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演义- 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又过了几日,朱元璋与陈将张定边在湖东相遇,双方展开一场大战,此战甚为酷烈。

    湖东一役,张定边折损了一百五十多艘大小战船及两万多名官兵。

    而朱元璋的损失,还不到张定边的一半。

    尤其是人员伤亡方面,朱元璋似乎就更讨巧,他虽然阵亡了万余官兵,却抓住了近七千个俘虏。

    这些俘虏,大都成了朱元璋的手下了。

    随后太善儿也在一次上岸抢粮时被朱文正和邓愈伏击被扑杀于都昌东南地区,陈友谅闻之后,大为伤心,气血攻心之下身体也出现了问题。

    又过了些时日,情况有了一些变化。

    朱元璋在刘基等人的建议下,把抓到的陈友谅的俘虏,挑出几千来,又放回到陈友谅的军中。

    朱元璋这么做,显然是想动摇陈友谅的军心。

    朱元璋的目的达到了。

    那些俘虏一回到陈友谅的军中,就吱吱喳喳地说个不停,有说朱元璋的士气多么多么高昂,有说朱元璋手下的战将如何如何勇猛。

    陈友谅虽然知道朱元璋这一着的用意,但也不敢轻易地就将朱元璋放回的俘虏杀掉,只好拿那些被他抓住的朱元璋的官兵出气。

    陈友谅一道命令,张定边和姚天祥就把抓住的朱元璋的官兵全部处死。

    陈友谅本以为,如此一来,军心就会被稳住。

    殊不知,事与愿违,陈友谅这么做,反而更加涣散了军心。

第三百三十一章战前动员() 
军心一涣散,局势对陈友谅更加的不利。

    到了第二日,局面朝着对陈友谅更加不利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此时陈友谅账下的军粮已经即将告竭,抢又没处去抢。

    陈友谅就在自己的坐船上召开了一次御前军事会议,商讨军队的去向和前途。

    一开始,陈友谅叫众人发表自己的看法,众人噤若寒蝉,不敢开口。渐渐地,有几个胆大的人开始发话了。

    众人见陈友谅的态度很和蔼、表情很温和,便也捺止不住地各抒己见来。

    其中的右金吾将军说道:“现在形势很糟糕,朱元璋死死地堵住通往长江的通道,而大军内部又因粮食短缺而人心浮动,想在湖里战胜朱元璋已经不现实了,不如速速南下,在鄱阳湖的南端焚舟登陆,摆脱朱元璋的追击,先去湖南,再回湖北!”

    这时左金吾将军则说道:“尽管现在形势很不利,但我们官兵的数量依然比朱元璋多,如果大家同心协力、同仇敌忾,那就不仅可以在湖里与朱元璋一战,而且胜负也实难预料,反之,如果仓促在湖南端焚舟登岸,假如朱元璋在水里穷追不舍,假如朱元璋的部下在岸上迎头拦截,则大军必陷入前无进路又后无退路的危险境地!”

    二人话落之后,一众人便看向了陈友谅。

    陈友谅先是沉吟,然后铁青着脸言说道:“我同意右金吾将军的意见!”

    陈友谅的脸之所以铁青,是因为在这之前,他从没有想过要弃舟登岸,现在,他同意右金吾将军的意见,就意味着他已经改变了自己固有的想法。

    对陈友谅这样的人来说,改变自己的成见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左金吾将军见陈友谅同意右金吾将军的意见,就说明陈友谅对他左金吾将军心怀不满,根据以往的经验,陈友谅对谁不满了,对谁怨恨了,那谁就决没有好果子吃。

    这么一想,左金吾将军就害怕了。

    整整一天的时间,左金吾将军都是在提心吊胆中度过的。

    到了晚上,左金吾将军思前想后,几乎把孙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计都想遍了,最后想起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句话。

    于是,当天夜里,左金吾将军就带着本部人马北上,向朱元璋投降了。

    直到第二天的早晨,陈友谅才得知左金吾将军投降了朱元璋。

    陈友谅一时间大为震惊。虽然在前一日的会议上明确表态同意右金吾将军的意见,可到了第二日日,他却没有下达南撤的命令

    。陈友谅没有下达南撤命令不大要紧,可着实把一个人吓坏了,这个人便是那个右金吾将军。

    右金吾将军主张南撤,显然是早就对战胜朱元璋失去了信心。

    现在,左金吾将军投降了,陈友谅又迟迟不下达南撤的命令,右金吾将军就自然而然地这么想了,陈友谅这是什么意思?莫不是又改变了想法?

