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让此时京城内外的明军没有完全预料到的是,至少在教一旅和教二旅包括这几个月来的补充兵在内的万余人在内,一场“向志愿营学习”的运动展开了。以各营挑选出来的新一批志愿先锋和敢死队一共五百人为核心,组成了五支“志愿敢死队”,总共六千人上下的兵力,效仿志愿营之前将后队轮流填装的火器集中释放,并在投弹手和弓箭手乃至盾牌手的掩护之下组织进攻的方法,从皇城以西的城西方向在各个街道上都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一些手推车加装铁板改良过的轻型车盾也投入到了激战之中。

    只是似乎预料到守军在十月一日入夜之后很有可能展开的继续反扑,五支进攻的队伍大概六千人左右的兵力在各个街口都遇到了猛烈的炮火阻击。

    当初志愿营的精锐们可以冒着对方猛烈的炮火匍匐展开前进,逼近到很近距离上展开高效的火力开火,可是不知什么原因,教导旅组织的队伍展开猛烈进攻的时候却似乎根本做不到如此,几次拼死突击到对方炮阵前端的队伍因为火力的杀伤效率甚至是临阵的填装,乃至缺乏刺刀和火器的有效转换,攻势也在很大程度上被遏制了下来。五个进攻方向上都明显遭遇了在敌军炮阵面前下的挫折。

    曾经在之前的一夜心惊胆颤的明军炮队也渐渐的在战斗中摆脱了最初的慌张。

第219章 逆转() 
萧轩当然并不希望志愿营成为一支以蛮勇见长,作战不讲究技艺的军队。历史上因为民国时代的军队水平有限,因此能够在战斗中认真总结战术性在实战中同时具备巧仗和勇仗兼具的队伍只是极少数。在这个时代,很显然大多数作战对象的水平更低,因此萧轩在再次出战之前就直言不讳的讲道:“胜利并不是我军的全部目的,发展壮大真正可以做为实现大同社会依托的基干力量,像我们一样拥有信仰而且靠谱的人才是根本目的。如果战争结束的时候,有太多的人因为九死一生的历练而丧失了信仰,或者队伍没有能够有效的利用战场这块试金石真正的发展壮大,而是在作战中不断的消耗,那就会有最初建立大同社的初衷。。。好了,昨夜的问题总结,你们中午之后准备好了没有?”

    “准备好了!昨天夜晚的交战,很多战斗都是摧枯拉朽一样的将敌军击溃,只是有两个问题明显造成了太多的伤亡损失”

    “是啊,敌人的一些近战精锐在白刃战中带来了太大的麻烦;而且沿着街道进攻,当遇到炮阵拦阻的时候所遭遇到的伤亡损失也太大了。幸好在之前的战斗中,敌军的近战精锐和炮阵是分散遇到的,要是这两个困难堆积在一起,天知道会有多么大的麻烦”

    “你你们想过没有,尤其是用对抗性的思维站在敌人的角度想过没有?如果再次遇到强有力的炮阵阻拦,外加敌军的神射手、近战肉搏兵等集结在了一起,甚至修筑了比较初步而完备的工事,该怎样以最小的办法破之呢?每一次战斗之后,都要广泛的动脑子。你们都是熟悉拼音的人,要能写。因此最好每隔小组都要进行有效的总结,全连进行有效的交流。当然了,时间紧迫,这一次就按照教导旅的一些军官们想出来的办法试着展开进攻吧!那就是用准备好的铁锤在临近寻常街道的两边开便门,不要害怕给城中的百姓带来袭扰和破坏,我军会想办法合理的补偿的。对于那些铁锤砸不开的厚重砖墙,你们用准备好的万人敌重量级别的黑火药炸药包或许就能有效的破坏。教导旅的官兵们会协同你们战斗。至于应付近战强敌的事情,详细你们在昨天晚上的战斗中就应该有所总结了:不要试图和敢战的硬手强手肉搏,如果一定要这样做,今后的作战中要至少以小组为单位协同对付对手,同时,在待发弹药没有遇到问题的情况下尽量用近距离开火的枪铳来解决问题。。。”

    当夜晚整个千余人的志愿营再次投入战斗的时候。经过周密准备之下的巷战突破变的同之前似乎大不一样起来。利用挑选出来的力量最大的多名战士的铁锤攻势,那些京城之中很多并不算有多坚固的街巷之中很快就开辟出了临时通道,并且通过准备好的专门用于巷战的梯板,很多坚固的房屋也都并不成为太大的障碍了。

