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负责爆破攻击的官兵逼近到距离城头大概三丈左右距离的时候,布满火药的棉被还有各种爆炸性的守城器具就把城头之下三丈以内的距离变成了一片火海。接连不断从城头上射来的弹矢依旧猛烈起来。依靠逼近到城头一定距离内的车盾和大型盾牌,才减少了进攻队伍的伤亡风险。

    守军的抵抗烈度还有章法还是稍稍有些超过萧轩的预料,不过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对自己的进攻计划构成根本性的阻碍。尤其是城外的壕沟似乎在之前一次建州大军的试探性进攻已经被填满的时候。

    猛烈的爆炸声和爆破攻击首先在距离城头大概十丈左右的距离上展开了,在这个距离上的爆破攻击虽然不是十分精确,却也能够把大量几斤重的石块崩到城头上去,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城头上的火力压制。

    用于车站的撑杆爆破手在这个时候也终于发挥了一丝作用,开始用十二斤左右固定在竹竿上的爆破物展开攻城。似乎集中了不少精锐的情况下,城头上的守军抵抗烈度超乎想象,然而在接连不断的爆炸声中还是迅速安静下来了。趁机攻到城头附近的散兵也扑灭了不少火苗。弓箭手则向更为纵深的方向压制而去。

    趁此机会,亲卫营的官兵们也以最快速度用钩索展开了攻城,最先登上城头的上百名精锐官兵人人都携带了至少两排重新填装好弹药的火药钢弩,在短时间内抵挡住了城头之敌的反扑。当越来越多的抬炮队官兵增援上城头上的时候,作战成功的门槛,也就在这一时候被跨过了。

    激烈的交锋累计持续的时间不过半个时辰左右,进攻的近卫营与勇卫营官兵也付出了一百数十人伤亡损失,四十多人战死的代价。但城头以万计的守军却终究没能拥有建州主力那样的作战意志,在累积伤亡千人以上之后整个安定门附近的城头还是终究失守了。

    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在整个大军刚刚占领安定门及附近大概两里左右的城头不久,萧轩就下令以早就准备好的绳索和其他工具尽快的把所有车辆、伤员,还有其他辎重物资运上城头。正如萧轩所担心的那样,就在占领城头的官兵们把人和车中的绝大部分刚刚安全的转移到城头之上不久,夜幕之下成群的马蹄声似乎隐隐从远方出现了。很显然:至少几千建州骑兵似乎没有放弃这个取胜的最后一次机会。只是没有想到萧轩所率领的队伍在几乎一个时辰之内就攻破了之前被视为固若金汤的京城城头罢了。

    交战中从未从建奴那里见过的猛烈抬炮,普通士兵都普遍存在的标准官话,还有对火药武器娴熟的运用、天子禁旅独特制式的箭支,这一切都开始让越来越多的守军感觉到了一丝惶恐和怀疑。

    如果仅仅是一小部分人和一小部分武器如此,那还可以用仿冒的理由解释的通,可是经过十月十五入夜后这场激烈的战斗之后,很多人都开始明白攻上城头的队伍,恐怕并不是所谓的建奴包衣了。在城头被俘的几名军官被押送过来的时候,也终于知道自己闯了大祸。

    “阎鸣泰呢?”此时通过一些临场讯问也了解到一些事情的萧轩有些严厉的问道。

    “阎大人。。。阎大人他。。。”被询问的军官虽然再次遭遇到严厉的拷问,可也只能得出了一个兵部尚书失踪的结论。

    很显然:萧轩再一次低估了某些人的下限:面对自己利益受到一些并未发生的可能威胁的时候。某些人不仅仅会里通外国,公然谋反作乱,还毫无廉耻的逃亡了。不过这倒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醒了萧轩:如果准备在京城打狗,恐怕还要先关好大门才行,只有当自己牢固的控制了京城九门,再部分的学李自成才是比较保险的。

    不过至少在整个队伍安全的回到了京城城头,并最终避免了误会的发展的时候,整个大军这才从以前时常存在的危险状态中摆脱过来。

    此时的萧轩也再一次陷入了一个人的沉思之中,所想的,并不是自己要不要继续当一个军营皇帝那么简单。还有一个方向性的问题:自己要进行的,究竟是一场改良,还是一场同旧势力彻底决裂的革命。尤其自己的目标不仅仅是再造一个传统水准的封建王朝的时候。

    这一年以来的不少事情,还有曾经近代历史上的种种,似乎已经在向萧轩暗示:传统文明到了晚明,甚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干和依托走到了晚明,已经丧失了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就算没有满清入侵,甚至就算加上一个普通成功水准的穿越者,也没办法让终将会走向落后的腐朽陈旧惯性极大的中国社会扭转过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整个社会秩序,恐怕还真需要一场彻底洗牌式的革命,而不仅仅是什么自上而下的改良,才能走向新生。

