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汗之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众汗之王-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份,这还不是他最恼火的事宜,毕竟大汗临走时说过,他木华黎最重要的责任就是牢牢守住白蛇河口。

    但是,自从铁木真走后,札木合的骑兵就牢牢地封锁了白蛇河的西岸,木华黎派出的斥候一个个地被敌人清除,西面的援军消息封锁得严严实实的。

    直到三天前,木华黎远远地望见,有两百多骑援军与一千部众被一千多的敌军包围,眼看就要被敌人所俘获。那次,木华黎激愤交加,再也顾不得大汗的嘱咐,亲领五百精兵冲出白蛇河,直奔敌兵而去。札木合的骑兵能力比想象的要差得多,仿佛没有进行过任何阻敌训练,慌慌张张地看着木华黎的骑队组成进攻的队形,高举大枪疾驰而来。带队的百夫长都忘记了组阵迎战,只是组起散兵队列迎击,很快就被木华黎冲个稀烂,队列涣散,领队的将领率先逃走。

    虽说最后只消灭敌人二三十余骑,但救回的部落骑士们都千恩万谢,让木华黎大为得意。

    自此之后的几天,木华黎再也不信札木合会对他的骑兵会存在威胁,连续出征,七战七捷,不仅击溃敌人对援军的堵截,陆续接回两三千骑以及五六千的部民,而且扫清了白蛇河谷西侧五十余里的敌军斥候。木华黎手下又恢复了情报的传递,最重要的是坚定了木华黎本人的信心,他坚定地认为,札木合是个胆小鬼,他的骑兵缺少训练,号称两万大军,其实并不是自己的两千骑兵的对手。

    而秃鹰丘陵传回来的消息更坚强了自己的信念,一天之内,敌人空有一万二之众,且拥有居高临下的地势,照样被铁木真打得大败。那么,自己是不是也要设计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战,让铁木真重新看待自己,让这次在秃鹰丘陵获得奖赏的同伴们,在自己木华黎获得的光辉胜利前不能仰视。

    想到这里,他回过神来,重新注视面前的斥候,这个斥候是今天早上把十万火急的情报送到这里的,西方的诃额仑部已经非常危急。敌人不知道通过什么方式,知道了诃额仑的行踪,诃额仑部在西线不断受到敌人的进攻,虽然在附属部落进行了人员补充,但在敌人连续的进攻下,只余下不到八百人。两天前的傍晚,被一队一千人的敌军轻骑咬住,相恃在距白蛇河西南一百二十余里的格拉湖畔。

    诃额仑的五名的斥候,各自骑两匹马,不断换乘坐,博命奔来,把这个十万火急的消息传到了大营,也幸好木华黎三天前就开始恢复四周的通信,否则这个情报就很难到达这里了。

    木华黎叫来自己的副将格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

    格桑大吃一惊,铁木真临走时再三嘱咐格桑要看住木华黎,让他不要轻举妄动,可是这斥候带来的消息显然也十分可信。格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得怔怔地望着木华黎,等待他的决断。

    “我意已决,亲率二百怯薜军,以及两千精兵,前去格拉湖救回母亲大人。”木华黎斩钉截铁地说,木华黎的父亲一直忠于乞颜部,他父亲去世时,亲手将两个儿子托付给铁木真,作为铁木真的家奴。在蒙古部落,所谓的家奴,最为忠心,家奴即家臣。

    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仑从来就不把木华黎作为家奴看待,而是当作铁木真的兄弟一样,为他准备食物,缝补衣裳,一旦部落里杀猪斩羊,也会记得给他们兄弟最好的一份。因此想起这股温情,木华黎就无论如何不能看着诃额仑被敌人包围,无计可施。

    格桑想起铁木真临走的嘱咐,站起身来,有点怯怯地对着木华黎说道:“可大汗临走时,不是叮嘱过。。。。”

    “现时已不同当时。”木华黎不等格桑把话说完,就打断了他的话,“当时大汗让我不要轻率兵远离白蛇河,是因为那时我们的兵力不足,时刻担心敌人一举进攻我们的本营,杀进毕尔山谷。但如今我方的援军到达,在白蛇河畔,毕儿山谷内,已经聚焦了六千大军,还有一万多牧民,任凭敌人如何攻打,也不可能在大汗到来之前攻进毕尔山谷。”

    木华黎顿了顿,又说道:“现时,我母亲诃额仑正处于危急之中,那格拉湖距我们不过一百余里,快骑奔驰两天不到,我怎么能忍心眼睁睁地看着母亲力不能及,为敌所获呢。”

    格桑张了张嘴唇,想要阻止木华黎又不知从何说起,最后只好看了一眼他那悲呛坚定的眼神,默默退出,去准备骑兵和相应的出发装备了。

    不得不说铁木真的骑军组织严密而规范,不出一个时辰,两千骑军装备得当,人人一骑双马,肩背硬弓,鞍上放着长枪,弯刀,另外一匹马上还带着七八筒长羽箭,等闲的万人队都不是那么容易对付这队人马。

