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展开可直射开火。

    十八枚交叉相向的炮弹几乎在一瞬间就让二百多匹马倒了下来,再加上几千支颇有威力火枪展开的攒射,似乎之前还颇有声势的骑兵冲击再还没有接近到弓箭有效射程的时候就丧失了积蓄冲击和进攻的能量。

    当然依靠着步兵盾牌手的掩护,大军最终还是逼近到了距离敌阵大概十丈左右的距离上。可是就当冲击的骑兵准备好突然进攻的时候,接连不断投掷过来的毛葫芦投雷带来的爆炸声和烟雾却让隐藏在盾牌后面的骑兵队伍暴露出自己所在的位置。铳炮火力也在这个时候云集到准备突破的方向上。

    阵前激烈的鏖战持续了大概一炷香左右的时间,配合抵挡冲击攻势的车步兵,十八门重炮接连不断的展开了十余轮在很近距离上的开火。

    连绵不断的火力威胁之下,付出了两三千人代价的闯军骑兵在这时也不得不退出了进攻。如果在以往的时候,暂时进攻不力还可以退到百步左右步兵投射力量的边缘上随时寻找机会再次攻击。然而那连绵不断的隆隆炮声,却让进攻失利的队伍几乎只能选择彻底退出战场了。

    就这样,兵力多达四五万左右的闯军终究没有能够守住东昌城,在朱燮元仅仅两万明军先锋的进攻之下就不得不最终让出了东昌城。

    攻占了东昌府之后,云集在济宁一带的大股明军也纷纷开始乘船北上,整个运河沿线骑兵伴随着一眼望不到边的船队,显示着似乎在以往的时候从来没有真正体现过的明军力量。

    因为进攻的明军以南方军队为主,并没有太多强有力的骑兵,因此虽然在东昌阻击战中损兵万余人,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城内的闯军还是及时撤出了东昌城。

    在这个时候,萧轩所率领的“中央军”同李自成所部之间也没有什么掩饰了。即便是普通的闯军士兵,在这个时候也都知道了自身是“奉旨造反”的消息,因此沿着运河抵达临清一带的京城来的将近两万兵力规模的新营集兵一处,再次以四五万左右的人马准备阻击明军前锋的攻势。

    这一次,萧轩没有亲自带领队伍出征,而是让周遇吉与孙应元分别率领万余人马,一共两军六旅汇同李自成所部一起准在运河一带阻击对手,并且在这之前的几个月时间里,早就在临清城外构筑起了独特的工事体系、至少足够一年以上的食水做长期坚守的打算。

    一方面是萧轩打算考验一下新成立的各个营伍真正的战斗力如何,同时也想知道历史上曾经忠心于帝王的不少传统性将领,在这个时候是否还真的站在自己一边。

    听说前锋以两万兵力几乎在一天时间就攻破了数万敌军把手的东昌城,原本有些信心不足的护国军队伍各路人马也开始变得积极起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几乎改变了之前朱燮元所部几乎孤军奋战的局面。

    杨嗣昌见到临清一带的守军竟然放弃临清城头而选择在运河附近的城外修起不过如同豪强大户一般低矮土垒胸墙也不由觉得普不以为然:“传说顺天府那一位擅长练兵布阵,奉旨造反的那些人攻守作战也颇有门道,今天一看真是让人大失所望。有城墙不受却防守这根本无险可守的方圆不过一里有余之地,我军只要也修建起同样的筑垒步步逼近,想来就算一时难以攻克,也能花费不了多少人手就能将这伙顽敌控制住了。。。”

    杨嗣昌当然不是个无知自大的人,了解到天启七年以来的不少事情之后,从来不敢轻视京城中的那一位。觉得对方放弃城头而在野外修建起独特的筑垒必然有其原因,只不过相应的对策,也想好了。

    朱燮元反而没有那么保守,西南作战的时候当然听说过一些比较难以攻克的拥有地堡的山寨,不过那是依托于山川之险,在这样的平地,云集在一起的顽敌似乎应该没有什么难以对付的。

第162章 主力出战() 
“准备好了没有?准备好了就开炮吧!”一名传令的军官刚刚下达命令之后,十八门两千斤重炮、三十余门千斤弗朗机与千斤重炮、百余门大将军炮全部展开了火力。因为清苑南原之战的威名,这一次南京方面在筹备之中就不敢轻视,不但从澳门等地请来大量西洋炮手,还以高价从荷兰人乃至菲律宾的西班牙人那里购买了很多优质的黑火药。

    这个时代的东西方火药与硝石品质差距虽然没有太平天国或鸦片战争时代那么大,可也相当可观。优质的西洋黑火药再加上实验测试方面远比东方更为用心的经验数据积累之下,这种做好准备之后打击固定目标的炮术水平似乎远不是一般明军可以相提并论的。

