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算术并不是很好的家丁们在临战紧张的情况下无法分辨如果每个人赏银五千两这是多么大一笔钱,哪怕是孙承宗袁可立等人拿不拿的出来,可却知道五千两的含义意味着什么。那几乎意味着彻底几辈子的财务自由乃至真正迈入大户的门槛。因此士兵气也在黑暗中火光的回应下鼓舞起来,纷纷向城门内展开了进攻。

    果然正如预料的那样,瓮城之内乃至内城城门似乎依托工事掩蔽生存下来的辅兵接连不断把弓箭还有黑火药手榴弹连绵不断的投掷过来,在狭小的区域内形成了十分密集的打击。只不过这些打击不论是那威力如同大号炮仗一般的黑火药手榴弹,还是七斗到一石以上的战弓,对于效仿城头上的突击队在身披重甲的同时以盾牌组成龟甲阵突击之下几乎没有什么作用,猛烈的炮弹有时候也给队伍带来惨重的死伤,只不过仅仅是在最初的时候还能震慑住重装明军的突击,当火炮重炮难以持续以前的射速,更远距离上打过来的炮弹精度又不是太好的情况下,在督战和重赏压力之下的明军精锐最终还是攻入了城门之内,甚至攻入了内城城门之内。

    就在越来越多的明军重装精锐开始突入内城城门,并利用早就准备好的炸药展开爆破攻击企图破坏掉最后的障碍物的时候,忽然从夜空之中不知什么地方,似乎如倾盆大雨一般的粘稠液体喷射了过来。在百虎齐奔箭火箭的引燃直射之下迅速燃起了熊熊大火,整个内城城门之内到外城城门之内。那些开始腐烂并潜藏着瘟疫危险的尸体连同进攻的重装明军一起顿时陷入了火海之中。

    城外负责压制和掩护的弹矢更猛烈了,可却依旧没有遏制住从内城城墙内测乃至瓮城的城根之下钻出来的道道火龙,利用石制的石车乃至装满油的皮筏子,还有装满油的皮筏子和动物肠子组成的肠管,乃至皮筏子上面随时可以倾斜下来的铅霰弹重物。人为制造的三五个左右大气压之下终究可以让猛火油喷射距离达到十丈至十几丈的距离,带来了更好也更安全的火攻效果。那火龙甚至还可以勉强跨越过城头覆盖到城门之外的一些增援的明军当中。

    熊熊的大火还引爆了进攻的明军所携带的一些随身弹药乃至后备弹药。不少准备趁机展开爆破炸城作业的明军也在这火龙的袭击之下纷纷溃散而去。不仅仅是东直门乃至安定门两个重点突击的方向,当城外的明军开始向其他城门方向重点进攻的时候,也遭遇到了那从城根方向随时绕过城墙袭来的火龙的杀伤,不仅仅原本的进攻准备失算了。

    几乎与此同时,城头上的焦灼似乎也进入到了尾声,城外明军准备的炮火支持虽然猛烈,但显然不如城内的弓箭手更拥有持续性。虽然城外的明军也可以集中不少精锐弓手进行掩护,但是杀伤没有高墙掩蔽的城外进攻目标同杀伤隐蔽在城墙和之后高墙之内的目标本就不同,双方投入部队的披甲率也明显不同,这就带来了在弹雨矢幕之下的生存力也完全不同。

    就在这个时候,藏匿有大量铳炮手的楼车也开始借助着城墙之后的高墙展开了猛烈的火力,扫荡着在火光的辉映之下已经可以大致判断出敌情的整个城头。

    围绕着城头接连不断的鏖战持续了大概能有接近一个时辰之久,为了避免伤亡,萧轩在反击中投入的重装兵力很明显无法夺取整个城头。不过却给刚刚占领城头不久的明军以严重的杀伤。

    八个突击阵四百名官兵在战斗中战死多达百余人,死伤总计近半左右的规模,仅仅只有二百余人还算健全的退了下来,连同城内支持的兵力在内一共伤亡损失多达千余人。

    不过相比之下,因为缺乏掩蔽,兵力使用也没有经过精密计算,而且投入军队的防护水平更差,总共在围绕城头的鏖战中付出了万余人死伤的代价,仅仅留在城头之上的尸体就有数千之多,大多数都是在突击部队的反击中以短矛和利刃如同屠杀一般的解决的。在安定门、东直门内则留下了上千具精锐家丁的尸体。

    不仅如此,之前囤积的火药乃至火炮身管寿命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也拥有不可忽视的消耗。最终的结果是攻上十余里城头上的攻城敌军被迫撤退了出去,萧轩也没有打算在外城城墙的防守上投入太多的兵力。当双方的技战术乃至手段都比古代传统的城防战有了不小的改变的时候,传统城墙防守中的优势似乎已经不存在了。预期说是双方前沿争夺的焦点,不如说整个京城的城墙已经成为了守军的外壕一般的障碍物。但仅仅是这障碍物还有后面的一道似乎并不算坚固的高墙,成了进攻的二十余万大军最大的阻碍。

