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百姓们听到的就是皇帝圣明,群臣衷心体国,为了百姓慷慨解囊。

    然后等所有百姓都开始夸赞那些捐粮的大臣的时候,武元庆要等的东风就形成了。

    至于第二步,武元庆就准备让自己大伯弄一个功德碑来记录捐粮的大臣的名字,捐粮的数额,然后树立在醒目的地方,好让百姓们随时可以看到,并且铭记这些大臣的恩德。

    有了办法,武士棱高高兴兴的入宫找皇帝报告去了。

    “什么功德碑,朕看明明就是出自司马相如《封禅文》:“勒功中岳,以章至尊”的勒石记功之法嘛,武元庆这小子还真是不学无术啊,连这个都不知道”听了武元庆给出的办法,李世民鄙夷的对武士棱说道。

    “是是是”武士棱点头,你是老大随你怎么说了。

    “不过,功德碑倒也形容的很恰当。但光这个功德碑好像还是不足以让那些家伙再拿出太多的粮食吧。如果只是每人在多拿个几百石,也并没有多晒哦啊”李世民觉得力度不太够,还是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嗯,这点元庆也已经想到了,所以除了这个功德碑,元庆还派人到处宣扬这些大臣们捐粮的事迹,但却没有说这些人具体捐了多少,并且,武元庆说他家愿意做表率,捐五万石粮食出来”武士棱把武元庆交代的一股脑全说了。

    “五万石?好好好,这才是朕的好臣子,不错,你们武家这次很不错。哈哈哈哈,有了你们武家这五万石粮食打头,朕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当那些几百石的捐粮数额刻在这功德碑上后那些家伙该是什么脸色了”主意很恶心,李世民笑的很畅快。

第一百九十三章 论排名的好坏() 
初唐时代,也就是大唐刚建立十几年的时候,这里的人们是幸福的,无论官员还是想要成为官员的人亦或者孩子们。

    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没有考试这一项让人痛苦的事物。

    秦朝以前,选拔官员用的是世卿世禄,后来用军功,东周的时候是客卿食客到了汉代,用的是察举制和征辟制,魏文帝的时候陈群搞出了九品中正制,按出身,品德来考核民间人才,这玩意可操作性很大,弊端明显,造成了所谓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到了唐朝李世民时期,坑爹的科举制度基本形成确立,天下英才进入吾毂,就是李世民看着鱼贯而入的科举进士进太极殿时发出的感概。

    科举制度玩的是排名,好坏的排名,坑的是全天下的莘莘学子。

    但好在贞观二年的时候,这一坑爹的措施李世民还没有用出来。

    也让这些幸福的人们免除了考试成绩差,被人比下去后那种失落丢人的感觉。

    但武元庆可是从后世穿越而来,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同样是排名下的产物。

    后世他从幼儿园一路冲到大学,尤其是高考之前的那近二十年的时间。从开始的半年考两次,一次期中一次期末,到中考以前的三五天考一次,一直扛到高考前的几乎天天考试。

    考完试总要排名次,小到班级排,再大点的有年级排名,还有全镇全县排名。

    每次考试排名的时候那绝对可以说哀鸿遍野。

    你考了多少分,排到了多少名,是前列还是中游或者是末尾那是一清二楚的,完全特么没有一点点的隐私可言。

    对学习好的或者压根不在意分数的人这个到没什么,但对那些学习一般或者学习成绩下滑,亦或者是要脸的好胜心强的人来说,这种排名次如同扒光了衣服一样让人感到羞耻,难堪。

    武元庆从下到大上学二十多年,那种感觉可是体验过无数次的,好在绝大多数的时候他的成绩很好,而且稳定。

    但有过的几次成绩下滑,掉了一两名的时候,也是觉得非常丢脸的,还要被老师点名。

    所以,论起对排名的感受,武元庆这时候绝对是祖师爷级别的。

    他弄出来的功德碑就像考试排名次一样,那是把一个人的某一方面拿出来和别人进行最直观的对比。

    这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让人感恩排在前边的人,一方面却又能让排在后边的人遭到别人的耻笑鄙夷。

    如果说没有武元庆捐的那五万石粮食,亦或者说后边的人捐的粮食能稍稍符合一下他们的身份,这个功德碑对这些人来说就是夸功炫耀的资本,但很可惜,武元庆捐的太多,这些人捐的太少了,这功德碑一旦制成呈现在百姓们面前,除了武元庆,这些身家丰厚却在蝗灾面前只肯捐几百石的人绝对会遭到所有人的唾骂鄙夷,绝对有永载史册的机会,弄不好就是遗臭万年的典范。

    武元庆这个计策很恶心人,但却是绝对的管用。

    就在从皇宫中传出皇帝让武士棱弄功德碑这个消息后,长安权贵们家中不知道砸烂了多少砚台,镇纸或者花瓶,但显而易见的是所有人都闻风而动,派人赶到司农寺求见武士棱要修改捐粮数额。

