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五百斤身管火炮加强到各旅之中。让每个新编旅都拥有少则二十四门多则三十门左右的像样火炮还有相应的炮手,以最大限度的应付可能出现的危机。

    就这样,南下的辽东军先锋骑兵时不时袭扰中,以船队为核心,八个旅负责在周边岸上掩护的大军自从在临清一带遭遇辽东军主力之后,经过十余天的行军终于逼近到了距离通州乃至京城不过一天骑兵强行军或者三四天步兵行军的距离上。

    此时孙承宗亲自率领的车营主力也已抵达了通州一带,所有人也都清楚,在通州以南的武清至香河一带,是展开决战的最后地点了。如果阻击的地点再靠北,那么如果南来的天子亲军不顾一切的放弃辎重乘马夜间北逃,并非没有逃亡京城之内的可能。那样虽然也会是一场胜利,然而毫无疑问隐患就会增加不少。

    当然,这只是辽东军内不少幕僚内的想法。此时的萧轩可没有放弃部队尽快逃入京城的想法。如果是那样,自己就根本没有本钱靠守城来翻盘了。必须在香河一带击破云集起来的辽东军主力才行,哪怕在火药和火器使用上多透支一些也要做到这一点。

    因此萧轩并没有太过犹豫,下令各队炮手们。只要不是散兵游勇,面对集结起来的敌骑步目标,两里左右的距离上就可以酌情开火了。

    本章完

    

第171章 炮战() 
吸取了之前的教训,而且也通过之前的接触作战了解到萧轩所率领的大军大致强弱分布之后,负责指挥的袁可立在身边一些武将幕僚们的帮助下也迅速下达了作战决策:集中万余比较精锐、以家丁骑兵为主的力量针对敌阵的侧翼展开一次进攻试探。就算无法取得胜利,也要最大限度的给对手以威慑才行。这样再遇到自己主力部队的大举进攻,敌军的心态就会完全不同。不同于萧轩本人更精于计算和条例原则安排,传统将领领兵作战对于“夺气”从来都是很重视的。

    不同于之前那些几乎没有多少防护的骑兵,展开进攻的马匹也都在临阵于马匹的前部批了披甲。人员也普遍船上了掩护上身和头部的半甲,从各个方向集结起来准备对敌阵的右翼展开一次猛烈的进攻。即便不能一举定乾坤,也要彻底击垮对方右翼的两个营。

    就这样,辽东军各队人马中的精锐骑兵纷纷开始在代替袁崇焕指挥的曹文诏的负责下集中起来。虽然这些人马以前的时候因为分属不同的将领曾经在协同作战的时候出过很大问题,不过因为在辽东战场上因此而吃亏也不少,所以这一次临阵组织集结的时候也就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骑兵马队展开组织集结的距离同样大概在一里半大概五百步左右的距离,同进攻的目标大概有两里左右。按照这个时代的一般道理来说,这冲击的距离有些过长了,而且还是轻型马载披甲骑兵,又是夏季。马匹如果以很高的速度展开冲击,很有可能就丧失最终的应变能力。不过因为了解到敌军拥有不少火炮并且善用火器的情况下,还算有些水平的曹文诏在这个时候并不敢托大。

    然而,让辽东军没有预料到的是:在一里半到两里左右的距离上,萧轩所率领的整个大军至少一百五十门大将军级别的三五百斤身管左右的火炮几乎一起展开了火力。

    面对强敌,萧轩也多少算是有些经验。因为对手并没有多少真正像样的单兵抛射火器,因此实战队形比平戎万全阵或者戚继光等人在兵书上的要求更密集一些其实也无所谓。满清军队在乌兰布通之战中的教训,很显然并不适合于当下的对手。

    因此,包括教导一旅和教导二旅在内的八个旅基本上云集于正面不过一里左右,纵深不过二百步或者半里有余的范围内。当炮手用重霰弹在极限射程上展开火力的时候,多半火炮都可以覆盖任何方向之外大概一里半左右的距离。

    利用缴获南路明军精锐的那些品质优良、同标准废热比较少的西洋黑火药,在短短一分钟左右的时间你包括实现填装好的一轮弹药在内就至少打出了四轮火力,至少六七万枚数百近千焦耳左右的三两重霰弹。

    因为极限射程上的精度不是很好,误差散布范围超过百步,不过因为集结起来的敌骑也很密集的缘故,仍然在很短时间内就给正在集结中的明军精锐骑兵带来了包括上千匹马乃至数百人的伤亡损失。

    虽然没有在极限射程内就一举击溃云集起来的敌军,可却也让刚刚准备发动突袭的明军精骑军官们彻底丧失了进攻的欲望,并分散逃出了火力范围。因为谁也不知道在极限射程上就能有这个效果的敌军炮队,要是硬冲的话,整个精锐骑兵要付出多少伤亡损失才能逼近到近前。

