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如《礼记》对贵族婚礼所做的规范化的表述:“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周易。序卦传》:“有男女然後有夫妇,有夫妇然後有父子。”所谓神道设教,是指在时间、服饰、仪式上都要象天法地。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其实都对结婚年龄有着立法的规定,不过嘛,这遵守的人还真不多,尤其是古代,更是如此。

    除了年龄,在一个就是古代成婚对姓氏也有要求,西周初期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称为同姓不婚,汉代以后,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不过到了唐代的时候,对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

    也不知道是不是李家皇族对民间流传的李家有胡人血统的这一传言做出的反击。

    武元庆曾经恶意的想过,会不会李渊当初恢复这个制度的时候,心中想的就是你们特么不是说老子一家有胡人血统吗,可你们看看一个个同姓之间还特么结婚呢,反倒是老子却要恢复周礼,禁止同姓结婚,究竟谁特么才是有胡人血统的?

    婚礼已经够麻烦了,武元庆这还是一下娶俩,其中一个是公主更是麻烦。

    按礼制,公主出嫁又叫“出降”、“下嫁”或“厘降”,娶公主的也不叫娶叫做尚公主,这么叫真的很好,因为结婚的确是为了上公主的。

    公主结婚和普通人结婚有些不同,首先主婚人就不同,天子嫁女,不自主婚,以同姓诸侯主之,故曰公主。唐代以亲王主婚。

    李世民的兄弟两个年纪大点的前年就被他砍了,剩下的都是年龄不大的,做不成主婚人,只能退而求次,用郡王李孝恭来主婚。

    李世民下旨赐婚后,要行纳采问名礼,武家备礼物表文于家庭,望阙再拜。主婚人李孝恭还要到皇宫内东门走一串的流程。

    纳吉仪与纳采同时进行,李孝恭需要说各种致词,像什么“加诸卜筮,占曰从吉,谨使臣某敢告纳徵。”或者是“朝恩贶室于应国公武士彠之子武元庆,有先人之礼,使臣某以束帛、乘马纳徵。”等等的话,得到应允,还要说请期词曰:“武士彠命臣李孝恭谨请吉日。”

    反正流程是一大串的一大串,走完了亲迎之前的流程后,面临的就是公主住哪的问题。

    依例,公主嫁后不能住在夫家,而要新建公主府,李世民准备给襄城造一个豪华的公主府,结果雅礼有度的襄城却推辞了:“妇人事舅姑如事父母,若居处不同,则定省多阙。”

    白话说就是:儿媳对待公婆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早晚侍奉在身边,如果不住一起,那么晨昏定省的礼节就会缺失。

    这番话说的和历史上襄城嫁给萧瑀之子萧锐说的基本一模一样。

    最后,李世民拗不过,只能死了这个心,只是让武家重修修缮一下府邸,然后门列双戟好符合公主府的标准,配得上公主的身份。

    当武元庆得知襄城这么说的时候,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她的寝宫去。

    当然,他想这么做,既不是感动于襄城的那一番话,更不是为了去感概一下历史是多么惊人的相似。

    他想的是去把襄城这个败家娘们臭骂一顿,送上门来的房产就这么拒绝了,真是个大棒槌。

    但不管武元庆心中怎么心疼飞了的大房子,他都不得不承认襄城这件事办的的确是很漂亮,不但在没出嫁的时候就给自己挣了个好媳妇的称谓,还让他少了个大麻烦。

    要不然,襄城要真是依例住到公主府里,那结婚的时候武元庆就要到公主府去完婚的,那样他也别想着能同时和王子瑜完婚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 堪忧() 
武元庆觉得结婚是麻烦事,可对于李世民来说怎么应对蝗灾才是最大的麻烦事。

    早在两个月前,蝗灾初现端倪的时候,民间就开始小规模的有传言说蝗灾是对李世民的惩罚,惩罚他屠戮兄弟,残忍嗜杀怎么怎么,说的活灵活现的,好像跟真的一样。

    等到半个月前,蝗灾开始大规模爆发,各地频频有求援的奏表传来的时候,这种谣言也跟着大范围扩散开来,甚至已经到了长安城中,皇帝的眼巴前都有人开始传这些瞎话了,还有什么说蝗灾是前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冤魂所化,是回来找李世民索命的,还有的说李世民无君无父,兄弟阋墙,上天震怒,只有他把朝政还给太上皇李渊才能让上天消怒去灾。

    反正各种传言都有,把李世民干过的没干过的事都揉搓在一起来传,在有些人口中李世民荒淫无道,强娶弟妹,兄嫂等等,把李世民说的跟弑父杀兄,欺娘淫嫂的隋炀帝杨广一样的不堪。

