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回大宋-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牛富,牛五,以及其他的几个兄弟,都是很简单的军人,很简单的汉子,从来只有最简单的一个信念,杀鞑子,保卫大宋。

    从今往后,他们又多了另一个信念,誓死追随文大人。

    谢枋得是所有人当中最平静的一个,但文天祥知道,这些天,为了新军的钱粮军资的计算,管理,发放……谢枋得投入了多大的精力。

    “有些事情,也应该告诉他了!”看着谢枋得那双因为熬夜熬得布满血丝的双眼,文天祥暗暗下定了决心。

    众人都在为新军的筹建工作忙碌着,此时的新军,人数还远远没有招满。

    这一则是因为文天祥制定了严格的招募标准,很多前来报名的人都无法过关。

    这支仅仅只有五千人的军队,在文天祥的设想中,是要训练成一支作战力超强的特种作战部队的,作为手中最锋利的尖刀。因此,对士兵的选拔标准,要求很高。

    二则是这些天以来,一直是刘保勋一个人在忙乎,虽然也有一些下人帮忙,但因为都不是新军的将领,很多事情,还是需要刘保勋这个被文天祥临时委派的将领刘保勋来拍板。尽管刘保勋精力充沛,劲头十足,办起事来的效率很高。但毕竟他也没有三头六臂,能这么快招到一千多人,已经很不容易了。

    夜幕降临以后,一座新搭建的营帐中,文天祥召集了谢枋得、刘保勋、牛富三人过来会议。

    考虑到今晚要谈的事情并非新军的军务,文天祥没有让牛二、牛三、牛四、牛五几兄弟过来参加这个会议。

    待到他们三人都到了以后,文天祥将董天赐的供状交给了谢枋得。

    “这是真的吗?策划那天晚上西湖凿船的人,除了董天赐,还有丁大全的儿子丁韦?”谢枋得望着手中的供状,情绪颇为激动。

    他本是一个极其重情的人,马析哲,李俊言,沈一丞等三人向来便与他交好,原以以杀死他们的凶手董天赐等人已经被正法明典,却想不到还有一个丁韦。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董天赐与丁韦向来交好,实在没有必要在临死之时说谎去陷害他。而且,君直兄你还记得吗,那日在三元楼中,你与董天赐争吵,陪同董天赐一起来的人,便有丁韦!后来还是丁韦将董天赐拉走的,两人的关系非常密切。“

    谢枋得略一回忆,果然记起那日丁韦也在现场,他脸色阴沉如墨,道:“既是如此,文大人是官家钦点的审案官,为何不将这份供状也呈交给官家,为何只办了董天赐之罪,对丁韦却并不追究呢?难道,朝廷的法度,竟是虚设吗?“

    自从谢枋得答应文天祥之邀,来新军办事之后,他便对文天祥以“大人“相称,说是军中自有法度,军令之下无父子,更何况朋友呢?若以兄台相称,便会显得亲疏有别,不能公平以待诸将,影响军心。

    望着谢枋得那双盯向自己的双眼,不知为何,文天祥心中竟生起几分惭愧之意。

    若是前一世的文天祥,必定是不这样做的吧?

    自己受了现代人的思想侵蚀,并没有去坚持从前的原则和底线,这样真的好吗?

    是否会忘了从前的初心,只知道趋利避害,最终也变得随波逐流了?

    不!

    我只是讲究斗争的方式与方法而已,与丁大全董宋臣的斗争不是现代法庭上的审案,程序正义并不重要。只要将他们扳倒,扫除朝廷中的奸妄小人就行了。

    “君直兄认为,仅凭董天赐的一面之辞,没有其它任何证据,就能定丁韦的罪吗?”文天祥反问道。

    “不管有没有用,都应该禀明官家!”谢枋得大声问道:“难道朝廷让你去审案,是让你去包庇罪犯吗?没有证据,可以继续去寻找证据。继续去查,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身为主审此案的朝廷命官,就该义不容辞的查下去!岂能包庇罪犯,压下供词,如此行径,与那些奸佞小人又有何异?”

    谢枋得越说越激动,丝毫也不顾忌文天祥的脸面。

    文天祥苦笑了一声,但他知道这个谢枋得一直以来就是容易激动的性子,也并不以为意。轻声说道:“君真兄,你先别生气。我若真是要包庇那丁韦,又怎么会留下这份供词,再交与你看呢?”