    ‘父亲,难道这么眼睁睁看着武元庆的诡计得逞吗“崇仁坊长孙无忌的府邸,长孙无忌的长子长孙冲涨红了脸问道。

    ”要不然呢,你有办法可以让我长孙家免去丢人现眼的危机吗“长孙无忌黑着一张脸冷哼道。

    面对老子的质问,长孙冲嗫喏了好一会后摇头。

    “武士彠真是生了个好儿子,竟然能想出此等办法来,不显山不露水,却逼得这么多人就算心不甘情不愿也的乖乖的大把的捐粮。后生可畏啊”长孙无忌看看自己的儿子,想想武元庆,一脸感慨。

    而在另一个坊的房玄龄府邸,房玄龄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生子当如武元庆,武士彠好福气“。

    可房玄龄的长子房遗直却不赞同他老子的话,一本正经的反驳:”父亲,孩儿不这么认为,孩儿觉得武元庆这次算是闯了大祸了,一下子得罪了这么多权贵大臣,等未来这些人缓过来,发动反击的时候,有应国公好受的“。

    ”此言差矣,虽然得罪了很多人,但武元庆却得到了陛下的恩宠,而且他这样做也是为了百姓们好,和他比起来,为父这次倒是显得过于小心过于迎合他人了“房玄龄摸了摸颌下一胡须说道。

    “可,父亲您不也是为了不得罪其他人吗,再说了您早就把粮食准备好了,只是没有捐出去而已,但您也已经做好打算,等到了时间就搭粥棚施粥的”。

    “不管什么原因,什么理由,错了就是错了,就应该有认错的勇气”房玄龄说道。

    见儿子还要反驳,房玄龄摆摆手说道:“好了,你赶紧和阿福把那准备好的五千石粮食给武士棱送过去吧“。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长安城里许多的国公家里边。

    武元庆一捐就是五万石,这样的数字吓傻了无数人,像长孙无忌,房玄龄这些人家里还能拿出五千石来捐,可那是因为这些人家早就已经开始在城中收粮了,而且本身也开着有两铺的。

    但这样的人家并没有几家,绝大多数的国公家里边有存粮,也够几千石甚至有上万石,但不说他们家里的消耗,就说明知道蝗灾要来,年底要颗粒无收,就算粮食有多余也舍不得捐出去啊,总要留点粮食以待来年的吧,俗话说的好嘛,家有余粮心不慌。

    更别说这些人在长安附近哪个没有一两个庄子的,庄子上有几百上千的佃户的。

    虽说主家没有养佃户的义务,但要真是不闻不问由着这些人卖儿卖女,或者饿死,那这个主家也就臭了,还怎么当官,皇帝都不想用你的。

    所以这些人是最纠结的,不捐丢不起那人,也怕被皇帝记恨上,可捐吧,粮食又没那么多,或者舍不得。

第一百九十四章 坑的爽吗() 
后来这些人中有聪明的想到可以用钱来抵粮,武士棱也同意了这个方法。

    征的武士棱同意后,这些回家就拉来了一车车的铜钱。

    拉钱的时候一个个痛快的不要不要的,看起来好像真的幡然醒悟了,但其实不然,这些人和武士棱耍了个小心思,每人不多不少拿来五百贯,准备用这些钱就要抵五千石的粮食。

    如果说是在粮价未涨价之前,五百贯的确可以买到五千石粮食,这些人拿的钱应该是没错的。

    但现在粮价已经飞涨,一斗米已经涨到了一百文还要多,一贯钱只能买到一石粮食。五百贯以前能买五千石,现在能买到五百石都要算不错了。

    这些人算盘打得不错,想用未涨价钱的价格抵现在的粮价,可惜让他们傻眼的是他们的小心思仿佛早就被武士棱洞悉了,看着他们扔下的五百贯钱,武士棱一句质疑的话也没多说,而是笑呵呵的直接给他们一人登记了捐钱五百贯抵五百石粮,并且当着他们的面让手下去通知刻功德碑的人修改捐粮数额。

    弄得这些个耍小心思的人一个个跟吃了苍蝇一样被恶心的够呛。

    被恶心了还毫无办法,一个个还的再回家去重新拉足够的钱过来。

    而武元庆重点想报复的对象柴令武,这家伙不愧是葛朗台一般的抠门小气鬼,在别人都已经服软增加捐粮捐钱数额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死扛着不为所动。