    在教导旅志愿敢死队的正面强攻牵制之下,志愿营一连的官兵们很快就投入到了攻击行动之中,以填装好弹丸的五百管待发燧发枪弹丸还有数百支三两弹铳炮在侧射火力打击乃至手榴弹攻势的肉搏之后很快就在极短的时间内杀伤了二百多名在自前沿防御的对手,彻底的击溃了敌军整整一个炮兵和精锐家丁步兵的混编队伍千余人。当后面增援过来的敌军马队冲过来的时候,迎接敌军的则是从志愿营到教导旅敢死队的联合进攻。

    就这样,整个教导旅以仅仅不过两人轻伤的代价就协同友军彻底打垮了千余名还算比较精锐的敌军,并开始将敌军再街口处的一个正兵营击溃了。

    随后,在专门从近卫军和勇卫军各旅挑选出来的十分擅长运动的少年的协助之下,整个队伍以轻装和最快的速度逼近到了另一处街口交战地点投入战斗。同样也是协同对手通过绕开街道正面展开穿墙包抄攻击的办法只用了全营只用了个位数的伤亡,还多是轻伤就又奠定了一个重要战场上的胜负。

    当志愿营连续协同教导旅敢死队击破三处地点的明军街垒工事,进攻到第四处的时候,终于同有所准备的对手为了争夺周边的建筑武而爆发了激烈的手榴弹战,进攻队伍的伤亡也一下明显增多了起来。不过当接连不断响起来的巨大爆炸声从根本上破坏了两旁的街道内的不少建筑,让从教导旅敢死队到投入进攻的志愿营官兵两三千精兵有了更广阔的进攻通路能够绕开对方的炮阵防御的时候,那之前看似乎难以攻破的街垒再一次被突破了。

    同十九世纪的法国城市不一样,贫富差距悬殊的京城之中,结实坚固的大户人家住宅在此时仍然是少数,而多数砖瓦墙似乎并没有想像中的那样坚固,这也让曾经在欧洲流行的街垒战术并没有能力在其他地方效仿。

    四五个还算有一定战斗力的正兵营构成的西面阻击街垒被先后攻破之后五六千人规模的教导旅主力加上投入作战的志愿营一共七八千精兵很快就轻而易举的击退了战斗力质量并不怎么样的随后整个城西的数万乌合之众。整个攻入京城的明军阵线首先在工事比较薄弱的西线迅速瓦解了。

    萧轩当然不打算让进攻的势头在这个时候瓦解下来,夜间的洪流一直进攻到整个西直门外并且在整个城西城头和土坡之上重新建立了连绵数里的巩固阵地的时候,猛烈的反攻才算告一段落。

    临近凌晨的时候,沿着城头方向上的敌军展开了几次猛烈的进攻,让刚刚在城西站稳脚跟的队伍陷入防御之中,不过当越来越多的民兵队官兵增援到城头之上,并调来了这一夜缴获的不少火炮的时候,整个北京城的战局也就在这个时候悄然逆转起来了。

第220章 退兵() 
之前一天还有些不太相信战局会变化的这么快的孙承宗,当得知城西的溃败的时候再权衡再三之后终究下达了撤军的命令。曹文昭、尤世威等人虽然还觉得有些遗憾,不过袁可立、毛文龙等多少有些脑子的辽东军文官统领却觉得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敌军那伙强悍的军队接连两次所展现出来的表现,已经让大军在京城取胜的机会再次失去了。

    “我军难道就这样撤退了?其实我军还可以在城外建立大营,城外我军本来就有这些月以来修建起来的比较坚固的大营,这样,京城的敌军或许也不敢轻举妄动,轻易袭击我军,毕竟在这个时候对方虽然拥有少量精锐,可是要是主动进攻也未必能讨的了多大好。。。”毛文龙的提议是在城外的后方大营所的方向上留守十万大军防备的坚固据点以牵制守军兵力,掩护精锐主力后撤,可这归根结底还是在战略上打算放弃了。

    曹文诏觉得自己还有足够的机会建立更大的功业,并且整个京城内的守敌虽然名义上拥有的兵力超过十万,可也不过是极少数精锐加上大量勉强堪战的炮灰了。利用在通州及外围一带的守城,通过自己在练兵方面的才能耗死对手或者至少赢得突围脱困的能力还是很容易的事。

    在下达了继续从辽东乃至山西方向增援过来一些骑兵之后,孙承宗终于下定了决心再展开一次猛烈的进攻之后全军撤退的决心。

    就这样,在旧历十月初五,曹文诏率领的战略集团首先趁着河流还没有完全断流的情况乘船撤向通州,随后孙承宗和袁可立分别率领两路数万人左右、包括大部分精锐骨干的兵力分别向南面乃至东面撤退。