    “这……”谢枋得顿时为之语塞。

    是啊,文天祥若真有此意,又怎么会将供词交给自己看呢?还是当着牛富和李保勋的面。他若真是奸佞小人,他应该拿着这份供词,去找丁大全,再当着他的面将供词撕毁了。

    如此,便是卖了丁大全一个天大的人情,以丁大全此时在朝中的地位,这对文天祥的官运前程极为有利。

    想到这里,谢枋得的气顿时消了一大半,虽然仍有几分不解,但却没有再发言责难。

第五十五章 情报部门() 
“这份供词,并非董天赐在公堂之上,当堂招供的。而是我亲自去大狱之中,与董天赐交谈劝说之后,他才写给我的。”

    “如今董天赐已死,现在,除了你们几个之外,便再也没有其他人知道这份供词的存在了。”

    “这份供词,仅是董天赐的一面之辞,没有其它任何佐证。若我将它呈给官家,以官家对丁氏父子的宠信,只会骂我办事不够稳重,才会相信这种毫无根据,胡乱攀咬的疯狂之言。有负官家厚望……。”

    谢枋得叹道:“我也知道事实确实如此。但大丈夫行事,但求无愧于心,岂能违害就利,遇难而避?”

    “君直兄高风亮节,不畏强权,我文天祥向来是钦佩的。只是如今的朝廷,丁大全董宋臣之流势大难制,若我等仅以大无畏之心,与之硬碰,则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其败而已!我等虽然不惧,但这样做,无非是让丁大全董宋臣之流进一步坐大。让朝中的小人得志,君子道消。于国何益?”文天祥将目光望向了谢枋得。

    谢枋得点了点头,带着几分悲痛的语气说道:“文大人此言不差,只是我们有董天赐的供词在此,尚且拿丁大全无可奈何,又准备怎么去对付他呢?”

    谢枋得对董槐极为不喜,但这并不表示他就喜欢扳倒董槐的丁大全。在谢枋得看来,那个被人称之为“丁青皮”的丁大全比董槐更该死。

    “等!”文天祥却不似谢枋得那般垂头丧气:“只能慢慢的等,等待时机的成熟,我们才能出手。在此之前,不但不能动他们,还应该去交好他们。”

    “交好他们?”谢枋得大为惊讶,冷笑道:“与这样的奸佞小人为伍,岂不是让世人耻笑?”

    “兵不厌诈!”文天祥说道:“朝廷之争,亦如用兵。兵不厌诈,但求胜尔。至于名声,只要对大宋朝廷有利,对天下百姓有利,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名声好坏,世人毁誉,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时的文士,都将个人名声看得比命还要重要。听得文天祥这番话,谢枋得肃然起敬,拱手道:“文大人有如此胸怀,谢某佩服。刚才一时激愤,言语多有冒犯,还望大人莫怪。”

    “君直兄的心情,我能理解,自然不会怪君直兄的。今日召你们前来,却是有一件事要一起商议一下。”文天祥扫视了一下对面的三人,说出了这样的话。

    “大人有什么事?吩咐一声便是了。”牛富开口说道。

    “牛兄是历经沙场的人,想必知道,两军作战,最为关键的地方,便是知己知彼。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对敌人情报的打探。”

    “如今,我受皇命筹建新军,我想在新军中成立一个专门打探消息的秘密机构。从新军中挑选精干人员,经过严格训练后,去打探各方面的消息。其一是潜入蒙古境内,去打探敌情。其二嘛,对于临安城中的奸佞之臣,如丁大全董宋臣以及丁韦等人,我们也可以派人将他们牢牢盯住,我就不信他们一直不露出马脚。”

    文天祥扫视了众人一眼,缓缓说道:“只是此事绝密,切不可走漏了风声。”

    “此事倒是可行,只是人选问题,须得慎之又慎!”刘保勋沉吟道。

    “打探敌情的重要性,每一位将领都知道。只是,要去蒙古境内打探消息,极为不易。襄阳地处前线,消息传递尚且极为困难,更何况如今,我们身处大宋腹地呢?“牛富显然有些疑虑。

    “正因为困难,所以才需要提早布置,训练信鸽,培养人员,想办法寻找机会,打入蒙古内部。“文天祥说道。

    古人对于情报工作已经是非常重视了,孙子兵法专门讲到了用间的重要性。但是,古人对情报工作的重视,还远远无法和现代社会相比较。

    在新中国成立的解放战争中,情报部门的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党可是玩这个起家的。

    再比如说,到了今天,中情局是美国最重要的政府部门之一,中情局局长是总统决策圈中的核心人物。

    而在这个时代,却并没有这样的政府机构。

    没有专项的资金,人员投入,没有专业的部门去统筹指挥,仅靠各地的将军,朝廷的官员自己去打探消息。与现代社会高度专业且受到高度重视的情报部门,远不能相提并论。

    到了明朝,成立了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但更多的用于对内,而不是对外。

    当然,文天祥现在也想将这个新成立的情报机构用于对内。而且,在短时间内,对内也许还是重点。

    只有将朝中的绊脚石都移除了,才能真正进行有效的改革,让大宋不再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

