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回大宋-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朕让你说的,你又何罪之有啊?起来罢“

    卢允升站起来身来,小心翼翼的问道:“那陛下打算如何处理啊?”

    “让朕再想想,你先出去吧!“

    “是“

    “陛下“阎贵妃用手轻轻地按摩着斜躺着的赵昀,说道:”这朝中的事,臣妾本不应该说,只是臣妾见到陛下有思虑不周的地方,若是不说,也是臣妾的罪。“

    赵昀道:“有什么话,你就只管说吧。“

    “陛下,宰相者,辅促天子而统帅群臣,总揽朝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而权重。陛下如今对于丁御史的密奏迟疑未决,但这种事情,陛下宜早下决断。若是走漏了风声,传到董丞相的耳中,他会作如何想?这万一生出什么变故,又该如何是好呢?“

    赵昀一惊,阎贵妃所言实是大有道理。

    宰相无所不统,朝臣百官乃至内侍宦官,都归宰相管辖。这宫中有什么动静,很容易便传到宰相耳中去了。董槐听到这个消息,会怎么办?上表请罪?还是铤而走险?

    若是要处理宰相,还是要尽早尽速;若是不处理,也该让其早早释去心中的疑惑。若是让宰相有疑心而自己又不迅速处理,那么

    赵昀顿然醒悟,翻身起来,又拿起了丁大全的奏章,正在这时,殿外传来了小黄门的声音。

    “陛下,殿中侍御史丁大全有紧急密奏。”

    ************

    宰相府,虽不是十分威武的建筑,亦有自身独特的气度。

    大宋的官员,无论是京官,还是地方官,无一不渴望着能走进这宰相府。

    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辅促天子治国平天下,这是天下儒生的共同梦想。

    现在已是三更时分,一百余名士兵在宰相府前列队站好,刘林走上前去,敲打着紧闭的府门。

    宰相府自有门房日夜轮班值守,听得敲门之声,很快便有人过来。

    宫中侍卫皆朱紫,宰相门前七品官。

    “你们是什么人?你们可知这是什么地方?”虽只是一个门房,也有几分气势。

    “殿中侍御史丁大全奉诏宣董槐赴大理寺问话,这是御史台牒。“

    丁大全的音调铿锵,声如洪钟,理直气壮,不容置疑。

    场中士兵,也有些人是颇有见识的,先前见自己等人围住的是宰相府,皆吓出了一身冷汗,只是军令如山,不得不从,况且已经到了府门前,骑虎难下了。

    他们并非直属殿前司统帅的御林军,虽然不明白为何会调自己等人来执行这样的任务,但如今听得丁御史说是奉旨办差,顿时放下心来。

    文武百官笼中鸟,皇帝掌中任起落。

    纵然董槐是权倾朝野的宰相,终归也是臣子,君臣有别,既是有圣旨在此,还怕他做什么?

    指挥使刘林也放下心来,想来是自己多虑了,丁大全若是没有圣旨在手,又如何敢假传圣旨,来这宰相府拿人?

    “还不速速去请董槐出来,难道想抗旨不遵不成?“丁大全厉声大喝道。

    门房闻得是奉旨前来,又见来人穿着官服,拿着台牒公文,说得理直气壮,当下不敢慢待,立即接过台牒,直奔董槐的卧室而去。

    “大人,为何我们不直接入府抓人?“刘林心中疑惑,忍不住问道。

    “糊涂,官家是让我们宣董槐去大理寺问话,又不是来抄他的家,进去做什么?“

    被丁大全斥责,刘林不敢再问,只是心中越发忐忑不安。

    “罢了,我董槐也尽心了,终不是贬斥发配罢了,我这便给官家再上一道疏,随他们去吧。”

    董槐见过由丁大全签发的台牒公文,并未疑心有他,只是令人准备了文房四宝,给宋理宗写奏章。

    宰相府门外,丁大全见董槐迟迟不出来,心中大为紧张,今夜行事终究是过于冒险了一些,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但若让他此刻冲进董府去抓董槐,却也是万万不敢的。董槐毕竟是当朝宰相,大宋向来优待士大夫,纵然官家罢了他的相,估计多半也不会真拿他下狱问罪,而他若是此时冲进府去,光是士大夫们的唾沫星子都足以将他淹死。

    士大夫不可辱,大宋的士大夫更是绝对不能辱。否则,那便是与天下士大夫为敌,从此再无立足之地,恐怕连官家想保他都保不住。

    董槐不出来,丁大全无奈,只能在门外声撕力竭的叫唤着:“董槐,速速出来接旨!“

    董府之内,已是乱成一片。董槐仍是不慌不忙地写着奏章,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董槐多年宦海浮沉,为相执政虽仅仅只有几个月,但修养功夫早已炉火纯青,虽不敢说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但遇此变故,却还能沉着应付,泰然处之。

