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了什么?”萧轩淡然的问道。

    “因为皇上信任臣妾。”此时的张嫣心也终究放了下来。

    张嫣却没有想到萧轩接下来就是直言不讳一点儿也不带拐弯的当头一棒:“朕相信懿安皇后自幼读圣贤之书,父亲又是一位做人还算是不错的大户,家境一直也都还算不错,因此尽管在这些年来的宫廷之中早已开窍了很多,也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可你的出身和见识,决定了你必然不会赞同朕的一些做法。而朕的敌人,那些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伪君子们,要在朕的身边找到一些漏洞,你是大概率的选择。。。”

    “妾身没有!。。。”张嫣还似乎打算理直气壮的说些什么的时候,萧轩却打断了她的话:“朕知道你今天很可能不会加害于朕,你是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朕以前的一些怀疑你应该也是看的出来的。怎么可能在初次见面甚至初次准备侍寝的时候就图穷匕先呢?不过你这样一个人,竟然如此轻易的就答应了朕的一些安排,已经很能说明很多问题了,所以朕今天唯一的一个请求,是希望懿安皇后你能够坦诚相待,与朕开诚布公的好好谈一谈,而不要带着面具和逢人只说三分话的习惯。如果你真的做不到这一点,我想我们之间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张嫣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坦然相待,勇敢的说道:“陛下猜测的没有错。虽然今日妾身没有准备谋逆加害,可却是存了以后见机行事的心思。妾身知道这样做会万劫不复,可是我大明不可亡,华夏不可亡。陛下登基以来的一开始的一些行为虽有些出格但还没什么。可最近的一些言行乃至初露的野心,比那邪教流贼更为可怕,很可能陷整个天下乃至圣人之道于千年未有之灾祸,大义面前,妾身也只能选择此路了。如今事败,已不幻想宽恕和原谅,只是希望妾身的父亲能留一个全尸,不让妾身的族人死的太痛苦,也不连累太多的人。。。”

    不知怎的,张嫣终究做不到对这一名自己曾经深深抱以期望的人当作敌寇一样大义凛然的说一些硬话。

    萧轩沉默片刻后点点头道:“你没有对朕破口大骂或如大义凛然装,想来应该并非如朕以前所想的那样迂腐。因此朕也不用拐弯抹角了:其实以前的时候,朕也曾经对名教之言乃至中庸仁义礼教的道理多有赞许,并深以为是老成谋国之道中庸自然。然而自从朕带兵出征看到各地百姓的状况,又了解到很多基层百姓对李自成等人与官方描述不太相同的论断之后,朕觉得或许以两千年之前的道理来指导世风日下的今日,那绝对是荒谬的。不论是孔儒,还是荀子之儒,又或者其他,只要不从根子上做翻天覆地的革新与调整,都不可能真正的实现社稷的长治久安,乃至长久的国富兵强。更不要说当今的人间,泰西、建奴等强手日渐崛起,再不变法革新自强,当年的蒙元之祸可期。。。”

    萧轩所说的当然不都是心里的实话,可是面对张嫣这种虽然有些悟性但终究见识短浅的人,如果说的太深太现代,那恐怕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萧轩曾经听到过一句名言:不要试图在网上说服任何人。那或许仅仅是指不要试图说服吃饱了没事干纯粹为了表现自己的异见者,如张嫣这种人或许还算是通情达理的,只是一席话就能改变别人长久以来的看法这种事,萧轩自然也不奢望。

    张嫣果然并不为所动,这时在沉默片刻后,反而仍然试图劝说萧轩打消那些更古未有的冒进做法:“老子也曾言:治大国若烹小鲜。。。”

    萧轩却打算了她的话:“好了,朕知道懿安皇后应该不是尽信书的平庸才女,而是聪慧而有悟性的人。这样吧,明日你就出宫乃至出京城一个月好了。朕会差遣十名高手贴身护送,二十名精骑外围掩护,想必只要不主动惹事就没有太大的危险。可以尽快的去天子脚下的北直隶,乃至所谓大乱的山东去看一看。路怎么走,决定权很多在你。朕希望归来之后,结合你自幼以来的一些经历,或许就会有不同的领悟。。。”

第155章 梦中警兆() 
旧历四月,临近五月的时候,即便是小冰河时代的京城,阳春时节的光景也终于来临了。经过了天启七年和崇祯元年接连两年的灾年与大旱,虽然冬季的不少征兆显示崇祯二年的年景很有可能仍然不是很好,春季里的第一场还算比较大的春雨终究还是降临了。这也让几个月以来一直活在紧张和肃杀氛围中的京城附近的百姓们感觉到了不少好的兆头。