    发觉到城外的敌军有展开撤退的迹象之后,孙应元提议全军以志愿营为先导展开反攻,萧轩却拒绝了这种提议,直言不讳的说道:“志愿营之前接连不断经历两次大战,纯损失都已经过半,不经过几个月的修整和恢复,很难再如以前那样投入作战的。敌军要退就让其退去吧。在战斗力的发展方面,敌军与我军应该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萧轩的说法当然有其客观上的足够理由和依据,在正常的情况下一支像样的队伍如果在一次大战中纯损失过半,没有少则几年,多则十年的时间是决然恢复不了元气的,越是精锐的队伍往往越是如此。因为在这个年代真正拥有惊人战斗力的顶级精锐无一不是自少年时就开始培养,不知花费多少心血才形成的精锐。所谓几个月就能恢复战斗力的说法,都显得有些相当惊人了。

    然而萧轩却从孙应元等人的脸上看出了一丝不安,这种身边人的不安自己早在以前就感觉到了。不过萧轩也并不奇怪:恐赤症在近现代都不奇怪,更别说这个时代自己身边的这些将相佳人,毕竟不是谁都有二战及以前的美国统治阶级那样的“政治自信”:你公有制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走不通,建国初期我都可以援助你,不让你夭折,看你宴请宾客,看你楼塌了。

    为此,萧轩也觉得应该通过志愿营中一些人之口,让很多人了解到什么是“大同世界”是不是指在现有的生产力与技术条件下“共惨”“均贫”或者顶多人人都只能过上现有生产力条件下富裕地带勉强糊口的“小康”而已。也不介意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还算朴实的大同社社员实言相告。处于某些考虑,现在的萧轩在要不要“严守党的秘密”这个规则方面还没有想清楚。毕竟时代不同,以军队正面战斗力碾压为主要手段的情况下,一些规矩会不会带来什么负面结果,萧轩是很难预料的,如果那样,还不如一开始的时候就把话说清。在萧轩看来,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农民军在更严酷的环境下要比闻香教发展的成功,“以诚相待”“不搞欺骗”是其他民间宗教最难以相提并论的地方了。

    十月初七,距离东直门并不算太远的志愿营临时营地上,进行了一整夜紧张夜战演练的官兵们在上午的时候除了值班的人以外回营休息了。提前轮流训练完毕的二十一名大同社社员及八十多名预备社员则聚集到了萧轩的身边,召开例行会议和政治学习。政治教育和学习对于寻常军队来说或许可以说是多余的,因为让大多数和平年代的平庸军队成为一支意识形态军队根本就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可对于可以用战场来淘汰出那些平庸的俗人的时代来说,却或许有那么一丝可能。

    萧轩以前的看法觉得社员扩张速度不宜太快,不然会消化不良,后来感觉这个想当然的扩张规律其实并不是适合于在有充分的兵源条件和战场检验条件的结果。在整个志愿营及教导营之前的作战中,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跟一连相提并论,不过却也有一些敢于牺牲、勇敢战斗的人。在战斗中轻伤并且有所战绩证明的人都成为了大同社社员,再加上之前的教育让很多人明白社员不是官员或官员预备役,可能在以后不仅没有多少特殊待遇的同时还会有更大的付出,其中的成分做为预备社员来说并不可能太差。

    “。。。大同要义的基本原理,也就是所谓的大同要义ABC。。。我在之前大致的讲完了。关于为什么大同社会和天下为公必然会实现,不知道,还有没有同志有什么理论上的的疑问没有。”因为之前的功课做的还算足,再加上本来就是自己加工出来的理论,因此即便在一个时辰以上的讲课之后,萧轩依旧显得底气十足。

    “君上,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如果不能马上实现,要经历资本社会阶段,究竟什么时候能够实现?”

    “是啊,大同社会什么时候能实现,又是什么样儿的啊。。。”

第221章 大同社会() 
就在萧轩有些自信满满的时候,一些做为预备社员的大同社社员突然询问了这两个命题非常大也多少有些深入的问题。这让萧轩突然有些回忆起当年中考时的背诵时代来。那个年代需要背诵才能过关的很多东西萧轩已经忘了,虽然后来因为网络上的争论暂时想起了一些,不过再萧轩看来。其中的一些理由到了新的时代就算没有过时,说服力似乎也不是很强了。至少在自己了解来说是如此。

    不过好在对于自己开创出来的“理论”当初也是经过仔细的思考过,因此倒没有一时被这种比较大的命题难道。在沉默片刻后就笑道:“在问这个问题之前你们先想一想:大同要义的本质是什么?同景教。。。哦,洋和尚那些宗教,之前我也讲过吧,同那些宗教的区别是什么?”

    “不信神。。。”

    “不对,大同要义的本质是科学,科学是什么以前我已经讲过了:科学就要有科学的精神:根本无法定时定量的事情强求定时定量,就是一种缺乏科学精神的体现。比如我们现在不知道征服整个天下,征服整个泰西的时间表。你们谁也无法预料到敌人会因为我们的行动采取什么样儿的手段。从事实求是的态度来分析,这个过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