    董槐没有想过丁大全是假传圣旨,丁大全虽是奸佞小臣,却断无如此胆大包天之理。

    一名御史假传圣旨来捉拿自己这个当朝宰相,这事太过于离奇,因此董槐也根本不会往这方面去想。

    半晌,董槐终于将奏章写好,放入怀中。他毕竟是当朝宰相,即使被罢相,拿去大理寺问话,也不怕这奏章不能上达官家手中。

    换好了朝服,安慰了一番惊慌失措的家人,董槐从容不迫的走出府来。

    见得董槐出府,丁大全提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向刘林使了一个眼色,刘林一声令下,一百余名士兵一起向前,将董槐团团围住。

    “董槐,你身为宰相,却以权谋私,图谋不轨,我奉了官家的旨意,宣你去大理寺问话,你跟我们走吧。“丁大全说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越是心中有鬼,做贼心虚,越需要如此虚张声势,既然已经做了,那便不能有半分胆怯。

    不知宫中是何景象,官家能否早下决心,传来圣旨罢了董槐的相?丁大全仍然暗暗的期盼着。

    “奸佞当道,朝纲不振。我董槐一片忠心报国,不想竟落得如此下场!“

    “董槐,休得胡说八道,跟我们走吧!”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七章 变故() 
仁明殿中,宋理宗赵昀的脚步仍然在来回踱着。

    阎贵妃坐在床沿边上,卢允升,还有刚刚从瑞国公主那边回来的董宋臣,都静静地站在旁边,不敢言语。

    “这个丁大全,胆子也未免太大了吧?朕还没有给他下旨,他就敢去捉拿当朝宰相?他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皇帝啊?”

    “请罪,请什么罪啊?他当得起这个罪吗?”赵昀的怒吼声在仁明殿中回荡着。

    大宋不杀士大夫,但绝不是说士大夫就可以杀人放火,起兵造反,也不问罪杀头。只是说不杀上书言事者,而一般的文官,也极少因为职务工作而被处死。

    比明朝那种动不动就拉去杀头,自然是要好上许多的。

    假传圣旨,起兵包围宰相府,胁迫宰相大宋可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陛下“董宋臣不敢再置身事外,开口说道:“丁御史擅自调兵包围宰相府,胁迫宰相,这固然有错。然事出有因,丁御史见宰相董槐有图谋不轨之意,事发突然,情势危急,只恐迟则生变,不得不事急从权,一边向官家禀明,一边调兵采取行动,这也是对陛下的一片忠心啊。”

    赵昀微微皱了皱眉,没有答言。

    “陛下,事已至此,若陛下在此时驳回丁御史所请,则必须严惩丁御史,否则如何向朝野上下交待?董丞相在朝中本就势大,若再经此一事,则朝中再也无人能制衡他!史弥远专权之事,陛下应该不会忘吧?

    赵昀闻言,脸色大变。

    对于史弥远,赵昀可谓又爱又恨。

    赵昀本只是宋宁宗的一个远房堂侄,史弥远派郑清之找到他,将他选入宫中,封为沂王。

    宋宁宗事后,史弥远联合杨皇后发动宫廷政变,立赵昀为帝。

    赵昀虽然当了皇帝,但却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站皇帝”,朝政都操之于史弥远之手,直到史弥远死后,赵昀才掌握大权。

    朝中出现第二个史弥远,这绝对是赵昀心中最忌讳的事情。

    丁大全擅自带兵包围宰相府固然是行为鲁莽,但事已至此,若自己不罢董槐之相,那么,对于宰相被人私自调兵胁迫之事,则必然要给朝野上下一个交待。

    董槐也必然借此清洗其政治对手,巩固权力,自己虽是皇帝,却也没有什么理由去阻拦。

    如此一来,则董槐的势力独大,再也无人能制。

    丁大全在朝中的根基,远不能与董槐相提并论,若起用他

    朝中权力平衡,自古便是帝王心中最紧要之事。

    赵昀在桌案前坐下,董宋臣连忙上前,给他备好文房四宝。

    赵昀却仍然迟迟没有提笔,目光望着桌上的奏章,略眼呆滞,显然心中仍然无法下这个决心。

    半晌,董宋臣再次进言道:“陛下,此事宜早做决断,迟则生变啊。”

    “吁“赵蛟长长呼出一口气,脸上的神色慢慢坚定,终于提笔写了起来。

    “宋臣,去传朕旨意吧,罢董槐之相位。”

    “程元凤、蔡抗可暂轮日当笔,军国重务,商榷奏闻。”

    ***********

    丁大全挟持着董槐直奔大理寺而去,出了北关之后,距离大理寺已近在咫尺。

    时已四更,夜深天凉,丁大全的额上,却有密密麻麻的汗水不断地从额上冒出。

    此番听那董宋臣之言,自己先下手为强,一边给官家上奏本请罪,一边假传圣旨传董槐去大理寺问话,这是不是太过于鲁莽了一些?算算时间,官家的圣旨应该到了,如今却并无讯息,莫非官家