    、

第129章 谁是敌人() 
这些日子以来一直严阵以待的王承恩、曹化淳等人在得到当今天子率领大军凯旋而归的时候也长出了一口气,按照萧轩的要求迅速让御马监军营内做为新兵预备队为主,刚刚经历了两个月左右严格训练的预备新兵接管京城九门的防务彻底替换掉原有的京城城头守军。

    如果是在以前,萧轩是不敢这样做的。在存在一个关外强手的情况下如果缺乏足够的守城兵力,说不定就有被战斗力并不算差的建州入关主力攻破京城的可能性。然而在建州主力这一次遭受了至少估算接近万人的损失之后,至少一年之内应该不会有能力和士气再一次展开大规模进攻了。

    至于一年以后,如果一切顺利,按照近代历史上每年扩军四成、三年翻为原来三倍的不降低质量标准,整个近卫营和勇卫营应该有扩充到两万人左右规模的能力。那时,就有在拥有足够兵力看家在京城应对建州威胁的同时,另有一支力量有效的外出野战了。这一次作战表明至少在防御中,一倍兵力的近代劲旅有抗衡两倍满洲核心力量的能力。如果建州要在一年后与自身决战,那恐怕就要再辽东留下极少量的兵力,类似一六四四年那样倾巢而出。

    如果按照历史上1644年及之后的“进步力量“与“反动力量”对比格局来看,农民军力量大于明军残余,而建州军强于农民军和明军系统之和。可是如果有能够在防御中牵制建州主力的力量。那么自己与农民军联军抗衡“反动势力”就很可能会在下一年具备可行性。

    当然,就算李自成等人了解到很多知识,可一年以内也无法壮大到1644年那个格局,但至少也可以有效牵制“反动明军”的力量。“进步阵营”至少不再如历史上的格局那么渺小了,而且萧轩相信,就算暂时弱势,可在北方同敌军主力决战,同李定国孙可望那种龟缩西南的种田反攻战略应该也有很大区别的。

    这样算起来,自己改变力量对比面貌的关键期也就在这今后最多一年左右的时间了,只要自己不全盘照抄斯大林、朱元璋、李自成等人过早亮明了天子造反的底牌,其他一些激烈行为的底气也是有的。

    “这几个月的时间,密狱内那些人的审讯结果怎么样了?当然,是朕期望的结果。。。”在见到曹化淳等人之后,萧轩首先询问道。因为自己的做派不同于历史上那个崇祯,曾经忠诚于历史上那个崇祯的一些人,会不会在自己亮明革新天下的底牌之后依旧忠诚于自己,萧轩是没有把握的。因此也需要曹化淳、王承恩等人更多更狠的得罪一些人从而没有回头路。

    听到这样的话,曹化淳等人说道:“太医院那边儿秘密拘捕的人已经有了眉目,在刑讯逼迫之下已经开始有人承认按照看似正确,实则有害于先皇的药物开方。内廷相关的工部官员也承认用于帝王的御用舟船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在设计上留有隐患。红丸案相关人员秘密拘捕的人也已经有了眉目。只是如果要得到有关去年五军营谋反、还有边军与建奴私通一事,因为事关重大,奴婢还是不敢擅自做主。。。”

    萧轩思考片刻之后说道:”只要有重大嫌疑就可以。当年诸葛孔明不是有句话?小大之狱虽不能明察,必之以情。“显然,此时的萧轩也开窍了。既然自己已经决定要与一些人、一些传统最终决裂。那就没有只有自己做君子,别人做小人的道理了。自己需要的是借口与把柄,而不是客观公正铁证如山的事实。

    见到不论是王承恩还是曹化淳此时的神色都多少有些压抑,萧轩思考片刻之后还是决定召开一次军队体系以外,有关信邸旧人核心上层的御前会。思想会在军内曾经不止一次的举行过,然而萧轩还是决定对曾经当年支持自己上台,并有足够投名状的亲信,也最好做个统一思想的表态,把话讲明白比较好。

    不仅仅是王承恩、曹化淳,还有庞天寿等内监、甚至自己身边的田秀英、周玉凤等人也都罕见的齐聚一堂,在距离御马监扩建后的营地不远的城头附近召开了一次独特的碰头会。

    “外战归来,又再次遇到叛乱。你们是不是觉得朕已经有众叛亲离的苗头,或者,不该在过去行事那么任性,应该老老实实做一个朝堂天子?在那些大户们的内线监督之下行事?”萧轩郑重的询问道。

    萧轩的态度,其实在以前已经或多或少的表达过了。只是近来发生的一些事情还是让王承恩多少有些心有余悸。

    “圣上,现在强敌在外,还没有被真正消灭。还是不适合再大动干戈吧?如果我朝真的是发生内乱。。。”