    右金吾将军慌了。

    如果陈友谅真的改变了主意,那对他右金吾将军就肯定不利

    。为明哲保身计,右金吾将军就在当日的下午,仓惶带着一路人马,走左金吾将军的老路,也北上投降了朱元璋。

    左金吾将军和右金吾将军相继投降朱元璋,使得陈友谅军中一片的恐慌。

    若不是陈友谅派亲兵亲将严加看管,光当日那一天晚上,就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或投降或逃跑。

    张定边惊恐不安地对陈友谅说道:“元帅,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恐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是呀,如果官兵都跑了,剩着他陈友谅光棍一个人了,纵然他陈友谅真的是“真龙天子”下凡,恐也难以飞出偌大的鄱阳湖。

    听了张定边的话,陈友谅半晌没言语。

    半晌沉默之后,陈友谅有气无力地问道:“定边,你对我说实话,就你所见,我究竟应该北上还是南下?”

    不难看出,骄横刚愎的陈友谅,到了这步田地上,也变得犹豫不决举旗不定甚至是无所适从了。

    对陈友谅忠贞不二的张定边,几乎是声泪俱下地说道:“元帅,属下以为,就目前局势而言,元帅应该北上而不宜南下!”

    看到张定边这副模样,陈友谅深受感动的说道:“你能对我说说你的理由吗?”

    张定边揉了揉双眼道:“元帅,现在士无斗志、军心不稳,从此处南下,路途遥远,属下担心的是,元帅还没有走到湖的南端,恐官兵早已散去大半,加之湖岸上还有朱元璋的人马骚扰,元帅的前途实堪忧虑啊!”

    要是过去,就是打死张定边,他也不敢当着陈友谅的面说出如此丧气的话来。

    但现在不同了。听着张定边的话,陈友谅仿佛看见了一颗火热而赤诚的忠心。

    陈友谅深深地点了点头道:“定边所言极是,只不过,我如果北上,士无斗志、军心不稳的问题,恐也很难解决啊!”

    张定边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元帅赐以重赏,属下以为,军中面貌必将焕然一新!”

    陈友谅沉声道:“只要能提高士气,冲破朱元璋的拦阻,什么样的重赏,我都可以许诺!”

    张定边朗声说道:“如果元帅信得过微臣,重赏之事,就交与属下去办!”

    陈友谅点点头道:“你就放开手脚去办吧,但不知定边以为,何时与朱元璋交战为妥?”

    张定边应道:“依属下之见,与朱元璋交战一事,当宜早不宜迟!”

    是呀,对一支军心涣散的部队来说,拖的时间越长,就越没有什么战斗力。

    陈友谅接着说道:“定边今晚去动员军队,明天一早,我就率军北上与朱元璋做最后一搏!”

    张定边诺诺领命而去。

    当晚,张定边在官兵当中做了战前动员。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张定边重赏之后,还真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许多官兵,一时间情绪激昂了起来。

    这便就来到了第二日。

    凌晨,陈友谅的船队开始向北开进。

第三百三十二章 陈友谅死() 
凌晨,陈友谅的船队开始向北开进。

    在张定边的安排下,陈友谅率二百艘左右战船居中,姚天祥率近二百艘战船护卫在陈友谅的东侧,而张定边自己,则率近二百艘战船护卫在陈友谅的西侧。

    张定边在临行前向士兵们说道:“遇敌之时,不可恋战,一心保护元帅向北冲就可!”

    因为两军相距并不太远,所以陈友谅的船队没行多久,就碰上了朱元璋的前哨船队。

    前哨船队是负责监视陈友谅的动静的,由廖永忠统领,拥有大小战船百余艘。

    看见陈友谅船队开来,廖永忠一边派人回去报告一边率队径直迎上陈友谅。

    张定边见廖永忠的船队扑来,急忙发信号给姚天祥。

    姚天祥率一百多艘战船火速赶到。姚天祥从东,张定边从西,陈友谅从中间,三路人马一起杀向廖永忠。

    廖永忠支撑不住,一个时辰不到,廖永忠的船队被打散。

    张定边传令各部:“不要追击逃敌,保持原来队形,继续向北挺进!”

    行不多远,陈友谅的船队遭遇朱元璋的主力船队,双方在都昌以北、庐山以南的湖面上,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搏杀。

    陈友谅兵分三路,朱元璋也兵分三路。

    俞通海迎击张定边,康茂才迎击姚天祥,朱元璋率徐达、常遇春等人迎战陈友谅。

    败退回来的廖永忠也加入到了朱元璋的战团。

    所以朱元璋一路兵马的实力最为强大。

    大战开始后不久,中路战场,朱元璋明显占优,陈友谅压力越来越大。

    东路战场,康茂才和姚天祥基本上呈现一种胶着状态。

    西路战场,俞通海比较吃紧,张定边略占上风。

    张定边见陈友谅情况不妙,就拚命地往中路靠,想与陈友谅会合一处,而俞通海则死死地咬住张定边不放,张定边的船队冲到哪儿,俞通海的船队就紧跟到哪儿缠住厮杀。

    故而,在三路战场中,就数西路战场的战斗最为紧张激烈。

    朱元璋当时是和刘基、李善长等人同乘一条战船的。

    闻听西边的俞通海有些吃紧,便想派廖永忠过去支援一下。

    刘基劝阻道:“俞将军在几个时辰内不会有事,元帅还是集中精力先把陈友谅这边的战事解决掉!”