    多月的忙碌,让一切备战备事宜也渐渐走向正轨。正月的时候还只能说勉强像样的新军,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基础纪律训练,再加上三个月各种阵法和枪炮技能的训练,不论是土工作业、火器填装、还是火炮运用,至少各个相关的兵种都显得颇有章法。就是战斗力形成比较慢的弓箭兵,在双杠、单体弓、石绳的配合开弓力量训练之下。虽然没有做够的资源让这些新军弓箭手的箭术如同近卫营和勇卫营一样突出,可是勉强能骑马行军,乃至有效运用五斗弓的人也越来越多起来。

    自从朱元璋时代以来,明军想来不以弓箭见长。能开四斗弓就满足朱元璋时代弓箭手的标准了。五斗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门槛:意味着针对没有防护的马匹,能给远处的轻型马以不小的重创;如果对手没有良好完善的铁甲防护,仅仅只有一些凑合的皮夹甚至兵部那种烂成轻型甲防护力的铠甲,又或者一些临时凑合起来的“桌子盾”“破门盾”,那还是能够有相当实战作用的。这个年代的明军中能开五斗弓的人,即便在省镇营兵标兵乃至各地主力之中,也不过一成有余而已。

    更让萧轩有些欣慰的是:在亲卫营和勇卫营原本的两千名左右还算有一定基础的弓手,经过这一年半时间以来的集中资源训练,不仅射术非寻常弓兵可比,很多人还都有了开一石二斗左右强弓,达到武举弓箭方面基本要求的能力了。这就意味着,就算实战使用一些比较好用的八斗到一石左右弓箭,也具备了对携带重型木盾或者铁甲目标一定程度上的中近距离杀伤能力。使用极限强弓,则在防御中对优良防护的铁甲目标也有中近距离的威胁能力了。战斗力和作用按照当初同后金主力交锋时的经验,毫无疑问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除了部队训练状况似乎十分让人满意之外,近卫营和勇卫营在时间比较宽松的大半年左右时间以来,招收了不少原本就有一定手艺基础和悟性的学徒,很多人也都是军中匠户们的晚辈直亲或儿子。在并不担心什么“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并且又有足够材料锻炼、专门的经验总结之下。符合制作军器标准的匠人也扩充了一倍有余,在拥有了上万名直辖的工匠之后,火炮还有各种铁盾制作进度也大幅度的加强了。

    这些征兆似乎让萧轩可以确信:就算天下的各个势力在自己的挑动之下举国皆反,凭借自己手中二十个营的四五万战兵,七八万人马,足足一个战略方向集团的实力也能轻而易举的在野战中将敌手各个击破。更不要说除了自己这个“天子反贼”之外,还有另外一伙绝对不会为各种牛鬼蛇神们所容的反贼呢。

    至少整个明朝算下来,萧轩不认为会拥有四五十万真正还算堪战的作战兵力,即便有,也会如同《征清国策》中所说的:就算有几十万大军,可兵力也未必能在一战中有效用于一处。强于对手的数万人左右类似后金主力那样的战略集团是可以各个击破的。后金入主关内有兵源有限、军队腐化、缺乏攻城手段与战术等各种顾虑。可是身为与汉族同族的自己却很显然没有这些顾及。

    想到这里,萧轩就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冒进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至少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似乎就有让整个海内彻底焕然一新的可能。这样,在自己二十岁出头的时候,就可以拥有畅通无阻的政令军令用于整个天下的近现代化建设,搞新文化。如果自己能够拥有至少乾隆那个级别的寿命,新政持续至少一个甲子,说不定提前进入二十世纪初水平的近现代社会都有可能。。。

    出京城一月有余的张嫣在回城之后态度似乎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并没有花费太大的功夫就决定听从萧轩的安排,准备彻底的革新天下,同天下的豪强们决战。起初的时候萧轩不知道这当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是稍后的时候才从跟随的护卫们那里简单的了解道。因为化妆后的张嫣还是掩盖不住那世间少有的姿色,这一路上可着实招惹了不少的麻烦。更见识到了少数还算刚正大气的部分官员的背后,是贫困衰败到极限的北方社会。

    张嫣也如同很多明末架空小说作者一样认为农民起义军等造反者纪律如何差、如何裹挟流民不知经营建设,如何如何残害百姓,如何与建奴后金之流相提并论云云。

    毕竟,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水平与收入地位如现代中国的平民百姓一般更接近旧时代的大户或民间地主,那十有七八也就只会用庶民地主的逻辑和感情倾向考虑问题,未必会在意明代史料中哪怕做为敌对者的明廷乃至满清方面对农民起义军的好话与正面描述。可在山东等传说遭到祸害之地的见闻,却彻底的否定了这种如同现代小资产阶级历史文作者一般的“阶层好恶偏见”。