    孙承宗见到战况如此,终究还是只能放弃了进攻的打算,而该以依托临时修建起来的筑垒防守为主。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当年这支队伍能够在野外击退两倍兵力的建州大军了。

    见到对方在前哨准备的大举突袭严重受挫之后就放弃了进攻的欲望,转而全力准备防守,不少教导旅的官兵们甚至出现了有些遗憾的感觉。因为进攻就意味着同样的战斗力对比之下自己可能遇到更多的伤亡损失。

    萧轩仅仅是犹豫了片刻,就下令整个大军以密集的作战队形掩护船队继续向前推进。因为谁也不知道以后又会有怎样的变故,整个大军必须携带足够的辎重物资提前返回京城,萧轩的心也才能真正的放下。

    见到是对方主动向车营云集的香河方向逼近过来,孙承宗的心才稍稍放了下来,并迅速下令道:“来而不往非礼也,也让那位暴君伪帝看看咱们辽东军的火器实力吧!”

    隆隆的炮声似乎如同夏季临近雨天的闷雷一般。不同于萧轩所率领的队伍。在辽东明军中二将军乃至三将军也是很常见的火炮。此时的十几万人配备的百斤身管及以上级别的火炮多达两千门之多,身管总重量都不逊色于萧轩所率领的队伍多少。

    只不过在开炮之后,孙承宗用西洋望眼镜仔细观察才发现。那些二将军三将军之类的火炮就算以最大射程仰角进行开火,顶多也只能打在一里远左右的距离上,甚至封口实弹都是如此。就算是军中的大将军炮之类的火炮,发射重火绳枪才用的大铅子也只能打到四百步左右的距离上,还是够不着对手。只有不过二十门左右的千斤弗朗机和少数特大重炮射程比较远,可是以高仰角开火却是一件十分费力的事。

    见到远处猛烈的炮火开炮之后真正打过来的只有一些在大军阵前不远的位置上飞溅起泥土的霰弹。还有寥寥无几,可以有效躲避的极少数重弹实弹,各旅官兵的心也就彻底放了下来。

    萧轩迅速下令全军继续以战斗队形展开推进。很显然,虽然一里半左右的距离上也能有效射击,不过对于依托车阵或者工事掩蔽的对手,至少要逼近到一里左右的距离上展开火力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攻坚效果。

    当整个大军再一次停顿下来的时候,教导旅及近卫军勇卫军各旅也开始做着以封口实弹展开轰击的准备了。

    本章完

    

第172章 威慑退敌() 
为了防止可能的意外和应付更近距离上的交锋,教导旅及近卫军及勇卫军各旅没有下令所有的火炮都在这个距离上展开开火。主要开炮的还是队伍内之前在临清缴获的那十八门两千斤身管重炮还有三十门千斤身管重炮。经过这些日子以来的实战和测试,对于用药标准和射程弹道特性,本就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积累了不少经验和知识的炮手们已经开始比较适应了。尤其是动量摆和自由落体公式这两个如今的西方都不曾掌握的火炮运用技术的情况下,弥补了实测上不足。

    仅仅经过大概七八次试射,命中率也就开始稳定下来,在一里左右的距离上千斤或者两千斤重炮发射的炮弹命中率几乎稳定在三成左右。

    敌军既然没有主动展开进攻的打算,各炮兵中队的军官们也明白无需以太过着急的射速展开火力,命中率才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几乎大概明显超过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重炮展开一轮火力。这样也有了足够的时间清理炮膛乃至给火器降温,让开火能够更持久一些。

    可即便如此,仅仅一炷香左右时间内在进入状态之后的实射就把上百发炮弹准确的打入了守军的阵营之中。千斤到两千斤重炮发射的重弹即便在一里左右的距离上能量与威力似乎也没有削减多少,即便是临时修筑起来的土垒和战车也没有起到多好的低档作用。

    虽然炮弹在打塌了土垒和掀翻了车盾之后似乎就没有了太多力量来杀伤后面的人,可还是有不少炮弹在一里左右的距离上以比较低伸的弹道轰入了人群之中,带来非死即伤的一条血痕。

    因为大军处于防御状态,数百人的伤亡损失在数以万计的大军中也仅仅是掀起一些浪花而已。可是当这种炮击持续了将近半个时辰左右,四十轮开火之下已经有超过两千人伤亡损失的时候,不少车营都开始躁动不安起来。

    了解一些事实的孙承宗明白:像这样的西洋重炮同寻常的大将军或者二将军炮不同,即便是以比较低的射速,展开百发左右的开火之后,身管寿命乃至命中精度都会在很大程度上下降。在防御中遭遇数千伤亡损失,很显然也明显好过攻击中遭受挫败。