    此时的曹文诏并没有丧失信心觉得这或许是守军蓄谋已久的结果,如果换一个地方展开突击,或许会依旧有成果。只是袁可立却丧失了在夜间继续冒险的勇气:“夜晚看不清弹矢,对我们太不利了。还是要重新想办法才行。。。”

第186章 再战准备() 
身为一个并不算外行的领军之人,袁可立当然明白攻城要一鼓作气的道理。历史上一些攻城战或许从头到尾持续的时间很长,可是进攻的最高潮也不过往往数天而已,大多数时候都是相互试探和准备而已。此时拥有雄厚兵力,后勤线还得到夏季运河体系的保障,云集更多兵力似乎也不算问题的围城大军在之前激烈的进攻中,所拥有的底牌和能量显然还没有消耗太大比例。

    因此孙承宗最终也同意在前半夜的进攻失利之后,于六月的最后一天临近黄昏的时候再次展开一次决定性的突击。重点进攻的方向仍然是比较临近御马监乃至紫禁城的东北方向,只不过不是传统思路的城门附近,而是安定门与东直门之间的城角处。夜晚城门附近那如同火龙一般的恐怖的火光给了很多精锐以心理阴影,很显然以前的打算失算了。可是孙承宗判断,这种独特而奇异的手段必然有其代价,不可能在城墙的每一处都有那样能够将油光喷射到很远距离上的喷火装置。如果防守的一方在漫长的城头上处处设防,那就意味着城门很有可能成为重新的空单了。因此孙承宗在听取了不少攻城将领的诉说之后,将全部带来的二十七门红夷大炮中的二十四门全部集中到了沿着京城北城墙和东城墙两个方向的延长线外大概一里左右的距离上,按照纵深三层重新布置好了炮兵阵地,以求更为准确而有效的沿着城头的方向展开纵射,甚至压制城内准备守城的敌兵。同时,吸取之前的教训,攻城的目标也不单在于夺取更多范围内的城头,而是突破有效的突破内墙。一时之间,准备第二轮猛烈进攻的筹备在城外也开始热火朝天的展开了。

    萧轩显然明白现在的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在夜晚敌军进攻的高潮刚刚结束后不久,打扫战场和战利品的任务就悄然进行了。自从临近京城的时候遭遇到那一次惨重的打击之后,萧轩很清楚:自己太需要一场证据确凿的大胜来重新凝聚士气和人心了。因为在这之前,不仅仅是自己身边的一些人,队伍以外的一些人,就算是教导旅内的一些官兵在看到城外连绵不绝的敌营的时候也多少感觉到了惶恐,不知在城外的敌军这么庞大兵力的压力之下,这城还能不能守的下去。因此哪怕继续动用楼车和竹竿套网,整个队伍也花费了不少的代价,并且冒着一些风险把城头上敌人那些死尸集中起来,并用滚烫的开水泼下之后在队伍的面前展示这场守城大捷。

    天亮的时候在距离城头不过两里有余的距离上,萧轩召集起了不少的官兵甚至城中的一些百姓在御马监的操场上训话道:“昨天晚上激烈的城防战斗,很多人都亲身参与过,交战的过程也都有专人有了详细的记录。你们中的一些人现在也都大致了解到了作战进行的过程,因此朕就不多说什么了。敌人留在城头之上的尸体就有五千之多,还丢弃了不少的旗帜乃至铠甲。安定门乃至东直门从内城到外城,更是布满了敌人披甲精兵的尸体,那些新缴获过来的铠甲你们也都看到了。至于我军的伤亡?虽然参战的队伍伤亡损失也不小,不过满打满算连同辅助的一些人也包括在内。我军只投入了不过两三千核心精锐在内的万余人而已,在城头上担任反突击的队伍不过几百人。伤亡损失不过进攻之敌的十分之一。现在的战争已经并非过去那样因为投射手段和火力的不足,往往要与敌军面对面的厮杀才能分出结果,它更像是一种工程和技巧,只要参战的官兵乃至民兵们按照纪律和要求去做,战术得法,不要说是城外估算起来不过二十万上下的敌军,就是百万大军,还不都是各地卫所那样的废兵,又能奈整个京城如何?当然,城内的存粮和存水虽然丰富却也是终究有限的,不过朕相信你们在今后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左右的时间内,一定能够在守城战的锻炼中成长为真正能够建功立业的战士,并为戡乱救国重光我大明立下不朽的功勋。。。”

    至此,除了极少数队伍之外的“上层聪明人”依然怀疑这种大捷是鼓舞士气的宣传之外,从城内的百姓到近卫营及勇卫营各旅的官兵们都开始了解到了守城的军队是怎样战术之严密,指挥之有方。或许这一场守城战,并不需要忍受饥荒乃至承受太大的损失就能渡过危机?