    当然,最终同意按照萧轩的安排行事,很大程度上也是三观受到很大打击之后灰心丧气的表现。未必说明此事的张嫣完全赞同自己的那一套,可这就已经足够了。

    萧轩当然仍然不敢就此就把张嫣收入自己的后宫,谁知道这一切是不是装出来的或者有什么隐患?因此第一次连续几日与女人相拥而眠的选择,也是田秀英及袁贵妃乃至周玉凤等身边人。

    可是,就在临近旧历五月的一天,当萧轩在温柔乡中陷入美梦的时候,梦中的画风却突然变化了:正在萧轩骑着高头大马率领数万大军乘着一支的帆船渡过大江的时候,在江南岸边的芦苇从中突然铳炮声大作,一支支如同后金主力级别的强弓利箭射来。威力不差的无数抬炮如同滚滚的雷声一样射出的致命的火力。刚刚渡过长江不久的大军就遭遇到了败仗。

    自己的队伍一路北逃的过程中,梦中的萧轩似乎开了上帝视角一般的看到那完全不逊色于自己的凶悍强大的军队远非自己所想象的水平和规模。萧轩还梦见被大军围困后的京城中燃起了熊熊大火,一些囤积好的粮食也被烧毁,似乎包括自己在内的整个新军队伍都陷入了绝境之中,不由的陡然从梦中惊醒。

第156章 主角未必是军神() 
临近夏季以来,一切步入正轨之后萧轩不像往常一样忙碌了,曾经还是每日与田秀英或周玉凤等身边人共享天伦之乐。白天的时候偶尔去兵营乃至工匠营等各处巡查而已。只是一场突入起来的噩梦,让惊醒后的萧轩离开了身边的女人,深夜之中独坐在黑暗的书房里。发现有些不对的田秀英并没有太往心里去,因为这种事之前也不是没有,自从前年入宫之后的新皇性格大变之后,夜间起来去其他女人那里寻欢有过例子,但去兵营或者书房临时起意处理政务要务也不是没有可能。

    萧轩的宅内乃至身边当然时刻有人暗中安排人手保护,可独处暗室还是让萧轩感觉到多少有些不适和不安,自己似乎仍旧需要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仔细思考一下过往的问题了。

    “掌灯吧!太黑了也不利于心情”书房内的油灯渐渐的亮了起来,那是墙后的轮值亲卫按照萧轩的吩咐开动机关掌起了灯。

    自己的书房内的书并不是很多,毕竟自己很少有时间读书,尤其是这个时代大部分读物对萧轩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不过,除了一些政务文件、地图、官员表格之外,戚继光的《练兵实纪》还有《纪效新书》却是常备的东西。身为一个穿越者,自己似乎同其他明末架空小说,或者说所有的穿越架空小说主角们类似:近现代练兵法还有一些对火器与兵器运用的感悟,是自己的独有优势。

    不过当第一次还算比较认真的翻阅起戚继光的这些兵书之后,却越来越让萧轩觉得有些不安。不错:近现代的军官体系、内务条例、官兵分立与比较严苛的管理、对优秀兵源的定义和对兵源年龄结构一致化的重视的确有很多古代军队还未曾了解的独到之处。可是:这是否代表一个资质寻常的普通人按照自己从还算比较像样的军训中的感悟,就一定能在很短时间内练出在古代真正天下无敌的强兵?所有与近现代军队有过经历和接触的人回到古代,必然是练兵天才,一定能够碾压戚继光时代及以后的古人么?

    从本质上说:严格的军纪管理这一点来说《练兵实纪》也并不算很差。所有对带兵有经验的人都会明白这一点儿。唯一不同的是军官比例的看法不同,对兵源年龄的重视程度不同而已。然而,这点儿优势是否一定能弥补自己这个没有太多管理经验的人相比古代突出者的差距?

    对这一点儿萧轩曾经是没有怀疑的,尤其是清苑南原以万余主力在平原野战中抗衡了后金包括万余披甲在内的两万敌军进攻后。回想晚明自己还算有个大概了解的历史,似乎没有明军能做到点儿。浑河之战中的川军也没有。原因当然在于火器运用方面的一些思路和理解,古人是无法和受过完善近现代教育,对相关事情还多少有些爱好的自己相提并论的。

    可如果其他人也学会了自己的法子呢?尤其在军官骨干的选拔比例和年龄一致性这两个近现代军队最明显的优势方面?这对于后金建奴那种社会结构的军队来说或许很难做到,兵源有限不说,还涉及到权力关系的大调整。可是在人口众多的汉地,那恐怕就很难说了。。。

    萧轩心中又对自己手中的力量做了一个大致的估算:同去年清苑南原之战的时候相比,自己核心左右的万余兵力,综合战斗力或许有一倍左右的提高。可是其他队伍的火力战力乃至组织很显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