当然最主要是王子瑜食髓知味,第二次来的远比第一次猛烈的多。

    武元庆嘛,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第一次温柔的很,第二次就被情动的媳妇给带动的狂野了起来。

    时间上,武元庆经住了考验,于是王子瑜很受伤。

    “都怪你”

    “嗯,怪我”

    武元庆乐的直咧嘴,翻来覆去哼着两句词儿,哦第一次我,哦第一次你。

    看着儿媳妇走路小心翼翼,黛眉轻皱的样儿,武士彠和杨氏乐的合不拢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长子还是很可以的嘛,瞧着把媳妇给疼的,都痛成这样了。

    哈哈哈,抱孙子的日子指日可待了。

    补,必须要大补。

    这天把大姑娘终结成了小媳妇,再次来到晚上的时候,武元庆直接一头钻进了襄城的房间。

    对襄城,武元庆自然不可能和对王子瑜一样,首先最后一步是完全不敢走的。

    不能吃的彻底,只能吃的花样多点,用腿,用嘴,用手也还是可以玩的尽兴的。

    据说摸摸揉揉某处不可描述之地会变得越来越大,于是武元庆在小笼包上流连忘返。

第二百二十四章 日子要不好过了() 
武元庆整天在家里过着襄城摸摸大,子瑜啪啪啪的日子,钻在温柔乡里舍不得出来。

    外边则是闹哄哄的抓着蝗虫,救着灾,顺便还君臣之间斗斗法,同僚之间结个盟啊,使个拌啊什么的,好不热闹。

    然后李世民针对世家的第二板斧劈了出来。

    “什么,科举考试”

    一众大臣大眼瞪小眼,有的是不知道科举是什么玩意,比如程咬金,尉迟恭之流的,有的是知道科举,但不知道皇帝是什么意思的。

    “科举考试是一种人才的选拔方式,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考应试之人的文采,经史这些学识,然后择优而取让他们入朝为官的制度”李世民肃声道。

    大臣中有不少人是参加过隋朝考试的,像中书令房玄龄,中书侍郎温彦博,大理寺少卿孙伏伽,孙伏伽还是有史可考的第一个状元呢。而就算没参加过考试,很多文官对这个也是有所了解的。

    像房玄龄,人家都是十八岁的时候就在隋朝中过进士的学霸,对科举这档子事了解的不要太详细了。

    随着李世民的解释,房玄龄发现皇帝想要推行的科举考试好像比隋朝隋炀帝那时候搞得要复杂的多,不过要是真的能够推行下去的话好处那也是多多多多多的。

    隋朝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皇三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开皇七年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等10科举人。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

    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叫试策。

    隋朝的时候科举考试还很原始,很乱,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尽管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实际上实行的仍然是察举制。

    要是没有官员推荐,你就能耐再大,都没资格去考试的。

    而李世民这次直接就准备让天下学子可以‘投牒自进“也就是说可以自己报名参加。第二,‘一切以程文为去留’,考试及第或黜落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校才能决定。第三,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朝廷会定时安排考试,学子士人定期赴试。

    而这三点也是成熟的科举制度和早期的原始的那种混乱科举最根本的区别之处。

    按正常历史上的走向说的话,唐朝时候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前者难,后者易。

    但这个时空有武元庆毫无道理的穿越出现,并且在李世民还没有科举想法的时候就抢先一步把科举的概念闲扯淡一般的灌输给了他,而武元庆又是来自后世的,自然知道这学问不分高低,什么科目都要有,什么科目都能有大用处的。

    自然不会说只考明经,进士两科。非但不如此,还特别灌输给皇帝一个概念就是像明法科这种取的人才对大唐的律法建设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的。

    不但可以让大唐的律法更完善,而且有这些深悉法律条文的人存在于官府,审理判罚案件特更加公平,公正,可以大幅度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

    这样一来,大唐官府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也更高,更能帮助朝廷凝聚人心,极大的有利于皇帝的统治。

    而明算科基本属于自然科学,试《九章律》、《张丘建》、《夏侯阳》、《周髀》、《五经算》各一条,十通六者为及格;试《记遗》、《三等数》,帖读十得九为及格。又试《缀术》七条,《辑古》三条,十通六为及格。

    总之就是和数学有关的东西,算是算数科。

    在后世有句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