    一直等到所有人都重新捐了一回只剩他柴家一家,连宫里皇帝都派人来申斥他的时候,才不甘不愿的拉着钱去了司农寺找武士棱。

    ”什么,五千石粮食要六千贯钱来顶,你怎么不去抢“看着眼前微笑以对的武士棱,柴令武勃然大怒。

    原来,就在他已经服软,心如血滴一般的拉着五千贯来捐钱的时候,武士棱竟然只同意给他抵四千两百石。要想抵五千石粮食必须要再多一千贯才行。

    ”凭什么别人都是五千贯抵五千石粮食,我柴家却要多掏一千贯,姓武的,你是欺我父亲不在家吗“柴令武红着眼怒瞪着武士棱,看那架势恨不得上去给武士棱一拳呢。

    ”柴公子说笑了,我怎么敢欺负你们柴家呢,只是现在粮价就是这个行情,一天一个样,要前两天你这五千贯的确可以抵五千石粮,但现在一石米都涨到一贯二了,我这也是没办法,只能是跟着粮价来涨,还望柴公子理解“武士棱一点没有因为柴令武的不敬有动怒的迹象,依然笑呵呵的,态度一如既往的好。

    ”比别人晚了才两天的时间,就要我多出一千贯,你们这简直是明抢,不行,你给我按两天前的价格来算,不然我告诉陛下去“柴令武小气病又犯了,开始和武士棱掰扯,顺便最后还威胁了一句。

    ”呵呵,柴公子要去告状的话尽管去,不过要提醒一句,这个按粮价上涨同步提价的事情是陛下同意了的“武士棱笑着做出一副好走不送的样子。

    ”艹“已经迈开腿走了一步的柴令武直接给怼了回来。

    刚刚被皇帝舅舅申斥,现在要是再违抗舅舅同意的事情,那可真是在自找麻烦,柴令武这时候不犯傻了,于是他只好憋屈的屈服了。

    当得知柴令武比别人多出了一千贯钱,被坑的心疼的在家寻死觅活的时候,王伦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兴冲冲的就跑来找武元庆分享他愉快的不得了的心情了。

    ”才多坑了一千贯而已,能叫坑吗,有什么可高兴的啊“武元庆见王子瑜没跟着一起来顿时拉下了脸,再听到大舅哥手舞足蹈的比划他有多高兴的时候,武元庆不屑一顾的鄙视道。

    ”一千贯?人家明明出了六千贯的好不好,抵的不过是五千石粮食“就算是太原王家的人嗯,一千贯也是很大的数字了,所以王伦很是激动的大喊道。

    ”那又怎么样,别人也都出了五千贯呢,也是抵的五千石粮食,和他比也差不多吧”武元庆依然鄙视。

    “什么叫那又怎么样,你也别拿别人比,就拿你来说,在功德碑上你武元庆刻的是五万零五百石粮食,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后边第二位到第三十四位,一水的全是五千五百石,你比别人直接多了四万五千石,但是除了少数几家是全部拿的粮食外,剩下的全是拿钱顶的,每家都多出的五千贯。人家五千石出了五千贯,可你算算你们家的那五万石粮食是多少钱,和别人一样也是五千贯,同样的钱你就比人家多了四万五千石,不对,柴令武还多出了一千贯,你这还不吭吗”王伦看不惯武元庆那得瑟装逼的样,开始摆事实讲道理。

    “哎哎,你到底是哪头的啊,我这是在给咱俩出气呢,怎么你反倒觉得我不对还是怎么的啊”武元庆倒是觉得王伦立场有问题。

    “你管我哪头的呢,我就是在说这个事实,你武家这次是占大便宜了”王伦摇头晃脑的说道,说着王伦愣了一下,想起来了点事情。

    然后突然更大声的说道:不对,不对,你这五万石粮食都不值五千贯,我想起来了,你这粮食绝大多数从晋阳弄过来的,而在晋阳你光是坑温挺裴律师他们就坑了有十万石粮食吧,虽然我不知道那些粮食你花了多少钱,但估计怎么也比一斗十文要低很多。这么算下来你这五万石粮食顶多也就是三四千贯的样子“。

    ”卧槽,你这是要掀我老底啊,你什么意思啊,看不得老子好是不是啊,非得要弄得人尽皆知才行是吧。别人都在按现在的粮价算,凭什么老子的粮食就要按以前的价格算,还特么要按老子的收购价算啊“武元庆翻着白眼没好气的骂道。

    ”嘿嘿“王伦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别多心哈,你这都要成我妹夫了,我怎么可能害你呢,对不对。我这不就是想表达一下我激动的心情嘛,只有这么具体的数字对比才能让我这心里更畅快不是“。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两难() 
“这点对比你就心情畅快了,那我要是说我还准备按以前的十文一斗的价格卖二十五万石粮食给皇帝,其他的大臣少说也要跟着再出个几千贯大出血一把的,你不是要激动的爽死啊”武元庆好整以暇的看着王伦,准备看他是如何震惊的。

    “卖二十五万石给皇帝,你小子疯了吗?王伦果然没有让武元庆失望,震惊的已经傻了,眼睛瞪的跟铜铃一样,嘴巴大张着仿佛能塞进去一个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