    在以三分之二音速飞行过来的十几斤重的重弹猛烈轰击之下,那不过形同豪强土围一般的低矮胸墙在大概不到半个时辰的轰击之下就土崩瓦解开来,不少地方都开始残破不全起来。

    虽然在轰开一道外围之后似乎还见到其他很多低矮的堡垒,不过朱燮元对此显然并不太在意。运河航线和这一次出兵的规模,还有优秀的炮手都能让炮队进行长时间的轰击。以上万发七斤以上的合口炮弹破坏掉方圆不过一里左右的地表工事似乎完全不是问题。

    持续了两个时辰左右连绵不断的炮击之后,尽管西洋火药有不容易让身管发热的优点,可各重炮还是变得滚烫起来。进攻的明军在鸟枪火器手的掩护之下展开了进攻。

    不过当举着盾牌的进攻队伍逼近到距离残垣断壁不过一二十步左右距离的时候,接连不断响起的铳炮声突然从墙根一带的位置上飞射过来,早就准备好的火药也开始把无数石块抛向了敌群之中。

    因为是大部队在白天进攻,进攻的明军又还算谨慎,虽然在猛烈的弹雨之下没有遭遇太多伤亡,可是短时间拿下这看起来这似乎不值一提的“土围”的希望还是丧失了。

    虽然很多地表土围土垒都被轰塌,可是墙根中弹被破坏的情况却很少。沿着土围土墙根部的射击孔和工事却很少被破坏。

    白天的进攻受到挫折之后,朱燮元率领擅长标枪和近战的士兵在夜间发动了夜袭,很快突入了早就在重炮的轰击之下变得残破不堪的“土围”之中。可是时时刻刻的从暗处冒出来的五斗猎弓乃至三眼铳开火却让进攻的散兵防不胜防。当进攻的敌军集中兵力展开攻击的时候,就又会在夜间遭遇更为恐怖的的弹雨打击。

    这样十分有利的防御战,让很多初上战场的近卫与勇卫部队新兵都缓解了之前的临战恐惧。一开始的时候负责指挥作战的周遇吉也觉得萧轩设计的这种工事体系还算有些门道。

    可是当这样的作战持续到第三天,一些各营军官开始报告火药与弹药消耗了大半的时候,周遇吉乃至孙应元等人才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因为弹药消耗的速度远远超出了预期,按照原有的设想,四五万集中起来防御的兵力应该至少能够坚持一年半载左右才对,可看如今这样子。能不能坚守半个月似乎都是很大问题了。这些新成立的步队终究和以前的近卫营与勇卫营老兵之间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别。作战中更依靠工事和火药不说,在使用效率上也差距明显。

    当然更重要的是进攻的敌人和之前遇到的那些似乎也有了明显的区别,懂得合理的运用队形和精锐,并且在进攻不力的时候时刻会扯出战斗。三天的交锋,总计杀伤敌军虽然达到万余人左右,但消灭的敌军精锐力量似乎只占很少比例。

    到了这个时候,勇卫营中周遇吉身边的一些亲信也开始动摇起来:“将军,如果遇到最不利的情况,是否要另做打算?至少,真犯不上为那个倒行逆施的新皇尽忠啊。。。”

    其实这些天来不论是孙应元还是周遇吉,心中也都在煎熬中渡过,不知道还如何面对这样一位逼反天下的君王。可以想见的是,为这样一个帝王尽忠,能不能哪怕得到范增那样的历史评价都很不好说了。如今的崇祯帝,一些行为简直是把全天下的权贵乃至读书人向死里得罪。不要说是失败,就是一时胜利了,恐怕也不长久。

    不过在思索了许久之后,周遇吉还是打算先抵抗到弹药用尽再做打算。因为是皇帝身边不远的人,所以从周皇后那里听到了很多传闻。这个新皇以前是根本不通兵事的,突然有鬼才般的成就,性情也大变,说不定真是天授?

    更多依靠弓箭与白兵作战的李自成所部倒是没有那样大的顾虑,只是也觉得这种龟缩起来的防御作战,捞不到多少缴获是很大的遗憾。负责指挥的周遇吉还是太过保守了。

    当火药和弹药不足的消息不知什么原因开始在守军队伍中传开的时候,新军各部队的军心也开始躁动不按起来。因为很显然:如果按之前的任务所说的那样要坚持至少超过半年的时间,这几万被动防御中的队伍是很有可能覆没的。

    不过就在临清附近的运河工事防御作战持续到第七天的时候,越来越密集的进攻突然少了很多。一些有经验的军官也能够判断的出来:四周围困的敌兵很大程度上是在做疑兵之计。

    “难不成是诱我军出战再做歼灭战的打算?”之前的作战中虽然没有多少伤亡损失,不过受萧轩影响而生性保守的各旅新军官兵们却在这时候似乎没有轻易出战的打算了。

    萧轩在京城犹豫了几天之后,最终还是决定暂时放弃全力防守京城的方案,因为自己实在没有把握以一城之力敌天下。别的不说,单说这种摆明了自己处于弱势的心态,就会对整个军队构成很大消极影响。想到努尔哈赤乃至近代战争中的一些经验,萧轩终究决定在临清一带同沿运河北上的明军展开一次决战。趁西北、九边及辽东,乃至关外的建奴还没有行动的时候取得一次重大胜利树立新建队伍的信心才能营造更有利的局面。