    可李世民对此却无可奈何,谁让他面对蝗灾束手无策呢,谁让这里边的一些事他真的干过呢,比如干掉了哥哥弟弟,娶了弟媳妇这些。

    半真半假最能迷惑人,欺骗人,传这些消息的人很明显抓住了骗人的核心精髓。

    李世民已经无心也无力去管是谁传的这些谣言,是不是有什么阴谋,面对各地的求援他已经心身俱疲无暇他顾。

    当然这是武元庆没有出手之前的事,现在有了武元庆两次坑人坑己的巨坑,李世民手里已经有了一大笔粮食,虽然距离让百姓不挨饿还差的挺多,但也能救一时之急了,如果说只是清粥糊口,那么些粮食也能扛挺长一段时间的。

    粮食在手天下我有。

    有了粮食,李世民的底气就足了,第一时间就展开了反击,缇骑四散而出,很是抓了一帮子造谣生事的人,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是混混泼皮,各地的官员也抓了有十几个。

    抓起来也不审也不问,直接扔到大牢里就是一顿打,打完了关在牢里任其等死。

    整治散播谣言之人的同时,往各地解送的粮食物资也都从长安出发了。

    而这时候,长安四周已经聚集了十几万的灾民逗留。

    这些都是周边县里的百姓,因为春耕下去的作物被蝗虫啃噬的连根草根都不剩了,眼瞅着没有么活路了不得已才背井离乡逃到长安来讨生活找个生机的。

    得到禀报,李世民就派了人在城外搭建起了窝棚,草棚,让这些人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也好在现在已经要到五月了,放在后世基本上是五月多六月的时候已经是夏天了,天气已经足够暖和,就算没有窝棚栖身,也不用担心冻着的问题,随便找个平整的地方就能度过一夜。

    除了搭建窝棚,就是开设周棚施粥,这光景,粮食没多少,李世民也不要求什么插筷不倒的施粥标准,反正能口稀粥喝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哭着喊着感谢老天对自己的眷顾了。

    施粥,武元庆只从电视上看过,一般那里边演的都是灾民们排着井然有序的队伍,每个人都拿着一个破碗,等着掌勺的给轮到的自己打粥,另一边还有个人是负责发馒头或者是窝头的,然后领到东西的人还要有礼貌的说声谢谢。那场面,有爱的不要不要的。

    但真实的施粥场面,武元庆还没有亲眼见过呢,于是武元庆怀着满满的好奇心跑到了城外灾民集中地去看施粥了。

    然后刚出城,离着灾民集中的地方还有一里多地呢,武元庆就被冲天而来的恶臭呛得差点晕过去。

    武元庆捂着鼻子顶着恶臭往前走,越靠近目的地,武元庆走的就越小心翼翼,步履艰难,因为要是不小心的话就可能踩到随处可能出现的”地雷“。

    武元庆铁青着脸走完了这段可以用惊心动魄形容的路程。

    好不容易来到了灾民聚集到,这里的恶臭更甚,不过这武元庆已经没心情在意了。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蓬头垢面的人影,衣衫褴褛算不上,但都脏的不像话了。

    有的在窝棚里,有的在阴凉处窝着,眼神中无一不是麻木的,死寂的,毫无生气的。

    当然也有很活跃的,往里走了一百米不到,武元庆就看到了三四起打架的,还是群架,看起来好像是不同村子的,或者是在这里自发组建的团伙,打架的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只有青壮年的组合。

    小孩们不像大人,要么麻木,要么疯狂,虽然饿的面黄肌瘦,还是在营地里到处的跑着玩,只是时不时就可能踩到翔。

    等武元庆转了一圈后,已经到了正午时分,开始放粥了。

    那边刚一抬出来粥,只见刚还死气沉沉的人们瞬间就来了精神,哗啦一下就围了上来,你推我搡,咒骂不休,挤成了一团糟。

    有的人刚刚领到粥,还没出人群就被后边的人拥挤的撒扣了一地。

    然后这些人也开始骂上了,脾气暴躁的直接动手打人,打完了继续挤进去领粥。

    从营地出来,武元庆的脸彻底黑成了锅底,然后二话不说直奔皇宫面见皇帝去了。

    因为有了粮食施粥,最近几天谣言已经基本消失,夸赞当今皇帝是明君好皇帝的人多了起来,所以李世民心情明显很不错。

    武元庆一进去,他就笑着打趣:”元庆啊,朕知道你想见襄城,但礼不可废,祖宗留下的规矩还是要遵守的,说了成亲前不能见面就是不能见面,你今天看来是要白跑一趟了“。

    武元庆没搭理皇帝的打趣,脸色肃穆,拱手深施一礼道:”臣武元庆有本要奏,事关城外受灾百姓,也事关长安城里,以及整个关中平原的百姓安危,请陛下容禀“。

    武元庆以少见的严肃的郑重的口气姿态说话,让李世民悚然而惊。

    这家伙一张嘴准没什么好事,更别说这么正经的奏对了,貌似还从没有过。

    又事关灾民,还有整个关中平原的百姓安危,难道还有比蝗灾更严重的事情发生吗?