    “此事我也赞成。只是挑选人员要慎重。既要忠厚可靠,又要为人聪明伶俐。至于身体武艺,这反倒是其次了。“谢枋得本就是极为聪明之人,一点便透,并很快指出了人员挑选的标准。

    “好,此事便这么决定了。这个机构,就设在刘保勋的营中,由刘兄和谢兄两人负责管理。切记保守秘密,万勿有半分泄漏。“

    “卑职遵命。“刘保勋、谢枋得两人拱手道。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我观刘兄练兵训兵,布兵排阵,均颇有章程,深得兵法之妙,只是我还想加上一些训练的内容。“文天祥望着刘保勋说道。

    牛富等人还未正式接手,新军一直是刘保勋在负责训练。

    文天祥此言一出,刘保勋心中顿时有些忐忑不安。

    莫非自己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被文大人看出来了,所以……刘保勋对自己胸中所学,向来是极有自信的,只是初次领兵,难免还有些紧张。

    如今听到文天祥说要增加训练内容,便寻思着,自己是否疏忽了什么东西了?

    “往后新军训练,还须得增加跑步的训练,日出时分跑十里,日落时分跑十里。先到者有奖,后到者有罚。各营之间,亦要开展比较。”就在刘保勋胡思乱想的时候,文天祥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第五十六章 训练() 
“啊,大人!”刘保勋不解的问道:“这是训练军队,又不是训练急脚递,为何需要每天跑这么远?”

    古代军队对于行军训练远远没有现代这么重视。更多的精力花费在训练士兵的武力,以及排兵布阵上面。

    当然,古人也并非不训练跑步。但一般来说,也就是跑一里左右,要求不气喘。或者再绑上沙袋,训练足力,到了打仗的时候,去掉沙袋,便感觉身轻如燕。

    现代军队,跑步训练,武装越野,轻装越野等等行军训练皆是军队训练的重中之重,但古人还远没有领会到跑步训练对军队的重要性。

    “兵贵神速!”文天祥解释道:“我们今后要与蒙古骑兵作战,蒙古骑兵来去如风,如果我军行军速度太慢,那便无法与之相较量。”

    “可是,大人!”刘保勋反驳道:“无论我们怎么训练,也无法与蒙古骑兵比速度的。”

    “那也比不训练要强很多,你只管按我说的去训练就是了!”

    现代军队还有各种机械化运输装备,比马匹强多了,不是照样要训练跑步?

    但是,和他们解释跑步的科学性,军队跑步训练的重要性,这些东西是很难解释清楚的。文天祥也懒得多说了,只好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强制他们去训。

    “是,大人,卑职遵命!“刘保勋虽然心中仍是不解。但军令如山,既然大人决定了,那遵照执行便是了。

    “除了跑步之外,新军还得训练游泳。“文天祥继续说道。

    在文天祥的构想中,这支军队将来有机会了,便要坐船北上,变身为“海军陆战队“,在北方沿海登陆作战。

    这时候的船还不是十万吨级的航母,水上乘船作战,是否会游泳,这对士兵的心态影响很大。

    一个不会游泳的人,站在摇摆不定的船边上作战,心中会十分害怕,担心自己掉到水里去了。而一个精通水性的人,却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因而能将全部精力集中到作战上面。

    谢枋得,刘保勋,牛富三人也知道文天祥请黄远去筹建海军之事。因此,对于这一点,倒也没有什么异议。只是黄远一直是按照兵书上记载的方法,循规蹈矩的训练。因此,还并未训练士兵们游泳。

    “是,大人,卑职遵命!“

    说完这些以后,文天祥又说道:“还有一件事,我大宋军中的粮食供应,向来是按人头数量分配的,有定额。但在我的新军中,却不必这样去做。传令将士们,自明日开始,只管敞开肚皮吃饱了。各营吃多少粮食,领多少粮食,不设限额,但是,不得浪费。“

    自己既然按现代军队的标准,增加了他们的训练量,肯定就得增加食物供应。否则,士兵们饿着肚子,哪有力气训练?

    “大人,若真是这样做,军中粮食供应会大大增加。朝廷拨给的军饷都是有定额的……“

    文天祥打断了他的话:“军饷的问题,我会想办法去解决。你只管按我说的去做就是了!“

    **********

    当天曚曚亮的时候,新军大营的号角声已经吹响。文天祥一身戎装,站在主将台上。

    这是文天祥第一次参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