    见到在遭受了不少伤亡损失之后,守军似乎依旧沉得住气之后,萧轩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可能很大程度上的低估了辽东军。能给后金军对峙多年。就算野战进攻的水平不是太强,可防守的韧性很显然是连的出来的。萧轩最终不打算在进攻香河一带的明军阵地的时候就浪费掉缴获来的重炮多半寿命。因为这些重炮在以后的守城战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依托。

    “让各队火器手准备练习一下远距离上的抛射开火吧!也无需集中到各小队射手的手中,各组自由发挥即可!”萧轩这时候开始传令道。

    三两重弹为核心的单兵火器以前的时候只是在中近距离的作战中有一些应用,在这个距离上的开火效果似乎还没有被证实过?想到这里,萧轩也觉得更全面的开火锻炼才能让更多的官兵在射术上得到提高。

    接连不断的铳炮声再次响了起来,几乎同远处传来的辽东军炮声一样密集。不过展开火力的却是从教导旅到各队至少五千多个火器小组。两人操作的三两弹火器也也配备有专门的支架和观察手。开火的时候有依托也让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不少。不过一开始的时候就负责以望远镜观望的萧轩身边的亲兵们而言却觉得有些失望。因为铳炮弹在这个距离上的命中率似乎明显有些不够理想,几乎十多发弹丸才能有一发似乎命中前列的队列。

    不过当火力渐渐向后延伸的时候,整个辽东军的军阵开始重新有了一些骚动。这时候在军官的命令之下,完成了实战试射的火器手们也加快了开火的节奏。短短数分钟内二十轮开火让十万多枚上千焦耳的三两弹丸飞入到了敌群之中,虽然针对对方比较密集的人员阵列往往都十不中一,可却依然带来了上千人的伤亡损失。

    在这么远的距离上都能有如此的火力效果,开始让还算有一些期望的辽东军也开始丧失信心起来。

    “经略,我军是否要撤军了?”袁可立这时候就开始提醒道。

    孙承宗在思索了片刻之后也终于做出了最后的决定,下达了整个大军开始展开后撤的命令。整个刚刚成军并不久的辽东军很显然整体上算不上是一支精强的队伍,同这么强劲的对手作战,如果展开在白天的进攻十有八九会遭到失败。如果在夜间进攻?了解不少事情的孙承宗也了解当年这位天子仅仅只有少数新建之军的时候就在夜间爆破防御方面有着怎样的战绩和成就。

    阶层固化未必代表影响战斗力。如三十年代苏德军事建设质量对比是个典型。

    二战美军的表现,除了战争锻炼和危机压力下的改造不如苏联,整体上人员表现和1944年以前的苏联一个水平。即:相对高保障、平均主义并且有很多人员军事化转向培训的斯大林时代的苏联,相比经过大萧条与0。6基尼系数高压力社会锻炼的美国人,总体上是人员表现各有优劣。仅仅是最上层和统帅部级的高级将领表现有明显出入。

    一战时代的英国统治阶级同样也有不逊色于士兵多少的伤亡承受力,朝鲜战争时期美军基层军官死亡率也几乎与士兵一样(美国军官阶层历来就不是讲究上升通道的地方,比近代欧洲国家稍好些也有限,中国这种属于特例)

    洛东江之战时,4万美军月伤亡近万、8…10万美军几个月内伤亡近三万仍然有不低的士气。抗美援朝长津湖之战时,陆战1师某些基层连队一夜内战死三四十伤亡上百也不会崩溃。就算是新兴里的美军,被俘也明显少于战死。

    本章完

    

第173章 城狐社鼠() 
萧轩曾经估算过很多危险,其中途径通州一带是最有可能遭遇一次大规模袭击的。如果在这一带没有遭遇袭击,自己前哨侦查范围就能抵达京城一带,那应该就说明已经安全了。只要在通州当地稍做休整,就能在一日之内抵达京城。为了防止货物出问题,萧轩还是打算首先占据通州之后首先逐步动员当地人力将货物转运。

    犹豫担心京城之中有什么变故,在大军回京之前,萧轩首先从教导旅还有李自成所部选派两个各千余名兵源成分还算良好可靠的骑兵马队首先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京城,查探各门守卫情况,当然还有京城之内的一些情况。

    京城内的原有不少驻防军队因为曾经因为两次谋反嫌疑的缘故遭遇系统性的清洗与解散,此时负责京城九门乃至御马监一带防御的以新成立不久的近卫军及勇卫军十二个旅,还有教导旅内的三四千左右留守部队组成,核心兵力不过三万人上下。其余数万人左右的兵力是从山东移民过来相关军属在适龄兵员之外的丁壮,也就是凭借着火器和弹药乃至守城资源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