    朱元璋听从了刘基的建议。

    是呀,不管俞通海那边的战事多么吃紧、损失多么严重,只要把陈友谅彻底击溃,这场战斗就算是取得了完全胜利。

    朱元璋命令徐达、常遇春和廖永忠道:“狠狠地冲,狠狠地杀,要冲得陈友谅的船队七零八落,要杀得陈友谅的手下闻风丧胆!”

    徐达、常遇春和廖永忠其实早就在狠狠地冲狠狠地杀了。

    然而冲了半天也杀了半天,陈友谅虽然断无取胜的迹象,但陈友谅的船队却并没有被冲得七零八落,而是紧紧地簇拥在陈友谅坐船的周围,陈友谅的手下也没有被杀得闻风丧胆,而是顽强地抵抗着徐达等人的进攻。

    陈友谅的手下之所以有如此的战斗力,当然是张定边的那个“重赏”在起作用,只要保护着陈友谅冲破朱元璋的拦阻,他们人人都可以升大官发大财。

    朱元璋急了,连徐达、常遇春都攻不到陈友谅坐船的近旁,看来要在天黑之前解决战斗是不大可能了。

    这时,刘基、李善长向朱元璋提出了一个建议。

    刘基说道:“元帅,如果您坐船冲在最前头,定能够大大的振奋士气,到时或许能够缩短结束战斗的时间!”

    朱元璋闻言点头道:“好,就如此那本帅就身先士卒了!”

    于是,朱元璋的坐船就冲在了船队的最前头。

    朱元璋站在船头的最中央,两边分别站着刘基和李善长。

    朱元璋这一身先士卒的举动的确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主帅如此,手下哪还敢惜命?战至黄昏时分,陈友谅坐船四周的护船终于被打散。

    眼看着,徐达、常遇春等人就要攻上陈友谅的坐船了。

    就在这时,那张定边摆脱了俞通海的纠缠,带着几十只战船迅速地赶到了陈友谅坐船的旁边。

    并且,张定边还率着一批手下爬上了陈友谅的坐船。

    徐达、常遇春等人只好又同张定边的援兵混战在了一起。

    如果照这种情形发展下去,朱元璋想在天黑之前结束战斗,根本就不可能。

    陈友谅本来是躲在船舱里的,在张定边率众爬上他坐船的一刹那,不知从何处飞过来一支冷箭,不偏不倚地恰恰射中他的头颅,而且那支箭的力道奇大,从他头颅的左太阳穴穿进,又从他头颅的右太阳穴穿出,陈友谅就这么死了。

    陈友谅没了,即使能够冲破朱元璋的拦阻、能够平安地回到武昌,也没地方去领重赏了。

    故而,陈友谅的部下听说了陈友谅的死讯后,纷纷停战投降,连东边的姚天祥也向康茂才举起了白旗。

    尽管天黑,尽管场面很是混乱,但朱元璋一方,也至少俘虏了陈友谅的五六万官兵。

    张定边没有投降。他趁着夜色逃走了。

    不仅他自己逃走了,他还带着陈友谅的小儿子陈理和陈友谅的尸体及部分大部分将领,还有一万多名手下一起逃走了,并且几经周折,安全地逃回了武昌。

    虽然张定边逃了,但历经三十六天的鄱阳湖大水战,却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

    此役过后,陈友谅的势力基本上名存实亡。

    朱元璋最为强劲的对手不复存在了,朱元璋朝着皇帝的宝座迈出了最为坚实的一步。

    鄱阳湖水战结束后,根据刘基、李善长等人的建议,朱元璋并没有马上就挥师直捣武昌,而是只派了一支规模不大的军队进驻武昌城附近监视张定边的动向。

    临回应天前,朱元璋召见侄儿朱文正。

    因朱文正在此次战役中功劳显赫,朱元璋便趁机委任他为江西等处行省左丞相兼洪都大都督,坐镇洪都城,总制江西全境及湖北南部的军政大权。

第三百三十三章奇谋,瓶颈() 
就这样,朱文正在江西,李文忠在浙东,朱元璋在应天。

    朱元璋接着便率兵离开江西,带着他的文官武将,沿长江顺流而下,轻轻快快地返回了应天。

    现在陈友谅已死,仅凭陈友谅手下的余孽已经对他构不成威胁,而张士诚轻易也不会来找他的麻烦,可以说此时的朱元璋在应天已经无比的安全。

    就在这时,朱元璋突然收到了一个消息,那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