    就在萧轩趁着初战的大胜鼓舞士气的同时,亲兵营内以最快速度进行的对抗演练和相关的部署安排也在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着。当萧轩在中午的时候重新会到距离城墙大概一里左右的指挥地堡的时候,就看到了战略组的亲兵们估算出来的敌军很可能进行的行动。如果换位思考并且换成是自己,再参考之前南下时候的明军曾经领教过李自成等人相关的攻城战术,新一轮的进攻很可能不会在城门附近的城墙展开。有很大概率在城墙的四角展开,特别是距离核心要地比较近,而且不面临跨水障碍的东北,或者东南方向。

    不过敌军究竟从哪个方向上展开全面进攻,却是此时的队伍无法预料的。这时候的萧轩也突然之间发现:相比城外整个明朝的财力打造出来的辽东集团还有西北集团的一部分,自己现在剩余的这点儿家底就算是在整个京城的守城战中,还是显得多少有些捉禁见肘。

    “内墙的所有车马通道完全修通了没有?”萧轩忽然问道。

    “城墙内的准备已经筹划了几个月来,环绕整个城墙内侧的内墙之内,都修通了壳同时并行四辆马车的大道,相关的民房也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清理改造了不少。”

    听到这样的回答,萧轩有些忧虑的新才稍稍放了下来。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京城东北角方向上隆隆的炮声似乎再次传了过来。

第187章 进步的敌手() 
城外明军的炮击准备没有在临近黄昏的时候才开始进行。在六月末中午刚过的时候就开始展开了。一开始的时候,仅仅是接连不断展开试炮的两个方向上的二十四门红夷大炮沿着城墙的方向展开的开火,似乎并不是很密集。只是在红夷大炮完成装药标准的试射之后,似乎其他至少百余门大将军炮也推了过来并展开了猛烈的开火测试。测试的时候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很有次序的进行。很显然,那些跟随明军的西洋传教士们绝对面对这前所未有的城防和强敌,仅仅依靠集中起来的二十四门红夷大炮是不够的,还必须至少集中起上百门三五百进攻左右规格的大将军进行不惜透支寿命的开火,并且按照最认真的原则确定好每一组炮队开火攻击的大致方向。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抛射兵器杀伤效率比较低的白天给城角处的守军以最大限度的威胁。

    城外明军部署的炮兵阵地也不仅仅是沿着城墙的方向进行开火的重炮兵阵地,还有一些以一定角度大致顺着或者呈现一定程度夹角的方向展开猛烈开火的二将军、三将军火炮炮阵。这些最大射程也不过一里左右,顶天一里半左右的火炮就算因为误差跨越过城墙一些,似乎也不会给自己的炮兵阵地甚至是出发阵地带来太大的威胁,却可以有效的从两个方向上打出一个“窝弹区”。

    很显然,似乎经过之前一夜的交锋,还有之前李自成等人乃至自己展现出来的一些战术,此时明军在火器运用的技战术水平上明显比想象中的高了不少。这也更加重了萧轩从内心中的一些忧虑。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往往有二,走文官官场向的在于对历史事件乃至历史人物的了解,走军阀军武向的在于超越时代的一些见识和知识。至于金象腿爽文那暂且不论,可是自己这个位面,似乎对手们不论建奴还是明军,都有着远超自己所预期的学习能力。如果是这样,那么就算自己凭借并不算有多大的“先发优势”赢得几场胜利,又有多大的意义呢?自己真的有资本同全天下的豪强们较量么?唯一让萧轩的心中能有所安危的,就是算自己最终失败了。或许也可以成为这个时代和国家很好的一位“教练”。至少,能够在攻城战中击败自己和自给所率领队伍的对手,萧轩相信这样一个明廷或许最终会限于分裂之中,但应该不会给关外的建奴以多少机会了吧。。。

    并不算太过密集的试射持续了大概不到一个时辰,发射的炮弹虽然不少,可火力也不算有多密集。可是未时刚过,火炮在经过短暂的低谷和停歇之后突然间猛烈起来。二十四门红夷大炮、一百六十余门大将军炮、四百门二将军乃至三将军炮分别从四个方向上利用城角对安定门至东直门之间的城角展开了猛烈的夹攻。红夷大炮和大将军炮都是以发射封口实弹为主,不那么可靠和标准化怎样都不符合要求的二将军炮乃至三将军炮在这个时候以发射重霰弹为主。采用西洋海外黑火药外加半装药标准的情况下似乎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火炮的射速,仅仅不过几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就将两千多发重弹砸在了角处两个方向的城头内范围不超过十米左右的距离之内。而二三将军炮门也打出了数万发重霰弹,直接袭击到了不少内城城墙的侧后位置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