    丁大全不敢接着往下想,眼见着大理寺越来越近,丁大全只能压下脚步,越走越慢。

    刘林有些不明所以,但丁大全走得慢了,他率领的士兵也只好跟着。

    董槐诧异的看了丁大全几眼,心中闪过一丝疑惑。

    丁大全心中越发紧张,心砰砰地乱跳着。

    在宰相府拿董槐,丁大全可以不用圣旨,仅凭御史台牒便将董槐拿下。一则是董槐并不疑心有他,二则丁大全是奉旨拿人,董槐便是“犯人“,丁大全也没有必要将圣旨交给“犯人”验看。

    可到了大理寺,没有圣旨给大理寺卿过目,如何将董槐移交给大理寺?假传圣旨,胁迫当朝宰相恐怕大理寺卿立时便要令人将他丁大全拿下。

    御史台牒用来哄哄不懂朝廷制度的大头兵们还可以,大理寺卿可不会认他的御史台牒,没有圣旨,御史台哪来的权力可以捉拿当朝宰相?

    眼看已到了大理寺门前,圣旨仍然没有下达,丁大全的双腿有些微微发颤,竟再也迈不开步子了。

    “撤“丁大全突然大喝了一声,然后撒腿就跑,逃入街边的一条小巷里面,转眼便不见了人影。

    丁韦的反应也不比他爹爹慢半分,两人在一瞬间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顿时将刘林等一干兵将惊得膛目结舌。

    直到丁氏父子的身影消失,刘林才反应过来,顿时在心中将丁氏父子的祖宗十八代全部问候了一个遍。

    “撤“刘林大喝一声,自己便率先跑了。

    一帮大头兵们顿时都如同长了四长腿的马一般,一个比一个跑得快。

    一边跑一边都还在想,我的妈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我们不是奉旨拿董丞相去大理寺问话吗?为何却要逃命?难道是假传圣旨,私自调兵捉拿当朝宰相?这玩笑开大了吧?

    原以为,奉旨捉拿董丞相这等紧要任务可以为自己等人捞一笔丰厚的赏赐,却不想竟是滔天大祸?

    刚才还觉得身上的军装威风凛凛,现在却只觉得刺眼无比了,立时间,大头兵们纷纷都将军装给脱了,扔在路边。

    只恨此刻是晚上,城门紧闭,不能逃出临安城去,只好各自寻了一些隐蔽之地,躲了起来。

    目睹眼前发生的这一切,董槐也给愣住了。

    丁大全这是唱哪出戏啊?

    片刻之后,董槐才明白过来——丁大全手中并没有官家下达的圣旨!

    想到这一点,董槐顿时怒发冲冠。

    “好个丁大全,竟然敢假传圣旨胁迫当朝宰相。此等无法无天的奸佞小人,若是不严加惩处,朝廷的威严何在?朝纲何在?国纪何在?”

    “不过,他既是敢如此行事,也是自寻死路。我正好借此机会将丁大全其及同伙的奸佞一网打尽,让朝廷气象为之一新,奸佞小人再无立足之地。如此一来,许多政治改革也可以推行。”

    董槐的心绪缓缓平静,怒气渐消,反而有了几分兴奋之意。

    福兮祸所藏,祸兮福所依!

    “我董槐虽被他胁迫至此,却并不是一桩坏事,实是上天送给我的机会,我还需借此一扫朝廷奸佞。”

    董槐望着眼前的大理寺,没有离开,却反而向着大理寺迈去。

    “既是他丁大全请我来的,我便去。我倒要看看,他丁大全如何收场?”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八章 变故(二)() 
“爹爹,官家到底是何意?难道官家真要死死保住董槐的相位吗?若果真如此,那情势对我们可是大为不妙啊!”

    一路狂奔,刚刚回到府中,还在大口大口的喘着气,丁韦便忍不住问道。

    “先回房吧!”丁大全沉着脸,没有回答丁韦的问题。

    两人回到书房之中,各自心中皆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雨露雷霆,皆是君恩。

    只是君威如虎,君心难测,任是丁大全已纵横官场多年,也曾不知多少次仔细揣摩着官家的心思,事到临头,却仍是万般忐忑。

    今日之事,原料想自己既已动手,官家便不得不罢董槐之相,却不想,圣旨却迟迟未至,丁大全亦不禁有几分心惊胆颤。

    若官家真有别样心思,那他便是闯下滔天大祸。

    “官家到底是何意啊?不会治我们的罪吧?”丁韦虽然一向颇为攻于心计,但终究年龄较小,骤临大变,便有些沉不住气了。

    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