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兵部听说刚刚遭遇过清洗整顿不久,很多事情都被压了下来,现在你还指望朝廷?只能靠我们自己自保了。。。”

    “不是说圣上亲自率领大军再次来剿匪么?”

    “这可难说,从京城那边儿传来的消息。圣上率领的大军每日行军不过二三十里,现在还没出北直隶呢。看来自从上次得胜回京的时候遇到谋反的事情后,圣上对于这种事情的态度好像大变啊。。。”

    从济宁府毫无顾忌的带领人手赶过来的一名家丁头目说道:“现在谁也不能指望!只能靠咱们自己了。。。”

    明时对内控制一向规矩多而且比较严密,即便是到了晚明,私自招募团练筑垒自保虽然没有什么,可是私自调动兵力跨府集结却依旧是见十分犯忌讳的事情。只是新皇上台以来的这一年多时间以来北方的不少官绅已经隐隐的看出了这个新登基不久的年轻皇帝恐怕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河南境内的不少大户在之前残遭清洗,整个山东已经风声鹤唳的情况下还是有不少地方的豪强武装抽出了人手用于运河一代的防线,准备阻挡那股向东而来的流寇。

    此时的李自成所部,仅仅在几个月左右的时间内重新恢复到了万余人左右的实力,其中老弱妇孺只占很少的比例,如非身有本事的人就是经过一定挑选的青壮,核心力量当然是从富平之战中逃亡出来的千余本部精锐。从人数上说虽然相比历史上的崇祯十年以前流动作战阶段的农民军要弱上很多。可是因为起家之前条件优厚的长期准备带来的影响,整个队伍从训练、战法、纪律等多方面来讲,比歼灭曹文诏时代的闯军明显强上不少。寻常几千人规模一路的明军,已经根本不是大军的对手了,更别说这一路上遇到过的牛鬼蛇神。因为长途行军的压力比历史上的时候少了不少,相对而言因为足够的缴获和得当的方法,在行军途中队伍中的不少骨干也能时常利用准备好的木架、滑轮、绳索与砖石组成的器具练习开弓的力量,整个队伍的弓箭训练水平在这几个月的时间内也提高了不少。对于火药来源匮乏的农民军来说,弓箭的地位显得比在后金军队当中都要重要的多。

    而且经过富平之战,整个队伍也纯化了很多。大致由李自成本部占少数,各路起义军组成的杂合队伍占多数转变为李自成所直接控制的本部占多半,并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很快的完成了队伍的消化,此时的高迎祥等不少人,反而成了李自成军中作战的骨干与核心的力量。

    以少年人为主的萧轩身边的近卫营与勇卫营都不得不给新年起码一点儿面子。如今一路上连战连胜,并且自从富平大败之后还没有遭遇过严重损失的闯军不少人在这时候更是从几个月前的阴影中彻底走了出来。除夕夜的时候虽然不忘轮流值守和设立假营,军中在以往作战中表现最突出的三名土木骨干在这个时候也不忘进行一次射箭大比助兴。

    农民军队伍中论战弓水平和射术,以高迎祥为第一,这也跟过往的经历与生涯带来的底子有关。此时的李自成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弓箭方面的造诣已经远远强于历史上那个还没有决定起事的时候可也已经今非昔比。至少,经过这一年半时间以来的锻炼,与同乡中的高手高杰相比已经算是各有所长。开战弓的力量上,高杰本来就有不小的天赋优势,只不过在箭术上并不怎么认真,因此论准头要比不知道练废了多少张弓的李自成差不少。这一路以来的大多数作战,三个能开一石以上强弓,并可以用六斗弓以快而准持续开弓放箭的高手起到了在过往的作战中不曾有过的作用。尤其是对付的大多数对手,很少见到西北边军或者天子禁旅那种铁甲,多不过是普通棉甲披甲之类的武装的时候。

    除夕夜的这一次比武,李自成终于决定不留手了,在众目睽睽之下拉开了一石两斗左右的强弓,全身披甲的情况下接连不断向黑夜中早已准备好的目标至少射出了十支箭,有六支箭越过了车盾,以很扁平的箭道落在了特定的区域之内,引起了不少人的喝彩,这让高杰也不由的感觉到震惊。

    “原来大哥早就藏了一手?看来以后小弟也不能如以前那样松懈了。。。”高杰心中感觉到不少压力,面子上却依旧如此说道。

    当然,因为高迎祥的箭术众所周知的明显强于李自成与高杰两人的缘故,为了避免抢了主帅的风头,也没有做更高难度的表率。

    箭术比武之后,就在不少人在除夕夜按照李自成的法子拉歌闲聊的时候,一道烟花飞到了天空之中带来红色的光亮。距离在经过了几里之远之后虽然很难察觉,但还是被专门观望的人看到了。