    只听得大营的战鼓隆隆作响,木华黎弯刀一挥,这批战士就随着缓缓开启的营门,杀向了西南方向,就算是行军,战士们也非常仔细地注意着自己的节奏和马队间隔,一排稳稳地四骑骑兵和四骑空马,每排间隔开二十余步,既能跑开马速,又不至于因为速度过高而消耗太多的马力。

    一个时辰后,札木合大营,札木合倾听着斥候们关于木华黎军的最新战报,轻轻地微笑道:“这条暴燥的蟒蛇终于出来了。”

    “我下令,全军出动。”

    从格拉湖到白蛇河,一百多里的战场上,各个不同的兵种,部队悄悄地展开行动。十三翼之战,札木合部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就此展开。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三章 势如破竹() 
秋高朔风起,

    蹄疾刀光寒。

    男儿齐带甲,

    弯弓射胸凉。

    却说木华黎带了这两千多人一路狂奔向格拉湖畔。

    马行速度其实并不慢,全力奔驰可以达到一小时五十里左右的速度。但是马毕竟是一种生物,既然是生物,那就不可能一直处于最高时速中,且又载有骑士和装备。打个比方,你让一个跑马拉松的一直处于百米冲刺的高速中,而且还要负重两百斤,他能受得了吗?

    所以骑兵的行军,走走停停,又停停走走,铁木真率领一万大军去攻打秃鹰丘陵时,他们带着着各种马车,装备,粮食,又需要全军齐头并进才能开战,所以日行三十里,既能及时赶到,还要保存体力。

    骑兵最快要数斥候。因为他们负重最轻,主探听情报。往往一张轻弓,一两筒箭矢即可,遇见敌人,疾驰回报告军情。纯粹传递情报的斥候骑一日可行八十余里。

    而这次木华黎率领的轻骑,按他的计划两日到达战场,作战一日,再两日奔回,所以带了五天的干粮,却也占了马的负重,因为要预备途中的接战,虽然没有携带重型装备,却携带了数目众多的箭矢,因此不能一路狂奔,以免脱力。走走停停,日行六十里算是极致,途中遇到的各类地形,草地,树林,山地,沙漠等不同的地形都会对骑兵有阻碍作用,因此实际速度难以计量。

    却说木华黎策马奔出不过二十里路,就看到前方两里处有一队骑兵严阵已待,那骑兵俱着黄袍,披轻甲,各持大黄弓,能够远射至两百步之远。木华黎望那骑兵时,却排成一方阵,约摸千人左右。三十骑宽,三十骑厚。

    木华黎略一思索,传令下去,队伍变成,中间以十骑为一排,竟成一百多排,十骑最先头却是那精锐硬骑,披甲防护冲击力都胜过一筹,各举骑矛,冲锋在前。两侧稍弱的轻弓骑兵,却注意与那锥头互相呼应,借那中心破阵之力,也能互为协同。

    这个阵称为锥阵,又叫雁行阵,却没有太大花巧,破阵之时,两千人之力全在那锥心,若是对方实力不济,必一冲而过。木华黎正心急如焚,又在赶时间,所以用此阵,为了一举击溃对方,早日奔赴格拉湖。

    对方骑将不以为意,仍以方阵出列,散散洒开阵面,各骑之间松散,一眼往去,战力较弱,却又有许多空隙似有利于奔离。

    两军几乎同时展开冲锋。当两支骑军拉开距离,并不是谁先展开谁就势大,若是距离过大,一鼓作气,再而衰,次而竭。如果冲锋的次数过多,必然会影响最终骑兵冲撞的力量和效果。

    木华黎精通骑兵指挥,所以约束骑兵在冲刺时不许放箭,奔马上的箭矢精准不够,且又缺乏密度,最重要的是,这么密集的骑阵之中,如果前队停下来放箭,那么必然会影响后队的节奏和速度,那样的骑兵冲锋就完全没有任何冲阵的意义了。

    但是双方对冲到两百米外,对面中阵忽然降低了速度,然后在低速中,齐齐拉开大黄弓,散射了一排箭矢过来,之后第一排正中二十余骑却快速散到两侧,接着正中的第二排再射,射后又跑到两翼。

    这时如果有人能从半空中望下去,就会发现对面的骑阵从一个四四方方的形状,突然地向中间凹陷下去,而两边却开开始暴涨,从一个方阵变成了弯月形阵列。

    那松松散散的几百支箭矢打在木华黎的队列中,并没有产生太多的效果,只是射中了二三十骑,有的骑兵中箭了,却伤不在要害,仍然策马前奔,护住队形。当木华黎率领中军冲到敌人跟前时,发现那还没有来得及转移去两翼的对阵,只有两三排骑兵。自己阵前的骑枪撞过去,很简单地就冲破了敌人的阵列,虽然敌军损失不多,也有十余骑倒在地上。