第163章 精锐对精锐() 
从当年的御马监之战到后来富平之战、清苑南原之战,虽遇强敌也战无不胜的纪录还是让重新改编的近卫教导一旅及近卫教导二旅总共万余人左右的精锐主力在沿着运河南下作战的时候拥有充足的信心。尤其是觉得这一次作战的对象仅仅是南方来的乌合之众,就算相比李自成所部或者明朝北方边军也无法相提并论的时候。

    因此在战术上,一直以来都很保守的教一旅和教二旅这一次沿着运河以日行二百里左右的速度快速推进,逼近到临清一带的时候,骑兵很大程度上反到落到了步兵的后方。

    得到消息的朱燮元所部率领一万五千人左右的主力也以最快的速度做好了阻击作战的准备、另外五千人负责协同云集于临清城外堡垒区附近的数万明军围困那堡垒中的几万守军。

    一年半以上的训练和不少的实战,让近卫营和勇卫营改编而来的两个教导旅在行军到战斗转换上也很迅速,随着年龄的增长,官兵体力和精力上似乎也比以前的时候强出不少了。

    然而让萧轩没有想到的是在自认为比较安全的大致五百步一里半左右的距离上各队刚刚下船完成仓促集结的时候,依托临时土墙和车阵的明军先锋就以重炮展开了开炮,声音在一里半以外的距离上都似乎能够感觉到震慑人心一般的震动。似乎同以往明军火炮的炮声有很大的不同。

    一开始的时候,炮弹接连不断的落入距离队伍有一定距离的地方,不过在进行了几轮的试射之后,开始有威力巨大的炮弹打在了教导旅前锋营的盾车之上。

    威力有所削弱的重炮炮弹依旧挂着巨大的能量在厚重的木盾上轻而易举的穿透,挂着风声从躲避在车后的官兵们的头上略过。当在次有炮弹命中车盾的中央的时候,那沉重炮弹的威势终于显现了出来。巨大的能量让整个车体似乎都成为了加强版的木制霰弹,一次连同车后的数名官兵碾压并吞噬了。很多身披重甲的官兵们在这样的打击之下也仅仅是避免了当场战亡而已。

    在一里半左右的距离上,敌军炮击的命中率似乎也并不高,稳定下来之后通常要七八发炮弹才能有效将一发炮弹轰入阵列,二十发左右的炮弹才能彻底轰碎一辆盾车并给官兵们带来巨大的威胁。可这种敌军能够有效先开火,并且能够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威胁到己方车盾的事情是之前的作战中从未有过的。似乎自己成了很多明末架空小说中的后金军,而敌人成了主角军。这在给教导旅的很多官兵以巨大震动的同时更让人感觉到了不安。

    “要不要与敌军展开炮战?”萧轩身边的一名亲兵询问道。

    “全军前进吧!”此时的萧轩倒没有太多的犹豫。显而易见:敌军的炮术似乎并不相去自身军队水平太远,而火炮的规格和威力却远远超过己方。在炮战距离上同对方对炮,尤其是自己还是做为进攻的一方,明显显得十分不智。必须逼近到至少二百步以内的距离上以猛烈的弓箭和轻炮压制住对手的重火力,或许才有改变战局的机会。就这样,萧轩下令展开战斗队形的步兵呈分散横队只携带盾牌以最快的速度展开前进,不迁就盾车的机动速度。

    三列横队,包括预备兵力折算下来也不过五列左右的横队让万余人左右的大军面对兵力略占优势的守军似乎也显得控制战线的能力略长。

    前进中,敌军的炮火似乎也越来越准确,而且让人们惊异的是敌军的炮火竟然在连续开火十多轮之后似乎还没有松懈下来的迹象,在这一点儿上,就是萧轩所率领队伍的炮队也做不到。

    为了掩护进攻的队伍,停留在后阵的炮队也开始连绵不断的向五百步外的敌军展开猛烈的火力,这才稍稍让不断袭来的炮火似乎受到了一些干扰。

    在大军前进到二百步以内距离上的进攻中十余轮炮火,数百发重炮炮弹、千余发大将军炮炮弹,也仅仅造成进攻中不过几百人左右的死伤。

    前队逼近到距离敌阵二百步左右的时候,己方射过来的霰弹开始对前进的队伍带来了少许威胁。敌军的大小火炮发射的重霰弹也开始给前阵的盾牌手以极大的压力。

    幸好经过不少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