    “有敌情!做好战斗准备!”不少军官在此时呵斥道,同时以最快的速度组织起队伍准备迎战。虽然不少刚刚加入队伍不久的新兵还是感觉到了临战前的压力与紧张,不过见到多半老兵骨干都似乎没有感觉到什么惊慌之色,压力和恐惧也就减轻了不少。

    “放心吧!这种突袭而来的敌人,反而没什么可怕的。或许,根本不用你我出手,战斗就会结束了。。。”不少军中的老兵如此对那些新加入队伍不久的人笑道。

第141章 百兵之首() 
临危授命的杨文岳本打算率领临时征募起来的三千临清、沧州一代的豪强精锐骑兵以夜袭战术败敌,却没有想到这一股队伍同以往的一些西北流匪完全不可相提并论。距离目的地还有三四里远的时候就被潜伏的暗哨发现了。那些潜伏的夜间暗哨采用了用很长的蚕丝引线、涂了防火泥的木板与准备好的暗火坑一些简易装置就制作了随时可以拉燃的信号弹,能在百步甚至半里之外拉燃烟花警报,在自身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潜伏暗哨的可靠性也比正常的情况下高出了很多。

    当骑兵赶到了原有的地点的时候竟然没有发现对方主力的踪迹所在,为了避免在夜间遭遇到反伏击只得重新收拢队伍撤军。

    新年的天色刚刚蒙蒙亮的时候,杨文岳率领的精锐在没有很大损失的情况下回到了近百里外的临时营地当中,却没有想到这一夜的时间内近万农民军主力竟然也猖狂的逼近过来,跟着返回的精锐骑兵摸到了杨文岳在临清运河沿线一带临时集结起来的三万左右兵力的老营所在。

    很长时间以来,官兵剿贼,寻常土匪山贼绝不敢在人数相当的情况下主动进攻有防备的官军营地,至少在具体的作战的时候是如此的。可这一次这总共不过万把人左右的流贼竟然敢主动向三万人的大军进攻,着实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

    杨文岳当然知道这一次越过兵部在桂王乃至朝中不少人的私自授意下临时从各卫所和各府豪强中动员出来的这三万大军含金量十分堪忧,远无法和真正的边军精锐相提并论,尤其是缺乏弓马娴熟而且拥有正规铁甲的家丁精锐,大小将军炮更没有多少。不过这三万人中还多少有一些“干货”用于临时加强力量。比如打擦边球的松木炮、抬炮,还有至少几千支制作质量明显比朝廷强不少的民间鸟枪。懂得武艺能开五斗到七斗猎弓的人还有一些。正是这些,才让这几万人左右的大军至少在战斗力上让杨文岳在心中有一些底子。至少在集中防御中,应该对这明目张胆来犯的贼寇以迎头痛击才对。

    没有兵部的调令,临时凑起来的这几万人并没有多少人敢明目张胆的身披铠甲,可临时可以做为盾牌的车盾还是准备了不少的,这也让很多初临战阵的人在黎明的时候见到由远及近的万余敌骑的时候没有闹出什么乱子来。

    为了给整个大军起到壮胆的作用,在目标远及两里,明显超过一些土炮以封口实弹的极限射程的时候,隆隆的炮声就接连不断的响了起来,如同战鼓一样让云集起来的整个大军都感觉到了一丝来自自身队伍上的威势。

    不少松木炮和虎樽炮乃至鸟枪接连不断开火时发射的流弹还是飞到了接近一里左右的距离上,让为了避免无谓人马损失的李自成还是决定按照正规的作战流程从一里左右的距离上重整队伍准备展开攻击。

    比较精锐的核心力量千余名身披铠甲背后背着盾牌的精锐以最快的速度飞身下马,并用连绵不断的盾牌和人墙组成了掩蔽大多数人马的人墙,整个队伍也尽可能的向后散开,尤其是那些没有披甲,仅仅只有很简陋盾牌的人。

    在萧轩的点化还有不少作战经验积累之下,如今的闯军人数不多,而且也在富平之战中损伤了不少元气,可是作战意识却是这时代的很多军队都不具备的。

    当整个军队在前排披甲盾阵的掩护之下向前逼近的时候,那些轻炮和鸟枪射出来的流弹在整个队伍逼近到半里的距离之前竟然一个伤亡也没有造成。因为队形比较分散的缘故,万余人的进攻队伍竟然展开的阵线比三万左右的守敌还要长上不少。尤其是杨文岳面对以马队为主的队伍不敢大意,只能抽出不少比例的兵力用于侧后防御的情况下。

    双方刚刚进入到弓箭抛射还有松木炮勉强能及的时候,不少只能开三四斗力的闯军官兵开始用更轻的二三斗飘箭接连不断的展开了极限射程上的抛射,把不到七钱重量的鸡毛轻箭射到半里之外。