    这时若是常规的骑兵作战,木华黎就应该在破阵之后重整阵列,再从敌阵的后方向前进行二次突破,扩大自己带来的伤害。但是显然这次木华黎的主要目标并不是歼灭这千把弱旅,而是另有目的。破阵之后,他仍然没有改变前队的速度,保持冲刺的态势。从那锥头开始,把敌人的缺口越拉越大,带着那后队,象一把真正的锥子,破布而出。

    对方的骑队长仿佛也很配合似地任凭这缺口变大,也不存在稍稍有力的阻截,似乎正如木华黎所料,札木合的骑兵确实没有什么战斗力。

    一千轻骑被截为两断,却又在圆锥的边缘重新有力地汇聚,如同一把剪刀,咔嚓一下,悄无声息地留下了木华黎两翼的一百来骑。

    木华黎看到变故,叹了一口气,他并不是不想去救回这一百多袍泽,但是兵贵神速,他实在不愿意耽误救母亲的时间。何况区区一百人,对于两千多的骑队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损失,木华黎只是稍稍一顿,又带着骑队离去。余下的一百来骑,舍生忘死地与这一千轻骑战斗了一个多时辰,最终被完全吞没。

    再行十几里,木华黎又遇到了一次类似的堵截,在留下同样人数的战士后,他再次突破敌人,向目的地奔去。

    当木华黎第三次遇见同样的阻截时,他终于命令部队停下来宿营。

    “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

    木华黎思考敌人这样布阵的原因,他知道虽然每次的阻止都力量不大,但是累而久之,就会阻碍自己骑兵的流畅度,从而降低军队的耐力和战斗力。如果此时再不扎营,前方保不住会有更危险的敌人在等待着自己,那时不敌,就逃也逃不掉了。

    木华黎选了一块开阔地准备札营,骑兵奔跑灵活,且又一人双马,就算有敌来袭,哪怕是围住三面,只要一处有隙,木华黎仍相信凭自己骑兵的令行禁止和自己对地理的熟悉,仍然可以逃出生天。

    中原大军屡屡与草原骑兵作战,经常能击败骑军,但不能全歼,就是由于中原的军阵太讲究章法,又没有较快的机动速度。这种形势下,除非是大股的骑兵站在那儿等你去杀,否则围十缺一都很难完成对骑兵的歼灭战的。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四章 合兵一处() 
为了防止敌军夜袭,木华黎特意留了两百名战士在四周巡逻,这一夜竟然相安无事。第二天一早寅时刚过,木华黎就径自醒来,让传令兵提前一个时辰集合大军出发。

    那时草原上并没有什么便利的交通工具,就算是札木合军中的斥候远远看见大军开拨,再去唤人拦截也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却也奇怪,一路上再没有遇到大的堵截,只是周边的斥候骑队三五成队,越来越多。木华黎不以为意,只是挥动大军快行,这一日越行越快,竟走了六十余里。

    木华黎见大军疲惫,正要下令扎营休息,却有斥候来报,前方五里处,密密麻麻地立满了敌人的军旗,上书一个大大的“屈”字,正是札木合手下西军大将屈出律的军队。那队伍见有轻骑逼近,就杀出几队骑兵追赶,斥候早策马远遁,竟不能看清有多少人马。

    木华黎对诸百夫长说道:“这一定就是屈出律的主力了,大家稍稍饮水歇息,一柱香后,随我一同大破敌军。

    那屈出律领了札木合的命令,却带了两千余人在这一带区域阻住诃额仑东撤路线,大汗还有口谕,却是:”木华黎骑兵冠绝草原,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今你兵力与木华黎相仿,若是全力战之以待我大军前来,却不知胜负几何,且草原四顾茫茫,木华黎又熟悉地形,若是他蓄意逃窜,则此战必无结果。他大军来攻,你不如轻轻放过,让他与诃额仑合兵一处,我自有处置之法。“

    屈出律听到札木合的口谕,虽然明知有理,但是自己训练良久的骑队,却不愿轻轻松松地撤走,他部署好大队人马撤退的路线,却自带五百骑,要挫挫那木华黎的锐气。

    天色已近黄昏,此时屈出律看到木华黎领着大队人马过来,却把人马分为五队,中军三队人马,各有五百人。另在左右两侧埋伏伏兵,各有一千。因为那天色渐暗,屈出律让那两队伏兵悄悄地从远处绕道十里,再向敌人大军后方攻击。

    待到两军对阵,屈出律看对面战阵,有大队骑兵,打着几十杆战旗。但是行到两里开外,却并不策马奔来。过了一柱香工夫,还是不向前进攻,屈出律有些着急,兵贵神速,按照他的预计,那木华黎大队此时应该冲到自己阵前,双方彼此穿透两轮之后,自己的伏兵再从木华黎背后杀出,将敌军击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