    见到王承恩开口,在一路之上经受不少恐惧与压力的周玉凤也不顾自己的身份,心有余悸的劝道:“犯上作乱的人是应该严惩,可是皇上,这样下去真的行么?还是不能在树敌太多啊。。。”

    或许是觉得自己的身份不够格,或许是意见不同,田秀英此时却没有发话。只是在萧轩有所示意之后,才没有太多顾忌的按照之前萧轩的吩咐说道:“妾身这一次跟随大军出战,也经历了不少的事情,更见过民间的不少惨状。当年的文彦博曾与神宗说: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可是,如今的士人真是我大明可以依仗的盟友和国之栋梁么?臣妾觉得,圣上敢叫日月换新天,再造太平圣世的理想,注定要与如今不少大户为敌。与其说士人、藩王是皇上的盟友,不如说其中除了少数忠良以外,其主体从利益上就与我大明走到了对立面。我大明社会内的蛀虫们,才是建奴之上,首要的敌人。相比之下,那些为了活命而造反的民众与百姓,不,是庶民,才是皇权真正靠得住的盟友。。。”

第130章 君本阶级() 
田秀英的话在这个时候引起了不小的惊诧,然而不用问,其他人也都明白这恐怕就是当今圣上所说的话。萧轩沉默片刻对身边的这些亲信继续说道:“朕知道你们虽然不是士人,而是后宫中人和太监,但当初不少也都是读过圣贤之书的。然而朕相信,现在你们都是成年人了,应该有比跟着先生读书的时候更成熟一些的见识和思考。这世上,确实有不少按照所谓的圣贤要求去做的好人、忠良。可这样的人至少在立国二百六十年有余的我大明,已经是凤毛麟角。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皆为利往才是远比那些书中很可能假人编造的圣贤之言更为符合实际的事实。也正因为如此,利益关系,才是在朝堂和权力上决定敌我的最首要参考标准。”

    说道这里,萧轩决定放开一些束缚,更有胆气的说道:“人生在世,这世上的人群总是因为不同的利益关系划分为不同的共同利益团体。比如华夷之辨,就是基于共同的文化、语言、利益习惯所形成的不同利益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是相互交织的,古往今来,从李陵到张弘范乃至范文程等人,投靠外族乃至外国的人也不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看来,华夷之辨是次要的,华夏族群的利益是次要的。家族的利益才是第一位的。如果再仔细分析:家族当中外支的一名佃户因为不堪盘剥造反起事,还会不会被看成一家大户宗族的上层为自己人?当然不是。天下间的富人、大户、显贵,或许有这样那样的竞争关系,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也有共同的利益。这种利益,朕称之为‘阶级利益’。不论是腐败的乡绅官吏、还是奴役军户们的千户、参将们,又或者土匪豪强,或者藩王显贵。不论是什么职务,只要他们的权力和财富达到了拥有一定社会能量的地步,都可以称之为一个阶级:资本阶级。天下间从吃不饱饭的庶民黔首,到刚刚能够糊口的匠人、士兵、城镇里的小康之家,甚至没有权力背景只能夹着尾巴做人的寻常商贩,都可以称之为无本阶级。你们觉得,朕与你们属于哪一个阶级?”

    听到萧轩这样问,王承恩乃至曹化淳等人也不由的愣了一下,但很快还是更为能言善道的曹化淳首先反应了过来:“皇上!奴婢当然属于‘无本阶级’了,呵呵。奴婢的一切,都是圣上给的。不是圣上的恩惠,奴婢的资本,恐怕还不如那些略有薄田的乡间庶民黔首。。。”

    萧轩笑道:“你这话可说的有些唯心啊。朕知道你不是其他某些太监可比,或许没有太多的私财,可是要说你们同那世间为着生计而忙碌的黎庶一个阶级,那也言过其实了。其实,朕还有你们也同属于一个阶级:叫做君本阶级。你们的利益依附于朕,而朕的权力巩固,依附于整个天下百姓的支持,至少是不持强烈的反对态度。当然,同样依附于教化,从百姓那里获取利益的一部分成果。但同天下其他大户又有所不同。你们知道不同之处在什么地方么?”

    萧轩没有给一些人借机溜须的机会,而是继续说道:“区别在于,如果大明亡了国。或者整个华夏再次沦亡于鞑虏。对于天下间大多数富人、官员、豪强来说不过是换一个主子而已。可是我们这些人,就要成为社会崩溃的祭品了。因此朕、你们、还有在思想上获得了新生不容于这个世道的近卫营与勇卫营官兵们,都属于另一个阶级:君本阶级。与百姓的利益和而不同,同资本阶级有相互之间的利用,但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