第一百九十九章 章程() 
其实武元庆担心的无非是灾民的安全稳定还有卫生问题,这是所有受灾后的人们都会遇到的,也是为官为君者最为烦恼的问题。

    俗话说的好,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尤其是灾民聚集地那么恶劣的卫生状况,随地大小便,各种的杂物乱丢,现在又是近五月,天气炎热,蚊虫滋生,细菌随之传播,不用多想武元庆就可以预见这瘟疫的发生估计要不了多少天。

    到那时候病死的人要远比饿死的人多的多。

    “说吧,究竟什么事如此重要”李世民脸色微沉,语气郑重的道。

    “陛下,朝廷可曾有对灾民的安置措施,不会就那么由着灾民聚集,而不加管理吧”武元庆问到。

    “这个事情朕早已经安排下去了,户部也早已经在聚集地搭建了简易房舍供灾民居住”李世民一听武元庆原来问的是这个事情,心里松了口气。

    “那灾民的卫生情况有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比如说灾民大小解的问题,可否有修建茅房”武元庆再次问到。

    “额,茅房?”李世民傻楞愣的看着武元庆,觉得这家伙是在故意恶心自己。

    “茅房也需要朝廷专门修建吗,城外到处是野地,随便找个地方就解决了啊,朕现在连让百姓填饱肚子都还管不过来呢,哪有心情管他们的五谷轮回的问题”李世民强忍不快说到。

    皇帝就是皇帝,连说个上厕所拉粑粑的事情都这么婉转。

    特么就知道,这时候的人对卫生问题很不注意,看看,连皇帝都是这么的无知,这么不讲卫生,不过,正常了,连勋贵门都特么是好多天不洗一回澡呢,洗头都是五天一星期才洗一回呢。

    武元庆脸色一蹋,皱了皱眉,很是无奈的说到:“陛下,这么随意的安置灾民,您就不担心发生瘟疫吗”。

    “瘟疫朕自然担心,但朕对这个没有办法,满朝文武同样没有办法,只能是有了瘟疫及时解决治疗。朕已经让太医院的医师随时待命了,药材也购买了很多,应该足以应付一般的瘟疫了。”李世民愁眉苦脸的说到。

    武元庆无奈扶额:“额,就不能提前预防啊,非要等到瘟疫发生了再治疗啊”。

    “瘟疫怎么预防,你会啊”李世民觉得武元庆站着说话不腰疼,千年来都没办法解决的问题,现在让自己有办法,纯属为难人,于是语气呛人的说到。

    我特么当然知道了,你以为和你一样盲流啊,哦不对,文盲啊。

    武元庆点点头说道:“防治瘟疫,最主要的就是注意卫生,不能随地大小便,减少细菌的滋生源,不要喝生水,这些都是最基本的”。

    “别光说基本的啊,我看你心里已有计较,你就详细的给朕说说,最好能给出个具体的条例来”李世民听了武元庆的话后大喜过望,催促道。

    这要是效果不错,那可真是天大的喜事,以后在遇到灾害有瘟疫发生的可能,就能依例行事,依葫芦画瓢,照章办事,那可是造福天下百姓的大好事情。

    “那臣就简单说说,您听听能不能行”武元庆想了想,组织了下语言继续道:

    一、茅房要选择居住区、食物源、水源的下风方向,距离大于三十米。茅房有门窗、上面有顶棚,当然简易搭建的茅房不用这些。

    二、茅房内有流动水源,每天定时冲刷。

    三茅房每天有专人打扫,并定时撒石灰粉消毒杀菌杀虫。

    四、施粥的粥棚具有防蚊虫、苍蝇、老鼠、蟑螂、灰尘等措施。最好是可以把地面抹的光滑一点,铺砖石有难度,用石灰浆也可以、尽量避免有老鼠虫子之类的东西出现。

    五、搭建的窝棚茅房要避免潮湿,通风,当然这点我估计想不通风都不可能,同样也要尽量做到没有老鼠洞,床榻每天都要进行打扫,屋子也要及时清洁,居住的人不要太多,就算是大通铺类型的,也是尽量按一点数量的人分配,用的东西要摆放整齐,不要杂乱更不要邋遢肮脏。

    六、如果发现住的地方或粥棚有老鼠、蟑螂、苍蝇等应及时组织人开展灭杀工作。

    七、主管卫生的官员,要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以上落实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一旦有发现不遵守的要严惩。

    关于检查的事项

    职责

    一、主管卫生负责人一定要起到该有的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