    这种轻箭在远距离对于像样铠甲都没有,只是冬季里的衣服略厚一些的寻常丁壮,甚至用木椅当做盾牌的人都没有像样的杀伤力。而且因为比较低的末速度,还很容易躲避,因此看起来也没有造成多少伤亡。然而几千名弓手接连不断射出的箭雨却让利用车盾进行火炮填装作业的敌兵受到了不少的干扰,在随后的不过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内,披甲持盾的精锐还是逼近到了距离目标大概六七十步左右的距离上。在这个距离上,零星射来的鸟枪火力已经让不少盾牌手感觉到了压力。那两三钱左右弹丸的铅弹也时不时的能够打穿木制的盾牌在铠甲上留下痕迹,甚至开始有人被透过盾牌下方的弹丸打伤退步。

    然而这个时候,百余名利用马匹机动的弓手在六七十步大概百余米左右的距离上展开了侧面抛射压制,这一次落下来的箭支不仅不是那些简陋的单兵防护能够抵挡的,甚至中箭的人不少会被射穿整个臂膀甚至身体。众多五斗到七斗猎弓手的掩护之下。高迎祥和高杰两人也逼近到了侧翼,在掩护之下展开更精确的放箭。不到百步的距离上,绝大部分箭支都快速而精确的掠过车盾上方不过二三尺左右的距离,精确的扫入了人群之中,带来了接连不断的伤亡损失。

    仅仅两名精锐弓手在不长时间内射出的六七十支箭就造成了数十人的伤亡损失,连绵几十步的阵线都在这时候出现了动摇。也就在这时候,李自成所部亲自率领的骑兵队突然将上身立了起来,突然出现在了弓箭集火攻击的地方,猛然间的骑兵突袭也就在不过十几秒左右的时间内就杀到了已经有彻底崩溃迹象的敌军战线之上。

    合理的战术安排之下,面对不像样的对手乃至不像样的火器,百兵之首弓箭的作用也被发挥到了极致。

第142章 破临清() 
杨文岳虽然是还算知兵的武官,可是或许是因为以前指挥的都是还算像样的军队,起码也是还算像样的家丁豪强的缘故,对于指挥几万临时凑数的乌合之众还是多少有些缺乏经验。或者可以说自古以来以少胜多的战例比比皆是,然而以弱兵胜强兵,甚至是以数量居于优势的弱兵胜强兵的战例,比“以少胜多”在冷兵器或半冷兵器时代还要难找。

    仅仅是局部战线被集中精锐力量的闯军攻破,就引发了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的联动效应,几万人的大军在遭受的伤亡不过数百的情况下就发生了崩盘。以往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李自成所部往往还希望尽可能俘虏对手,看看有没有还算靠谱的兵源,然而这一伙数量虽多、装备也还算像样的民团集群轻而易举的崩溃战败,乃至整个队伍越来越厚的家底让李自成及其手下大部分将领军官俘虏对手的心思都没有了,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追杀猎首级的方式锻炼整个队伍的自信和胆量才是最有意义的。

    伴随着溃兵,万余闯军很快攻到了运河沿线重镇临清城下。然而,前哨游骑在一次规模不大的作战中就一下伤亡了十来个人,也开始让李过、高杰等人有所警觉,尤其是听负责前哨的人回忆遇到了不少高手的情况下。

    其实见多识广也多少有一些脑子的高迎祥对此并不意外,大军在城下展开围城集结的时候就对李自成说道:“之前我们遇到的那些肥羊很可能是山东的各路大户们临时应付差事凑数过来的力量。真正的精锐当然会用于保卫自家,外调的骨干不会很多的。。。有道是大乱居野,小乱居城。如今的我军在那些大户们看来虽然声势不小,但也不是当年的黄巾贼或者黄巢那样席卷天下的势力。按照我军前哨的查探,这山东西北一带的不少豪强在我们到来之前都让很多亲信逃亡到临清城到东昌府一带了。只是要拿下那些大户们家丁精锐云集的东昌还有临清恐怕要遭遇不小的损失。。。”

    高迎祥历史上能够长期领导农民军转战南北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如果论武艺和谋略,在各路农民军首领中都是相对出众的人,因此见到临清乃至东昌一带似乎有些还算像样的精干,就知道这一仗未必那么好打。

    “南面的济宁,甚至更南面的扬州应该才是财富最为云集的地方,如果我军转攻南路,那些势力不小的人物一定会调集更多兵力捍卫徐州、济宁等地,此时我军返回进攻东昌府要比打临清这个看起来有些硬的骨头强多了。。。”

    李自成这一次却没有赞同高迎祥的看法,说道:“之前我军从来没有进行过真正意义上的攻城战,然而一年多的时间以来在这方面的准备却有很多。临清还有东昌等地能不能轻易拿下来,也要试试看才知道。。。”李自成却如此说道。真正的原因,或许也只有李过等极少数人才知道:表面上李自成所部是一支流寇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